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方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Real-time q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健脾化瘀方对胃癌MGC-803细胞侵袭转移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健脾化瘀方作用于人胃癌MGC-803细胞24h后,MMPs、VEGF随着给药浓度增加其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RECK随着给药浓度增加其mRNA和蛋白表达上升,STAT3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变化,而p-STAT3蛋白表达量随着给药浓度增加下降。结论健脾化瘀方具有体外抑制MGC-803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STAT3蛋白磷酸化和RECK基因转录、表达,进而影响下游VEGF、MMPs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健脾化瘀方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瘤率以及对皮下移植瘤中结肠癌相关miRNAs表达的影响。方法:(1)取人结肠癌Lovo细胞接种于小鼠皮下,造成移植性裸鼠结肠癌模型。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NS组)、阳性对照组(5-FU组)、健脾化瘀方大剂量组、健脾化瘀方中剂量组、健脾化瘀方小剂量组。观察荷瘤鼠肿瘤生长情况、体积和重量,分析健脾化瘀方对Lovo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瘤率。(2)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健脾化瘀方对结肠癌皮下移植瘤中miRNA31、miRNA143表达的影响。结果:(1)健脾化瘀方大、中剂量组小鼠瘤体体积及平均重量均小于阴性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健脾化瘀方各剂量组中miR-NA31的表达下调、miRNA143的表达上调。结论:健脾化瘀方对结肠癌Lovo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可能与下调miRNA31以及上调miRNA14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健脾养正消癥方对裸鼠胃癌移植瘤及转移灶的生长转移及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组(5-氟尿嘧啶,5-Fu组),健脾养正消癥方低、高剂量组。观察健脾养正消癥方对裸鼠胃癌移植瘤的抑瘤率及肝转移灶的情况。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法检测健脾养正消癥方对胃癌原位移植瘤及肝转移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MMP-1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RECK基因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健脾养正消癥方对胃癌原位移植瘤及肝转移灶中P-STAT3,MMP-2,MMP-9,MMP-14,VEGF,RECK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健脾养正消癥方高、低剂量组小鼠瘤体平均瘤重明显小于模型组(P0.01)。健脾养正消癥方作用于裸鼠胃癌移植瘤及其肝转移灶后,侵袭转移相关基因中MMP-2,MMP-9,MMP-14,VEGF表达下降,RECK基因表达上升;健脾养正消癥方作用于裸鼠胃癌移植瘤及其肝转移灶后,其相关蛋白P-STAT3,MMP-2,MMP-9,MMP-14,VEGF表达下降,RECK蛋白表达上升。结论:健脾养正消癥方对裸鼠胃癌原位移植瘤及肝转移灶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健脾养正消癥方能够下调P-STAT3,MMP-2,MMP-9,MMP-14,VEGF等相关基因或蛋白的表达同时上调RECK基因或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健脾消癌方对结肠癌肝转移裸鼠模型肝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整合素αv β5(ITGαv β5)、血清钙结合蛋白A4(S100A4)、血清钙结合蛋白A8(S100A8)、血清钙结合蛋白A9(S100A9)等肿瘤微环境转移相关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结肠癌肝转移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BALB/c裸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健脾消癌方低、中、高剂量组。建立人结肠癌肝转移裸鼠模型。健脾消癌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5.4、10.8、21.6 g·kg-1药液,模型组及正常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3周。末次给药后24 h脱颈处死,观察各组裸鼠肝转移情况,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CXCR4、TGF-β、ITGαv β5、S100A4、S100A8、S100A9等肿瘤微环境中转移相关因子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健脾消癌方低、中、高剂量组转移瘤面积占比分别为73%、72%、55%、42%。健脾消癌方高剂量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消癌方高、中剂量组CXCR4、TFG-β、ITGαv β5、S100A8、S100A9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健脾消癌方高、中、低剂量组S100A4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健脾消癌方低剂量组CXCR4、TFG-β、ITGαv β5、S100A8、S100A9与模型组比较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脾消癌方能抑制结肠癌肝转移,其机制可能与降低CXCR4、TGF-β、ITGαv β5、S100A4、S100A8、S100A9等肿瘤微环境中转移相关因子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健脾化瘀方体外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法测定不同浓度健脾化瘀方作用后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凋亡相关Bax、Bcl-2、Survivin等基因表达的变化。