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进行总结。方法 177例患者经倾斜试验确诊为VVS,对其VVS的类型、年龄段分类、发作晕厥的症状和体征、不同季节发生情况以及治疗转归进行统计。结果血管抑制型56例、心脏抑制型6例、混合抑制型115例,分别占31.6%、3.4%、65.0%。所有患者在晕厥发生前均有心率突然增快,继之突然下降的过程,可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心脏停搏等心率缓慢的症状。倾斜试验阳性与季节似乎无关。年龄在40~59岁之间的人群中VVS发生较高。β受体阻滞剂治疗VVS有效。结论 VVS可能是自主神经失调所致,β受体阻滞剂抗交感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
126例血管迷走性晕厥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总结血管迷走性晕厥(VS)的临床规律性,对126例倾斜试验(TTT)阳性诊断为VS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血压情况和其中56例动态心电图、25例动态血压检测资料进行分析,并与TTT试验阴性的18例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测和12例患者动态血压、偶测血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VS患者的临床表现变异较大。动态心电图检测发现晕厥组35例出现心率突然变慢、21例出现白天最慢心率低于夜间最慢心率的现象,而对照组无一例类似情况(35/56,21/56vs0,P均<0.05)。24h动态血压检测发现晕厥组9例日间最低血压低于夜间最低血压,而对照组无此现象(9/25vs0,P<0.05)。结果提示对临床上仅有近似晕厥症状者,如果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检测出现上述改变,则对诊断VS有较强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血管迷走性晕厥83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分析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特点。方法统计分析出院诊断考虑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83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83名患者中,63.9%的患者反复发作,73.5%的患者有发作诱因,80.7%的患者有晕厥前兆,77.1%的患者有意识丧失,其中53.1%的人有伴随症状、39.1%的人有晕厥后症状,54.2%的患者发作时间不大于2min。结论血管迷走性晕厥诊断过程中对病史等临床特点的分析非常重要,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伴高血压的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纳入出院诊断为VVS伴高血压的30例患者与单纯诊断VVS的30例患者,对比其临床特点。结果伴或不伴高血压的VVS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伴高血压的VVS患者平卧位血压显著高于不伴高血压的VVS患者[平卧位收缩压:(140±21)mmHg比(113±11)mmHg;平卧位舒张压:(87±10)mmHg比(73±8)mmHg;平卧位脉压:(53±13)mmHg比(41±7)mmHg,均为P<0.05]。倾斜后两组之间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方面,80%伴高血压的VVS患者需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达到稳定状态。伴或不伴高血压的VVS患者中分别有11例(36.7%)和4例(13.3%)服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服或不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VVS患者在年龄、性别、入院时心率、病程、晕厥发作诱因及晕厥先兆、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对伴高血压的VVS患者制定合理的降压和综合治疗方案至关重要。β受体阻滞剂作为目前治疗VVS的基本药物,其价值和特异性尚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6.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指窦性心率在一定时间内周期性改变的现象,HRV分析是一种敏感性高、无创性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定量检测方法⑴。目前认为,自主神经系统在血管迷走性晕厥中起重要作用。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神经调节功能异常是晕厥的始发因素⑵。本文旨在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心率变异性进行分析,以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张力的改变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对血管迷走神经(VS)病人的直立倾斜试验(HUT)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将45例不明原因晕厥的病人和40例健康人对照,进行基础倾斜试验(BHUT)和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激发倾斜试验,观察血压、心率.结果BHUT组阳性率为13.3%,HUT加硝酸甘油含服组阳性率为51.1%,总阳性率64.4%,对照组阳性率为2.5%,晕厥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UT对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诊断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儿童和成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特征差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临床特征在儿童和成人之间的差异.方法 分析255例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为VVS的儿童[男50例,女86例,平均年龄(12.3±2.6)岁]和成人[男29例,女90例,平均年龄(36.4±14.0)岁]的晕厥诱因和先兆症状等,比较不同年龄段(<18岁及≥18岁)的VVS患者在性别、HUTT方式及晕厥发作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1)男女比例:儿童组为1∶1.7,成人组为1∶3.1,女性比例成人组高于儿童组(P=0.033).(2)VVS先兆症状:胸闷发生率成人组高于儿童组[45.4%(54/119)比27.2%(37/136),P=0.003],头痛[10.9%(13/119)比20.6%(28/136),P=0.036]及腹痛发生率成人组低于儿童组[7.6%(9/119)比19.1%(26/136),P=0.008].(3)VVS发生诱因:成人组环境闷热[22.8%(26/114)比12.5%(17/136),P=0.032]和排尿晕厥发生率[9.7%(11/114)比1.5%(2/136),P=0.004]高于儿童组.(4)HUTT反应时间: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阶段混合型的平均反应时间成人组较儿童组延长[(5.04±2.27)min比(3.50±1.24)min,P=0.036].结论 成人VVS胸闷发生率、因环境闷热和排尿晕厥发生率高于儿童,头痛及腹痛发生率儿童高于成人,成人混合型平均反应时间较儿童延长.VVS临床特征的年龄差异有助于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0.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诸多晕厥中常见而又特殊的一种类型 ,发作先有交感神经活性的激活 ,后有迷走神经的过度反应 ,倾斜试验有助于确诊[1]。心率变异性常用以评价心脏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的功能 [2]。本文观察男青年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非发作期的心率变异性指标。资料和方法1.对象对照组为15例健康男性 ,年龄19~30(22.6±6.2)岁 ,基础倾斜试验和多阶段异丙基肾上腺素倾斜试验均阴性。观察组为12例男性患者 ,年龄20~30(22.8±6.6)岁 ,无心脏病及其它疾病 ,基础倾斜试验均阳性 ,确诊为血管迷走性晕厥。2.方… 相似文献
