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6,(9):1812-1816
目的:比较食管癌与噎膈证素特点,分析其差异性。方法:以《中华医典》和中国期刊数据库(CNKI)为检索来源,获取噎膈和食管癌有关文献,提取病位、病性证素;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分析、R型聚类分析。结果:获得食管癌证素39个,其中病位证素13个,病性证素26个;获得噎膈证素50个,其中病位证素15个,病性证素35个;食管癌聚类分析后证素组合规律为9种,噎膈聚类分析后证素组合规律为4种。结论:1频率10%的病位证素中,食管癌和噎膈均为脾胃肝肾上焦咽喉,具有共同病位证素,显示了两者在发病部位的高度相似性。2病性证素方面反映出食管癌不能等同噎膈病机,且具有湿、毒及思惊喜恐悲证素差异,具有病变发展后期、严重、复杂等病机特点。3证素组合规律方面反映食管癌较噎膈病机复杂,除基本相同的"阴虚和津液亏夹燥"病机外,突出了痰瘀交结,毒火热互生、食积与湿互生的实性病变关系及"血虚夹气滞"虚实夹杂病机和"阳气虚"的虚性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噎膈病位与病性证素特点,总结噎膈证候特点。方法:以《中华医典》为检索对象,提取证素;运用频次、系统聚类分析研究证素分布规律。结果:形成(1)上焦、咽喉、气滞、痰、血瘀;(2)肾、阴虚、血虚、津液亏、燥;(3)肝、火热、食积、怒、忧;(4)脾、胃、气虚、阳虚、气逆四类证素组合。结论:(1)揭示气滞、血瘀和痰结密切关系;(2)挖掘出噎膈新证候特点—郁热食积实证;(3)揭示了两大虚实夹杂证,即(脾胃)阳虚气逆、(肾)阴津亏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明清时期痰瘀互结证的证素特征.方法:收集明确诊断为痰瘀互结证的医案并提取证素进行频数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痰瘀互结证病位证素主要是肝、胃、肺、肌肤、经络、心、筋骨、肾、胞宫,病性证素主要是气滞、热、气虚、风、湿、火、阴虚、毒、血虚、寒、津液亏虚等,对病位及病性证素采用因子分析,得出痰瘀互结证的兼证如:痰瘀阻络证;湿热蕴肤;风寒犯肺;肝郁脾虚;气虚津亏;火毒内蕴;心胃瘀阻;虚热内扰;血虚不荣.结论:频数分析、因子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痰瘀互结证的证素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临床提取食管癌病位、病性证素分析其证素特点及组合规律.方法:通过拟定证候调查表,采集173例食管癌患者信息对其病位病性证素进行频数分析,并对高频证素进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以获得证素组合规律.结果:提取出病位证素12个,病性证素17个,其中高频病位证素分别为胃、肝、肺、肾、脾,高频病性证素分别为气滞、痰、阳虚...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素与季节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证素辨证学》中证候辨证常见证量表制作四诊信息诊断量表,于1年时间内收集符合血脂异常诊断标准的临床病例528例,以24节气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节点,按收取病例时间分为春、夏、秋、冬四组,判定中医证素,分析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素与季节变化的关系。结果研究中共出现病位证素19个,常见病位证素为肝、肾、脾、心。共出现病位证素22个,常见实证病性证素为湿、气滞、阳亢、血瘀;常见虚症病性证素主要为阴虚、气虚、血虚、阳虚、精亏。病位证素为脾、肝、胃、表、肌肤、经络、心神,病性证素为风、寒、燥、水停、气虚、阳虚、阳浮、阴虚、津液亏、精亏、动风在不同季节发生率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位证素肝、肾、肌肤、筋骨,病性证素气滞、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的证素贡献度分值在四季分布不全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异常患者中医病位证素脾、肝、胃、表、肌肤、经络、心神,病性证素风、寒、燥、水停、气虚、阳虚、阳浮、阴虚、津液亏、精亏、动风在不同季节发生率不同。病位证素肝、肾、肌肤、筋骨,病性证素气滞、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的证素发展程度有季节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为辨证分型标准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方法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临床科研共享数据采集系统"采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证候要素的临床分布特征。结果经过聚类分析将一般症状聚为25类,舌象聚为6类,共涉及证候要素17个;经过因子分析提取出公因子19个,共涉及证候要素15个。综合以上结果初步提取病位证候要素7个,分别为胞宫、肝、脾、肾、胃、心神和胆;病性证候要素7个,分别为气滞、血瘀、阳虚、气虚、湿、热和血虚。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病位胞宫、肝、脾、肾、胃、心神和胆相关性较高,与病性气滞、血瘀、阳虚、气虚、湿、热和血虚相关性较高,其中以气滞、胞宫、血瘀、脾、肝、阳虚、气虚、湿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方法在多中心、横断面临床流行病学的基础上采集4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采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探讨其证候要素组成及分布规律。结果经指标聚类分析方法,将82个症状条目聚为28类,经因子分析,得到24个公因子,初步提取出病位证素4个:胞宫、肝、肾、脾;病性证素10个:气滞、瘀血、寒、热、湿、痰、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经动态样品聚类分析发现聚为6类时最符合临床,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分析,第1~6类分别命名为寒凝血瘀证、湿热瘀阻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肾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其中气滞血瘀证所占比例最大(36.2%)。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位在胞宫,与肝、肾、脾相关,病性虚实夹杂,主要证素为气滞、瘀血、寒、热、湿、痰、气虚、血虚、阳虚、阴虚,中医证型以气滞血瘀证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证候、证素分布特点及用药规律,为CAG的规范化辨证和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199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医药治疗CAG的相关文献,提取文献中的证候、证素、病例数及处方药物组成,分析比较前25年与近5年文献CAG证候与证素的频次、病例数与构成比。对药物进行频数分析,最后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245篇,含中医证型42种,CAG常见证型有脾胃气虚证、胃阴亏虚证、脾胃阳虚证、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瘀阻胃络证;CAG病位多在胃、脾和肝,常见病性证素有气虚、阳虚、热、阴虚、气滞、瘀、湿。相比于前25年文献,近5年文献更多见脾胃气虚证、胃阴亏虚证和肝胃不和证,病性证素更多见气虚、热、阴虚、气滞和瘀。共涉及处方260首,涵盖药物191种,使用频率较高的为白术(56.54%)、党参(46.54%)和白芍(46.15%)。30味高频药物聚为8类时效果最佳。结论:CAG以脾胃气虚证为主,病位主要在胃、脾和肝,病性多见气虚、阳虚、...  相似文献   

9.
