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卡瑞利珠单抗致免疫相关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案。方法 分析1例应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肝细胞癌诱发免疫相关性心肌炎的病例,检索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案。结果 该例患者免疫相关性心肌炎可能为卡瑞利珠单抗所致药品不良反应。其发生机制可能与T淋巴细胞激活过程平衡被打破,导致部分器官或组织内免疫反应异常增强,损害正常组织或器官有关。结论 应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过程中,需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肌酶谱等相关基线检查,并进行心功能等常规监测,鉴别其可能导致的免疫相关性心肌炎;一旦发生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应根据其严重程度及时完善心功能相关检查,并给予大剂量激素,同时警惕再次给药后的复发致死风险。  相似文献   

2.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主要靶点.为加强药学监护,降低ICIs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药师对3例肿瘤患者在应用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特瑞普利单抗后出现免疫相关性肾损伤的治疗过程及用药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3个病例经过激素治疗后,肾功能均...  相似文献   

3.
1例56岁男性患者,诊断为肝内胆管癌,2021年1月18日予以第3周期卡瑞利珠单抗200 mg免疫治疗,19 d后,患者出现心肌肌钙蛋白值及心肌酶谱三项进行性升高,根据相关临床指南,可诊断为不稳定的亚临床心肌损伤,停止使用该药,并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好转。根据诺氏评估量表法评估,推断很可能为卡瑞利珠单抗引起的免疫相关性心肌炎。  相似文献   

4.
闫丽荣  陈刚 《肿瘤药学》2022,12(1):136-140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但其独特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也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分析1例61岁晚期肺癌女性患者使用卡瑞利珠单抗(200 mg,ivgtt q2w)12天后,出现头晕并逐渐加重,考虑为PD-1抑制剂引起的免疫相关性肌炎累及心肌、伴横纹肌溶解的重叠综合征,予以激素冲击联合免疫球蛋白抗炎及其他对症治疗,但最终结局并未好转。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卡瑞利珠单抗致免疫性心肌炎不良反应发生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万方、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22年12月)收集卡瑞利珠单抗相关免疫性心肌炎的病例报道,对患者性别、年龄、用药情况、免疫性心肌炎发生时间、临床表现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收集到卡瑞利珠单抗相关免疫性心肌炎患者16例,其中男性10例(62.5%),女性6例(37.5%);所有患者中年龄最小的45岁,最大的76岁,中位年龄69岁。卡瑞利珠单抗暴露至发生免疫性心肌炎的时间为1~22 d,多发生在2~22 d(12例)。有1例患者无临床症状,其余15例患者出现临床症状,表现为胸闷胸痛、气短、呼吸困难、心悸、乏力、心动过速者有14例,其中累及骨骼肌3例、眼肌2例、眼肌合并骨骼肌1例,表现为发热伴乏力、低血压1例。出现心肌炎症状后,4例停用卡瑞利珠单抗。16例患者均进行激素大剂量冲击疗法,8例联合利尿剂、强心剂,3例联合免疫促进剂。治疗后,有13例患者好转,1例无明显变化,1例加重,1例死亡。结论:卡瑞利珠单抗致免疫性心...  相似文献   

6.
摘要:临床药师参与1例肺癌患者使用卡瑞利珠单抗后出现免疫性心肌炎的诊疗过程,分析卡瑞利珠单抗与心肌炎的关联性后,在治疗免疫性心肌炎的药物选择、剂量及疗程等方面针对性地给出用药建议,并对患者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药学监护及用药教育,患者经糖皮质激素及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后病情好转。临床药师可在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诊疗及药学监护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为肿瘤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是继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后,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肿瘤免疫治疗方式,ICIs是通过抗体抑制免疫检查点的活性,恢复并提高T细胞的功能,调动机体免疫系统,增强抗肿瘤免疫能力,从而起到抑制和杀伤肿瘤的作用[1]。目前上市的ICIs有两种: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配体PD-L1抑制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4(CTLA4)抑制剂。在临床应用较多的PD-1抑制剂包括:特瑞普利单抗、卡瑞利珠单抗、  相似文献   

8.
戴丽  王凤玲  孟祥云 《肿瘤药学》2023,13(6):773-776
1例80岁男性患者因左肺腺癌行6周期化疗后进展,采用免疫治疗,给予卡瑞利珠单抗0.2 g静脉滴注(d1,21 d为1个周期)。首次静脉滴注卡瑞利珠单抗后1周,患者躯干部出现多处皮疹伴瘙痒,对症治疗后好转。继续第2周期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后5 d,患者头面部、躯干及四肢再次出现大面积皮疹伴瘙痒,诊断为发疹型药疹。停用卡瑞利珠单抗及阿帕替尼,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抗过敏药物等治疗,10 d后皮疹基本消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卡瑞利珠单抗在食管癌患者中的临床使用情况,分析其合理性及安全性,为规范临床用药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使用过卡瑞利珠单抗的食管癌患者151例。采集患者一般情况和卡瑞利珠单抗用药信息,分析患者特征,并评价卡瑞利珠单抗的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结果 151例患者中,将卡瑞利珠单抗用于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21例(占13.91%),被视为适应证不适宜。给药剂量均为200 mg,其中32例(24.62%)患者的给药间隔为q4w或二线及以上治疗病例的给药间隔为q3w,为用法用量不适宜。溶媒均为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滴注时间均在30~60 min。47例(31.12%)在使用卡瑞利珠单抗前30 min肌内注射异丙嗪,被视为预处理不适宜。在合并用药方面,8例(5.3%)使用地塞米松预防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所致的恶心呕吐被视为合并用药不适宜。发生不良反应106例,主要为贫血、中性粒细胞降低、甲状腺功能减退、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RCCEP)和免疫相关性肺炎等。结论 我院卡瑞利珠单抗在食管癌中的应用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医院应根据最新的循证...  相似文献   

