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分析高龄不孕症患者接受辅助生殖技术(ART)后妊娠丢失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部接受ART的年龄≥35岁的不孕症患者,根据妊娠情况分为妊娠丢失组和妊娠持续组,回顾收集临床资料和实验室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妊娠丢失的危险因素。结果:新鲜周期高龄不孕症患者的早期妊娠丢失率为38.81%,与年龄35岁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丢失组和妊娠持续组的年龄和胚胎移植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显示,新鲜周期中年龄和胚胎移植数是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高龄不孕症患者,提倡尽早接受ART;胚胎移植数需谨慎决定,提倡减少移植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中囊胚培养是否能够筛选出更加具有发育潜能的胚胎,降低胚胎的早期流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单纯输卵管因素或/及男性因素接受囊胚期与第3日卵裂期胚胎移植获得妊娠后患者的流产率。总周期数1 673个,其中新鲜胚胎移植周期(fresh embryotransfer)932个(囊胚移植139个周期,卵裂期胚胎移植793个周期),冻融胚胎移植周期(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741个(囊胚移植211个周期,卵裂期胚胎移植530个周期)。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无论新鲜胚胎移植组还是冻融胚胎移植组,囊胚期胚胎受孕后的早期胚胎流产率均低于第3日的卵裂期胚胎,并且囊胚移植和卵裂期胚胎移植的流产率均与妇女年龄呈正相关。结论:无论新鲜胚胎移植组还是冻融胚胎移植组,囊胚移植均比第3日卵裂期胚胎移植流产风险降低。年龄仍是影响移植后妊娠早期流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单卵双胎发生率和相关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间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助孕科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术(ICSI)和冻融胚胎移植术(TET)后发生单卵双胎(MZT)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MZT的发生率、流产率,分析常规IVF周期和ICSI周期、新鲜周期和冻融周期以及不同移植天数与单卵双胎妊娠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获临床妊娠1625个周期中,单卵双胎妊娠15例,发生率为0.92%,5例(33.3%)流产。比较单卵双胎组和非单卵双胎组患者年龄、不孕时间、促排时间、促性腺激素类似物(Gn)用量、获卵数、受精数和移植胚胎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IVF周期和ICSI周期、新鲜周期和冻融周期以及不同移植天数中MZT的发生率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MZT发生率高于自然周期妊娠。单纯的ICSI操作、冻融过程和移植天数与MZT的发生率的增加无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4.
体外受精周期中超声下行胚胎移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超声下行胚胎移植对提高体外受精周期中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3年 6月 ,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包括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治疗的 3 0 0例患者的资料 ,共行胚胎移植周期 3 3 0个 ,其中在超声下行胚胎移植周期 178个 (超声组 ) ,行常规胚胎移植周期 152个 (常规组 ) ,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结果 超声组的临床妊娠率为 3 7 1% (66/ 178) ,胚胎种植率为 19 6% (80 / 40 9) ;常规组的临床妊娠率为 2 5 0 % (3 8/ 152 ) ,胚胎种植率为 12 6% (42 / 3 3 4 )。两组分别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结论 在超声下行胚胎移植 ,有助于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接受减量降调长方案与拮抗剂方案辅助生殖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其中接受减量降调长方案治疗病例84个周期及接受拮抗剂方案治疗病例84个周期,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减量降调长方案组获卵数(5.6个)、受精数(3.7个)、成胚数(3.8个)、可移植胚胎数(3.3个)显著高于拮抗剂组(3.3个,2.4个,2.4个,2.1个,P均0.01)。拮抗剂组促性腺激素(Gn)用量及时间少于减量降调长方案组(2591.1U vs.3402.7U,8.3d vs.11.3d,P值均0.01)。两组鲜胚移植周期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未见明显差异,每取卵周期累计临床妊娠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拮抗剂方案的Gn用量少,而减量降调长方案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更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时自然周期内膜准备中胚胎移植日雌二醇(E2)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1年10月在沈阳市妇婴医院生殖中心进行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以自然周期进行内膜准备的患者110例,进行130个周期冻融胚胎移植。按移植日雌二醇水平分为4组:A组:E2≤183.5pmol/L14周期;B组:E2>183.5pmol/L,≤367.0pmol/L34周期;C组:E2>367.0pmol/L,≤734.0pmol/L74周期;D组:E2>734.0pmol/L8周期。对各组的年龄、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流产率进行比较。