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例HIV/AIDS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到2004年底,已累计报告H IV感染者68546例,AIDS患者4 975,死亡2 159例。专家估计,至2004年,我国实际H IV感染者已超过120万[1]。艾滋病流行在我国已进入高速增长期,可以预见我国将出现大量H IV感染者和AIDS患者。2004年6月~2005年6月,我院收治H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住院患者 HIV抗体初筛结果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提高抗体初筛准确率。方法:选取120例2011年6月-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住院患者,通过ELISA法对患者HIV抗体进行初筛试验,通过金标法对筛查阳性反应标本进行复检,若金标法与ELISA法检测均呈阳性反应,则要将患者标本送至HIV实验室进行确认。结果:对120例患者进行H IV抗体检测,有6例为阳性反应,其中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为40.1岁,总检出率为5%,比全国平均水平要高。结论:尽管我院所初筛出的H IV感染者以外地患者居多,然而,通过对本地H IV感染患者的检出,对我们敲响了警钟,提示由于我区新增HIV感染人数的进一步上升,AIDS患者和 HIV感染者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对我院医务人员与住院患者构成威胁,所以控制医院H IV感染任务也呈现逐渐艰巨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背景:几乎没有资料能用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感染者的由皮肤病原虫引起的皮肤利什曼病。目的:在法属圭亚那描述9例H IV感染者的皮肤利什曼病,并同普通无H IV感染者的皮肤利什曼病的临床特点和对治疗的反应作比较。方法:1994-04/2000-12在法国嘎纳开展了病例对照研究。作者比较了9例患有利什曼病的H IV感染者和与之相匹配的27例对照者的相关变量,包括利什曼病的临床类型、皮损数量、淋巴血管炎和腺体疾病的表现、治疗后复发率复发或再感染。结果:8例H IV感染者患有限局性皮肤利什曼病,1例患有皮肤黏膜利什曼病。所有对照者患有皮肤…  相似文献   

4.
对539例HIV感染者皮肤黏膜表现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研究H IV感染者/AIDS患者皮肤黏膜表现的种类数及严重程度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比值的关系,评估皮肤黏膜病变作为预测和评估患者免疫状态的临床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对北京佑安医院2001年5月~2006年4月收集的539例住院及门诊H 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350例出现不同皮肤黏膜表现及189例无皮肤黏膜表现患者的CD4+T细胞计数、CD4+/CD8+比值,观察H IV感染人群中各种皮肤病的发生率,并研究出现皮肤病的种类数、严重程度与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结果H IV阳性患者的皮肤病发生率为65%,其中口腔黏膜念珠菌感染最常见。H IV阳性有皮肤黏膜表现组CD4+T细胞计数的平均数与CD4+/CD8+比值(分别为53.04个/μL与0.202 4)明显低于无皮肤黏膜表现组(分别为281.97个/μL与0.312 9),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且CD4+T细胞计数与所患皮肤病的种类数及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结论H 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常见皮肤病临床表现,即患者皮肤疾病的种类数、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CD4+T细胞计数呈负相关,某些皮肤黏膜表现可以作为预测和评估资源有限国家患者免疫状态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5.
背景:人乳头状瘤病毒(H PV)已经成为肛门肿瘤尤其是H IV感染者(该类患者肛门H PV感染率较高)的危险因素,考虑到肛门感染和新生物性皮损发展的关系,作者希望评价咪喹莫特根除H IV感染者H PV潜伏感染的效果。对象和方法:进行前瞻性、随机、双盲、赋形剂对照试验。间隔2月肛门拭子取材,只有连续两次H PV-D N A检测阳性者纳入试验。持续潜伏H PV感染者分为2组,咪喹莫特治疗组和赋形剂组,均应用6周。治疗后的第2、4周检测H PV-DN A。结果:80例H IV感染者中26例(32.5%)连续2次检测阳性,其中19例纳入研究。经随机分组,9例接受咪喹莫…  相似文献   