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健脾化瘀方对SGC-7901细胞凋亡相关Bax、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健脾化瘀方大、小剂量组中Bax表达上调,Bcl-2、Survivin表达下调(P0.05)。结论:健脾化瘀方能通过上调Bax表达,下调Bcl-2、Survivin表达,达到抑制胃癌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益气化瘀解毒方对裸鼠体内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胃癌裸鼠种植瘤模型,分为空白组、5-FU组、大剂量组、小剂量组,观察其一般状况的变化;Elisa法检测裸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瘤体中TGF-β的表达。结果各组裸鼠生存状态良好;与空白组相比,大剂量组IL-6、IL-8、TGF-β水平均降低,各组间IL-10水平无明显差异;IL-6的表达与TGF-β呈中度正相关,IL-8与TGF-β的表达呈中度正相关;与空白组相比,大、小剂量组瘤体中TGF-β的表达均下降。结论YHJD能有效改善裸鼠生存状态,降低人MGC-803种植瘤裸鼠血清TGF-β、IL-6及IL-8的水平,并下调瘤体中TGF-β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脾温肾方对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防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NCI-H460-Luci细胞皮下移植瘤术后裸鼠模型,随机分为健脾温肾组、化疗组、对照组,每组16只。健脾温肾组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健脾温肾方溶液(1.1 g/ml)0.3 ml/d灌胃,每日1次,干预13周;化疗组给予紫杉醇注射液15 mg/kg,每隔5天腹腔注射1次,共用3次;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0.3 ml/d灌胃,每日1次,干预13周。每周1次至术后13周,采用活体成像观察裸鼠肿瘤转移情况,分析各组术后无瘤转移生存时间;术后第6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瘤体中miR-18a-5p、miR182-5p、miR21、miR106b-5p及相关靶基因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重组人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体(PTEN)、P53肿瘤蛋白(T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RNA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健脾温肾组、化疗组裸鼠瘤体中miR-18a-5p、miR182-5p表达降低,BRCA1 mRNA表达升高(P0.05或P0.01);化疗组裸鼠瘤体中miR21、miR106b-5p表达亦较对照组降低(P0.05或P0.01)。各组裸鼠瘤体中EGFR、PTEN、TP53 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脾温肾组和对照组无瘤转移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与健脾温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温肾方在预防肺癌术后转移方面有一定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miRNAs及相关靶基因mRNA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熊胆粉对肝癌皮下移植瘤裸鼠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及其下游靶基因的影响,探讨熊胆粉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人肝癌细胞株HepG_2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待皮下移植瘤形成后,将裸鼠随机分为熊胆粉组和对照组,每天分别给予熊胆粉和生理盐水,连续给药3周,每周测量体重和瘤体积2次,给药结束,剥取瘤体称量瘤重及计算抑瘤率;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法(TUNEL)检测瘤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cl2-associated 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I-2)、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4(CDK4)、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mRNA表达;免疫组化测定磷酸化的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ax、Bcl-2、CDK4、cyclinD1蛋白表达。结果熊胆粉显著抑制肿瘤的体积和瘤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UNEL法结果显示熊胆粉显著促进肝癌细胞凋亡。RT-PCR结果显示熊胆粉促进Bax表达而抑制Bcl-2、CDK4、cycIinD1 mRNA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熊胆粉促进Bax表达而抑制p-STAT3、PCNA、BcI-2、CDK4、cyclinD1蛋白表达。结论熊胆粉可以通过调控STAT3通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促进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方(JHD)通过外泌体对肝癌细胞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 利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MHCC97H 细胞,构建肝癌细胞EMT 模型。根据处理条件,将细胞分为 4 组,①对照组:不进行干预;②模型组:TGF-β1(10 ng·mL-1);③JHD 低浓度组:TGF-β1(10 ng·mL-1)+健 脾化瘀方(2 mg·mL-1);④JHD 高浓度组:TGF-β1(10 ng·mL-1)+健脾化瘀方(4 mg·mL-1)。干预48 h 后,采用 超速离心法提取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的外泌体,通过透射电镜(TEM)、纳米颗粒追踪分析(NTA)、Western Blot 法检测外泌体标志蛋白(CD63、CD81、HsP70、CD9),以及外泌体内吞实验对外泌体进行鉴定。