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类高度异质性、获得性造血干/祖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青黄胶囊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院内制剂,报道应用青黄胶囊治疗MDS转急性白血病1例。  相似文献   

2.
白血病是一类基因组发生动态变化的造血干/祖细胞疾病,以异常造血细胞的恶性增殖、分化受阻、凋亡受抑并造成正常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病率在肿瘤疾病中居第6位。资料显示,全球每年新增的白血病患者30万人,而死于白血病者亦达22.2万人;我国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4万余人,发病率约为3~4/10万,并且还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克隆增殖性疾病.MDS是长期积累的多重突变作用于造血干/祖细胞,形成的异常克隆造血(克隆性造血)逐步替代正常造血(多克隆性造血)的结果.大约50%患者可以有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异常,有染色体异常的MDS患者,其克隆细胞可部分或全部取代正常细胞,但大部分患者的核型为正常与异常并存的嵌合体.  相似文献   

4.
中药对造血干/祖细胞扩增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造血干/祖细胞体内外增殖和分化的研究展示了其对临床医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潜力。造血干/祖细胞的移植可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可治疗骨髓衰竭、恶性和非恶性血液病及某些遗传和免疫缺陷等疾病。目前许多国内外的研究人员致力于造血干/祖细胞的扩增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其扩增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制“骨髓丹”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对65例从患者和18例MDS患者均以“骨髓丹”(分粉剂和胶囊)治疗,用法“骨髓丹”粉剂一瓶4g,每天早上服1次,“骨髓丹”胶囊一粒0.4g,每天晚上服1次,每服6天停服“骨髓丹”1天,连续1月后观察外周血象变化,连续9月后观察骨髓象变化;疗程9月。结果:一疗程治疗后,从总有效率86.15%;MDS总有效率44.44%。结论:“骨髓丹”治疗AA、MDS的机理可能是方剂中某些中药成分含有刺激造血细胞生长的物质,能促进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某些中药成分可使造血微环境改善;并有免疫调节作用,解除造血抑制,有利于造血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源于造血干/祖细胞水平损伤的克隆性疾病,常同时或先后累及红细胞、白细胞及巨核细胞系造血祖细胞,引起周围血红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临床表现为贫血、感染及岀血[1]。山东省中医院血液科主任、博士  相似文献   

7.
<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异质性后天性克隆性疾病,其基本病变是克隆性造血干、祖细胞发育异常,导致无效造血以及恶性转化危险性增高~([1]),其病理生理机制包括细胞遗传的改变伴随或不伴随基因突变,临床特征为血细胞减少、贫血、感染、出血。治疗方面,低危MDS患者以生长因子、沙利度胺和输血为主,高危患者则以去甲基化药物、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为主~([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加小剂量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c—kit/CD117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使用补髓生血颗粒加A陬A治疗前后的MDS—RA患者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受体c—kitm RNA的表达进行测定;采用流式细胞仅技术(FCM)检测其治疗前后c—kit受体蛋白CD117的表达水平,并与ATRA治疗组(简称对照组)及正常组做比较研究。结果:MDS—R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c—kjt受体mRNA及其受体蛋白CD117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疗后二者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补髓生血颗粒加ATRA治疗组对上述两个指标的下调程度优于ATRA对照组。结论:MDS—RA患者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受体c—kit表达异常,补髓生血颗粒可能是通过降低c—kit/CD117的表达而促进骨髓造血。  相似文献   

9.
免疫介导的造血抑制与骨髓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以下简称再障)是一组以造血干/祖细胞损伤、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临床以贫血、出血、感染为主要表现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骨髓衰竭)。先天性或遗传性骨髓衰竭的发病机制研究近年来获得不少新进展。本文主要讨论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我国再障的年发病率为74/105,高于欧美国家,其中急性再障(AAA)的发病率为14/105,慢性再障(CAA)的发病率为60/105。再障的发病机制有造血干/祖细胞减少或缺陷、造血微环境缺陷和免疫异常。目前再障的临床治疗,国外主要用免疫抑制剂抗胸腺球蛋白(ATG)或/和环胞菌素A(CsA)及骨髓移植,雄激素已极少应用,仅作为“补救”或“替代”治疗措施;国内主要是免疫抑制剂、雄激素和补脾肾中药。  相似文献   

1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造血干/且细胞(CD34+)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表现为骨髓原始细胞形态和数目异常、无效造血及不同程度的外周血细胞数目减少,并高风险地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病态造血改变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重要形态学特征,但近来Steensma等报道了少数无病态造血改变的MDS.我们新近也遇到1例患者有三系的外周血细胞计数减少,经详细的形态学观察和深入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证实其存在8号染色体,三体型异常,但缺乏明显病态造血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