6.
比较H IV及非H IV感染人群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和胃黏膜的损伤情况。209例经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患者(其中102例H IV感染者,107例非H IV感染者)接受了胃组织的系统活检。H IV感染者中有42例(41.1%)而非H IV感染者中有53例(49.5%)被检出幽门螺杆菌感染(P=0.22,χ2=1.47,NS)。幽门螺杆菌感染的H IV阳性患者的CD4细胞计数,高于未感染幽门螺杆菌的H IV阳性患者(分别为364个细胞/m m3和228个细胞/m m3,P=0.0001)。幽门螺杆菌性胃炎在H IV阳性组中更加严重(χ2=15.02,P=0.0001)。感染H IV和未感染H IV患者胃黏膜中检出幽门螺杆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纯结素试验对H IV感染者结核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5 IU(0.1m l)、1 IU、0.1 IU三个不同浓度结核菌素分别对H IV感染者合并涂阳肺结核病、涂阴肺结核病、单纯H IV感染者进行皮试。结果5 IU涂阳肺结核病人的灵敏度为37.8%、1 IU涂阳肺结核病人的灵敏度为17.8%、0.1 IU涂阳肺结核病人的灵敏度为2.2%;5 IU涂阴肺结核病人的灵敏度为36.7%、1 IU涂阴肺结核病人的灵敏度为21.5%、0.1 IU涂阴肺结核病人的灵敏度为2.6%;5 IU PPD试验的特异度为92.6%、1 IU PPD试验的特异度为96.7%、0.1 IU PPD试验的特异度为98.3%。结论5 IU对H IV感染者结核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H IV感染者结核病的诊断具有较大的价值;1 IU和0.1 IU对感染者结核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太低,对H IV感染者结核病的诊断不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复发性多软骨炎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软骨组织的炎症和退行性变为特征。作者报道的首例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为H IV感染者,不伴结缔组织疾病。自身免疫和H IV的关系是复杂的、不清楚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和后续的免疫疗法治疗H IV可在个体遗传敏感性方面改善自身免疫性疾病。HIV感染者复发性多软骨炎2例报道@Dolev J.C. @Maurer T.A. @Reddy S.G. @马慧群  相似文献   

9.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感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早期诊断有利于采取措施防止疾病扩散,也有利于早期有效治疗。近年来建立了许多检测急性H IV感染的实验方法,对无症状的H IV感染者已能用血清学方法予以检出。但由于半数艾滋病(AIDS)患者可表现多种不同的症状,90%以上的患者在急性感染早期难以及时正确诊断,其原因是急性H IV感染者均存在体内抗体尚未出现的“窗口期”,以致现有检测抗体的方法无助于“窗口期”的早期诊断。一、艾滋病“窗口期”的概念艾滋病“窗口期”是指人从感染H IV到体内形成抗体的时间。人体遭受H IV感染后,病毒…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梅毒合并H IV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转归。方法对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收治的6例梅毒合并H IV感染者的性别、好发人群、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方法、治疗经过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梅毒合并H IV感染的患者均为男性同性恋者,其中3例脑脊液有异常改变,所有患者对青霉素治疗均反应良好。结论男性同性恋人群是梅毒和H IV共感染的高危人群,临床表现多样,可以迅速进展到神经梅毒。主要依靠梅毒血清学试验和全面细致的查体进行诊断。青霉素为首选治疗药物,治疗后的密切随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与丙型肝炎病毒(H CV)的协同感染对于H CV相关性终末期肝病(ESLD)患者生存的影响仍不清楚。因为在一些国家H IV感染不再被认为是肝移植的绝对禁忌证,因此成为本课题的立题依据。本研究旨在对H CV相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H IV感染患者与不合并H IV感染患者的生存进行比较。在一个回顾性队列研究中,对1037例仅感染H CV和180例H CV/H IV协同感染的肝硬化患者在肝脏发生第1次失代偿后的存活期进行分析。在随访过程中,386例(37%)H CV感染者和100例(56%)H CV/H IV协同感染者死亡。感染H IV和未感染H I…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用利巴韦林治疗H IV/H CV合并感染疗效差,可能因为治疗期间HCV-RN A的清除率不同。目前对于肝移植(LT)患者HCV-RN A清除和治疗结果方面的资料有限。方法:根据体重校正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用利巴韦林剂量治疗120例1型H CV感染者(61例单纯H CV感染,40例合并H IV感染,19例LT患者),应用48周后评估持续病毒应答率(SVR)和预测治疗失败的基线。对完成24周治疗的患者(n=112;93%)评价其病毒清除情况。结果:合并H IV感染者的SV R显著低于单纯H CV感染或肝移植患者(18%vs39%vs42%;P<0.02)。多变量…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本文分析了死于肝脏疾病的H IV感染者特点,主要集中在肝炎病毒的协同感染。方法:参与H IV/AIDS治疗的185个法国医院的科室报告了2000年所有死亡患者情况。按照单一丙型肝炎病毒(H CV)感染、单一乙型肝炎病毒(H BV)(H VBsAg阳性)感染、H BV和H CV协同感染或H BV和H CV均未感染,将已知H CV和H BV血清学标记的患者进行分类。结果:822例H IV感染患者中,29%合并单一H CV感染,8%合并单一H BV感染,4%合并H CV和H BV感染。H IV-H CV协同感染患者最常见的死因是肝脏疾病(31%)和AIDS(29%),H IV-H BV协同感染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广泛应用之前,大多数研究均报道产前的侵入性操作会明显增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垂直传播风险。本研究旨在探讨感染H IV、在妊娠中期行产前侵入性操作并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分娩的孕妇,其H IV的垂直传播率和其他母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研究设计:研究为多中心病例系列研究。所有纳入者均为1997年1月1日以后分娩的H IV感染者,并在妊娠中期进行过羊膜腔穿刺、绒毛活检或脐带血穿刺。结果:纳入研究的孕妇共775例,其中63例(8.1%)曾行早期侵入性诊断,而且早期侵入性诊断率在1997年从4%进行性增长到14%。60例活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在人免疫缺陷病毒(H IV)感染妇女中开展了新的产前诊断项目,并对此项目执行2年多来的围生期结局进行描述。研究设计:对2000年6月至2003年12月间,所有孕20周前于产前门诊就诊的H IV感染妇女进行异常染色体筛查,并于孕中期对试验阳性者行羊水穿刺。结果:共对116例孕妇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作为最大的北方港口城市自1991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近几年艾滋病(AIDS)疫情以每年大约50%以上的幅度增长,疫情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截至目前,已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H IV)感染者200多人,其中AIDS病人31人,死亡12人。据专家估计,我市实际H IV感染者已超过2500人。我市艾滋病流行有如下特点:一是目前我市AIDS疫情尚处低水平流行期,但疫情仍在继续发展蔓延,且流行因素有增无减,发展趋势不容乐观;二是全市15个区县报告有本市户籍的H IV感染者;三是同性恋和吸毒人群已成为我市艾滋病感染的主要人群,近年来,经性途径感染者…  相似文献   