不同病因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证型横断面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不同病因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证型。[方法]使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福建省晋江市安海医院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参照《证素辨证学》证素诊断标准,结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症状轻、中、重程度定义,制定规范的四诊资料采集量表。患者入院确诊后即进行中医四诊资料规范化采集。规范数据采集环节,培训资料采集人员。设计统一调查表,建立调查档案。集观察对象症状、体征,在辨证四诊基础上,采用证素辨证方法辨证。[结果]符合初步纳入164例,排除14例,剩余150例;胆囊疾病5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50例,不明原因5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位证素主要为胃、脾、肝,病性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气滞、阳虚、气虚、湿、食积、血瘀、阴虚、血寒、血寒、热、寒、痰,频数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气滞、湿、阳虚、气虚、食积、寒、热、血瘀、阴虚、痰、血寒、血虚。本病表现为虚中夹实,主以气虚、阳虚为本,并见气滞、湿困、食积实邪,可兼夹血瘀、寒邪、热邪、痰、血虚、血寒。[结论]病位证素:不明原因主要为脾、胃;胆囊疾病主要为脾、胃、肝、胆;胃大部切除术后主要为脾、胃、肝、胆。病性证素:不明原因主要为气滞、气虚、阳虚、食积、湿;胆囊疾病主要为气滞、湿、阳虚、热、寒、气虚;胃大部切除术后主要为气滞、湿、阳虚、气虚、血瘀、热、寒;三组间均主要为气滞、气虚、阳虚、湿,胃大部切除术后与胆囊疾病还同见寒、热证素,胃大部切除术后同时还存在血瘀证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的中医病位、病性证素,为该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4年1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行胃镜检查的门诊患者180例,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胃镜检查及病理诊断符合诊断标准的IM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中医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研究其证素分布。结果:显示IM的中医病位证候要素有胃、肝、脾、胆,病性要素主要包括气滞、热、阴虚、湿、气虚、阳虚、血瘀和食积。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基本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胃虚弱为主,包括气虚、阳虚和阴虚,标实包括气滞、湿热、血瘀和食积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点,指导中医临床辨证.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要求,结合朱文锋教授的"证候辨证素量表",制定〈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症状量表〉并对相应证素赋值,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前瞻性中医四诊调查并建立证素研究数据库,运用SQL server 2005 得出每位患者的中医证素,运用频数分析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50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病位单一证素分布顺序为:肾〉肝〉心〉肺〉脾,虚证病性单一证素分布顺序为:阴虚〉气虚〉阳虚〉血虚,实证病性单一证素分布顺序为:痰〉血瘀〉气滞〉阳亢〉热,病位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肝肾同病〉心肾同病〉肺肾同病〉心肺同病〉心肝同病;虚证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气阴两虚〉气血亏虚〉阴阳两虚〉阴虚血亏,实证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痰瘀互阻〉气滞血瘀〉气滞夹痰〉痰热互结,虚实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阴虚夹痰〉阴虚阳亢〉阳虚夹痰〉气虚夹痰.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病位单一证素以肾为主,血瘀、痰、阴虚是其主要的病性单一证素;兼杂证素主要为肝肾同病、痰瘀互阻、气阴两虚、阴虚夹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老年痴呆中医证候要素及其分布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近三十年有关老年痴呆的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提取其中医证候及病位病性要素。结果老年痴呆最常见的8种中医证候为:肾虚髓减、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痰蒙清窍、气滞血瘀、痰瘀互结、心肝火旺、心脾两虚,其中以肾虚髓减证居多,约占20%;病位要素有5个,分别为肾、肝、脾、心、脑;病性要素有9个,分别为阴虚、阳虚、髓亏、瘀血、痰浊、气滞、血虚、气虚、火热。结论肾虚髓减为老年痴呆最常见的证型,病位因素以肾为主,与肝、脾、心密切相关,该病病机属本虚标实,正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儿童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确诊的NSAA患儿,制定证素调查问卷并进行临床信息采集,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的方法,探索NSAA患儿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共纳入NSAA患儿368例,收集频率>15%的中医证候共54个。因子分析获得公因子16个,NSAA患儿主要病位证素分布在脾、肾、肝,主要病性证素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痰湿。对16个公因子进一步进行聚类分析,最终归纳为5个中医证型,分别为脾气亏虚证、气血两虚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肾阴阳两虚证。