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李志道教授针药并用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的经验。李教授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候,本虚为髓海或气血不足,清窍失养;标实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窍;水饮内阻是病机关键,治以温阳利水为主,方用五苓散加减,并配合胆经四透针刺治疗。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
急性喉炎是五官科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常因表卫不固,外感风寒或风热邪毒,致肺气失宣,上袭喉窍而成。主症为声音嘶哑、阵咳,重则呼吸困难。本人对轻症患者采用单纯中药治疗,疗效满意,介绍如下。本人把本病患者分为风寒和风热两型。风寒型表现为声嘶,发声低沉,喉微痛,畏风,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紧。治予疏风散寒,利喉开音。方用《喉科秘旨》的六味汤加减:  相似文献   

3.
病在下窍上宣肺属于下病上治范畴,其思想源于《黄帝内经》。肺为脏腑之华盖,其主气血津液之行,倘肺气郁闭,气血津液滞而不行,在下之窍亦会闭而失其通泄之常度。凡下窍闭塞不通之疾,如魄门、溺窍、精窍之窍机闭而不开,皆可依开宣肺气之法以论治。如溺窍闭而不开,可借“开南牖以求北风”之法以治,实为宣肺气以通利溺窍之法;魄门闭塞不通,可用开提肺气以通魄门之法以治;男子精窍不启,可取开肺气以启精关法以治;女子精窍不通,可施宣肺气以通胞脉之法以治。病虽有三窍之不同,法可取上宣肺气之一谛,皆是病在下窍上宣肺之理哉。  相似文献   

4.
鼻炎滴剂     
慢性单纯性鼻炎,其临床表现为交替性鼻塞、流涕、头痛、头昏,遇寒时症状加重,嗅觉迟钝,说话呈闭塞性鼻音等;若感受外邪,肺经有热,郁而不解,失去清肃功能,以致邪滞鼻窍,壅阻脉络,气血运行不畅而鼻窍室塞。祖国医学认为,肺开窍于鼻,肺和则鼻窍通利,嗅觉灵敏。根据这一机理治以散风、清热、通窍之法。方中麻黄、辛夷花辛温入肺经以宣肺散风,通利鼻窍;配黄芩之苦寒清热泻火以除肺经之火郁;再有银花之辛凉疏风清热解毒,加强散火邪之功;又纳冰片辛凉芳香开窍,清热止痛,助通利鼻窍而除窒塞之效。诸药配伍既能散风清热,又能通鼻窍,达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于志强治疗高血压病经验方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中医药大学于志强教授擅长治疗高血压病,他认为临床上本病实证居多,虚证较少;实责之于肝,多为风、火、痰、瘀上扰清窍;虚责之于肾,肾精不足。治疗上本着急则苦辛酸降以治标,缓则甘咸滋阴以治本的原则,实证重在治肝,虚证重在治肾。创立了降压护心煎I号、降压护心煎Ⅱ号分治实证与虚证高血压病,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芳  李伟 《江西中医药》2009,40(6):16-17
谢强教授善用“升阳祛霾”法治疗顽固性偏头痛。认为顽固性偏头痛多为阴霾蒙蔽清窍,“邪害空窍”所致,治疗应以“升阳祛霾”、“久塞其空”为法则,正所谓“红日当空,阴霾自散”,顽疾可去。如气虚阴霾蒙蔽清窍,治以益气升阳、化痰祛霾、温窍止痛;阳虚阴霾蒙蔽清窍,治以益火升阳、化痰祛霾、温窍止痛;气血亏虚阴霾蒙蔽清窍,治以补益气血、升阳祛霾、温窍止痛;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介绍孙媛主任医师治疗眩晕的经验。孙媛认为眩晕的发生与心、肝、肾、脾功能失调相关,常见病理因素有风、痰、瘀、虚、郁,以风、痰、瘀相兼者最为多见,其病因病机主要是肝风内动,痰瘀互结,上蒙清窍,治以平肝息风、祛痰化瘀,自拟化痰祛瘀定眩汤治疗。临证常根据不同兼夹病因,辨证施治,灵活化裁用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介绍马融教授治疗遗传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的经验。根据小儿"肺常虚"的生理特点,以及风-热-痰之间的密切相关性,提出遗传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多属热痫,病变部位在肺,常涉及心肝,病机关键在于每因外感风热,外风引动内风,触动夙痰,风痰上涌,内蒙心窍,外闭经络,治以疏风散热,豁痰止痉,采用银翘散化裁。  相似文献   

