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男,28岁,已婚,农民,河南信阳人。自诉2003年10月初起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38℃左右,伴盗汗,无咳嗽、畏寒、寒战、腹痛、腹泻。既往有单采血浆供血史,检验抗-HIV(+),并经河南省CDC确证试验(+)。用去羟肌苷、司他夫定、奈韦拉平联合抗病毒治疗。自2004年4月起,病人因间断发热半年余,体温升高至39℃,并在颈部出现数个半球型丘疹,表面蜡样光泽,不伴痛痒,双侧颈部均可扪及3-4个淋巴结,活动、无触痛,口腔黏膜上腭部位出现一白色点状溃疡。  相似文献   

2.
报道1例晚期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患者为41岁男性,持续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1年余,1个月前因出现头痛症状而住院治疗。脑脊液检查提示脑压及蛋白均明显升高,并高于正常值。头颅CT提示两侧额叶低密度灶,轻度脑积水。初始考虑结核性脑膜炎,给予抗结核及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治疗,疗效欠佳而自动出院。出院后脑脊液培养出马尔尼菲青霉菌。马尔尼菲青霉菌是目前发现的唯一温度依赖性双相真菌,可引起致命的系统性真菌病,以前在人类感染性疾病谱中是一个较为罕见的的病原体,但现在是东南亚地区艾滋病患者最为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最常见部位是皮肤、肺脏和内皮网状系统,包括骨髓、淋巴结、肝脏和脾脏,但中枢神经系统罕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患者主要以发热、消瘦、贫血、咳嗽、乏力、纳差、腹泻、皮疹、淋巴结肿大等为临床特征;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为2个/μL者1例,(10~20)个/μL者4例,(20~30)个/μL者3例,60个/μL者1例,85个/μL者1例,血培养马尔尼菲青霉菌均阳性,其中合并口腔培养白假丝酵母菌阳性4例,痰培养白假丝酵母菌阳性2例,大便培养白假丝酵母菌阳性2例,痰涂片结核杆菌阳性1例,合并结核性淋巴炎1例;10例患者均以两性霉素B治疗,好转6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2例。结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以表现为发热、消瘦、贫血、咳嗽、乏力、纳差、腹泻、皮疹、淋巴结肿大,多发生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显著低下患者,两性霉素B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4.
马尔尼菲青霉菌是二性真菌,可导致人及灵长类动物血液内、深部组织感染,由于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常易误诊.现将我科收治的3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北京佑安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1例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微生物学特点以及疾病转归.结果 临床表现为发热10例、体重下降8例、皮疹7例、咳嗽6例、淋巴结肿大7例、肝脾肿大7例.11例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50个/μl.马尔尼菲青霉菌血培养阳性6例,皮肤活检或皮损渗液培养阳性3例,骨髓培养阳性3例,肠黏膜活检培养阳性1例,腹水培养阳性1例,痰培养阳性1例,培养阳性时间2~7 d.两性霉素B序贯伊曲康唑治疗8例,伊曲康唑单药治疗2例,1例未抗真菌治疗.最终治愈9例,死亡2例.结论 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以发热、消瘦、皮疹、咳嗽、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好发于既往有该菌流行地区旅居史的AIDS晚期患者,皮肤活检及骨髓培养阳性率高达100%.两性霉素B是治疗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具有较好疗效,但如延误治疗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患者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1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 PM)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病。自1988年以来,国外相继报导了数例艾滋病患者感染该菌,国内文献尚未见报道。2000年2月我院收治了1名艾滋病患者,从3次血培养中均分离出PM,现报告如下。1资料1.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28岁,患者于起病前3个月、1年和2年前有婚外性交史,1999年12月开始出现畏寒、高热、T39℃,全身淋巴结肿大3月余,全身皮肤脓疱疹,头…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PS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M)感染AIDS患者而引起的一种广泛性播散性感染.现就PM的发现和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临床实验室特征.方法 回顾56例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者的实验室资料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者,外周血在沙氏琼脂培养基中马尔尼菲青霉呈酵母相(37C)或菌丝相(25℃);外周血细胞计数三系均降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CD4细胞显著减少(<50个/μL);T总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杀伤性T淋巴细胞均异常;肝功能受损患者(占63%),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升高,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结论 艾滋病中晚期患者如出现相关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特征,提示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尔尼菲青霉菌是艾滋病患者重要的机会性感染菌之一。现对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流行现状,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真菌学特性、马尔尼菲青霉病发病机理、病理特点、临床表现以及诊断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艾滋病(AIDS)患者合并播散型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方法. 方法 运用淋巴结穿刺、骨髓涂片及骨髓病理三种检测方法观察马尔尼菲青霉菌在细胞内外的形态特点;抽取患者血液、骨髓进行真菌培养,分别观察25℃和37℃条件下马尔尼菲青霉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情况及菌落形态,并作乳酸酚棉兰染色于显微镜下观察菌体形态特征.结果 细胞学结果:在部分单核巨噬细胞或其它组织细胞胞浆内外可见少量呈团分布,大小不一,呈圆型、椭圆型、腊肠形,有1-3个紫红色小核,胞浆较丰富,呈淡兰色病原体;培养特点及显微镜下形态特征:马尔尼菲青霉菌在25℃条件下为青霉相,菌落生长较快,产生玫瑰红色素,镜下可见无色透明分隔菌丝、帚状枝、单链分生孢子等.37 ℃条件下为酵母相,菌落生长非常缓慢,呈酵母样型,湿润不产色素,显微镜下特征为圆形、椭圆形或长形酵母样菌体,可见关节孢子.结论 细胞形态学检测有助于播散型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胸膜炎、心包炎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天俊  赵敏  周志平 《北京医学》2003,25(4):283-283
患者 男 ,39岁。因乏力、纳差、发热、咳嗽、胸闷 2个月 ,于 2 0 0 2年 10月 19日入院。患者于 2 0 0 2年 8月初感乏力、纳差 ,轻度咳嗽、胸闷 ,活动后气短 ,体温 38℃。当地医院诊断为胸腔积液、心包积液 ,予青霉素、头孢曲松治疗无效 ,给予胸穿抽液等对症治疗。查体 :体温 3  相似文献   