将提取的 4 组外泌体分别与MHCC97H 细胞共培养24 h/48 h 后,分离MHCC97H 细胞,进行划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 细胞侵袭实验及Western Blot 法检测EMT 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结果透射电镜下观 察到外泌体的形态呈囊泡状,分布不一,有单个分布,也有聚集成组,背景清晰,无明显污染物,各组外泌体 形态相近,无明显差异,直径在30~140 nm 之间;纳米颗粒追踪分析仪检测到4 组外泌体粒径的峰值在130~ 150 nm 之间,与电镜观察结果基本一致;各组均可检测到外泌体标志蛋白CD63、CD81、HsP70、CD9 表达。 被PKH26 标记的外泌体可被MHCC97H 细胞重新吸收内化。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MHCC97H 细胞迁移能 力(24、48 h)及侵袭能力均显著增强(P<0.01), E-cadherin 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 Vimentin、 N-cadherin 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JHD 高、低浓度组的MHCC97H 细胞迁移能力(24、 48 h)及侵袭能力显著减弱(P<0.01),E-cadherin 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Vimentin、N-cadherin 蛋白表 达显著下调(P<0.01)。结论健脾化瘀方体外可通过外泌体抑制MHCC97H 细胞的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 转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方对人肝癌HepG-2细胞侵袭、转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人肝癌HepG-2细胞作为实验细胞,以CCK-8、细胞迁移实验(Transwel l)、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健脾化瘀方对HepG-2细胞的增殖、转移能力以及凋亡的干预作用。结果:药物作用HepG-2细胞48小时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12. 15,72小时的I C50为9. 75;药物作用24小时后,Hep G-2细胞迁移率为(42. 11±8. 49)%;总凋亡率为(20. 23±1. 15)%。结论:健脾化瘀方对Hep G-2细胞有抑制作用,尤以作用48小时的I C50更显著;且对Hep G-2细胞有抑制转移和促进凋亡的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滋肾健脾化瘀方对复发性流产脾肾两虚、血瘀阻络证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探求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5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5例。分别给予滋肾健脾化瘀方、阿司匹林片、低分子量肝素钙。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辨证"数堕胎"脾肾两虚、血瘀阻络证量表(中医证候)评分,凝血功能[部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因子(t-PA),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组织因子(TF),纤维蛋白肽A(FPA),狼疮抗凝物质(LA),活化蛋白S(PS),活化蛋白C(PC),抗心磷脂抗体(ACA),血小板聚集功能(PAF),纤维蛋白原(Fig),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凝血酶原片段(F1+2),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抗凝血酶(AT),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比较各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总有效率84.4%,高于B组的58.1%和C组的60.6%(P0.05)。与治疗后B组比较,A组PAI-1,PAF,F1+2降低,ACA,PS,PC,Fig,AT升高(P0.05)。与治疗后C组比较,A组FIB,D-D,LA,ACA,PAF,F1+2,TAT降低,TT,PC,Fig,AT升高(P0.05)。A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3.1%,低于B组的38.7%和C组的30.3%(P0.05)。结论:滋肾健脾化瘀方可明显改善复发性流产脾肾两虚、血瘀阻络证患者临床症状和凝血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PCR Array技术检测健脾化瘀祛痰方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家兔主动脉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从线粒体能量角度初探健脾化瘀祛痰方防治AS的潜在靶点。方法将45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中药组,每组15只。对照组喂饲普通饲料;模型组和中药组给予免疫性内皮损伤合并高脂饲料喂饲干预8周,制备家兔AS模型;造模成功后,中药组给予健脾化瘀祛痰方,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给药,每日1次,给药4周后取材。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家兔血脂水平;油红O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主动脉斑块脂质沉积和血管胶原成分;PCR Array技术检测主动脉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血脂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血脂水平均有所改善。油红O染色可见,对照组动脉管壁未见脂质形成;模型组动脉管壁动脉粥样硬化区域可见大面积红色脂滴阳性染色;中药组鲜红色脂质沉积区域明显减少。天狼星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家兔主动脉血管内胶原分布致密、均匀、排列整齐,呈红色;模型组家兔主动脉血管胶原成分减少,呈疏松网状分布,且有部分断裂;中药组家兔主动脉血管胶原分布较规则,胶原之间的腔隙较少,血管结构部分发生改变。PCR Array结果显示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下调≥4倍的基因有ARRDC3、ATP5C1、COX4I1LOC100343255、NDUFA6、NDUFS2、NDUFS3、NDUFS4、NDUFV2、SDHB、SDHC、SDHD、SLC25A25、UQCRQ等21个基因。