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额叶损伤患者的社会认知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前额叶损伤患者的社会认知研究,初步了解前额叶参与社会认知加工的脑机制。方法采用社会信息感知(眼区情绪识别)以及社会问题解决(风险决策)任务,对前额叶眶额部和背外侧损伤患者以及健康对照组的社会认知进行研究。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前额叶眶额部损伤患者在眼区情绪识别(悲、厌、怒的情绪识别正确得分分别为16.78±2.29、15.07±3.79、15.14±2.31)和风险决策能力(获得奖赏后的风险选择频率和惩罚后的风险选择频率分别为0.76±0.19、0.81±0.15)均有明显损伤(P<0.05);而前额叶背外侧损伤患者在眼区情绪识别(喜、惊、恐、悲、厌、怒6种基本情绪得分为19.60±0.63、17.73±1.33、16.46±2.26、17.53±1.84、16.20±2.80、17.20±2.20)和风险决策能力(获得奖赏后的风险选择频率和惩罚后的风险选择频率分别为0.68±0.24、0.64±0.21)两方面均无明显损伤(P>0.05)。结论前额叶眶额部损伤患者的社会信息感知(特别是负性情绪识别)和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均损伤,提示前额叶眶额部可能是社会认知加工的重要脑结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探讨背外侧前额叶和左侧颞顶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的疗效(起效时间)和安全性.方法 36例伴有顽固性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背外侧前额叶rTMS治疗组(n1 =12)、左侧颞顶叶rTMS治疗组(n2=14)及对照组(假性刺激)(n3=10),背外侧前额叶rTMS治疗组、左侧颞顶叶rTMS治疗组分别给予10次1 Hz rTMS真性刺激,对照组给予假刺激,治疗期间维持原有抗精神病药种类及剂量不变.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临床症状,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纯音听力测试评估副反应.结果 两个真性治疗组疗效均明显优于假性治疗组,与基线比较,背外侧前额叶组第4次评估、左侧颞顶叶组第7次评估出现统计学差异,两个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论治疗组、对照组均未观察到明显的副反应.结论 1 Hz背外侧前额叶、左侧颞顶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均有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单相抑郁(unipolar depression)和双相抑郁(bipolar depression)患者前额叶激活特点。方法通过近红外光脑成像(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NIRS)技术采集并比较69例单相抑郁患者(单相抑郁组)和68例双相抑郁患者(双相抑郁组)在言语流畅任务下前额叶的含氧血红蛋白浓度变化, 采用偏相关分析法分析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总分及各因子分与受试者前额叶激活的相关性。结果单相抑郁组和双相抑郁组患者在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双侧前额叶腹外侧区和眶额皮质区检测通道的含氧血红蛋白浓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右侧前额叶背外侧区含氧血红蛋白浓度变化与双相抑郁和单相抑郁组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P<0.05), 而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含氧血红蛋白浓度变化与单相抑郁组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P<0.05)。结论双相抑郁患者和单相抑郁患者在前额叶外侧区和眶额皮质的激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且双相抑郁患者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和右侧前额叶背外侧的激活与抑郁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抑郁症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在情感处理时眶额叶皮层的功能连接偏离,为抑郁症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对25例重度抑郁症患者和15名健康对照组在执行面貌一致性任务时进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结果 和健康对照组相比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背侧前扣带回皮层、楔前叶、小脑与眶额叶的活动连接减少;抑郁症患者的眶额叶皮层和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右额叶岛盖部、左运动区之间的功能连接比健康对照组有所增加.结论 眶额叶皮层在抑郁症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眶额叶皮层连接的失衡似乎代表加工偏离的神经机制.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楔前叶和扣带回的连接解离活动与眶额叶皮层的自我架构规则的问题相关,而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到眶额叶的连接增加可能代表更高消极刺激的神经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倒背数字作业激发图像的特点.方法 36例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18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以倒背数字作业(backward digit span task, BDST)作为刺激模式、采用组块(block)设计的fMRI检查,经工作站处理后获功能图像.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 结果 (1)健康志愿者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激活脑区的范围均较广泛,健康志愿者的左侧额上回、双侧额中回、左侧额下回、左侧中央前回、左侧顶上小叶、左侧缘上回、左侧颞下回及左侧枕颞外侧回等脑区均有明显激活.两组激活的脑区在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及扣带回的分布,以及各脑区内部分布的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0.05).(2)健康志愿者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激活计数左侧额上回分别为16和11,左侧额下回分别为15和12,左侧中央前回分别为16和17,左侧颞下回分别为14和12,左侧顶上小叶分别为14和14,左侧缘上回分别为14和7,左侧枕颞外侧回分别为14和7,右侧中央前回分别为13和7,右侧枕颞外侧回分别为11和8,两组上述部位激活计数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3)健康志愿者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左侧额叶背外侧的激活平均体积分别为(362±296)个体素和(79±101)个体素,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右侧顶叶后下部的激活平均体积分别为(448±273)个体素和(193±236)个体素,差异有显著性(P=0.039). 结论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工作记忆缺陷,包括激活信息的保持及执行控制过程,激活信息的保持缺陷可能与左侧额叶腹外侧及顶叶后下部的功能低下有关,而执行控制缺陷可能与左侧额叶背外侧的功能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前额叶不同亚区损伤患者的视-空间工作记忆障碍.方法 将20例前额叶不同亚区损伤患者以及20名与其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被试,采用视觉面孔和视觉空间的延迟匹配任务对上述2组进行视-空间工作记忆测试.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72.9%±6.1%)相比,前额叶腹侧(ventral prefrontal cortex,VPFC)损伤的患者视觉客体工作记忆的正确率(46.4%±11.4%)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00,P<0.01);而前额叶背外侧(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损伤的患者在视觉客体(50.4%±15.1%)和视觉空间(72.6%±18.6%)工作记忆均有明显损伤,与对照组(72.9%±6.1%、89.4%±1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0.5、59.5,均P<0.01).