结论 儿童NSAA病位主要在脾、肾、肝,中医主要证型为脾气亏虚证、气血两虚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和肾阴阳两虚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的证候要素,为该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预先设计的量表,对344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因子分析提取证素。结果:因子分析提取7个公因子,病位要素为心、肝、脾、肺、肾,相应的病性要素分别为精亏、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痰、血瘀、气滞,与临床实践相符合。结论: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轻度认知障碍进行证素研究是可行的,可为本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的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10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中医基本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中医基本辨证要素中病性证素分布呈痰浊血瘀热盛气虚阳虚气滞阴虚血虚的趋势;病位证素分布呈神(脑)心脾肾大肠肝的趋势。证型分布中实证呈现痰热瘀滞证痰瘀互阻证热盛血瘀证里实热结证的趋势;虚实夹杂证呈痰热炽盛,气阴耗伤证气虚血瘀证气虚痰阻证的趋势;虚证呈阳气亏虚证血虚证、气阴两虚证的趋势。结论脑梗死急性期中医病性证素是痰浊、血瘀、热盛、气虚等;病位证素是神(脑)、心、脾、肾等;证候分布是痰热瘀滞证、痰瘀互阻证、热盛血瘀证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挖掘大骨节病临床证候的病位、病性证素,探寻大骨节病的证素组合规律,提高大骨节病临床辨证水平。方法对957例大骨节病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进行采集,经过中医专家组经验辨证,规范证候名称,然后进行证素提取,建立相应数据库,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频次和频率的统计描述,对大骨节病证素分布规律进行探讨。结果临床调查确定病位证素4个:肾、肝、脾、经络;病性证素12个:湿、寒、阳虚、风、血虚、血瘀、精亏、气虚、热、痰、阴虚、气滞。结论证素分布规律揭示了大骨节病证候特点是虚、邪、瘀,虚为肝脾肾亏虚,邪为风寒湿邪,瘀为痰瘀胶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与临床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98例严重创伤后出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中医证候、证素的分布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严重创伤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中医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收集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急诊内科、内科及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中符合严重创伤后急性心力衰竭的病例,共计98例,对其进行传统中医辨证分型,并对其病位、病性证素进行统计分型,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98例严重创伤后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57例;中医辨证常见心阳气虚、瘀血内阻证,心肾阳虚、瘀结水留证,肺气亏虚、痰瘀互结证,阳气亏虚、血虚夹瘀证,脾气亏虚、气血不足证,中阳不振、气滞血瘀证6种;最常见的病性证素为血瘀、气虚、痰、气滞、阳虚、湿、水停、饮、血虚等;最常见的病位证素为心、脾、肺、肾、胃等。结论 本研究收集的98例严重创伤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位证素、病性证素及中医辨证分型与传统中医关于心力衰竭的观念相符合,明确揭示了严重创伤后心力衰竭发生的病因病机。故临床中辨证不明或辨证结论不统一时,可采用证素辨证来纠正主观判断所造成的辨证偏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中医证素辨证体系探讨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型分布,为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101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制定四诊信息采集表,建立数据库,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及中医证素辨证方法,进行中医证候研究。结果:通过因子分析共获得16个公因子,进一步结合中医理论及临床知识进行聚类,依据证素辨证的方法共获得6个病性及3个病位证素,分别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热、血热与心、脾、肝。结论:对分析得出的病性及病位证素进行组合,获得4种有效中医证型,分别为阴虚热盛证、脾阳不振证、心气亏虚证及肝肾阴虚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2型糖尿病中医病理因素与肥胖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97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证素辨证,分析证素与肥胖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97例2型糖尿病患者病性证素分布从高到低依次为:阴虚、热、湿、阳虚、气虚、痰、血虚、津亏、血瘀、燥、寒、气滞,病位证素分布从高到低依次为:肾、脾、胃、肝、筋骨;WHtR、WC、...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临床文献报道探讨老年瘙痒症证素分布规律和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14),建立老年瘙痒症证候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提取证型总数306个,以血虚风燥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亏虚证最为常见。病位证素依次为肌肤、肝、肾,与表、经络相关。病性证素以血虚、内风、阴虚、气虚为常见,以血虚为首。结论:老年瘙痒症症状表现在肌肤,与肝肾关系密切,以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为发病基础,日久动风、化热、生瘀,治疗以养血益气、滋阴填精、活血祛风,当归饮子为血虚风燥证、气血两虚证的常用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