结果各组年龄、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及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分别为62.2%和30.9%,明显高于A组(42.9%,23.5%)和B组(52.9%,28.6%),P<0.05。B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与A组比较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临床妊娠率为25.0%(2/8),胚胎种植率为10.0%(2/20)。D组因例数较少未进行统计学比较。结论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以自然周期进行内膜准备时,胚胎移植日雌二醇水平过低或过高都影响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垂体降调节后激素替代方案对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中心使用垂体降调方案进行冻融胚胎移植的不明原因RIF患者118例的291个冻融周期。其中GnRH-a垂体降调节周期131个周期(A组,118例),非降调周期160个周期(B组,95例)。比较两组基本情况、周期特点及周期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的既往冷冻周期数高于B组(2.40±0.10个vs1.76±0.0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的年龄、不孕类型、不孕年限、BMI、基础FSH、窦卵泡数及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率、转化日或排卵日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及持续妊娠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流产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不明原因RIF不孕患者,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使用垂体降调节方案有望改善此类患者的助孕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控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移植胚胎数目对控制医源性多胎发生率行业管理的实施效果。方法比较北京市人类辅助生殖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辅助生殖质控中心)提出北京市IVF-ET移植胚胎数不多于2枚的策略前、后,北京市各生殖中心移植胚胎数和多胎妊娠率变化。结果北京市生殖中心新鲜和解冻移植周期的平均移植胚胎数目逐年下降,分别由2013年的2.02枚和2.04枚,下降至2015年的1.91枚和1.80枚。2014年、2015年新鲜周期临床妊娠率为45.4%和44.5%,解冻周期临床妊娠率为47.2%和46.2%,均分别显著高于2013年的新鲜周期临床妊娠率(43.2%,P=0.000,P=0.025)、解冻周期临床妊娠率(43.4%,P均=0.000)。2014年新鲜周期的活产率(36.6%)显著高于2013年(35.0%,P=0.004),2015年新鲜周期活产率与2013年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和2015年解冻周期的活产率(37.4%,36.5%)均显著高于2013年(34.3%,P=0.000,P=0.001)。2015年新鲜周期和解冻周期的多胎妊娠率分别为28.0%和23.5%,显著低于2013年的31.3%和25.7%(P=0.000,P=0.016)。结论辅助生殖质量控制中心提出的建议每移植周期胚胎数目不超过2个,既保证了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不下降,同时对控制本地区IVF-ET多胎妊娠率效果显著,可为行政决策部门进行行业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后解冻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68例不孕症患者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后解冻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的复苏率、2PN受精率、胚胎着床率、流产率和分娩率等临床结局。结果解冻玻璃化冻存的卵母细胞756枚,复苏率80.69%(610/756),其中MII卵母细胞519枚,2PN受精率53.56%(278/519)。68例患者中,12例无胚胎形成,占17.65%。56例患者共移植66个周期,其中新鲜胚胎移植51个周期,解冻胚胎移植15个周期。新鲜胚胎移植51个周期的临床妊娠率为54.90%(28/51),活胎分娩率为45.10%(23/51)。解冻胚胎移植15个周期的临床妊娠率为60.00%(9/15),活胎分娩率为46.67%(7/15)。累积妊娠率为55.88%(38/68)。每解冻一枚卵母细胞获得活胎分娩率为5.03%(38/756)。结论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技术在取卵日不能获得精子的患者中应用,可以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冻融周期胚胎移植和新鲜周期胚胎移植单胎妊娠对产科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于沈阳东方医疗集团菁华医院、沈阳市妇婴医院、沈阳二0四医院3所生殖医学中心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并确诊临床妊娠的孕妇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的随访资料。共收集确诊单胎早孕妇女11 444例,其中新鲜周期胚胎移植(鲜胚组)7083例,冻融周期胚胎移植(冻胚组)4361例,比较分析新鲜周期与冻融周期胚胎移植单胎妊娠的异位妊娠、早期流产、晚期流产、早产、围产儿死亡、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及新生儿体重和性别比等。结果冻胚组平均年龄及平均不孕年限均低于鲜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冻胚组早期流产、晚期流产、巨大儿、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增高(AOR 1.171,95%CI 1.068~1.285;AOR 1.243,95%CI 1.064~1.453;AOR 1.266,95%CI 1.098~1.459;AOR 1.492,95%CI 1.055~2.109),而异位妊娠风险降低(AOR 0.775,95%CI 0.622~0.967)。结论冻融周期胚胎移植早期流产、晚期流产、巨大儿及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风险升高,异位妊娠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11.