对左、右前额叶损伤的2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组患者在视觉客体和空间工作记忆正确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前额叶亚区进行左右侧比较,2组VPFC患者在视觉客体和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左侧DLPFC损伤组和右侧DLPFC损伤组在视觉客体工作记忆正确率和视觉面孔工作记忆正确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额叶是工作记忆加工的重要脑区,其不仅参与了视觉客体的工作记忆加工过程,同时参与了视觉空间的工作记忆加工,而且对于前额叶不同亚区在视-空间工作记忆加工过程中还存在分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将150例未使用过抗精神病药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75)及对照组(n=75);在口服阿立哌唑单药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给予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区(DLPFC)的rTMS真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伪刺激治疗;疗程3个月。分别于基线期、治疗1及3个月末对入组者采用成套神经认知功能评估工具(MCCB)评估认知功能,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第2版(WHO-DASⅡ)及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评估社会功能。结果:122例患者完成随访。基线两组MCC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及3个月后,研究组MCCB中情绪管理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429,t=2.338;P均<0.05);治疗前后两组间WHO-DAS II、GA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联合短期rTMS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有部分改善作用;但对社会功能改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精神分裂症涉及的炎症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中获取GSE12679基因芯片中1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名健康对照者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内皮细胞转录数据,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找出差异表达基因,通过DAVID在线数据库的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精神分裂症患者的Halstead-Reita(HR)神经心理成套测验结果,分析患者心理特征。方法将76例确诊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阴性与阳性两组,用HR神经心理成套测验评定脑神经损伤指数(DQ),并按级分组,比较分析精神分裂症脑损害及与药物和病程的关系,不同等级DO患者、阴性与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各变量异常情况。结果 DQ异常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27例,占35.52%,其中以连线、TPT总时间、敲击和范畴居多。阴性神分裂症患者在TPT总时间、范畴、连线A、连线B四项指标低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DQ与药物剂量大小和病程长短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HR是诊断颅脑损伤程度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区分精神分裂症类型的重要参考;中、重度神经损伤患者的占比阳性神分裂症多于阴性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DQ等级与药物剂量和病程长短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背景 心灵理论(又称心理理论)是社会认知中最重要的认知成分之一,现在已经成为认知神经科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目前的研究均证实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心灵理论的损害,并且这种损害和其精神病性症状有一定的相关性.然而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慢性或是服过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尚不能完全排除药物的影响.因此本研究采用两种不同的心灵理论任务,并结合神经心理学背景测查对首发、未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测试.以了解这种心灵理论的损害是否可以在首发、未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得到重复.临床上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表现出更为明显的认知功能的损害,因此本研究还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亚组)和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亚组)的心灵理论任务成绩及神经心理学背景测查成绩进行了比较.方法 对52例首发、未服药、能合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4名健康被试进行了眼区任务和失言觉察任务的心灵理论能力测查,采用言语流畅性和数字广度(包括顺背数字和倒背数字)任务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了神经心理学背景测试.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进行了评定.5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PANSS量表的复合量表分(阳性症状总分减阴性症状总分)进行了分组(复合量表分>0者为阳性亚组,<0者为阴性亚组),其中27例为阳性亚组,25例为阴性亚组.结果 在需要心灵理论认知成分加工的心理状态阅读任务和失言觉察问题得分上,以及言语流畅性成绩中精神分裂症组的成绩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亚组的心理状态阅读任务和言语流畅性成绩显著低于阳性亚组.心灵理论成绩和阴性症状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并和言语流畅性成绩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首发、未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心灵理论能力的损害,并且这种损害可能与其额叶功能的障碍有关.两种不同亚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着不同形式的心灵理论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事件相关脑电位(ERP)N400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70例接受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给予真刺激组(n=35)左侧背外侧前额叶rTMS治疗,伪刺激组(n=35)相应部位伪刺激治疗。采用酶联夹心免疫吸附法测定基线时及治疗5周的血清BDNF浓度,进行事件相关电位检测N400的潜伏期及波幅;并给予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PANSS的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及SANS分均明显下降(P均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5周末2组(真刺激组和伪刺激组)血清BDNF水平显著升高(P0.05)。BDNF水平变化值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变化值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治疗后真刺激组在额区N400中同音异形异义波幅和异音异形异义波幅,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均0.05)。结论:rTMS治疗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BDNF浓度,并有可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2.
