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机制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发病时年龄、发作时心率及其性别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11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时年龄及发作时心率的性别差异,并根据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分组。结果 心动过速发作时女性心率快于男性心率;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发病年龄小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且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女性发病早于男性,其在隐匿旁路患者中差异有显著性;隐匿旁路患者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率快于显性旁路者。结论 不同机制、不同性别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初次发作时年龄、发作时心率不同。  相似文献   

2.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类常见的心律失常 ,发病率约 0 .2 5 %。主要类型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相对较少。1 发生机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折返环由房室结内双径路构成 ,其常见类型为慢—快型折返 (顺向型折返 ) ,少见的有快—慢型折返 (逆向型折返 )和慢—慢型折返。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折返环由房室结和旁道(隐匿性或显性 )构成 ,其中多数是房室结顺传和旁道逆传的顺向型折返 ,而经旁道顺传和房室结逆传的逆向型折返较为少见 ,由一条旁道顺传和另一旁道逆传的折返更为罕见。房性心动过速的发…  相似文献   

3.
预激综合征是指心房冲动提前激动心室的一部分或全体,或心室冲动提前激动心房的一部分或全体。发生激动的解剖学基础是,在房室传导组织以外,还存在着一些连接房室之间的肌束,称为房室旁路通道。1 预激综合征伴发心动过速的几种形式1.1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①正向传导型:此类较为常见,其折返环的前传支为房室结,逆传支为旁路。适时的期前收缩经房室结前向传导,经旁路逆向传导而构成折返激动并导致心动过速。心电图的QRS波群通常是“窄”的。②逆传型:较少见,其折返环的前传支为旁路,逆传支为房室结,激动在折返环中沿旁路前传,沿房室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食道心房调搏诊治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经食道调搏诊治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诱发出室上性心动过速37例,其中提示房室旁路12例(其中经房室结下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1例,经旁路下传合并房颤1例),房室结双径路26例(其中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4例,房室结双径路现象2例),左房性心动过速并心房分离1例,未见异常2例。SS刺激法终止正在发作或诱发的M36例,其中23例一次转律成功。进行药物筛选16例,4例能被胺碘酮终止发作,8例为心律平所终止,异搏定终止2例。3例电极通过鼻腔困难,改经口腔顺利进行。出现明显恶心并呕吐9例,食道烧灼感5例,出现食道痉挛l例。结论 经食道调搏诊治室上性心动过速快捷、准确、安全,特别适合不具备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条件的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的经验。方法经左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置入电生理标测电极,行心内电生理检查(EPS),确定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性质,然后经股静脉或股动脉置入大头消融导管,标测到有效消融靶点进行放电消融。结果32例患儿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6例,左侧旁路14例,消融成功14例,右侧旁路12例,消融成功11例,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6例,消融成功6例,复发2例,再次消融成功,总成功率97%。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杂多径路心动过速时的应用拖带和程序S2刺激进行诊断和鉴别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间歇性预激波患者频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经心脏电生理检查行右心室拖带刺激和心室程序S2刺激,测量最后一跳刺激信号到自身心房波间期减去心动过速下心室到心房的间期(SA-VA)和起搏后间期(PPI)-心动过速周长(TCC),并行常规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 结果术中心室分级刺激S1S1:350 ms诱发右侧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TCL为372 ms, PPI为395 ms,继续行心房S1S2:500/310 ms刺激,"跳跃"诱发同前一样的室房波不融合心动过速。再次行心房S1S1:280 ms刺激,可反复诱发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在旁路参与的心动过速下给予心室程序S2刺激,测量PPI为385.1 ms, TCL为360.1 ms,PPI-TCL≤20 ms,证实为右侧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同时存在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行心动过速,给予常规射频导管消融成功径路和旁路。术后随访12个月未有心动过速发作。 结论通过右心室心室拖带刺激,以及测量SA-VA间期和PPI-TCL间期可以用来鉴别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与间隔房室旁路。  相似文献   