辅助生殖技术后的异位妊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on technologies,ART)给许多不孕家庭带来了福音,但随之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发生率也增加.1975年,首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获得的妊娠即为异位妊娠.ART周期EP发生率为1%~5%,较自然周期高2倍以上,有报道,IVF-ET周期EP发生率达2%~11%.有学者将EP危险因素归纳为机械因素、输卵管功能异常、ART及激素因素.  相似文献   

12.
影响冻融胚胎移植成功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影响冻融胚胎移植临床妊娠成功的因素.方法对1997年9月至2000年5月行冻融胚胎移植的53例60个周期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个胚胎复苏,成活178个胚胎,3个周期因复苏胚胎卵裂球破裂未移植,宫内移植57个周期,平均每个周期移植胚胎3个,周期临床妊娠率30%(17/57).妊娠与非妊娠者的超排卵周期的超排卵方案、卵泡数、获卵数、受精胚胎数、冻存胚胎数及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前的血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孕酮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子宫内膜状态及复苏胚胎的质量与临床妊娠密切相关,17例妊娠者胚胎移植前子宫内膜均呈三线型,胚胎质量良好率(冻存前83.8%、复苏后76.8%,复苏后成活率82.4%)均明显高于非妊娠者(分别为60.7%、50.0%和66.3%),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胚胎形态良好、子宫内膜呈三线型是冻融胚胎移植后妊娠成功的保证,均质型子宫内膜不宜行胚胎移植.  相似文献   

13.
单胚胎移植的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单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及可行性。方法对上海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1999-01-2006-06实施的所有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新鲜及冷冻周期中仅有单个胚胎可供移植的共455个周期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和比较单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与年龄、不孕时间、受精方式、胚胎卵裂球数、胚胎评分、内膜厚度、移植胚胎的天数及新鲜或冷冻胚胎移植的关系。结果单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18.68%(85/455),无单卵双胎。妊娠与否(1)与年龄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2)与不孕时间相关,妊娠者平均不孕时间为5.53年,未孕者6.73年,P<0.01。(3)与移植时胚胎的卵裂球数目与评分明显相关,妊娠者的平均卵裂球数及评分显著高于未孕组分别为(5.58±2.09)、(4.79±2.19)个;(2.31±0.69)、(2.56±0.73)分,P均<0.01。(4)与移植时胚胎的天数相关,第2(D2)、第3(D3)及第5(D5)天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5.58%,22.75%及26.47%。D3妊娠组所移植胚胎的平均卵裂球数及评分显著高于D2组、P<0.01;另外D5组胚胎达到囊胚的临床妊娠率为40%,而未达囊胚组仅20.83%。(5)IVF与ICSI的单胚胎移植结局无明显差异,临床妊娠率为IVF:20·25%(49/242)及ICSI:16·90%(36/213)。(6)新鲜胚胎(416例)与冷冻胚胎(39例)的单胚胎移植后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8.27%和23.08%,P>0.05;冷冻组的平均卵裂球数明显多于新鲜胚胎组(P<0.01)。结论IVF-ET周期选择第3天优质胚胎或囊胚行单胚胎移植,可以达到较高的妊娠率并减少多胎妊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症后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在本中心就诊的子宫腺肌症的不孕症患者资料,分为治疗组,即接受曼月乐治疗患者,共122个FET周期;对照组,即未经曼月乐治疗患者,共196个FET周期。比较两组患者促排卵和临床结局。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基础情况、治疗结束时直径14 mm的卵泡数、获卵数、成熟卵数、正常受精卵数、优质胚胎数、有效胚胎总数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生化妊娠率(49.1%)、临床妊娠率(45.1%)、胚胎种植率(31.4%)均显著优于对照组(36.7%、33.5%、22.4%;P=0.032、0.037、0.018)。结论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症,可提高IVF-ET治疗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是一种新的简单安全、高效的、针对子宫腺肌症的辅助生殖方案。  相似文献   

15.