背景: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高吸烟率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研究人员一直在探讨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目的:探讨高频(10Hz)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吸烟数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37例处于治疗稳定期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9例)在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照组(18例)采用伪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7天,整个治疗过程(21天),治疗结束2周后连续7天的吸烟支数作随访观察,在治疗前后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蒙格马利抑郁量表(MADR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吸烟数量在治疗第一周即表现出统计学意义上的降低。治疗前后两组PANSS、WCST和MADRS得分变化与吸烟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行高频(10Hz)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吸烟数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感觉运动门控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于我院确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于基线、3个月、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结果评估。结果 3月后两组患者WHOQOL-BREF、PANS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HOQOL-BREF、PANS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从干预前到第3月有所上升(P<0.05);干预6月后,两组患者面孔情绪识别实验、失言觉察任务实验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中性情绪识别未明显变化外,面孔情绪识别实验其余方面得分及失言觉察任务实验各方面得分从干预前到第3月均有所上升(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感觉运动门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功老龄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老年人执行认知任务时的脑功能差异。方法对10例成功老龄(成功老龄组)和9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MCI组)患者进行词汇流畅性作业(VFTs)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两组的VFTs和脑激活结果。结果(1)成功老龄组平均激活强度(F=10.16)大于MCI组(F=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各脑区激活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成功老龄组的脑激活呈一致优势侧偏[偏侧化指数(LIs)=0.46],左顶叶、前额叶(包括背外侧皮质)、扣带前回及双侧枕叶的激活明显。(3)MCI组的脑激活总体上无偏侧性(LIs=-0.12),除右前额叶外,脑激活普遍低下,枕叶无明显激活。结论成功老龄的脑功能明显优于MCI,左前额叶尤其是背外侧皮质可能是与此差异相关的主要脑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完整性的变化。 方法对40例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8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脑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检查,以DTI-studio软件和统计参数图(SPM)软件对所得图像进行预处理,得到的各向异性分数(FA)图像在SPM软件中进行两样本t检验,获得两组患者FA值差异统计参数图。 结果在P值小于0.001(未校正)水平下,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右侧杏仁核区(MNI:24,2,-14,cluster=347 voxels)、双侧前扣带区(MNI:6,42,2,cluster=586 voxels)、右侧前额叶眶上回区域(MNI:20,18,-10,cluster= 166 voxels)白质FA值较健康对照者下降,且未发现前者有脑区白质FA值较后者增高。 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皮层一边缘系统环路存在结构连接障碍,这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皮质背外侧(DLPFC)-腹内侧(VMPFC)的T2信号强度与外周血白细胞(WBC)水平的关系.方法:3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与3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均接受3.0 T磁共振(MRI)头部扫描与血液采集,以获取DLPFC、VMPFC的T2信号值及血液白细胞(WBC)总数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面孔识别能力及其与失言识别能力和执行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面孔识别任务(SFRT)、失言识别测试(FPT)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对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相匹配57例门诊和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及5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自我面孔识别能力、失言识别能力和执行功能进行测试;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比较自我面孔识别能力与失言识别能力和执行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1)SFRT:患者组平均反应时[(2122±1124) ms]长于对照组[(1180±322) ms,P<0.01],正确率[(80±16)%]低于对照组[(88±6)%,P<0.01].(2) FPT:患者组总分[(42.20±14.52)分]、失言故事分[(29.98±15.64)分]和控制故事分[(12.22±5.62)分]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7.58±8.12)、(52.16±7.14)、(15.36±4.12)分,P<0.05或P<0.01].(3) WCST:除完成分类数和非持续性正确数外,患者组与对照组间其他各项WCST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4)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SFRT正确率与FPT失言故事分间呈正相关(r=0.328,P<0.05),与WCST总应答数(r=-0.282,P <0.05)、错误应答数(r=-0.278,P<0.05)、持续应答数(r=-0.397,P<0.01)和非持续性错误数(r=-0.395,P<0.01)呈负相关.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自我面孔识别能力、失言识别能力和执行功能的损害,患者自我面孔识别缺陷与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障碍可能具有某种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多巴胺受体与前额叶皮层的认知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额叶皮层是指额叶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以前的广大皮层 ,既包括半球的背外侧面 ,又包括其内侧面和眶面 ,具有丰富的皮层间和皮层下交互纤维联系。前额叶在人的注意力、排除干扰能力、思维、逻辑推理、行为计划、组织、工作记忆等脑高级认知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前额叶皮层功能紊乱与许多精神症状有关 ,如 :精神分裂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 [1~ 3 ] 。目前大量研究都支持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障碍与前额叶多巴胺 (DA)的异常有关。研究表明 :中脑大脑皮层 (额叶、扣带回 ) DA系统主要参与认知功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 DA受体与前额叶皮层认…  相似文献   

19.
