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1985年12月~1987年6月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抽搐共20例,效果较为满意。报告如下。 (一) 临床资料本组男11例,女9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2岁,平均41.5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3年,平均7.6年。左侧面肌抽搐12例,右侧8例。4例术前肌电图(额肌和上唇方肌)有群放电。曾接受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创伤性膈肌破裂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3月至2006年8月收治的21例创伤性膈肌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行剖胸探查、膈肌修补术,其中左侧膈肌破裂13例(61.9%),右侧膈肌破裂7例(33.3%),双侧膈肌破裂1例(4.76%).术后肺不张3例行纤支镜检查治疗,2例无效再行气管切开.治愈20例(95.24%),随访胸片正常,无肺功能受损;死亡1例(4.76%).结论:创伤性膈肌破裂应早期明确诊断,急诊开胸探查,修补破裂膈肌.对意识不清、咳痰乏力患者应早期行气管切开,保障呼吸道畅通,预防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3.
鞍钢铁东医院自1986年至1988年对87例确诊为甲亢的住院病人作脑电和肌电检查,其结果:脑电图有广泛中度异常改变者3例(3.45%),广泛轻度异常改变者39例(44.8%),正常范围45例(51.7%)。肌电图:正常44例(50.1%),肌源性损害17例(19.54%),肌源性损害趋势14例(16%),神经源性损害4例(4.6%),神经源性损害趋势7例(8%),异常肌电1例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 1998年~ 2 0 0 1年 3年间应用Ⅰ期肌腱移位术治疗 12 1例伸肌肌腹断裂的患者 ,伸肌功能Ⅰ期恢复率占10 0 % ,其中被移位的伸肌腱肌力在五级的为 89例 (占73.5 5 % ) ,肌力在四级的 32例 (占 2 6 .45 % ) ,较直接伸肌肌腹吻合术有更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与方法我院 1998年 4月~ 2 0 0 1年 3月 3年间随机对 2 0 3例伸肌肌腹断裂的患者分成 2组 ,其中一组 12 1例行Ⅰ期肌腱移位术 ;一组 82例行直接伸肌肌腹吻合术。患者年龄最大 6 5岁 ,最小 11岁 ,其中男性患者 16 0人 ,女性患者 43人。我们采用Ⅰ期肌腱移位术治疗伸肌肌腹断裂 12 1…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腹直肌与脊旁肌的肌电图差异,探讨斜方肌及腹直肌肌电图的作用及意义,为ALS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8年8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确诊的43例ALS患者的肌电图资料,其中在延髓段成功获取39例患者斜方肌及42例患者胸锁乳突肌肌电图资料,在胸髓段成功获取37例患者腹直肌及10例患者胸段脊旁肌肌电图资料,均包括肌肉在安静状态下的自发电位、在小收缩时的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及大力收缩时的募集相。比较延髓段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胸髓段腹直肌和胸段脊旁肌的自发电位、MUAP、募集相的阳性率。结果 39例斜方肌肌电图的自发电位(87. 2%)、MUAP(92. 3%)、募集相(84. 6%)均高于42例胸锁乳突肌的自发电位(35. 7%)、MUAP(59. 5%)、募集相(45. 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7例腹直肌肌电图的自发电位(62. 2%)、MUAP(64. 8%)、募集相(75. 6%)均高于10例胸段脊旁肌的自发电位(20. 0%)、MUAP(20. 0%)、募集相(50. 0%),两者自发电位和MU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募集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ALS患者,斜方肌较胸锁乳突肌、腹直肌较胸段脊旁肌更易出现肌电异常,斜方肌及腹直肌肌电图在ALS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对疑诊ALS的患者应重视斜方肌及腹直肌肌电图的检查。  相似文献   

6.
张辉 《黑龙江医学》2022,46(4):471-473
目的:探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SCI)患者康复中运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EMGBFT)联合核心肌群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3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5例接受核心肌群训练干预的ISCI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4月—2020年10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5例接受EMGBFT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干预的...  相似文献   

7.
我院于1996年6月至1997年6月对13例帕金森病患者在使用抗帕金森病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力奥来素,用以辅助治疗,改善肌张力,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52~78岁(平均67.3岁),症状2~7年不等(平均5.4年),诊断符合1984年全国锥体外系统疾病讨论会规定的帕金森病(PD)诊断标准。每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肌张力增高。其中10例曾先后服用安坦、美多巴等药物治疗或联合用药,但症状顽固不缓,3例为初次诊断和治疗。 1.2 肌张力分级标准 肌张力按Asworth评分法:O级无肌张力增高;1级轻度肌张力增高,在屈伸肌体过程中,出现一  相似文献   

