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中医针刺联合手法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7年4月—2018年4月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选取6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将之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中药联合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针刺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给予中药、针刺治疗的同时,增加推拿手法,有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针刀配合手法整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动脉型颈椎病 (CSA)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于 2 0 0 1年 3月~ 2 0 0 4年 3月 ,运用针刀配合手法整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6 0例 ,并设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共观察 10 0例 ,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相似文献   

3.
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3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施晓阳 《江苏中医》1997,18(10):25-26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配合心理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常规加辨证推拿手法配合心理疏导、放松、暗示疗法与单纯的推拿疗法做对比.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手法配合心理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不失为一种有疗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针刀及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92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及试验组,对照组1仅用小针刀松解治疗,对照组2采取手法治疗,试验组采取小针刀及手法治疗,比较三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评分。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与功能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改善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与对照组2(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与对照组2(P〈0.01)。结论:小针刀结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显效快、疗效佳、安全性高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属于祖国医学“眩晕”症的范畴,本人在2005年12月~2008年12月,采用整脊手法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推拿组和药物组,分别施以针刺推拿治疗和药物治疗。结果:针刺推拿组的临床治愈率高于药物组,治愈病例的平衡治疗次数少于药物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TDP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1例),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64.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结论:小针刀配合TDP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型(约占1/4),临床以眩晕、头痛、颈肩痛为主要症状。由于现代生活工作方式改变,本病发病率上升,发病年龄也日趋低龄化。笔者近年来采用温针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联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加用推拿手法。结果:治疗后两组头痛、眩晕、肩颈痛、恶心呕吐评分及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TMFV)及社会关系、心理状态、生理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手法联合针刺治疗CSA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推拿 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推拿与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以颈部为重点进行全身推拿(30例),B组进行颈椎牵引(30例),治疗前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A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6.7%和93.4%,B组分别为13.3%和8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比较电针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与下颈椎不稳的相关性。方法:将17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85例,牵引组85例,观察治疗效果,在治疗前后进行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量表评分,颈椎稳定性评估。结果:电针组治愈率为40.00%,总有效率96.48%;牵引组治愈率为18.85%,总有效率85.8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功能量表评分均降低,X线平片显示,其角位移和水平位移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电针组优于牵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功能量表评分的降低与角位移和水平位移的减少具有相关性。结果: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优于牵引治疗,其疗效与下颈椎稳定性的改善相关。  相似文献   

13.
针刺加颈椎矫正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加颈椎矫正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X线颈椎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总有效率78%,治疗前后X线摄片对照观察,治疗组颈椎结构改善的总积分值均数(3.85)明显高于针刺组(1.96),针刺加颈椎矫正术对改善症状及颈椎结构有显著疗效,在效果及颈椎结构的改善上分别优于单纯针刺(P〈0.05,P〈0.01)。结论针刺加颈椎矫正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和益气聪明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10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益气聪明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TCD检查结果及治疗后6个月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0%,对照组为88.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前各椎基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各椎基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患者复发率为9.5%,对照组为1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和益气聪明汤均能有效治疗CSA,电针在镇痛效果和避免不良反应方面优于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电针配合推拿治疗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11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推拿治疗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 对117例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患者进行电针、推拿治疗。结果与结论 临床痊愈率60.68%,有效率93.16%。且其治疗前后X线动力性侧位平片角位移和水平位移有明显改善(P〈0.05)。  相似文献   

16.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优选提高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临床疗效的最佳方案,并探讨其治疗CSA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龙氏手法治疗组(A组)、针刺治疗组(B组)、龙氏手法治疗组(C组)进行治疗对比观察,并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治疗前后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期末峰流速(Vd)、平均峰流速(Vm)以及血管搏动指数(PI).结果 A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B组与C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A组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及基底动脉(BA)的Vm、PI和血管弹性指数(D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刺配合龙氏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Vm、PI、DI以及CSA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显著作用,且优于单纯针刺和龙氏手法疗法,是目前治疗CSA的最佳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17.
养血清脑颗粒结合银杏叶片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结合银杏叶片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养血清脑颗粒和银杏叶片治疗,疗程4周;观察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左颈动脉(LVA)、右颈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变化。结果痊愈44例,好转26例,未愈3例;治愈率为60.27%,总有效率为85.89%。治疗后LVA、RVA、BA的血流速度明显加快(P〈0.05,P〈0.01)。结论养血清脑颗粒结合银杏叶片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并可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椎动脉型颈椎病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中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药处方,采用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及核心药物组合。结果:对筛选出的118个中药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其常用药物频次,发现常用药物关联规则共57个,核心组合30个。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常用的药物以活血化瘀药、温经通络药和祛风止眩药为主,四气分布以温、平、凉为主,五味分布以甘、辛、苦为主,主要归于肝、脾、心经,使用频次较高的药味为川芎、葛根、当归、天麻、丹参等。  相似文献   

19.
电针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8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分为三组,其中电针组30例,推拿组30例,电针加推拿组38例。结果电针加推拿组的疗效显著高于电针组(P〈0.05)和推拿组(P〈0.05);电针组和推拿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电针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电针和单纯推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温针灸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方法将20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在颈夹脊穴和风池穴温针灸后,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嗪胶囊。采用CSA症状评分标准和眩晕问卷调查表(DHI)在治疗前后进行记录,获得治疗前后眩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颈痛、旋颈试验等症状评分及DH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旋颈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后DH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颈痛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但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眩晕、头痛、视物模糊、旋颈试验、颈痛评分及DHI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P<0.01)。结论颈夹脊穴温针灸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