背景: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病理机制不明,传统的多巴胺(Dopamine,DA)假说不能完全解释其病理学及治疗学。谷氨酸(glutamate,Glu)及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假说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内的Glu或GABA浓度异常。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技术发现精神分裂症谷氨酸类物质水平在前额叶腹内侧(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vmP FC)(包括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升高。目的 :探讨谷氨酸系统(谷氨酸及γ-氨基丁酸)在精神分裂症原因学及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4例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及24例性别、年龄及教育程度相配的健康志愿者入组,应用西门子MRI 3T采集被试的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数据,感兴趣区包括左侧前额叶背外侧(left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lD LPFC)、前额叶腹内侧(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vmP FC)及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运用LCModel软件分析了感兴趣区的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谷氨酸(glutamate,Glu)、谷氨酰胺(glutamine,Gln)、氮乙酰天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及氮乙酰天冬氨酸谷氨酸(N-acetylaspartylglutamate,NAAG)等物质浓度。同时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 Scale,CGI)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疾病严重程度。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和健康对照组前扣带回的GABA浓度分别为1.90(Q1=1.55,Q3=2.09)及2.16(Q1=1.87,Q3=2.59)、Glu浓度分别为6.07(2.48)及6.54(1.99)、Gln浓度分别为0.36(Q1=0.00,Q3=0.74)及0.29(Q1=0.00,Q3=0.59),GABA浓度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5,p=0.003),GABA/(NAA+NAAG)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p=0.012),而Glu及Gln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精神分裂症患者组的年龄与前扣带回的GABA浓度呈负相关(R=-0.494,p=0.014),与GABA/(NAA+NAAG)呈负相关(R=-0.473,p=0.020),但对照组无此相关性。经过FDR方法校正后,未发现临床症状与各代谢产物浓度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腹内侧的谷氨酸类物质浓度异常,而前扣带回的GABA浓度降低,支持精神分裂症脑内谷氨酸-GABA异常假说。精神分裂症患者前扣带回的GABA随年龄增长加速减退。临床症状与前扣带回的代谢物浓度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20.
背景: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病理机制不明,传统的多巴胺(Dopamine,DA)假说不能完全解释其病理学及治疗学.谷氨酸(glutamate,Glu)及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假说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内的Glu或GABA浓度异常.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技术发现精神分裂症谷氨酸类物质水平在前额叶腹内侧(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vmPFC)(包括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升高.目的:探讨谷氨酸系统(谷氨酸及γ-氨基丁酸)在精神分裂症原因学及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4例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及24例性别、年龄及教育程度相配的健康志愿者入组,应用西门子MRI 3T采集被试的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数据,感兴趣区包括左侧前额叶背外侧(left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lDLPFC)、前额叶腹内侧(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vmPFC)及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运用LCModel软件分析了感兴趣区的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谷氨酸(glutamate,Glu)、谷氨酰胺(glutamine,Gln)、氮乙酰天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及氮乙酰天冬氨酸谷氨酸(N-acetylaspartylglutamate,NAAG)等物质浓度.同时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 Scale,CGI)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疾病严重程度.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和健康对照组前扣带回的GABA浓度分别为1.90(Q1=1.55,Q3=2.09)及2.16(Q1=1.87,Q3=2.59)、Glu浓度分别为6.07(2.48)及6.54(1.99)、Gln浓度分别为0.36(Q1=0.00,Q3=0.74)及0.29(Q1=0.00,Q3=0.59),GABA浓度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5,p=0.003),GABA/(NAA+NAAG)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p=0.012),而Glu及Gln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精神分裂症患者组的年龄与前扣带回的GABA浓度呈负相关(R=-0.494,p=0.014),与GABA/(NAA+NAAG)呈负相关(R=-0.473,p=0.020),但对照组无此相关性.经过FDR方法校正后,未发现临床症状与各代谢产物浓度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腹内侧的谷氨酸类物质浓度异常,而前扣带回的GABA浓度降低,支持精神分裂症脑内谷氨酸-GABA异常假说.精神分裂症患者前扣带回的GABA随年龄增长加速减退.临床症状与前扣带回的代谢物浓度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