17.
HAART时代HIV感染儿童的机会感染及其他感染发生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感染的成人和儿童采用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或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 AART)之后,机会感染及其他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下降。目的:2001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期间,选择儿童AIDS临床研究协作组(PACTG)219C项目随访的婴儿、儿童和青少年H IV感染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门诊在治吸毒人员中H IV感染状况及分布状况,为艾滋病防控提供参考建议。方法对美沙酮门诊522名在治吸毒人员进行H IV抗体检测。结果 522名吸毒人员中H IV阳性11名,感染率2.11%;不同年龄吸毒人员H IV感染率不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毒品是吸毒人员H IV感染的重要传播方式,对青壮年、注射吸毒人群施加有效干预,对减低H IV传播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描述在美国公共卫生保健中心宣布使用齐多夫定和增强型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前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妇女的妊娠率趋势及妊娠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在“成人/青少年H IV疾病感染谱计划中”受H IV感染、年龄在15~44岁之间的妇女为研究对象,在美国100多个康复机构中对上述H IV感染人群的病历进行队列研究。结果:在1992~2001年随访的21617人/年中,8857例妇女中有1185例妊娠,妊娠率为16%;此后,每年平均妊娠率为5.5%。15~24岁的感染者(校正R R9.2,95%CI7.4~11.3)和25~34岁的感染者(校正R R4.0,95%CI3.3~4.9)…  相似文献   

20.
背景和目的:尚不清楚H IV和丙型肝炎共同感染的患者,是否比单纯H IV感染的患者更易发生暴发性肝衰竭(FH F)。方法:采用退伍军人事务部的国家管理数据库,选取1991年10月至2000年9月初次感染H IV和(或)丙型肝炎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暴发性肝衰竭被定义为既往无肝脏疾病史,2001年9月住院后发生的肝衰竭。校正了人口统计学特征和潜在混杂因素后,计算发病率、Kaplan-M eier累积发病曲线以及Cox比例风险比。结果:研究纳入单纯H IV感染患者11678例,H IV和丙型肝炎共同感染患者4761例。92例患者发生了暴发性肝衰竭,发病率在单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