8.
从1972年7月到1974年2月,共检查了2,123名患者的肌电,其中伴有肌萎缩的为1,289例,占肌电检查的60.71%,现将1,289例临床肌电分析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病例主要来自我院附属医院神经科。(一)肌萎缩的部位见(表1)由表1可见肌萎缩多发部位为远端肌(995例,77.31%),近端肌较少见(278例,21.43%)。(二-肌萎缩的临床病因根据病史、临床有关检查(包括详细神经系统检查、化验、X 线照相等),初步确定引起肌萎缩的病因见表2。  相似文献   

9.
间质性肺纤维化在皮肌炎或多肌炎比在硬皮病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少见。近10年来我院收治的皮肌炎和多肌炎可供分析的病历资料共18例,其中5例并发间质性肺纤维化(IPF)。现就此5例的临床情况(包括1例的尸检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病例选择:皮肌炎16例和多肌炎2例全部符合1975年Bohan提出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5例(均为皮肌炎),女性13例(2例为多肌炎)。发病年龄11~68岁,平均35岁。  相似文献   

10.
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 ,但其漏诊率很高 ,本文回顾分析 10 3例子宫腺肌病临床病理资料 ,以提高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1 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 1999年 3月至 2 0 0 1年 3月因各种妇科疾病行子宫切除的标本 6 15例。 6 15例患者病理确诊有子宫腺肌病 98例 ,子宫腺肌瘤 5例。本研究对此 10 3例子宫腺肌病及腺肌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复习 ,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标准按陈忠年等[1] 的标准进行评定。2 结 果发病情况 :本组 10 3例中已产妇 10 0例(97 1% ) ,未产妇 3例 (2 91% ) ;原发不孕 3例(2 91% ) ,继发不孕 15例 (14 6 % ) ;有…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甲亢)患者均有全身无力,肌易疲劳和普遍性消瘦。仅当肌萎缩和无力明显,与甲亢程度不成比例时才考虑为甲亢性肌病。有人把甲亢合并的肌肉疾患分为突眼性眼肌麻痹、急性甲亢性肌病、慢性甲亢性肌病、甲亢性周期性麻痹以及甲亢合并重症肌无力等五类。本院从1962~1980年经住院确诊为甲亢的1314例患者中,有26例(1.98%)诊断为甲亢性肌病。其中9例为急性甲亢性肌病,17例为慢性甲亢性肌病。我科收治1例典型的慢性甲亢性肌病,经随访2年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70年代以来 ,带蒂皮瓣、肌皮瓣、游离及血管吻合技术的发展打破传统的手术观念 ,极大地改善了头颈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修复。我科自 1995年起采用该技术使肿瘤得到更广泛和彻底切除 ,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所用肌瓣、肌皮瓣的适应征和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13例 (见附表 )男性 11例 ,女例 2例 ,年龄 2 4- 6 2岁 ,平均 45岁。治疗共和 14块肌瓣、肌皮瓣。附表 肌瓣、肌皮瓣类型修复中两种分类皮瓣类型修复病种 (例数 )肌瓣 (6块 )胸锁乳突肌肌瓣喉癌 (1)颞肌肌瓣上颌窦癌 (3)颊肌肌瓣 上颌窦癌 (1) 肌皮瓣 (8块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性肌病(甲亢性肌病)的诊断与治疗,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2004年1月收治76例甲亢性肌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76例中有48例确诊前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误诊率高达63.16%;慢性甲亢性肌病、周期性麻痹及重症肌无力是主要的临床类型;40例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36例采用药物治疗.随访2年,手术治疗组甲亢复发2例,其中伴肌病复发1例;药物治疗组甲亢复发21例,其中伴肌病复发15例.两组间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 甲亢性肌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具有个体化的特点,误诊率高;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和完善的实验室检查,可有效减少误诊机会;手术治疗是治愈甲亢性肌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 肾动脉纤维肌增殖症(Fibromuscularhyperplasia)亦称为肾动脉纤维肌发育不全(Fibromuscular dysplasia),是引起儿童肾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Abeshause在1941年首次报告了肾动脉纤维肌增殖症可引起高血压,以后国外陆续有报告。国内陈氏报告5例。我院自1963~1984年共收治儿童肾动脉狭窄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肾动脉纤维肌增殖症者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及多层螺旋CT对锐器穿通性膈肌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7年4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住院,并经临床及手术证实的22例急性创伤性锐器穿通伤膈肌破裂患者的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右侧膈肌破裂7例,左侧膈肌破裂15例,未见双侧膈肌同时破裂病例。结果锐器穿通性膈肌破裂的征象包括膈肌不连续(裂口征)9例,弹道征8例,膈肌增厚8例,腹腔脏器疝入胸腔7例,狭颈征2例,内脏坠落征6例,肋膈窦闭塞征3例,同时出现的胸腹腔积血7例,无上述阳性CT征象3例。