结论健脾化瘀祛痰方可改善AS家兔主动脉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其降低AS家兔血脂含量,减少主动脉斑块沉积的潜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RNA干扰(RNAi)是存在于真核生物体内的一种阻断外源基因表达的自我防御体系,是由双链RNA介导的使与其互补的具有同源序列的单链RNA进行特异性的降解过程。近年来,国内学者将RNAi技术广泛应用于肝癌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综述了RNAi技术研究与肝癌转移复发相关基因功能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健脾解毒方对裸鼠皮下移植瘤Bax及Bcl-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HCT8/V细胞制作裸鼠皮下移植瘤,将32只造模成功的裸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空白组予0.9%Na Cl溶液腹腔注射,化疗组予长春新碱腹腔注射,中药组予健脾解毒方灌胃,联合组予长春新碱腹腔注射和健脾解毒方灌胃。测量各组皮下移植瘤的瘤重及抑瘤率,光镜观察肿瘤组织病理情况,并采用Real-time PCR法测定Bax、Bcl-2 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化疗组、中药组、联合组瘤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化疗组比较,中药组、联合组瘤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对于空白组,化疗组、中药组、联合组瘤体抑制率分别为22.84%、38.44%、51.53%,以联合组抑瘤效果最佳。与空白组比较,化疗组、中药组、联合组Bax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Bcl-2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化疗组比较,中药组、联合组Bax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化疗组(P0.05,P0.01),中药组、联合组Bcl-2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化疗组(P0.01)。结论健脾解毒方通过上调Bax mRNA表达,下调Bcl-2 mRNA表达,促进肠癌细胞的凋亡,且与化疗药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健脾消癌方对大肠癌肝转移裸鼠模型肝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拮抗大肠癌肝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抽取10只BALB/C-nu裸鼠作为空白组,其余裸鼠建立人大肠癌细胞肝转移裸鼠模型,建模3 d后取存活裸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健脾消癌方组(41.6 g·kg-1),人参皂苷Rg3组(5.2 mg·kg-1),各组裸鼠灌胃相应药物及生理盐水4周后脱颈处死,观察各组裸鼠肝转移情况,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肝组织第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基因(PTEN),磷酸化第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基因(p-PTEN),Akt,磷酸化蛋白激酶(p-Ak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健脾消癌方及人参皂苷Rg3组肝转移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p-PTEN,p-Akt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消癌方组与人参皂苷Rg3组肝组织中p-PTEN,p-Akt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健脾消癌方组与人参皂苷Rg3组p-PTEN,p-Akt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TEN,Akt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消癌方组与人参皂苷Rg3组PTEN,Akt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健脾消癌方组与人参皂苷Rg3组PTEN,Akt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健脾消癌方可拮抗大肠癌肝转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PTEN蛋白表达,降低p-PTEN,p-Akt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PCR array技术探讨化瘀祛痰方药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mTOR介导自噬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血症组、化瘀祛痰方组。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大鼠饲料喂饲,高脂血症组、化瘀祛痰方组予高脂饲料喂饲,造模60 d后,化瘀祛痰组给予化瘀祛痰方煎剂10 m L/次,1次/d,灌胃30d(该剂量是根据人与大鼠的等效剂量进行换算所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TC、TG、LDL-C、HDLC含量,HE及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形态及肝脏脂质沉积情况,PCR array技术分析化瘀祛痰方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mTOR介导自噬相关基因的影响。结果:高脂血症组血脂(TC、LDL-C)含量升高,出现肝脏脂质沉积及脂肪空泡;化瘀祛痰方组血脂(TC、LDL-C)降低,肝脏脂滴减少。PCR array结果发现以mTOR为中心的不同作用途径基因Akt1、Bcl2、lgf1、Mapk14、Mapk8、Mtor、Becn1(brclin1)在3组比较发生差异性改变。结论:化瘀祛痰方可通过调控mTOR介导自噬相关基因使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自噬增强,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脂质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健脾化瘀方体外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①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健脾化瘀方体外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的抑制作用;②用Annexin V/PI荧光双染法检测健脾化瘀方诱导肿瘤细胞进入凋亡的影响;③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健脾化瘀方对SGC-7901细胞周期的阻滞效应。