9.
瘀血是老年眩晕的重要因素,风、火、痰、虚、外伤等皆可导致瘀血。瘀血阻络,气血逆乱,瘀阻脑窍或脑窍失于濡养均可发病。故老年眩晕应重视瘀血这一病理因素,临证以活血化瘀治之常常能取得好的疗效,本文主要介绍从瘀论治眩晕临床体会。  相似文献   

10.
基于燮理五脏并消风宣窍法探究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因机证治。结合“清阳清窍”学说及五脏辨证,认为鼻渊病位在鼻,又与五脏清升浊降之病机密切相关,总属本虚标实之证。临证审机,辨证论治,其一为燮理五脏,重清阳升散之源泉,着眼于五脏不足或枢机不利之处,和合五脏;其二为脏时同调,以四时六气为根本,关注小儿脏腑娇嫩,使饮食运动不失其度,合于四时以御外风;其三为消风宣窍,祛伏风、化痰浊以成清升浊降,“消风”重在引经、疏散以升清阳,“宣窍”重在治痰、祛湿以化浊阴,从而切实改善患儿鼻塞、流脓涕等不适,使其复归于清升浊降畅然往复,五脏合和,九窍通利。  相似文献   

11.
刘波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7):1077-1078
张天文主任医师治疗小儿癫痫,临床将患者分为痰浊雍盛、痰火壅盛、风痰蒙窍、痰瘀互结、脾虚痰盛等证,从痰论治,以治痰为主、兼顾其他,疗效显著,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从类中风概念演变史、类中风新概念的提出、类中风病诊断方案、类中风西医研究概况、类中风辨证论治等五个方面论述类中风概念与证治研究。认为类中风概念因与后世中风病概念一致 ,随着中风病概念的规范化进展 ,最终被中风病的概念完全代替。指出 ,在中风病的发展史上 ,类中风病因、疾病的概念都经历了提出、发展、演变、被新概念代替的过程 ,而又不同程度推动了中风病研究的深入。其中 ,风眩为本虚标实证 ,以平肝熄风、活血祛痰为主。风痱主病在肝肾 ,涉及心、脾 ,治宜熄风开窍、祛痰通络。风痹由气虚血虚 ,痰瘀痹阻脉络所致 ,治宜平肝熄风、通达脉络。风癔 ,主病在脾者为气虚痰盛兼有内风 ,属风痰闭阻清窍 ,阻滞舌本脉络。其中 ,风痰阻络者 ,治宜祛风除痰 ,宣窍活络 ;肾虚精亏者 ,治宜滋阴益髓 ,补肾利窍  相似文献   

13.
郑魁山教授临床应用风池穴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郑魁山教授风池穴的取法与操作及临床常用的基本手法即热补法以祛风解表散“风”邪,传导法以感觉传导疗“窍”病、温通法以活血化瘀治“瘀”疾,意守法以健脑安神愈“脑”患。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认为中风因七情所伤;风、火、痰、湿壅盛,使肝肾阴虚,肝阳暴亢,肝风挟痰上扰,蒙闭清窍;或痰湿阻络,上壅清窍,神机闭塞;或元气衰微,阴阳离决所致,余将临床治验二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年来,蔡福养老师以苍耳散为主治疗鼻息肉,不论内服外用,均收到较好的疗效。现简介如下: 一、方药组成与方义苍耳散方出《济生方》。由苍耳子、白芷、辛夷、薄荷组成。方中苍耳子性温而甘苦,主入肺经,有散风祛湿,通鼻透窍之功。《要药分剂》谓“治鼻瘜”之疾。且本药甘缓不峻,温和疏达而无燥烈之弊,用治鼻病,为老幼虚实皆宦之品。故本方以此药为君,取其为名;伍薄荷辛凉入肺,“通利六阳之会首,祛除诸热之风邪。”性凉轻清,善行头面而芳香透窍,清利头目。与苍耳子相伍能达肺窍而通鼻窍。辅白芷辛温气厚,行手足阳明而走鼻,芳香上达入肺通鼻,散风除湿,活血消肿,善医头面之疾;辛夷散风邪,善通鼻窍,辛温走气而入肺,能助胃中清阳上升,故能治头面目鼻之疾。方中四味相合,主行太阴、阳明而上行鼻窍,能使风邪散而湿邪去,肺气宣而鼻窍通,阳明利而鼻疾愈。故为散风除湿,宣肺透窍,清利鼻窍之佳剂。且本方温凉适宜,性味平和,老幼皆宜,为鼻科常用疗疾之主方。临证加减化裁,内服外用,其效均良。本文仅就蔡老师运用苍耳散治疗鼻息肉的体会,简介如下: 二、苍耳散治疗鼻息肉的方法 (一) 内服法 1.肺经郁热:症见鼻息肉,大小不一,  相似文献   

