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膜后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及处理经验和体会.方法:对13例腹膜后十二指肠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全部行手术治疗,13例均治愈.术后发生十二指肠瘘1例;切口裂开1例.结论:早期诊断,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有效的十二指肠减压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在腹部损伤患者手术中腹膜后血肿的诊断和治疗,以及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对2007年9月~2010年9月以来收治腹部损伤患者中58例腹膜后血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组手术52例(89.7%),未手术6例(10.3%)。结果显示:58例腹膜后血肿手术患者死亡2例(6.3%),其余均痊愈,6例未手术的患者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提示稳定型腹膜后血肿多见于腹膜后挫伤,可密切观察;扩张型、搏动型腹膜后血肿多见于血管损伤,进展快、范围大,多发性腹膜后血肿应及时切开血肿进行探查、止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外伤性腹膜后血肿的诊断、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31例外伤性腹膜后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外伤性腹膜后血肿治愈24例,病死7例,病死率22.6%,其中大血管断裂2例,合并颅脑损伤1例,合并多发性损伤4例.结论 根据外伤性腹膜后血肿的分型决定是否采取手术探查并及时决定治疗方法是提高外伤性腹膜后血肿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损伤患者腹膜后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方法:对41例腹膜后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手术32例(13.4%),未手术9例(3.8%)。32例腹膜后血肿手术患者死亡2例(6.3%),其余均痊愈。9例未手术的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稳定型腹膜后血肿多见于腹膜后挫伤,可密切观察。扩张型、搏动型腹膜后血肿多见于血管损伤,进展快、范围大,多发性腹膜后血肿应及时切开血肿进行探查、止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至2008年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6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资料。结果 B超、CT、MRI、DSA对腹膜后肿瘤诊断的正确率分别为73.08%、90.31%、100%1、00%;8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肿瘤全切66例(76.74%),全切者术后2、5、10年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84.23%、62.56%、51.45%,部分切除者术后2、5、10年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37.21%、21.58%、11.34%;86例病理结果为良性肿瘤34例(39.53%),恶性肿瘤52例(60.47%)。结论 B超和CT可以作为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主要检查方法 ,手术切除仍是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首选治疗手段,手术效果与肿瘤能否全切直接相关,完全切除者术后的平均存活率明显高于部分切除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膜后血肿的诊断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收集1995-2004年腹膜后血肿5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临床表现,体格检查、B超和CT等检查结果综合分析诊断,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结果本组58例中采用手术治疗42例,53例治愈,5例死亡。结论腹膜后血肿的诊断除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外,腹穿、B超、腹部X线平片、CT检查均有利于诊断。对于中央区腹膜后血肿要积极探查,肾区后腹膜血肿选择性探查,大血管损伤伴后腹膜血肿多需探查,骨盆区后腹膜血肿应避免探查。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腹膜后血肿分闭合性和开放性,诊断腹膜后血肿,可根据外伤史、症状及体征做出初步诊断,还可根据X线腹部平片检查、增强CT检查、彩色普勒超声检查,都能做出诊断,开放性损伤术中即可做出诊断,对于不同损伤机制形成的腹膜后血肿的处理是不同的,在腹部闭合性损伤后包括脊柱及骨盆骨折后并发的腹膜后血肿多不需手术治疗对术中发现无明显活动性出血的腹膜后血肿勿予切开处理,除外应可予以切开处理.对开放性损伤并发的腹膜后血肿都需手术直接处理,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创伤性腹膜后血肿及其合并各类腹部脏器损伤的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8例临床资料。总结致伤原因及诊断治疗方法。结果本组25例手术治疗,手术率52.0%;治愈42例,死亡6例。结论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是严重而复杂的腹部创伤,多合并腹腔脏器及大血管损伤而使伤情危重多样,病死率高。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抓住抢救时机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手术治疗疗效.结果 63例中良性48例,恶性15例.结论 应当重视临床表现争取早期诊断;影像学检查是判断手术范围的重要依据;肿瘤完整切除,必要时联合脏器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最佳手段;术后规律复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复发肿瘤并争取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手术腹膜损伤时缝线缝合法、Hem-O-lock夹闭法及腹腔放气减压法的处理效果。方法 2008年2月至2012年3月行后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术时发生腹膜损伤48例,随机分三组,采用缝线缝合法、Hem-O-lock夹闭法、腹腔放气减压法恢复后腹腔空间。分别观察各组处理时间和术后血气分析pH值、下床活动时间。