结果:①健脾化瘀方能抑制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以及作用时间的延长,其对细胞的抑制率也明显增强,呈现剂量及时间依赖性。②当2mg/ml和4mg/ml健脾化瘀方作用于人胃癌SGC-7901细胞48h可显著诱导细胞凋亡的产生。③细胞周期方面,健脾化瘀方作用于人胃癌细胞SGC-7901后G2/M期比例与阴性对照组相较显著上升,G0/G1期稍有上升,而S期比例下降,表明细胞被阻滞于G2/M期。结论:健脾化瘀方可明显抑制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增殖作用并能够诱导该细胞凋亡,改变细胞周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健脾养胃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及对胃黏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2例CAG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患者予健脾养胃化瘀方口服,对照组患者予胃复春片口服,治疗12周后评估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疗效、病理分级疗效及血清胃蛋白酶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7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理分级疗效总有效率为84.3%,对照组为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GⅠ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GR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GⅡ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养胃化瘀方可减轻CAG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病理组织,调节血清胃蛋白酶水平,促进CAG患者胃黏膜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健脾解毒方对裸鼠人胃癌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利用基因芯片筛选其诱导裸鼠人胃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分析其可能的作用靶点。方法:建立人胃癌MKN-45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替加氟化疗组100mg·kg-1·2d-1、中药健脾解毒方组(40g/kg)、健脾解毒方联合化疗药组(健脾解毒方40g/kg联合替加氟100mg·kg-1·2d-1,每组12只。给药14d后观察各组瘤体质量量和动物生存期,并利用Affymetrix Genechip U133 Plus2.0基因芯片筛选健脾解毒方诱导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健脾解毒方组瘤体质量量明显降低(P<0.01),生存期显著延长(P<0.01)。且健脾解毒方联合化疗药组对肿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和单纯健脾解毒方组(P<0.05)。基因芯片分析结果显示,健脾解毒方治疗后表达丰度相差在2倍以上基因的有879个,其中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有358个。结论:健脾解毒方抗裸鼠人胃癌作用,联合化疗药可提高疗效,其抗癌机制与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在健脾利湿化瘀方临床疗效的基础上,结合前期动物实验研究,初步运用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实验初筛健脾利湿化瘀方的最佳作用拆方;再基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信号通路探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全方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健脾利湿化瘀方各拆方组含药血清,包括健脾扶正组(黄芪、刺五加、补骨脂)、化瘀散结组(姜黄、大黄、王不留行)、清热解毒组(白英、蛇六谷、车前草),对前列腺癌PC3和DU-145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并取化瘀散结组药物作为进一步研究用药;通过Transwell、划痕实验评估化瘀散结组药物影响细胞的侵袭、迁移情况;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前列腺活化间质细胞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MMP、纤维粘连蛋白(FN)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情况;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化瘀散结组药物对前列腺活化间质细胞系胞SDF-1、IGF-1、MMP、F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不同拆方组中,化瘀散结药物组对PC-3、DU-145抑制率最高,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分别从18.77%、58.89%增加至87.30%,呈一定剂量依赖性(P<0.05);细胞迁移实验中化瘀散结组药物与阴性对照组相比,DU-145侵袭细胞数分别为(7.33±2.51)、(22.00±2.65)个(P=0.002),PC-3侵袭细胞数为(3.67±0.58)、(22.67±7.77)个(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化瘀散结组药物PC-3、DU-145细胞24 h迁移距离分别为(330.12±13.15)、(453.34±42.74) μm,阴性对照组迁移距离分别为(525.40±6.58)、(759.75±40.88) μm,P值分别为0.01、0.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化瘀散结组药物明显降低Vimentin、SM22、SMM的蛋白表达,而Calcyclin的表达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瘀散结组药物对IGF-1、MMP基因相对表达量均在高剂量组中较低,降低SDF-1、IGF、MMP蛋白表达。[结论] 化瘀散结药物组能够有效地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其机制可能与化瘀散结药物下调IGF/MMP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