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采用银染色法对正常肋腺中肌上皮细胞,良恶性肌上皮瘤以及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肿瘤性肌上皮细胞的核仁组织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正常肋腺中肌上皮细胞的银染核仁组织区计数值最低;良性肌上皮瘤细胞者的计数值低于恶性肌上皮瘤细胞;良性多形性腺瘤中肿瘤性肌上皮细胞的银染核仁组织区计数值高于良性肌上皮瘤而与恶性多形性腺瘤者近似,提示在良性多形性腺瘤中肿瘤性肌上皮细胞的这一特征与该瘤的“好种植,易复发“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涎腺上皮性肿瘤和几种常见的涎腺良恶性肿瘤中的病理诊断意义,说明了免疫组化技术对延腺肿瘤的研究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ΔNP63在涎腺上皮性肿瘤的表达分布情况,探讨ΔNP63在涎腺上皮性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经华西口腔医院病理科病理确诊为涎腺上皮性肿瘤的病例68例,组织切片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SP法)。结果ΔNP63表达于涎腺上皮性肿瘤肌上皮样细胞和基底细胞样细胞,ΔNP63在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有差别(P<0.05),恶性肿瘤表达强于良性肿瘤。结论ΔNP63在促进癌细胞增殖与去分化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提示ΔNP63具有一定的原癌基因活性。ΔNP63是良好的肌上皮细胞标记物,与不同指标的联合使用,为涎腺肿瘤鉴别诊断提供一个新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Np63在涎腺上皮性肿瘤的表达分布情况,探讨△Np63在涎腺上皮性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经华西口腔医院病理科病理确诊为涎腺上皮性肿瘤的病例68例。组织切片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SP法)。结果ANp63表达于涎腺上皮性肿瘤肌上皮样细胞和基底细胞样细胞。△Np63在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有差别(P〈0.05),恶性肿瘤表达强于良性肿瘤。结论△Np63在促进癌细胞增殖与去分化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提示△Np63具有一定的原癌基因活性。△Np63是良好的肌上皮细胞标记物,与不同指标的联合使用,为涎腺肿瘤鉴别诊断提供一个新的指标。具有一定的桩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从1873例涎腺肿瘤复查后确诊的43例涎腺肌上皮瘤进行了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显示:该瘤的发病率约占涎腺肿瘤的2.3%,好发于腮腺(48.84%)和腭腮(41.86%),该瘤在病理上可分为五型:即上皮细胞型,梭形细胞型,浆细胞细胞型,透明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其实质细胞-肿瘤性肌上皮细胞为一个连续变化的瘤细胞谱。各种形态的瘤细胞可以互相转化;免疫组化CK-18,actin染色显示上述各型瘤 相似文献
8.
肌上皮细胞(myoepithelial cell,MEC)是一种具有上皮细胞和间叶细胞双重形态及功能的细胞,同时也是对肿瘤性增生较为敏感的细胞之一,主要分布于人的乳腺、涎腺等多种腺体组织中。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应用链霉亲合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技术,P185的特殊抗体,旨在检测40例良恶性涎腺肿瘤标本中是否有P185的过量表达,以及探讨其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是否存在着相关关系.方法 SABC法.结果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和恶性混合瘤P185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5、4/4、2/10、2/9和0/2.正常腮腺组织和肿瘤邻近正常组织阳性率为0.结论 P185的阳性着色部位主要在细胞浆内,腺淋巴瘤P185的表达与患者烟酒嗜好的构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一组抗体探讨涎腺腺样性癌(ACC)的免疫组化特征。方法:通过ABC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了30例涎腺ACC中54Kd及66/57Kd细胞角蛋白(CKs)的分布。结果:ACC基本上由54Kd阳性细胞和MSA阳性细胞构成,这两类细胞不同比例的肿瘤性增生形成ACC的不同组织学构型。结论:ACC免疫组化表型与正常省腺组织中的导管/腺泡单位的表型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11.
