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7年1月—2008年1月,我科使用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60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病人,对患者血糖、血脂、血压、肝肾功能、血常规及低血糖等方面进行了3个月追踪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4.
40例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服盐酸吡格列酮15mg/d,进行为期16周的用药观察。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空腹及餐后血糖均明显下降(P〈0.05),糖化血红蛋白也下降0.9%(P〈0.05),胰岛素用量减少12U(P〈0.05)。结论:2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使高血糖得到满意控制,同时可以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用量,二者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观察国产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病人血糖、血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方法用随机双盲法、与安慰剂平行对照,比较48例T2DM病人用吡格列酮30mg和安慰剂(1:1)干预治疗12w后的血糖、血脂、IR、血清脂联素水平改变。结果吡格列酮治疗12w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2hPG)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或P<0·01);空腹胰岛素(FINS)及HOMA模型IR指数(HOMA-IR)较治疗前也减低(P<0·05或P<0·01);血清脂联素水平、高密度脂蛋白(HDL-C)在12w治疗后显著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上述指标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但是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国产吡格列酮可改善T2DM病人血糖及血脂代谢,降低IR并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有助于防治T2DM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促胰岛素分泌剂和胰岛素增敏剂对2型糖尿病降糖达标效果.方法 对该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460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病人分为两组治疗观察,根据病人血糖高低的情况,单纯2型糖尿病3 12例使用那格列奈和吡格列酮联合用药治疗,每日三餐前15 min口服那格列奈80 mg~120 mg,联合吡格列酮每日早餐前口服15 mg~30 mg,糖尿病合并症结合病情联合用药,结合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等,每周采血一次查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后,调整用药剂量,4周作一总结,并将治疗结果记录在册,进行治疗观察.结果 312例2型糖尿病病人120例病人在用药第一周后就控制在6.8(空腹达标血糖,以下相同)-10.2 mmol/L(餐后达标血糖以下相同),97例病人在用药第2周后控制在达标范围内,19例病人在用药第3周后控制在达标范围内9例病人在用药第4周后才控制在达标范围内,样本试验显效率在78.52%,4周后有67例病人用药控制不理想,血糖仍在9.7~16.3 mmol/L,改为其他方法联合治疗,糖尿病合并症结合病情联合用药,其显效率在70.27%.两组总有效率在75.86%.结论 用那格列奈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较为满意,是治疗2型糖尿病首选的联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胰岛素增敏剂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血压、血脂的影响.方法对102例体质指数(BMI)≥25 kg/m2且使用磺脲类+双胍类药物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的T2DM患者,在重新制定合理的饮食和运动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盐酸吡格列酮15 mg/d连用12周,对照组使用原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小时胰岛素(2hIns)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压(B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FBG、HbA1c、Ins、BP、TG、LDL-C及HOMA-IR较较对照组均下降.结论盐酸吡格列酮能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改善脂代谢. 相似文献
11.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和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薛现中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15(1):36-37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和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单纯饮食控制或口服磺脲类药物血糖控制不良时加用吡格列酮。开始剂量为15mg/d,2周后视空腹血糖情况调整剂量为15—30mg/d,治疗12周。结果患者治疗前、后FBG、FINS、IAI、2hPG、2hPINS、TG、LDL—C、HDL—C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可显著增加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且改善脂代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吡格列酮(Pio)、胰岛素(Ins)治疗对T2DM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经二甲双胍治疗效果不佳的44例新诊断T2DM患者随机分为2组:Ins组在二甲双胍基础上联合皮下注射胰岛素;Pio组在二甲双胍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检测0周、4周、24周时各组的FPG、HbA1c、HOMA-IR,血小板膜上GMP-140、PAC-1的表达率及ADP诱导的血小板的聚集率。结果41例完成治疗。(1)4周后,Pio组FPG高于I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ns、Pio组间HOMA-IR、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GMP-140、PAC-1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4周后,Pio组FPG、HbA1c高于Ins组;Pio组HOMA—IR、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PAC-1、GMP-140的表达率低于In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岛素、吡格列酮治疗均能抑制T2DM患者的血小板功能,但吡格列酮效果优于胰岛素,推测吡格列酮可能具有独立于降糖以外的抑制血小板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将口服磺脲类降糖药血糖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在磺脲类降糖药物的基础上加服吡格列酮30mg,1次/Et,对照组加服二甲双胍0.5g,3次/日,疗程均为3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体重指数(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FPG,2hPG,HbA1C,FINS,2hINS,HOMA—IR,BMI,TG,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FPG,2hPG,HbA1c,FINS,2hINS,HOMA—IR,BMI,LDL-C,TG,TC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FPG,2hPG,HbA.C,FINS,2hlNS,HOMA—IR,LDL—C,TG降低更为明显,并有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不但能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还能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延缓糖尿病的发展及降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危险,从而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胰岛素加吡格列酮(INS