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构建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糖蛋白B(gB)和糖蛋白D(gD)的T细胞表位重组核酸疫苗,并研究其作为核酸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 登录免疫表位数据库(IEDB),查阅已发表的无症状表位,联合运用SYFPEITHI、IEDB等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潜在的HSV-1 gB和gD的T细胞表位.将已知表位和预测表位串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粉尘螨过敏原Der f 38的理化性质及结构特征,并综合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其免疫优势B、T细胞表位。方法: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免疫学联合会的过敏原数据库中获取Der f 38的氨基酸序列信息,利用ProtParam对Der f 38的理化性质特征进行分析。通过SWISS-MODEL、AlphaFold2及GalaxyRefine对Der f 38的三维结构模型进行综合构建、优化得到最佳的蛋白模型。利用DNAStar Protean、Bepipred 2.0、ElliPro、DiscoTop、TepiTool进行Der f 38蛋白的B细胞线性、构象型表位以及T细胞表位的综合预测。结果:Der f 38为分子量13.99kDa且等电点为9.08,总平均亲水性为-0.337,不稳定指数为31.79。通过多种生物信息学工具综合分析,共得到4个优势B细胞线性表位、8个B细胞构象表位和8个T细胞表位。结论:Der f 38属于碱性蛋白,具有一定的亲水性和稳定性,含有多个免疫优势的B细胞和T细胞抗原表位,为进一步针对该蛋白的疫苗和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疗法的设计与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表位肽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英晨  叶钢 《重庆医学》2006,35(17):1607-1609
目前应用的疫苗主要是以减毒、灭活的病原体及其抗原成分(亚单位疫苗)为基础,存在生物危害性和遗传变异致使原疫苗效力丧失等问题。而且传统的疫苗无法对大多数肿瘤及HIV、HCV、结核杆菌等几种难以克服的传染性疾病实施有效的治疗和预防。随着生物化学、分子免疫学技术及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表位疫苗的出现弥补了传统疫苗的一些不足,尤其在诱导细胞免疫方面,减少了疫苗毒副作用,提高了安全性,增强了免疫针对性。目前,表位疫苗在避孕、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疫苗等方面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沙眼衣原体(Ct)多形态膜蛋白D(PmpD)与衣原体蛋白酶样活性因子(CPAF)多表位疫苗,并通过动物实验评价其抗感染保护作用。 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PmpD和CPAF的二级结构、抗原性、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构建基于PmpD和CPAF多表位的重组蛋白RPC、原核表达、纯化RPC蛋白。免疫雌性BABL/c小鼠,ELISA检测小鼠血清IgG、IgG2a/IgG1及脾细胞上清细胞因子水平,CCK-8检测脾细胞增殖;Cm攻毒后,检测生殖道Cm载量以评估多表位融合疫苗RPC的抗感染保护作用。 结果成功构建多表位融合蛋白RPC。与PBS组相比,RPC组IgG抗体水平、IgG2a/IgG1比值、脾细胞刺激指数、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攻毒后RPC组可加快清除小鼠生殖道衣原体。 结论基于PmpD与CPAF的多表位融合蛋白RPC免疫小鼠,能诱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有效降低衣原体载量,具有一定的抗感染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间日疟原虫多表位疫苗基因的设计、合成与酵母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针对疟原虫生活史复杂,蛋白种类多且具有期特异性,逃避宿主免疫机制健全,流行广泛等特点,构建间日疟多期多阶段多表位疫苗候选株。方法根据文献报道筛选间日疟有效保护性抗原表位,利用计算机模建技术进行组合、排列,演绎多表位肽基因,人工合成基因,构建酵母表达系统,甲醇诱导表达多表位肽。结果以间日疟原虫3个PvCSPT表位、1个PvCSPB细胞表位、2个PvMSP-19B细胞表位、2个PvDBP-Ⅱ保守序列、1个PvAMAB细胞表位和1个PvAMAT细胞表位,加入白喉毒素T细胞表位和Pan-DRTh细胞表位肽,设计合成了一条由786bp组成的间日疟原虫多表位肽疫苗基因(PvDBW);利用G418压力筛选得到多个高拷贝pPIC9K/PvDBW/P.pastoris菌株;用甲醇诱导后表位肽呈分泌性表达,表达量为80mg/L。