7.
宽QRS波心动过速是指心动过速发作时QRS波时限〉120ms,频率〉100次/分的心动过速,是临床较常见的心血管内科急症,多见于冠心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力衰竭、心脏外科手术后病人当中,也见于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及一些健康人。宽QRS波心动过速中约70%~80%是起源于心室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束支阻滞或室内差传、旁路前传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约占20%~30%。不少室速是心室颤动及病人猝死前兆,诊断、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严重的临床后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心电图结合12导联同步心电图在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75例有心悸史的患者记录心动过速时12导联同步心电图,食管心电图以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结果:在食管心电图合并12导联心电图中RP′≤70ms的患者,诊断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97.33%。70ms140ms的患者,诊断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右侧旁路,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100%。结论:测量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食管心电图和12导联同步心电图的RP′间期,可以鉴别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并预测旁路定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从不同亚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电生理学特性及射频消融前后房室结快径前传不应期差异.探讨其电生理学机制.方法 178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中按消融完成顺序取连续30例,与慢慢型11例和快慢型8例,比较AH跳跃、心动过速时HA、△VA等电生理参数差异,以及射频消融术前后房室结快径前传不应期改变.结果 慢慢型患者AH跳跃明显小于慢快型及快慢型,HA、△VA介于后两型之间;慢快型及快慢型消融术后快径前传不应期显著缩短,慢慢型则有轻度延长趋势.结论 慢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电生理特性明显不同于慢快型及快慢型,消融前传慢径后房室结快径前传不应期未相应缩短,支持其折返环中尚存在逆传慢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对室上性心动过速鉴别诊断的价值,以便简单快速地诊断是否存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房室折返性,42动过速(AVRT)。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2006年12月收治的86例在我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且在体表心电图上有记录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观察逆P,测定JP间期,观察ST段变化,室上速发作起始情况;QRS的r's’q波。结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正确率88,4%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正确率86.4%,两者均有所提高。结论新方案可以提高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鉴别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1.
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射频消融(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窒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经验。方法:分析67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病人的RFCA过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49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8侧。结果:消融成功率98.5%,复发率1.5%,并发症发生率2.98%。结论:RFCA是治疗AVNRT和AVRT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合并逆向型房室折返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WQRST)是指心电图(ECG)QRS〉0.12s的心动过速。WQRST主要包括:①起源于His束分支以下的室性心动过速(VT),占80%;②房室结折返性和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有固定或功能性束支阻滞,约占15%;③旁路前传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率〈5%。体表12导联ECG至今仍然是鉴别诊断WQRST的最重要、最简便的方法和基石。快捷、正确地鉴别诊断,对急诊处理、长期预后评估及长期治疗策略选择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现将国内外学者总结出来的wQRST一系列的鉴别诊断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自 198 7年 Borggrefe等 [1 ]首次应用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阻断房室旁路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以来 ,RFC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迅速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关注 ,现 RFCA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并已成为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方法和根治性治疗。我科 1997年 7月~ 1999年 10月已完成射频消融房室旁路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70例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本组均为住院患者 ,男 32例 ,女 38例 ;年龄12~ 73岁 ,平均 (4 1.7± 15 .3)岁。均有反复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 ,病程 2~ 30年 ;消融前半年内发作频率…  相似文献   

15.
射频消融 (RECA)是近年来用于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的一项新技术 ,我院自1 999年起对房室旁路及房室结双径路合并SVT1 2例患者进行RECA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2例中男性 5例 ,女性 7例 ,年龄 1 6~ 70岁 ,平均 39 8岁。均频繁发作SVT ,且药物不能预防发作。旁路参与的顺传性室上述心动过速(AVRT) 6例 ,其中显性旁路 3例 ,隐匿性旁性 3例 ,均为左侧 ;房室结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AVNRT) 6例 ,均为慢快型。心内电生理检查及RFCA ,经皮穿刺股静脉及右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插入 4…  相似文献   

16.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包含窦房结、房室结、心房与心宦共同参与形成大折返回路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这样一大类心动过速。我院急诊科应用心律平静脉注射治疗室上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复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原因,探讨降低术后复发的方法。方法:13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行射频消融术,术后每3~6个月随访1次,随访4~24个月。结果:132例患者中,复发10例,总复发率7.58%,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复发率为6.52%,左侧房室旁路介导心动过速复发率5.89%,右侧旁路介导心动过速复发率14.28%。行射频消融术患者中,前70例复发率11.43%,后62例复发率3.22%。结论:精确的靶点标测、熟练的操作技巧以及消融方式的正确运用是降低射频消融术复发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宽QRS波心动过速患者食管电生理检查误漏诊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宽QRS波心动过速食管电生理误漏诊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文2例均以心悸就诊,行食管调搏检查,例1诊断为隐匿性房室旁道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例2诊断为左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左侧隐匿旁管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后经心内电生理检查,例1确诊为右侧马海姆(Mahaim)纤维参与的逆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例2漏诊室性心动过速.均经射频消融术治疗痊愈.结论 食管电生理是临床诊断快速心律失常的常用方法,对复杂少见的宽QRS波心动过速应尽量将食管心房调搏资料收集齐全,使心动过速的机制明朗化,避免临床误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性别关系研究。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并经心脏电生理检查确诊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85例与性别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发病原因将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作为观察组,将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与性别关系。结果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快径有效不应期与房室跳跃值对比未显著高度差异(P>0.05);女性窦性心律周长、慢径有效不应期及心动过速周长均比男性低(P<0.05)。结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性别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是室上性心动过速中最常见的类型,射频消融根治术为其治疗首选。虽然房室结改良根治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技术已成熟,且总体成功率超过95%,但仍有一定的复发率。如何减少复发率,提高成功率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作者分析了异丙肾上腺素在术后诱发AVNRT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