12.
吴吕燕  唐明照  韦巧革 《海南医学》2014,(13):2009-2010
马尔尼菲青霉病(PSM)是由致病真菌马尔尼菲青霉菌(PM)所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病,其好发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免疫抑制者或免疫低下者,在东南亚地区引起的临床感染仅次于结核杆菌和新型隐球菌,居于第3位,是引起艾滋病患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马尔尼菲青霉菌深部感染的早期诊断.方法 分析骨髓涂片中马尔尼菲青霉菌的菌体形态特点,并与组织胞浆菌的菌体形态对比.结果 骨髓中马尔尼菲青霉菌大小不一,有腊肠形细胞,单个或两个以上的核,组织胞浆菌大小较一致,单个核.结论 骨髓中菌体的形态检查对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早期诊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对62例艾滋病合并PSM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艾滋病合并PSM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单发或多发结节及结节内有空洞者29例(46.8%),粟粒状结节14例(22.6%),斑片、絮片状模糊影15例(24.2%),其中有9例合并有结节或粟粒状结节,双肺磨玻璃样改变5例(8.1%);胸水12例(19.4%),其中有9例合并有肺部改变;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41例(66.1%),仅有6例表现为纵隔淋巴结肿大而肺部无异常,但均合并有肝和(或)脾肿大、腹腔淋巴结肿大、颜面部脐凹样皮疹;合并肝和(或)脾肿大27例(43.5%);合并腹腔淋巴结肿大(以低密度为主)13例(21.0%);少见表现有合并心包积液、气胸等。结论艾滋病合并PSM的胸部影像学改变主要表现为结节和(或)结节空洞、粟粒状结节、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及腹腔低密度为主的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15.
马尔尼菲青霉病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所引起的罕见的深部真菌病,该病文献报道较少[1],婴幼儿病例尤为罕见。现将我院确诊的l例极告如下。l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3岁.因发热伴咳嗽13d,于1999年8月13日入本院。此前多家医院曾诊断为“化脓性扁桃体炎”、“肺炎”、“败血症”,血培养有G-菌及真菌,经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入院否认结核接触史、无境外旅游史。入院时体温40℃.脉搏120次/min,呼吸24次/min,急性重病容,贫血貌.眼睑、躯干及四肢皮肤见大量出血点,部分融合成片。双侧腹股沟淋…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病毒感染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病毒(HIV)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未见报告,笔者曾发现3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50岁。因发热、上腹部疼痛入院。入院20h因多脏器衰竭抢救无效死亡。体查:全身皮肤粘膜黄染,可见淡红色丘疹,肝脾肿大。WBC9.09×109/L,RBC5.35×1012/L,Hb135g/L,PLT24×109/L。HIV初筛  相似文献   

17.
伏立康唑治疗艾滋病相关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了解伏立康唑治疗艾滋病(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经血/骨髓培养确证的18例艾滋病合并PSM患者,全部给予伏立康唑规范治疗4周,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8例患者CD4+T细胞计数均小于50copies/μl,以反复发热、乏力、咳嗽、消瘦、皮疹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经用伏立康唑治疗14d后,有效6例(33.3%),显效7例(38.9%),无效5例(27.8%),总有效率72.2%。治疗28d时,有效11例(61.1%),显效3例(16.7%),无效4例(22.2%),总有效率77.8%。治疗后TB疗前-疗后为(12.68±20.74)μmol/L(P=0.02)、ALT疗前-疗后(20.80±35.17)U/L(P=0.02)、AST疗前-疗后(86.01±110.07)U/L(P<0.01),三个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疗前-疗后(0.497μmol/L,P=0.62)、BUN疗前-疗后(0.631mmol/L,P=0.53)、K+疗前-疗后[(0.15±0.90)mmol/L,P=0.49],三个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伏立康唑治疗AIDS合并PSM疗效较确切,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少,可达预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1999年11月至2005年1月我科收治艾滋病患者21例,其中发现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2例。均为广西人,有婚外性行为史。无吸毒史,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并马尔尼菲青霉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男,27岁,司机。因反复高热40d入院。午后发热。最高40℃,无畏寒。无胸痛、咳嗽,无腹胀、腹痛,大小便正常。有静脉注射毒品史。查体:体温38.7℃,心率112次/min,血压115/60mmHg,呼吸24次/min,营养中等,皮肤、粘膜无黄染,无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不大,心、肺、腹无异常,双下肢无浮肿。入院后出现进行  相似文献   

20.
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m arneffei PS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 arneffei PM)引起的一种少见的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PM是条件致病菌,免疫力低下患者易感染。感染后表现多样,常见症状为发热、咳嗽、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皮疹、呈坏死样丘疹、局部脓肿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