结论成功地构建了间日疟原虫多期多阶段多表位疫苗pPIC9K/PvDBW/P.pastoris菌株,得到了分泌性表达的多表位肽,为探索间日疟原虫多期、多表位疫苗的可行性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MUC1抗原的B细胞表位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预测MUC1抗原的B细胞表位.方法联合运用多种方法对MUC1的二级结构和表面特性,如理化性质、亲水性、可塑性、溶剂可及性及免疫原性等方面进行分析,预测MUC1的抗原表位.结果MUC1存在有多个潜在的抗原表位位点,可能的蛋白质抗原表位区域:1-10,24-54,65-77,84-91,108-134,140-156,159-174,179-196,199-210,220-233,237-265,270-299,316-337,351-362,369-396,411-420,445-502.结论应用多参数预测MUC1抗原的B细胞表位,为进一步研究MUC1结构和功能、构建MUC1突变体和选择表达新型MUC1分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多价CTL表位DNA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疫苗把带有目的抗原基因的重组质粒转染到动物细胞中 ,使之在细胞内持续表达出天然的抗原物质 ,诱导强而持久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应答 ,已经在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肿瘤防治等多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 ,被誉为第 3次疫苗革命。近年来 ,T细胞识别机制及抗原加工提呈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技术的日益成熟 ,大量CTL表位得以鉴定 ,为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奠定了基础 ,构建DNA疫苗的基因也由整个目的抗原的编码基因转变为编码最基本的功能单位—表位的小基因[1] 。以CTL表位为基础的DNA疫苗已经…  相似文献   

8.
目的设计并构建含分子内佐剂的流感病毒多表位核酸疫苗CTB-Eg,初步研究其在HEK293T细胞中的转染效率。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设计并合成了含分子内佐剂的流感病毒多表位基因CTB-Eg,将其插入真核载体pEGFP-C2中,获得了重组质粒pEGFP-C2/CTB-Eg;用脂质体法转染HEK293T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和PCR法检测其转染效率。结果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EGFP-C2/CTB-Eg,且该重组质粒能在HEK293T细胞中瞬时转染,转染效率在50%~70%之间。结论本研究成功设计、构建了CTB-Eg融合基因,其在HEK293T细胞中转染效率较高,为流感病毒多表位核酸疫苗CTB-Eg在小鼠体内的抗病毒作用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设计构建及表达纯化多房棘球绦虫葡萄糖转运蛋白1重组抗原肽(GLEP),为后续疫苗研究寻找有效工具.方法 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EmGLUT1跨膜结构,将设计构建的表达载体pC zn1-GLEP转化入大肠杆菌真核表达系统,经IPTG诱导、Ni-NTA纯化获得目的 蛋白.结果 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结果表明EmGLUT1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预测并鉴定沙眼衣原体(Ct)Tarp蛋白的B细胞表位,为进一步研究Tarp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及表位疫苗研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综合分析、预测筛选E血清型CtTarp蛋白的B细胞表位,获得6个潜在目的表位。将人工合成的表位肽段与弗氏佐剂充分乳化,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途径免疫BALB/c小鼠(每次100μg/只,3只/组,共24只),间隔2周,共免疫3次。采用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Tarp蛋白特异性抗体IgG及其亚类IgG1、IgG2a,以及阴道分泌物中Tarp蛋白特异性sIgA抗体;进一步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免疫沉淀实验和Westernblot法检测表位免疫的血清抗体与Tarp蛋白结合的特异性。结果:筛选并鉴定了Tarp蛋白的一个免疫优势B细胞表位(aa171-186),该表位可以刺激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Tarp蛋白特异性IgG抗体和sIgA抗体,且抗体亚类以IgG1为主。免疫荧光实验、免疫沉淀实验和Western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该段表位肽免疫血清抗体可特异性识别Tarp蛋白。结论:获得了CtTarp蛋白的一个免疫优势B细胞表位,为进一步研究Tarp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及表位疫苗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gD模拟抗原表位的筛选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凤萍  于爱莲  王玉  洪源  成军  于广福 《医学争鸣》2007,28(21):1937-1939
