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Cat-D)和nm23-H1在结直肠癌中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大肠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4例结直肠癌标本中Cat-D和nm23-H1的表达情况,并对其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浸润、转移的相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Cat-D的阳性表达率为70.3%,Cat-D阳性组的术后复发转移率高于Cat-D阴性组(P<0.05),Cat-D过度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nm23-H1低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转移相关(P<0.05)。结论Cat-D和nm23-H1均与结直肠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术前及术后联合检测两者对临床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转移的可能性,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癌中nm-23H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 )法检测肝细胞癌组织中nm 2 3H1 的表达情况 ,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显示 :89例肝细胞癌组织中nm 2 3H1 阳性表达 3 4例 (3 4/ 89,3 8.2 0 % ) ,阴性表达 5 5例(5 5 / 89,61.80 % ) ;有直接浸润或远处转移的 49例病例中 12例nm 2 3H1 表达阳性 (12 / 49,2 4.49% ) ,无直接浸润或转移的 40例病人中 2 2例表达阳性 (2 2 / 40 ,5 5 .0 0 % ) ;5 1例能手术切除的肝癌中 2 8例nm 2 3H1 表达阳性 (5 4.90 % ) ,3 8例未能手术切除的病例中 6例表达阳性 (15 .79% )。提示有转移浸润的肝细胞癌组织nm 2 3H1 基因阳性表达远低于无浸润转移者 ,说明nm 2 3H1 基因与肝细胞癌的转移浸润有着一定的关系 ;病灶能手术切除者其nm 2 3H1 基因阳性表达率显著地高于不能手术切除者 (P <0 .0 1) ,因此认为肝细胞癌的nm 2 3H1 表达可作为术前判断肝癌能否切除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大肠癌nm23—H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善福  王维娜 《腹部外科》1998,11(3):129-130
阐述大肠癌nm23-H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93例大肠癌中nm23-H1蛋白的表达。结呆发现nm23-H1蛋白低表达与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5);nm23-H1蛋白低表达预测大肠癌转移的灵敏性为90.5%,特异性为80.4%。表明检测nm23-H1蛋白可以预测大肠癌淋巴结或远处转移,从而可能成为临床治疗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nm23和c-erbB-2及p53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m23和c-erbB-2及p53等抑癌基因的表达同大肠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LSAB法研究了nm23和c-erbB-2及p53蛋白在48例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同大肠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nm23表达阳性60.5%,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c-erbB-2表达阳性50%,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p53表达阳性者,与肿瘤浸润程度,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趋势(P>0.05)。结论:nm23蛋白的表达同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呈负相关性,c-erbB-2蛋白等表达同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呈正相关性,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转录调节因子Ets 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与特点 ,探讨其与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侵犯、转移等肿瘤进展的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取我院从 2 0 0 1年 9月至 2 0 0 2年 11月间住院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标本 4 0例 ,同时取 5例正常结直肠组织和 3例结直肠息肉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技术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连接法 (S P法 ) ,检测转录调节因子Ets 1和CD34在它们中的表达特性 ,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正常结直肠组织和结直肠息肉几乎不表达Ets 1,结直肠癌细胞高表达Ets 1;4 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 ,Ets 1阳性表达及MVD均值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和结直肠息肉 ,P <0 .0 1;Ets 1阳性表达组MVD值明显高于阴性组 ,P <0 .0 5 ;Ets 1、CD34在淋巴结转移组、肝转移组、Dukes分期的C期和D期的表达分别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无肝转移组、Dukes分期的A期和B期 ,P <0 .0 1。结论  (1)Ets 1促进结直肠癌血管生成 ,并参与肿瘤浸润和淋巴道转移 ,与肝转移有关 ,可作为监测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2 )检测Ets 1的表达 ,可作为判定结直肠癌血管形成、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在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中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MP-3在20例结直肠腺瘤和60例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结果 MMP-3在20例结直肠腺瘤及60例结直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41.7%(P=0.031)。