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阴阳学说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精髓,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代医学的免疫学说则是通过激活免疫活性细胞以及产生的多种淋巴因子与抗体,在神经与内分泌激素调节下用以维持人的生理平衡.中医的阴阳学说与西医免疫学在宏观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药性味功效及阴阳学说构建的中医辨证论治、平衡阴阳的基本观点的分析和探讨,认为中药药性理论和中医阴阳平衡学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利用中药的药性理论是中医平衡阴阳、疗病祛疾、康复人体机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中医治病一直沿用基础核心理论“阴阳平衡”规律指导针灸、温灸、按摩与中药,治愈了由人体自身或外界各种因素引起的疾病。虽然治愈了疾病,但不知道治病的物质成分,也就制约了中医的使用推广发展,所以要找出中医平衡阴阳的物质成分,也就是阴阳代表的物质成分。从西药、针灸两个不同的方法治愈同一种疾病发现治病的物质竟是同一种元素,以中药及穴位深处各种元素的发现,到中药、针灸治病与疗效成正比关系的是各种元素,又证实了“黄帝内经”穴位的“荣气”是各种元素,阴阳代表的是各种元素,就有了“元素平衡”等于“阴阳平衡”。体内各种元素在肌肉和骨骼中的贮存为针灸、温灸、按摩治病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的保障。得出中医治病的物质成分就是各种元素。从而得出中医是以元素治病为主的医学,把元素引入中医治病的基础理论中知道一切疾病是由元素多少引起,治疗是补少泻多,指出了现代医学应用元素治病的误区,现实治病的实例验证了“元素平衡”规律应用,现代医学研究元素治病与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酸性化体质是百病之源。它们都在验证一个观点,一切疾病的产生都是体内“元素不平衡”的结果,治疗就是调节体内元素平衡。  相似文献   

4.
细胞焦亡是一种炎症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gasdermin家族(形成孔隙的效应蛋白家族)的多种成员主要通过激活胱天蛋白酶(Caspase)进行聚合和剪切,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如癌症、心肌缺血、肾损伤、骨关节炎等。细胞焦亡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诱导细胞焦亡的发生可促进病理条件下细胞的清除(如癌症、肿瘤细胞等),但长期诱导的细胞焦亡可导致体内脂质和相关维生素代谢异常。调节焦亡和细胞增殖之间的平衡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靶点。阴阳学说贯穿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全过程,用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指导理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及保健。细胞增殖与细胞焦亡之间的平衡本质上是阴阳平衡在细胞水平上的体现,阴阳自和理论对阴阳平衡加以主导。中医药对细胞焦亡的干预主要体现在促进细胞焦亡(损其有余)和抑制细胞焦亡(补其不足)上,这与调节阴阳具有相同的意义。基于这一理论,该文通过阴阳学说揭示了中医抑制和促进细胞焦亡的关系,以期为阴阳学说的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持,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中医足浴护理技术是中医学外治法中的重要瑰宝,同时也是现代中医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以中医藏象学说、阴阳整体学说、经络学说及足部反射区理论为指导,辨证选配适合疾病的中药加水煮沸药煎后泡浴双足,足部皮肤、穴位、反射区通过吸收中药的有效成分的刺激来促进机体整体及病灶局部的药理效应[1],达到温经通络、气血通畅及阴阳平衡的功效。中药足浴法的临床应用广泛,效果显著,现将近年来的中药足浴临床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理论在血液病变上有很大的相通性,从中医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理及五行生克学说出发,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探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发病机制及病机演变,对中医认识及治疗该病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理论在血液病变上有很大的相通性,从中医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理及五行生克学说出发,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探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发病机制及病机演变,对中医认识及治疗该病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8.
重视和发展中医之阴阳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阳学说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精髓 ,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临床上 ,由于某些不确定的因素 ,致使阴阳学说理论并未有效地在中医药诊疗疾病过程中发挥其特有的功用 ,笔者通过对中医阴阳学说理论的深入剖析 ,以求引起广大中医工作者对中医理论精髓的重视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论中医“毒”概念的演变及其阴阳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对整个人类医学理论最重要的贡献之一。论中医不可不辨阴阳。中医之"毒"概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发展到现代,已成为富于时代特征的中医病理因素。那么,中医之"毒",其阴阳属性到底如何,论述者却不多,而这对于从整体观把握疾病的性质恰恰非常重要。本文论述了中医"毒"概念内涵的演变、致病特点及其阴阳属性,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同道共同探讨之兴趣,促进中医毒邪致病理论的研究,以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0.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是抽象的哲学概念.阴阳学说是运用阴阳之间的相对制约、互根作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的观点,来解释宇宙间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规律的学说,用以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和预防,至今仍指导中医临床实践.中医治疗疾病在于调理阴阳,使机体达到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11.