描述了海南地区巴拉巴按蚊(Anopheles balabacensis)四龄幼虫的唾腺染色体,绘制了多线染色体模式图。唾腺染色体由6条臂构成。观察七百多个标本,未发现自发的染色体畸变。性染色体带型与泰国的An.dirus species A相近似,但与马来西亚的An.dirus speciesB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乙肝患者唾液腺组织中HBV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5例乙型肝炎患者的唾液腺组织进行了检测,其中HBsAg阳性6例,HBcAg(阳性)1例,继而采用原位杂交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免疫组比的阳性病列作了进一步检测,其阳性率分别为2/6(33.3%)及1/6(66.7%).结果表明;唾液中HBV源于受染的唾液腺组织,但唾液腺组织中不存在有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13.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涎腺粘液表皮样癌67例临床病理观察和37例角蛋白-PAS-A.B,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认为本病多见于成年女性。小涎腺中腭腺为其好发部位。常无自觉症状,主要表现为局部结节性肿块。易复发,可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染色对其临床病理分型及生物学特性的判断有所帮助,并支持本病起源于涎腺闰管贮备细胞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抗凋亡基因bcl 2蛋白与涎腺肿瘤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LSAB法 ,检测4 2例腺样囊性癌、15例多形性腺瘤和 5例正常涎腺组织中bcl 2基因产物的表达与分布。结果 :4 2例腺样囊性癌 37例阳性 ,阳性率 88 1%。 15例多形性腺瘤阳性率 10 0 % ,但阳性细胞少 ,主要分布于上皮丰富的腺管样结构 ,而鳞状上皮及粘液软骨区为阴性。 5例正常涎腺组织中 ,导管上皮细胞少数散在阳性 ,腺泡细胞阴性。结论 :bcl 2蛋白在涎腺肿瘤组织不同的肿瘤细胞中具有不同的凋亡能力 ;在上皮成分中广泛过量表达 ,可能参与了涎腺肿瘤的形态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ras及c erbB 2基因在涎腺多形性腺瘤发生发展及恶性转化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 ,观察ras、c erbB 2在良、恶性涎腺多形性腺瘤及对照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组织的阳性率为 0 ;ras在良性多形性腺瘤 (BPA)的阳性率为 5 0 0 % ,在恶性多形性腺瘤 (MPA)为 6 1 5 % ,均较正常组织显著增加 (P <0 0 0 0 5 ) ;c erbB 2在BPA阳性率为 19 2 % ,在MPA为 5 3 9% ,均较正常组织显著升高 (P <0 0 0 0 5 ) ,且MPA阳性率较BPA显著升高 (P <0 0 0 5 ) ,复发组阳性率也明显升高。结论 :ras过表达对多形性腺瘤的发生起始动作用 ,c erbB 2过表达则可促使其进一步发展及恶性转化 ,并可能是其复发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Bcl-2抗凋亡基因在涎 肿瘤性增生与炎性增生中的表达,探讨Bcl-2对涎腺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研究39例涎腺肿瘤与涎腺炎症性增生性病变。结果:溴 肿瘤与炎性增生性组织中均有Bcl-2表达,涎 良性肿瘤浊给 瘤中强阳性表达率为62.5%,而炎性增生性组织中强阳性表达率仅为1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肿瘤中Bcl-2对良恶性肿瘤的影响不同。在良性肿瘤中Bcl-2强阳性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生长,在恶性肿瘤中Bcl-2强阳性表达主要与癌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AN UNUSUAL TYPE OF SOLID CARCINOMA OF SALIVARY GLANDS: A CLINICOPATHOLOGIC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n unusual histologic type and low-grade malignancy of salivary gland (SG) carcinomas, namely solid carcinoma (SC), is reported. Hist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12 cases of the SC include (1) large solid nest structure, (2) isomorphic and blandness of the epithelial cells in cytoloogy, (3) squamous metaplasia and keratinization in different degrees. (4) infiltrative growth pattern.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s reveal that the cells of the SCs are reacted positive with anti-cytokeratins 12 and 27, anti-S-100P, anti-EMA antibodies in different degrees, and negative with anti-desmin, anti-GFAP, anti-lysozyme antibodies. The positive reactions with anti-CEA, anti-actin, and anti-myoglobin are detected in a few individuals. Follow-up data show the recurrence rate and mortality of the SC are 73% and 18% respectively. The histogenesis of SC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e paper. 相似文献
18.
采用银染色法对正常腮腺中肌上皮细胞、良恶性肌上皮瘤以及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肿瘤性肌上皮细胞的核仁组织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正常腮腺中肌上皮细胞的银染核仁组织区计数值最低;良性肌上皮瘤细胞者的计数值低于恶性肌上皮瘤细胞;良性多形性腺瘤中肿瘤性肌上皮细胞的银染核仁组织区计数值高于良性肌上皮瘤而与恶性多形性腺瘤者近似,提示在良性多形性腺瘤中肿瘤性肌上皮细胞的这一特征与该瘤的“好种植、易复发”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涎腺多形性腺瘤26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探讨涎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病理改变及其发病与恶变的关系。②方法 对 2 6 0例经病理诊断为涎腺多形性腺瘤及其恶变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WHO(1991)涎腺肿瘤组织学分类法进行诊断分类 ,观察其发病年龄、发病部位、恶变及复发情况。③结果 2 6 0例病人中发生于腮腺 177例 ,颌下腺 36例 ,舌下腺 1例 ,小涎腺 46例 ;2 6 0例中 38例发生恶变 ,其中发生于大涎腺者中恶变 2 5例 ,发生于小涎腺者中恶变 13例。发生于小涎腺者恶变率高于大涎腺者 ,差异有显著性 (χ2 =8.15 ,P <0 .0 1)。 38例恶变者中包括腺癌 3例、腺样囊性癌 1例、鳞状细胞癌 1例及肌上皮癌 33例。④结论 涎腺多形性腺瘤多发生于腮腺 ,发生于小涎腺者恶变率高 ;多次复发可致恶变 ,首次手术完整切除病变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65例胃癌,20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18例不典型增生和10例正常胃粘膜中P-gp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20例胃癌(30.8%),3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15.0%),3例不典型增生(16.7%)和1例正常胃粘膜(10.0%)呈阳性表达,胃癌与正常胃粘膜中P-gp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中淋巴结转移及癌细胞浸润浆膜、浆膜外者P-gp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浆膜内浸润者。结论:P-糖蛋白的表达与胃癌原发性耐药的产生有关,且对胃癌细胞的浸润、淋巴结转移可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