MMP-3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17)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结论 MMP-3的上调表达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对临床上判断预后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Wan Y  Wei Q  Pan Y  Liu Y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7):510-513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TIMPs)在大肠癌中的表达特点 ,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以及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方法 采用RT PCR方法测定 2 8例大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和周围正常粘膜的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膜型 1 基质金属蛋白酶 (MT1 MMP)、基质溶素 (MMP 7)、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2 (TIMP 2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3(TIMP 3)的mRNA表达状况 ,并将其结果与临床及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2 7例患者肿瘤组织中MMP 7mRNA表达阳性 ,MMP 2、MT1 MMP、TIMP 2和TIMP 3在肿瘤组织和正常粘膜中均有高表达 ;(2 )肿瘤组织中MMP 7mRNA的表达水平与大肠癌患者的Dukes′分期相关 (P <0 0 1) ;(3)淋巴结阳性患者的肿瘤组织TIMP 2表达水平为 (1 2 5± 0 46 )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患者的 (0 75± 0 41)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4)大肠癌患者癌周正常粘膜TIMP 3mRNA表达随患者Duke′s分期的进展和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P <0 0 1) ;(5 )TIMPs与MMPs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 (P >0 1)。 结论 MMP 7可望成为诊断大肠癌的敏感指标 ;人工诱导TIMP 2、TIMP 3或阻断MMP 7、MMP 2、MT1 MMP的表达可能抑制肿瘤的浸润和转移 ,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CD4 4V6 、CD4 4s、nm2 3-H1 在结直肠癌组织、移行粘膜及正常粘膜间的表达 ,探讨它们与结直肠癌侵袭与转移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CD4 4V6 、CD4 4s、nm2 3-H1 在癌组织、癌远端 3cm处的移行组织及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 ,同时记录有关的临床病理指标。结果 CD4 4V6 、、CD4 4s、nm2 3-H1 阳性表达率分别在癌组织中为 70 .18%、4 2 .11%及 5 4 .39%与移行组织中 12 .0 2 %、89.4 7%、91.2 %及正常结直肠组织中 0、10 0 %、94 .74 % ,其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5 )。CD4 4V6 表达与肿瘤侵袭深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正相关 ,nm2 3-H1 表达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 (P <0 .0 5 )。CD4 4s在移行粘膜与正常组织表达有显著差别 (P <0 .0 5 )。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CD4 4V6 表达增多 ,CD4 4s及nm2 3-H1 表达降低。CD4 4V6 及nm2 3-H1 与结直肠癌的侵袭与转移有关 ,CD4 4V6 变化较nm2 3-H1 在前。直肠癌手术时癌远端至少应切除 3cm长的肠管  相似文献   

9.
大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大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指导手术根治范围。方法 根据94例行D3式根治术的病例,分析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关系,与肿瘤的部位,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有关。直肠癌淋巴结转移高于结肠癌。T3-T4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度显著高于T1-T2(P<0.05)。低分化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高于高分化肿瘤(P<0.05)。结论 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细胞分化程度及肿瘤的部位有关,手术宜行D3式廓清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1(TIMP -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 ,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 ,检测 46例大肠癌组织中MMP -9,TIMP -1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MMP -9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 (P <0 .0 5或P <0 .0 1) ;TIMP -1的表达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 ( P <0 .0 5或 P <0 .0 1) ;MMP -9表达阳性的大肠癌组织微血管密度 (MVD)值明显高于表达阴性者 (P <0 .0 1)。结论 MMP -9、TIMP -1的表达和微血管生成与大肠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nm23-H1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PCR及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测定30例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及癌旁2、5cm组织和远端正常对照组织的nm23-H1 mRNA以及蛋白表达水平,分析nm23-H1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癌中nm23-H1 mRNA的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明显相关(P<0.05)。nm23-H1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中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Dukes分期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并同基因转录水平一致。结论 nm23-H1的降表达是结直肠癌转移中的重要的分子生物学事件,检测结直肠癌中nm23-H1的表达情况对评估患者的预后可能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评估p16和nm23鄄H1基因表达在胃癌中的作用,尤其是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16和nm23鄄H1基因蛋白在46例原发性胃癌及69枚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探索二者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估二者作为预测肿瘤转移和临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的可能性。