Pio)和单用胰岛素(INS)对继发磺脲类(SU)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52例继发性SU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二组,分别给INS Pio及单纯INS治疗共3个月。结果:(1)治疗3个月时两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 c)得到较好控制(P<0.05);(2)INS Pio组治疗后血脂明显改善(_P<0.05);(3)INS组较INS Pio组体重显著增加、血INS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1)胰岛素 Pio与胰岛素均可有效地治疗继发磺脲类药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2)与单用胰岛素治疗比较,胰岛素联合Pio 治疗改善高胰岛素血症、血脂异常效果更佳,并可减少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对比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新诊断HbA1 c>9.0%的T2DM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新诊断的T2DM患者92例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A)组和联合吡格列酮(B)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BMI、FPG、2 hPG、HbA1 c、胰岛β细胞功能、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单日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 结果 12周后,两组FPG、2hPG、HbA1c、HOMA-IR均比治疗前下降(P<0.01);FC-P、2 hC-P、胰岛素功能指数(HOMA-islet)均升高(P<0.01);B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体重增加(P<0.05),而A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B组比较,A组达标时间短,单日胰岛素用量少、体重增加少,且低血糖发生率低(P<0.05). 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与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新诊断T2DM均能较好地控制血糖,但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低血糖发生率更低,体重增加更少. 相似文献
16.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Pan C Gao Y Gao X Li G Luo B Shi H Tian H Jia P Lin H Xing X Zhao Y Zhou L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6):388-392
目的 评价盐酸吡格列酮对 2型糖尿病患者合用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时的降血糖作用 ,观察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和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对 2 83例应用磺脲类和双胍类治疗而血糖控制不佳 (7 0mmol/L≤空腹血糖 <13 0mmol/L)的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入吡格列酮 30mg组与安慰剂组治疗随访 6次共 12周。结果 于 12周时 ,试验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水平较基线值分别平均下降了 1 1mmol/L和 0 4mmol/L(P <0 0 0 1) ;餐后血糖分别下降了 1 5mmol/L和 0 3mmol/L(P <0 0 0 1)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分别下降了 0 7%和 0 4 % (P <0 0 1)。试验组空腹胰岛素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其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均分别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试验组HOMA IR显著降低 (P <0 0 1)。结论 12周的临床观察显示 ,对 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运动和口服降糖药 (磺脲类和双胍类 )治疗控制不佳者联合应用吡格列酮 (30mg/d) ,代谢控制可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 ,安全性和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甘精胰岛素、格列美脲、吡格列酮三药联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该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间收治的114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各38例,A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B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C组给予甘精胰岛素、格列美脲、吡格列... 相似文献
18.
60例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盐酸吡格列酮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联合胰岛素(优沁林30R)每组30例,检测治疗后12周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FG)、空腹胰岛素(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肝功能、肾功能检查指标。结果吡格列酮组血糖明显下降,胰岛B细胞功能有明显恢复。低血糖发生率却未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9.
20.
王少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7,(2):50-50
随着人群寿命延长和肥胖的流行,糖尿病患者将越来越多。其中大约80%糖尿病属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胰岛素抵抗,意思是病人的胰腺能产生足够或者相对不足的胰岛素,但胰岛素不能正常的与受体结合发挥降糖作用,从而出现高血糖现象。2型糖尿病患者首选的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