目的:用抗-HSV-2gD单克隆抗体(mAb)从噬菌体随机12肽库中筛选HSV-2gD抗原模拟表位序列.方法:利用HSV-2gD McAb淘筛噬菌体随机12肽库,经四轮富集筛选,随机挑取阳性克隆扩增后进行ELISA鉴定,同时提取其基因组DNA进行序列测定,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包膜糖蛋白D(gD)进行B细胞抗原表位分析.结果:经四轮生物淘筛后,特异性噬菌体克隆得到了富集.经过对阳性克隆携带的随机12肽序列进行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了PYH-H和P-PLW两个模拟HSV-2gD抗原表位的主要氨基酸基序.结论:用噬菌体随机12肽库成功筛选到了两个模拟HSV-2gD抗原表位的主要氨基酸基序,可模拟McAb针对的抗原表位,可能是HSV的替代抗原.该研究方法为研制更有效及更广谱的HSV基因疫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HIV疫苗研究的巨大障碍在于目前设计的包含Env蛋白或表位的疫苗在临床前及临床试验中难于诱导产生广谱中和抗体。近来的研究表明一些HIV-1感染者血清中存在的抗体能够中和多种病毒株,而新的表位作图技术对这些广谱中和血清表位特异性的深入分析将对广谱中和抗体靶向的病毒表位提供新的线索。通过广谱中和血清表位特异性研究获得的信息将促进新的广谱中和单克隆抗体的分离和潜在新表位的鉴定,为合理设计新的疫苗免疫原提供关键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制备HSV-gB、gD蛋白串联表位重组蛋白,为单纯疱疹病毒(HSV)疫苗的研制提供新型抗原蛋白以及新的抗原制备方法.方法 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laser gene DNASTAR分析HSV1-gB、gD和HSV2-gB、gD蛋白的抗原表位.选取9个表位,设计并合成表位串联重组蛋白编码基因X,构建其原核细胞表达重组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该重组表位蛋白X,Western blot法(抗His标签)鉴定重组蛋白.结果 构建了HSV-gB、gD蛋白串联表位重组蛋白X的原核表达体,在BL21菌中表达了X蛋白,Western blot法(抗His标签)鉴定了重组蛋白X.结论 建立了制备HSV-gB、gD蛋白重组抗原表位蛋白的方法,为HSV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可能的新型抗原蛋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制基于表位的SARS-CoV基因疫苗,为传统灭活或减毒疫苗提供有益的配伍选择。方法通过网络数据库结合生物软件分析的方法,确定可能在SARS-CoV感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具较好抗原性参数的结构区域作为候选抗原表位,以密码子优化的方法提高表位串联蛋白的真核表达效率,构建了含多抗原表位的嵌合SARS-CoV基因疫苗。结果多表位串联基因接入真核表达载体后,可在真核细胞内高效表达。多表位嵌合SARS-CoV基因疫苗免疫小鼠后,可诱导融合蛋白特异的体液免疫反应。结论该基于多抗原表位的嵌合SARS-CoV基因疫苗可以诱导抗体应答,为该疫苗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预测核受体结合SET域蛋白1催化活性区域(NSD1-CD)B细胞优势表位,并分析其功能。方法以NSD1-CD的氨基酸序列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采用Hopp&Woods亲水性方案、Zimmerman极性参数、Jameson-Wolf抗原指数方案和Emini表面可及性方案等,进一步运用抗原指数预测,并结合三级结构分析NSD1-CD B细胞优势表位及其功能。结果NSD1全长为2696个氨基酸,NSD1-CD(1852~2082)由231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26.53 k Da。经综合分析,NSD1-CD B细胞优势表位可能存在于NSD1全长序列N端的1865~1869及1959~1964区段,优势表位KKPPP(1865~1869)距离s-腺苷甲硫氨酸较近,可能与转甲基功能关系紧密。结论多参数预测NSD1-CD B细胞优势表位可为应用多肽小片段制备单克隆抗体、表位疫苗及研究其蛋白功能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Eppin抗原的二级结构分析B细胞表位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Eppin抗原的二级结构并预测其B细胞表位.方法 联合运用多种方法对Eppin的二级结构和表面特性,如亲水性、理化性质、可及性、免疫原性和可塑性等方面进行分析,预测其抗原表位.结果 Eppin存在多个潜在的抗原表位位点,可能的蛋白质抗原表位区域:14~23,30~44,48~54,56~68,78~85,97~106,109~116,125~132.体外实验证明,所预测抗原表位区域基本能与免疫抗血清发生抗原特异性反应.