结论穿通性膈肌破裂CT征象较隐匿,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相结合,是提高膈肌破裂CT诊断率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正> 我院1986年4月至1990年8月为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人施行髓心减压带缝匠肌或股方肌骨肌瓣移植46例,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0例,男24例(26髋),女16例(18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眼外肌厚度与眼球突出度的关系,为临床医学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0例GD合并的GO患者(研究组),60例未合并GD的GO患者(对照组2),选取医院体检健康者20例(对照组1)。比较3组观察对象眼外肌厚度测量情况及120位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眼球突出的度数。结果研究组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和双眼直肌厚度总和分别为(4.39±0.17)mm、(4.25±0.31)mm、(4.63±0.37)mm、(4.74±0.19)mm、(28.07±2.53)mm;对照组1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和双眼直肌厚度总和分别为(3.36±0.21)mm、(2.96±0.19)mm、(3.18±0.20)mm、(3.19±0.17)mm、(21.97±0.61)mm;对照组2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和双眼直肌厚度总和分别为(3.59±0.27)mm、(3.68±0.18)mm、(4.11±0.12)mm、(3.79±0.36)mm、(23.01±0.59)mm。3组观察对象眼外肌厚度测量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眼球突出度为(16.79±2.50)mm,其中54例在16~23 mm,6例23 mm;对照组2眼球突出度为(14.49±2.10)mm,其中56例在16~23 mm,4例23 mm。120位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眼球突出的度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眼外肌厚度与眼球突出度呈正相关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眼外肌厚度为临床医学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腹超声(TAS)联合经阴道超声(TVS)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疑似子宫腺肌病患者,均接受TAS和TVS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TAS、TVS单项诊断与联合诊断子宫腺肌病的符合率、特异度、灵敏度。结果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确诊子宫腺肌病90例,非子宫腺肌病7例。TAS诊断子宫腺肌病75例阳性,5例阴性。TVS诊断子宫腺肌病76例阳性,6例阴性。两者联合确诊88例阳性,5例阴性。两者联合诊断子宫腺肌病的符合率和灵敏度均高于TAS、TVS单项诊断,且Kappa指数大于TAS、TVS单项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者联合诊断子宫腺肌病的特异度分别与TAS、TVS单项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AS联合TVS可提高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灵敏度、符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腓肠肌内侧头肌瓣在胫骨上段骨肉瘤保肢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胫骨近端骨肉瘤行保肢治疗的患者65例,按照Enneking方法分期,Ⅱa期35例,Ⅱb期30例,其中男37例,女28例;患者年龄(17.0±6.5)岁。所有患者均行肿瘤切除后人工关节置换,其中行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者35例,未行肌瓣转移者30例。结果:本组病例术后都得到随访。行肌瓣转移组瘤段骨切除长度为(13.5±4.2)cm,手术时间为(150±45)min,出血量为(700±135)mL,伤口引流量为(500±200)mL。未行肌瓣转移组瘤段骨切除长度为(12.3±5.8)cm,手术时间为(135±37)min,出血量为(600±105)mL,伤口引流量为(450±250)mL。行肌瓣转移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未行肌瓣转移组(P<0.05),而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伤口引流量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肌瓣转移组2例(5.7%)出现局部皮肤坏死,1例(2.9%)出现假体深部感染。未行肌瓣转移组3例(10.0%)患者出现伤口皮下积血、积液,4例(13.3%)出现伤口感染,1例好转,3例发展为假体深部感染。行肌瓣转移组术后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未行肌瓣转移组(P<0.05)。根据Enneking等肢体肌肉骨骼肿瘤外科治疗重建术后功能评估标准,行肌瓣转移组功能评定优13例,良17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85.7%;未行肌瓣转移组功能评定优10例,良12例,中5例,差3例,优良率73.3%。行肌瓣转移组术后下肢功能评定优于未行肌瓣转移组(P<0.05)。结论:胫骨近端骨肉瘤切除的保肢手术中,采用腓肠肌肌瓣移位可修复软组织缺损,降低局部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右江医学》2016,(5):522-525
目的探讨数字化成形三维钛网颞肌外修补术在颅骨缺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并进行数字化成形钛网颞肌外修补颅骨缺损术的38例患者,与2007年7月~2012年3月采用颞肌下修补颅骨缺损术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颞肌外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引流量、留置引流管天数均少于颞肌下组(P<0.001),皮下积液发生率低于颞肌下组(P<0.05),术后外观满意度高于颞肌下组(P<0.01),局部疼痛发生率、颅骨缺损综合征好转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成形钛网颞肌外修补颅骨缺损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术后出血少,对颞肌损伤、脑组织干扰小,外观满意,总体效果优于颞肌下修补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