结果:p16和nm23鄄H1基因蛋白表达在原发性胃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7.4%和28.3%,在转移淋巴结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5.9%和14.5%。p16表达在伴和不伴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性胃癌中差异显著(P<0.05)。nm23鄄H1在乳头状腺癌中呈明显高表达。p16和nm23鄄H1蛋白表达在原发性胃癌及转移淋巴结中无相关关系。结论:胃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存在p16和nm23鄄H1基因蛋白频繁缺失;p16阳性表达的病人淋巴结转移机会降低;nm23鄄H1基因蛋白表达率在乳头状腺癌中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学类型;nm23鄄H1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无关;p16和nm23鄄H1表达调节似无关联,同时检测p16和nm23鄄H1表达不比单纯检测p16表达具有更高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抑癌基因p16和转移抑制基因nm23-H1蛋白在人胃癌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胃癌转移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原发性胃癌及69枚转移淋巴结中p16和nm23-H1蛋白表达.结果p16和nm23-H1蛋白在受检原发性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4%(8/46/)和28.3%(13/46),在转移淋巴结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5.9%(11/69)和14.5%(10/69).原发癌伴淋巴结转移组p16的阳性表达率(6.9%)低于不伴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35.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原发癌伴淋巴结转移组nm23-H1的阳性表达率(10.3%)低于不伴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58.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nm23-H1在乳头状腺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学类型(P《0.05).p16和nm23-H1表达与肿瘤大小、部位、浸润深度、Bormann分型、年龄及性别等因素无相关性(P》0.05).p16和nm23-H1在原发性胃癌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p16和nm23-H1基因蛋白对胃癌的发展及淋巴结转移有抑制作用.检测胃癌p16和nm23-H1基因蛋白对评估胃癌生物学行为、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以及预后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MSG-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8例结直肠癌组织中TMSG-1蛋白的表达,同时选取76例结直肠正常组织作对照。结果 TMSG-1蛋白在结直肠癌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主要表达在细胞质,少量胞核可见着染。76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TMST-1蛋白均表达阳性,其中11例呈弱阳性,65例强阳性表达。在98例结直肠癌中,32例TMST-1蛋白表达阴性,23例弱阳性表达,43例呈强阳性。两者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直肠癌患者中TMSG-1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P>0.05),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TMSG-1蛋白低表达与结直肠癌恶性程度及肿瘤转移有密切相关,这为结直肠癌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且有可能成为判断结直肠癌细胞浸润及转移的重要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探讨p16蛋白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7例胃癌切除标本进行p16蛋白和nm23-H_1基因产物的表达检测.结果:57例胃癌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0/57(70.2%),显著低于癌旁正常胃粘膜(P<0.01).胃癌高分化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低分化组(P  相似文献   

16.
17.
p16和nm23-H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开席  王绍平  李文梅 《中华外科杂志》2001,39(3):229-231,T004
目的探讨p16和nm23-H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标记链霉菌抗生物素-生物素(LSAB)方法,对65例胃癌患者癌组织中p16和nm23-H1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并对其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p16和nm23-H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8%、41.5%;在分化好的癌组织,p16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分化差的癌组织(P<0.05);p16和nm23-H1在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癌组织中阳性率高于有转移者(P<0.05、P<0.01);在Ⅰ、Ⅱ期患者癌组织中高于Ⅲ期患者癌组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p16蛋白表达阳性者3年生存率为45.0%,阴性者为28.9%;nm23-H1蛋白表达阳性者3年生存率为51.9%,阴性者为21.1%,阳性表达者与阴性表达者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16与nm23-H1蛋白的表达率呈正相关(r=0.0415,P<0.05)。结论p16和nm23-H1参与了胃癌的发展过程,并与胃癌的部分生物学行为有关,可作为预测肿瘤转移和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食管癌组织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变化的研究,进一步了解食管癌转移发生的分子学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对食管癌高发区68例手术切除的食管癌组织中nm 23-H_1蛋白聚集进行了研究。结果:68例手术标本病理检查均为食管鳞状细胞癌,其中38例出现淋巴结鳞癌转移病灶。研究表明:nm 23-H_1免疫染色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PCNA标记指数和浸润程度无关,但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有关,nm 23-H_1低表达组淋巴结转移率(70.27%)明显高于过表达组的转移率(38.71%),P<0.05。nm23-H_1表达存在有异质性。结论:nm 23-H_1低表达在食管鳞癌的转移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