吕晓峰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9):2293-2294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朴素的辨证法思想。早在战国时代,阴阳学说就被中医吸收、运用和发展,成为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在现代中医临床上,它仍然有效地指导着我们的养生保健和疾病诊治工作。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阴阳辨证作为八纲辨证的总纲,它告诉我们,不管病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医阴阳学说的定义,通过分析中医阴阳的辨证关系及与病因的联系,以及中药药性、药效与阴阳的关系,提出中医的阴阳是微观物质运动的宏观表现形式,这些微观物质的理化指标就是以Zn 和Fe 为主要代表的化学元素,其中Zn 代表阴,Fe 代表阳,即锌- 铁阴阳论,人体中Zn/Fe 的比例代表阴阳的平衡关系,其数量的变化,导致人体健康状况与体质的变化,以及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阴阳平衡是机体的健康状态,机体阴阳平衡失调是疾病发生的本质。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中医从"整体观念"来认识疾病,从"辨证论治"来治疗疾病。"整体观念"体现了中医对人自身内部整体、人与自然环境整体、人与社会环境整体平衡的思维;"辨证论治"则体现了中医对机体发生疾病时阴阳平衡失调状态的认识,以及如何治疗疾病使机体恢复或重建阴阳平衡的思路和手段,因此,阴阳平衡是中医把握疾病的思维核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阴阳学说在现代康复医学性中的应用。方法:以中医阴阳学说基本理论来阐释康复医学运动疗法相关内容,描述中医学和康复医学在治疗方法上的相似性,以分析中医学和康复医学在理论上进行结合的可能性。结果:阴阳学说是阐明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根本规律,贯穿于中医的理、法、方、药,指导临床实践。结论:康复医学的许多内容可以用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进行深入地归纳和总结,从而促进康复医学内涵的拓展。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体内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动态平衡"被破坏所导致,而这与中医"阴阳失衡"疾病观不谋而合。依据中医阴阳理论,在骨重建单元范围内负责骨形成的成骨细胞为阴,负责骨吸收的破骨细胞为阳,成骨细胞(阴)与破骨细胞(阳)之间有着对立统一的关系。成骨与破骨细胞的阴阳属性阐释在理论上可发展丰富微观中医理论,基础实验方向指导寻找多靶点平衡机制,临床上将平衡阴阳理念贯穿到病因病机分析、理法方药诊疗全过程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疾病的结果导致了机体的阴阳偏盛或偏衰。阴阳学说用于指导疾病的治疗,就是把握阴阳失调的状况,用药物、针灸等治疗方法,调整阴阳的偏盛或偏衰,以恢复阴阳的协调平衡。中医治病,其实就是调整阴阳,纠正疾病过程中机体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损其有余而补其不足,恢复人体的阴阳相对平衡。可见中医治疗的原则和将杠杆恢复平衡的原理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郑勇 《中医药学刊》2003,21(5):786-786
疾病的结果导致了机体的阴阳偏盛或偏衰。阴阳学说用于指导疾病的治疗,就是把握阴阳失调的状况,用药物、针灸等治疗方法,调整阴阳的偏盛或偏衰,以恢复阴阳的协调平衡。中医治病,其实就是调整阴阳,纠正疾病过程中机体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损其有余而补其不足,恢复人体的阴阳相对平衡。可见中医治疗的原则和将杠杆恢复平衡的原理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经络导平治疗仪是根据中医的经络和阴阳学说,结合现代生物电子运动平衡理论,利用全新的微电脑技术和集成线路研制成功的中医现代化治疗设备.运用上千伏甚至更高电压的脉冲电流,对人体的不正常生物电子群,进行超强刺激、超导激活,以达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从而治愈疾病的目的.临床上运用其治疗疼痛性疾病,取得了广泛的疗效.本文主要就经络导平仪的理论基础及其在治疗骨伤科常见病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基于"毒损脑络"理论来探究脑血管疾病中西医发病机制的共同点以指导临床。分别从"毒损脑络"的机理和脑血管疾病的现代医学研究来阐释卒中发生及演变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西医从各种原因导致的内皮损伤、微血管障碍、血液流变异常等来说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与中医"毒损脑络"理论具有内在一致性,为临床上脑血管疾病的中医防治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平衡针疗法是北京军区总医院针灸专家王文远主任经过20余年的临床研究,所创立的一门现代针灸学,是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在针灸领域相结合的一门科学,是以中医阴阳整体学说为理论基础,以西医神经调控学说为物质基础,以针刺为手段,利用人体的信息系统,在大脑中枢的调节下,间接地依靠病人自己达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治愈疾病的单穴平衡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