结论 应用多参数成功预测了Eppin抗原的B细胞表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表达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S蛋白的抗原表位序列,为研制新型的SARS病毒疫苗提供新思路。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分析SARS冠状病毒S蛋白的抗原表位序列,设计全新的抗原表位编码基因序列,构建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该基因。结果:设计并合成了SARS冠状病毒S蛋白的抗原表位序列的新基因序列,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该基因的高表达。结论:可以重新设计新基因产生新型候选重组疫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多表位治疗性疫苗基因的合成、表达及其产物的抗原性。方法 设计、并合成乙型肝炎病毒多表位抗原基因BPT,克隆人融合表达载体pWR450-1,构建重组质粒PWR/BPT。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乙型肝炎多表位抗原蛋白并纯化该蛋白,并用Westerm-blotting方法初步检测该抗原蛋白的抗原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融合表达载体PWR/BPT,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乙型肝炎多表位抗原蛋白,Westem-blotting检测显示该蛋白具有良好抗原性。结论 HBV多表位治疗性抗原基因的设计是成功的,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重组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可能是较理想的HBV治疗性疫苗候选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预测和筛选黑色素瘤抗原A(MAGE-A)家族抗原的共同B细胞表位。方法:以MAGE-A1的全长氨基酸序列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采用Hopp&Woods的亲水性方案、Zimmerman极性参数和Jameson-Wolf抗原指数方案和Emini表面可及性方案等,结合MAGE-A1的二级结构与其柔性区域及跨膜区域对MAGE-A1的优势B表位区段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运用抗原指数分析预测MAGE-A1的B细胞表位,并将其与MAGE-A家族中其他成员(MAGE-A2至A12)进行比对,以预测MAGE-A家族抗原的共同B细胞表位。结果:MAGE-A1的全长为309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46 kDa,为可溶性蛋白。经综合分析,其B细胞优势表位可能存在于氨基酸序列N端的9~14,84~88,118~124,160~165,208~214,233~240区段;经与MAGE-A家族中其他成员的氨基酸序列比对,MAGE-A1的9~14,84~88,118~124及233~240区段,即HCKPEE,EEEGP,RAREPVTK,GEPRKLLT肽段可能为MAGE-A家族抗原共同B细胞优势表位。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发现MAGE-A1的优势B细胞表位中,9~14,84~88,118~124及233~240区段可能为MAGE-A家族抗原的共同B细胞表位,可为表位疫苗的研制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本研究设计肿瘤相关抗原CEA的多表位疫苗基因和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在原核表达系统中成功表达融合蛋白.方法 根据预测分析得到的表位氨基酸序列,选取预测分值较高的CTL表位(IMIGVLVGV)和B细胞表位(SNNSKPVEDK),并结合“非选择性”辅助T细胞表位(AKFVAAWTLKAAA)串联起来,按原核系统偏爱的氨基酸密码子优化,委托生物技术公司合成寡核苷酸,退火获得目的基因,并将目的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多克隆位点内.将此重组载体转化E.coli BL21(DE3)表达融合蛋白,并经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鉴定.用Ni-NTA树脂亲和层析法纯化表位融合蛋白ozlf-86/87.结果 嵌合有多表位目的基因的原核重组质粒pET32a(+)/ozlf-86/87,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构建成功.SDS-PAGE分析表明,重组质粒在37℃1.0mmol/L IPTG条件下诱导6h能很好地表达目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20kDa,与预期Mr大小吻合;蛋白表达量均约占细菌总蛋白量的20%.,并经Western blot鉴定为目的蛋白.用Ni-NTA树脂亲和层析法纯化成功获得表位融合蛋白,即ozlf-86/87,纯度达到90%以上.结论 本研究获得的多表位融合蛋白对胃肠道恶性肿瘤诊断试剂的研究和进一步的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