16.
介绍黄贵华教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经验。黄教授认为,本病外因主要与感受外邪及饮食不当有关,内因为脾阳不足。临床上前期辨证为寒湿内生证和湿热蕴结证论治,其中寒湿内生证中,邪偏上焦者予桂枝法加减治之,偏中焦者予理中法或附子理中法加减治之,偏下焦者予四逆法或寒湿风扰法加减治之;湿热蕴结证中,上焦湿热者予藿香法治之,中焦寒热错杂者予半夏泻心汤治之,下焦湿热者予黄连阿胶汤治之,三焦寒热错杂者予乌梅丸治之。后期调理分为脾肾阳虚证和肾阴亏虚证,分别予淫羊藿法加减、甘酸固涩法治之。并附验案2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7.
《寿世保元》是明代禖江著名儒医龚廷贤晚年力作,书中关于其官窍外治法的内容记载颇丰,其擅长运用鼻窍、耳窍、口舌与咽窍、阴窍、眼窍进行中医外治,所治疾病以官窍局部病变为主,对于部分急症亦有较显著的疗效,其临证经验丰富,对于较多疾病的治疗师古不泥古,勇于开拓创新,治病细节论述十分详细,治疗方法多样且简便易施,所立擦牙固齿方蕴含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于部分儿科疾病的治疗选取依从性较好的治疗方法,体现了其治病救人过程中的人文关怀,部分外治理论亦为后世所借鉴。对龚廷贤官窍外治法进行探析,以期促进中医官窍外治法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根据头痛的发病特点,认为头痛是由外感六淫之邪、或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导致气滞血瘀、痰浊瘀阻脑络,清窍不利而发病。病位在巅,病机为风和瘀,治疗当治风与治血相须为用。  相似文献   

19.
从类中风概念演变史、类中风新概念的提出、类中风病诊断方案、类中风西医研究概况、类中风辨证论治等五个方面论述类中风概念与证治研究。认为类中风概念因与后世中风病概念一致,随着中风病概念的规范化进展,最终被中风病的概念完全代替。指出,在中风病的发展史上,类中风病因、疾病的概念都经历了提出、发展、演变、被新概念代替的过程,而又不同程度推动了中风病研究的深入。其中,风眩为本虚标实证,以平肝熄风、活血祛痰为主。风痱主病在肝肾,涉及心、脾,治宜熄风开窍、祛痰通络。风痹由气虚血虚,痰瘀痹阻脉络所致,宜平肝熄风、通达脉络。风癔,主病在脾者为气虚痰盛兼有内风,属风痰闭阻清窍、阻滞舌本脉络。其中,风痰阻络者,治宜祛风除痰,宣窍活络;肾虚精亏者,治宜滋阴益髓,补肾利窍。  相似文献   

20.
介绍曾莺教授从太阳、少阳经两感角度辨治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致慢性湿性咳嗽的经验.曾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肺之窍",病因病机为太阳、少阳两感,肺卫失宣,病理因素常夹风、痰、滞、虚等,治以和解少阳、宣肺止咳,并根据病理因素相兼主次,佐以祛风化痰、运脾消食和益气固表等治法.方选小柴胡汤和三拗汤为主,随证加减.同时重视局部穴位按摩和饮食起居调护,做到治疗、调养和预防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