<正>宫内宫外复合妊娠(heterotopic pregnancy,HP)是指2个或多个胚胎在生殖系内的不同部位同时发育,其中至少有一个属于宫内正常妊娠,其余为异位妊娠。自然状态下复合妊娠十分罕见,发生率为1/7000~1/30 000[1]。近年来,由于辅助生育技术的应用,国内外多个生殖医学中心均有关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后发生HP的报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超促排卵方案新鲜胚胎移植和冻融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结局,探讨全部胚胎冷冻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胚胎移植的525个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3个周期为新鲜胚胎移植周期,272个周期为同期的复苏胚胎移植周期。纳入的促排卵方案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方案组(A组)和GnRH-a短方案组(B组)。分别比较两组中新鲜胚胎移植和冻融胚胎移植(FET)的妊娠结局,以及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和复苏胚胎移植周期中2种方案妊娠结局。结果 A组中,新鲜胚胎移植周期(A1组)和FET周期(A2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5.95%和47.71%(P0.05);B组中,新鲜胚胎移植周期(B1组)和FET(B2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7.94%和46.30%(P0.05);A1组和B1组的受精率和可用胚胎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的平均获卵数、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B组(P0.05);A2组和B2组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FET并不能显著改善长方案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但可显著提高短方案组的临床妊娠率,提示短方案患者可考虑采用全部胚胎冷冻。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随着玻璃化冷冻技术的推进,使得冷冻胚胎的复苏率有了明显提高,甚至已有报道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的妊娠率高于新鲜胚胎移植。由此,有些学者提出实施全部胚胎冷冻策略,取消新鲜胚胎移植周期,择期复苏冷冻胚胎再移植,以期获得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在2016年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ESHRE)年会上,多名专家围绕全部胚胎冷冻时代是否来临这一争议性话题阐述了自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中新鲜胚胎移植与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采用长方案胚胎移植h CG注射日与冻融周期胚胎移植内膜转化日的内膜厚度≤7 mm的患者共592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将移植周期按胚胎是否冻融分为新鲜胚胎移植组(n=173)和FET组(n=419)。比较组间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多胎率和异位妊娠率有无差异。结果新鲜胚胎移植组患者平均移植胚胎(2.1±0.4)枚,与FET组患者平均移植胚胎(2.1±0.5)枚比较,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移植胚胎数分为3个亚组,新鲜胚胎移植组1枚胚胎者,妊娠率为7.7%,2枚者为30.2%,3枚者为23.8%;FET组1枚胚胎者15.6%,2枚者为34.9%,3枚者为41.6%,新鲜胚胎移植组与FET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着床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等结果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3枚胚胎新鲜组多胎率(80.0%)高于FET组(29.7%)(P0.05)。新鲜胚胎移植组多胎率3个亚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FET组妊娠率和流产率3个亚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移植胚胎数作为协变量,纳入Logistics回归模型对结果变量进行分析,说明周期类型与临床妊娠率间无显著相关性(OR=0.726,95%CI=0.504~1.104)。结论子宫内膜厚度≤7 mm的薄型内膜患者新鲜胚胎移植和FET妊娠结局相似,选择新鲜周期移植不影响妊娠结局并可缩短治疗周期,降低总费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然周期方案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在卵巢低反应患者的应用。方法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03年11月至2007年7月20例卵巢低反应患者采用自然周期方案进行IVF-E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共进行41个起始周期。其中11个周期取消,取消率为26.8%。30个取卵周期中27个周期获得卵子,取卵周期获卵率为90.0%。19个周期进行胚胎移植,起始周期移植胚胎率46.3%,取卵周期移植胚胎率63.3%。临床妊娠6例,其中5例已经分娩,1例流产。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为31.6%,移植周期分娩率为26.3%。结论自然周期方案行IVF-ET对于卵巢低反应患者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剂量达必佳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巢反应欠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接受IVF-ET治疗应用常规长方案促排卵获卵数4~6个,因治疗失败,3月后进行第2次IVF助孕的患者62例,第1个治疗周期每日皮下注射达必佳1支(0.1mg),第2治疗周期达必佳用量为每日1/3支(0.03mg),自身对照比较促性腺激素(Gn)用量、获卵数、受精卵数、冷冻胚胎数。结果:第2周期Gn用量明显少于第1周期(38.46±10.13支vs 44.50±13.10支,P<0.05);使用Gn前血黄体生成素(LH)水平高于第1周期(2.89±0.41IU/L vs 1.20±0.31IU/L,P<0.001);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血LH、雌二醇(E2)水平高于第1周期(3.39±0.98IU/L vs 1.25±0.29IU/L,P<0.001;6032.11±1011.3pmol/L vs 4299.81±1122.40pmol/L,P<0.05);获卵数多于第1周期(6.7±0.32个vs 5.0±0.68个,P<0.05);受精卵数多于第1周期(4.9±0.85个vs 3.49±0.35个,P<0.05);冷冻胚胎数多于第1周期(2.1±0.42个vs 0.97±0.65个,P<0.05);而Gn用药时间、降调节后血E2、HCG注射日血孕酮(P)、优质胚胎率等在2个治疗周期间无统计学差异,62例患者第2个IVF周期21例妊娠。结论:对卵巢反应欠佳患者应用1/3剂量达必佳即可达到降调节的效果,且在减少Gn用量的同时,获得满意的妊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