11.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血管迷走性晕厥 (VasovagalSyncope ,VS)是最常见的晕厥类型。据估计 ,约有 4 0 %以上的晕厥事件属于VS。由于其病理生理机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导致对VS的诊断、治疗相对较困难。多年来 ,国内外的医学工作者作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临床研究 ,就其触发机制、临床特点、直立倾斜诊断实验及药物和非药物的干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取得了较大的研究进展 ,现作一简要综述。1 机制1.1正常人血压的生理负反馈调节机制 :人在立位时 ,由于重力的影响 ,约有 30 0~ 70 0ml血液移位于低位内脏和肢体静脉中 ,静脉回流减少 ,心室充盈量下降 ,… 相似文献
12.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晕厥综合征。由于其病理生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给VVS的诊治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现对VVS的发病机理和诊治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青年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诸多晕厥中既特殊又常见的一种类型 ,晕厥发作先有交感神经活性的激活 ,后有迷走神经的过度反应 ,倾斜试验有助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确诊。心率变异性常用以评价心脏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的功能。对青年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非发作期的心率变异性研究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 :对照组 15例健康女性 ,年龄 19~ 30 (2 2 6± 6 2 )岁 ,基础倾斜试验和多阶段异丙基肾上腺素倾斜试验均阴性。患者组 12例女性患者 ,年龄2 0~ 30 (2 2 8± 6 6 )岁 ,无心脏病及其它疾病 ,基础倾斜试验均阳性 ,确诊为血管迷走性晕厥。采用美国PI公司… 相似文献
15.
晕厥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根据Rubin等的研究人群中20%至少发生过1次晕厥,占综合性医院住院人数的6%;而且晕厥患者反复发作者为20%,年复发率为6.25%,所以患者会多次就诊和反复住院,造成医疗费用增加,同时晕厥也会造成身体损伤甚至伤残,这就会促使医师尽快找出晕厥原因,并给予适当治疗。神经性晕厥综合征是晕厥最常见的原因,而其中又以血管迷走性晕厥(VS)最为常见,约占不明原因晕厥的 相似文献
16.
最近将常规晕厥检查结果为阴性 ,但对 ATP试验有异常反应的一类晕厥定义为腺苷敏感性晕厥。为了评价腺苷敏感性晕厥与倾斜诱导的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可能关系。作者选取了175例不明原因晕厥的患者 ,分别进行了 ATP和直立倾斜试验 ,对其中阳性反应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该研究于 1997.5 .1~ 1998.4.30期间 ,对 175名不明原因的晕厥患者 ,在常规检查完毕后分别进行 ATP试验和直立倾斜试验。ATP试验应用 ATP2 0 mg快速 (<3秒 )静推 ,心室率减慢 (最大 RR间期≥ 6 0 0 0 ms)提示 ATP试验阳性。直立倾斜试验指以直立倾斜 6 0度 ,若… 相似文献
17.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临床最常见的晕厥病因,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Bezold-Jarisch反射被认为是血管迷走性晕厥重要的发病机制。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基因等亦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目前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手段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射频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8.
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是晕厥的常见类型,大部分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等控制。对于部分年龄较大、反复发作、发作时存在心脏抑制且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起搏治疗。众多起搏疗效相关临床研究的结论不一致,促使研究者不断探寻起搏在VVS中的真实疗效及疗效的影响因素,革新治疗对象筛选方法及起搏模式等。通过收集现有研究结果,本文从起搏治疗VVS的原理、疗效、适应证、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争议等方面,介绍起搏在VVS治疗中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9.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常见的良性晕厥,表现为血压下降及心率减慢。起搏器通过高频起搏增加心率及心输出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及预防晕厥的发生,适用于反复晕厥伴心脏抑制的中老年患者。目前起搏器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在患者筛查、疗效评估及模式选择上存在一定的争议,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0.
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是一类神经介导性的晕厥.临床上通常采用运动平板试验诊断劳力性心绞痛和运动相关的心律失常,但试验过程中可能诱发VVS等.本文报道了2020年12月21日诸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运动平板试验诱发的老年女性VVS患者,该患者因怀疑冠心病、心绞痛而行运动平板试验,试验至恢复期出现晕厥,后行直立倾斜试验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