结果腹腔放气减压组与缝线缝合组、Hem-O-lock组在处理时间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血气pH值比较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放气减压法能有效、经济、便捷地恢复腹膜损伤后的空间,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要点、手术探查原则、剖腹探查指征、治疗结果、以及主要脏器的手术处理原则。结果治愈120例,死亡6例,主要死亡原因为严重休克、严重合并伤。结论详细了解受伤经过、仔细的体格检查特别是腹膜刺激征以及腹腔穿刺、X线是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是否有脏器损伤的主要依据,及时诊断、及时发现剖腹探查指征、早期手术及正确处理主要脏器的损伤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治愈率,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腹膜后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997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64例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手术处理。结果辅助检查CT诊断率为93.9%,肿瘤完全切除率50%(32/64),完全切除组术后复发16例,再手术的15例中10例肿瘤完全切除。结论腹部无症状肿块是腹膜后肿瘤的主要特征。CT是最重要的诊断方法。手术全切是治疗的主要手段,对复发性肿瘤应争取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爆竹火药爆炸伤伴吸入性损伤的救治体会。方法对救治的8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4例中治愈59例,病死率29.8%。结论爆竹火药爆炸伤的吸入性损伤并发率高,病死率亦高。救治应早诊断,早治疗,保持气道通畅。伤后立即吸入高浓度氧或纯氧;预防性、及早地气管切开,应用带湿化的PEEP机械通气和气道灌洗;早期处理创面,切、削痂去除坏死组织,防止内脏并发症,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卢汉龙 《河北医学》2009,15(2):189-190
目的:探讨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5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5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中10例为腹部多发伤,所有病例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合理的手术方式及有效的十二指肠减压、引流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医学影像在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100例患者,采用X线、CT、B超及腹腔穿刺等进行检查,对所有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确定患者的损伤类型与影像表现。结果腹部单一脏器损伤51例,多脏器损伤49例,其中单一脏器损伤包括肝损伤、脾脏损伤以及肾损伤,分别有17例、19例、15例。结论医学影像在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诊断与治疗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治疗的方法与原则,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分析76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6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治愈72例,死亡4例,住院10~50 d,平均20 d.结论:腹部闭合性损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准确掌握手术时机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诊治腹部闭合伤致肝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用不同方法治疗腹部闭合伤致肝破裂37例。根据患者情况,行保守治疗8例,手术治疗29例,其中有3例为保守治疗后行手术,根据肝损伤的情况选择如下术式:(1)清创止血,肝褥式单纯缝合修补术15例。(2)清创缝合加肝动脉结扎术2例。(3)清创性肝切除术+肝实质或肝旁大血管缝扎术或修补术1例。(4)清创加带蒂大网膜塞止血加明胶海绵6例。(5)局部清创止血+修补缝合+肝实质或肝旁大血管缝扎术或修补术2例。(6)肝周纱布填塞术2例。均附加腹腔引流。结果:治愈38例,因脑外伤致1例死亡。并发症: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胆汁瘘1例,膈下脓肿1例,应急性溃疡1例,肺感染1例,胆道出血1例。均治愈。结论:除据病人病史症状外,诊断性腹腔穿刺,B超及CT检查是对腹部闭合伤致肝破裂早期诊断的有效手段。保守治疗基于对生命体征的严密观察及积极的基础治疗。具体的手术方法根据肝脏损伤情况,有效止血,清除失活组织及充分引流决定。  相似文献   

18.
李春来  毛颖  黄志刚  王浪 《四川医学》2012,33(2):239-241
目的探讨胆胰肠结合部医源性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2~2009年我院收治7例胆胰肠结合部医源性损伤病例,其中开腹手术4例,EST术3例。结果 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开腹手术4例患者均于术中发现胆胰肠结合部损伤,2例行术中胆管破口修补,3例EST术后所致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均于术后出现腹痛,腰背部疼痛及发热后,经CT及B超检查发现,2例保守治疗痊愈,1例经腰背部脓肿切开引流及坏死组织清除后痊愈。结论胆胰肠结合部医源性损伤在思想上应高度重视,术中及时发现,合理处理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术后严密观察,及时CT及B超检查是提高诊断率的关键,个体化的处理是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了11例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总结了闭合性十三指肠损伤的诊断及治疗体会,认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术中仔细探查以及正确处理是提高闭合性十二相肠损伤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脾损伤并发颅脑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32例肝、脾损伤并发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腹部手术治疗13例,保守治疗19例,颅脑手术治疗3例,实施剖腹及开颅手术1例。死亡11例。结论及早明确诊断-进行诊断性腹穿,明确休克原因,早期综合性的抢救治疗,注意手术指征,可提高肝、脾损伤并发颅脑损伤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