10.
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是免疫检查的抑制剂,目前广泛用于治疗肺癌、肝癌或其他实体肿瘤.我科采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我科收治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9例,均应用卡瑞利珠单抗,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阴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晚期肺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同时发生多种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患者的药学分析和监护提供经验和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药师参与的1例晚期肺腺癌患者使用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一线解救治疗后出现多种irAEs的诊疗过程,从irAEs的发生、判定和处理等整个治疗过程进行分析及监护。结果 本例患者应用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后,同时发生免疫相关性心肌炎、重症肌无力、肝损伤不良反应,通过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粉针治疗,各项指标持续呈下降趋势,各器官损伤均有明显改善。在激素减量过程中,部分指标回升,调整激素用量后,患者病情趋于平稳,各项毒性反应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既往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发生的不良反应多为1~2种,而多种不良反应同时发生的事件比较少见,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及药学监护,了解特瑞普利单抗引起的irAEs的特征,结合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正>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是由于肿瘤患者使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后,表现为与免疫相关的多发于体表的皮肤毒性反应[1-2]。卡瑞利珠单抗致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发生率较高,部分其他免疫抑制剂也会发生这种不良反应。本文介绍使用2例卡瑞利珠单抗后出现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并进行文献分析,旨在提高医师、临床药师对该病的认识,提升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对卡瑞利珠单抗致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监护及防治中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卡瑞利珠单抗致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典型病例的诊治过程,提供治疗建议,并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结果 :患者使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时需严密监测甲状腺功能,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卡瑞利珠单抗致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治疗,在治疗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临床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肝外肿瘤患者程序性细胞死亡1受体(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相关肝损伤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1—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原发肝外肿瘤患者电子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 筛选出发生PD-1/PD-L1抑制剂相关肝损伤者, 统计分析肝损伤的发生时间、临床类型和严重程度等。根据是否发生肝损伤将患者分为肝损伤组与无肝损伤组, 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肿瘤类型、合并疾病、有无肝转移、PD-1/PD-L1抑制剂治疗方案、联合用药和基线肝肾功能等临床特征, 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肝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 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386例, 其中29例发生PD-1/PD-L1抑制剂相关肝损伤, 发生率为7.5%。29例患者中, 男性25例, 女性4例;年龄19~90岁;使用信迪利单抗者7例, 纳武利尤单抗、特瑞普利单抗各5例, 帕博利珠单抗4例, 替雷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各3例, 卡瑞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各1例;开始用药至发生肝损伤的中位时间为44(...  相似文献   

15.
朱方  赵慧慧  蒋文  朱传东 《安徽医药》2023,27(9):1904-1908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 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过程中内分泌系统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irAEs)的临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年 1月 1日至 2021年 12月 31日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共 86例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观察治疗期间发生的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垂体炎、 1型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旁亢)或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甲旁减)等。结果 86例病人中, 17例( 19.8%)发生内分泌系统 irAEs,其中甲减 11例( 1~2级 10例, 3级 1例)甲亢 2例( 1级)甲状腺炎 1例( 1级)1型糖尿病 1例( 3级)垂体炎 1例( 2级)甲旁亢 1例( 3级)甲旁减 0例,未见4级及以上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发生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的中位时间,为首次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后 13.1周。,2级及以下 irAEs病人经对应治疗后均可以继续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 3级irAEs病人后续根据具体情况可考虑停用卡瑞利珠单抗。结论在使用卡瑞利珠单抗过程中,发生内分泌系统 irAEs风险相对较高,其中尤以甲状腺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但定期监测、及时治疗是安全可控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卡瑞利珠单抗临床应用情况和安全性进行评价,为临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调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使用卡瑞利珠单抗的病例,根据药品说明书、权威诊疗规范、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路径进行用药评价和安全性分析。结果 共150例患者使用卡瑞利珠单抗,一线治疗占54.0%。临床应用覆盖18个瘤种,符合药品说明书和特殊情况下的药物合理使用86例(57.3%)。存在用量(19.3%)、输液体积(9.3%)、给药顺序(6%)和预处理(14.7%)不适宜等用法用量问题;卡瑞利珠单抗所有级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7%,3级以上为20.6%,主要表现为血液毒性(28%)、内分泌毒性(18%)和肝脏毒性(14%)等;观察到新的不良反应1例为双眼视盘病变,治疗中并发肺结核1例。基线监测只有血常规和生化指标占16%。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临床应用存在治疗前移、毒性监测缺乏等情况。基于现有证据,在无循证医学证据的情况下,笔者不推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前移和互换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亟待规范化管理,特别是超说明书使用和免疫相关性毒性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卡瑞利珠单抗致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临床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截至2022年3月1日)关于卡瑞利珠单抗致ADR的文献报道,提取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卡瑞利珠单抗致ADR个案报道15篇,涉及患者17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5例,ADR发生年龄多分布在50~79岁(13例,76.47%),且多发生在用药后30 d内(9例,52.94%)。卡瑞利珠单抗致ADR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较多(9例,52.94%),14例经停药和(或)对症治疗后好转或痊愈。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致ADR涉及多个年龄段患者,累及多个系统/器官,尤其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较多,需引起高度重视,临床使用时需加强用药监测,综合评估患者利益风险,及早识别药品ADR,及时进行临床处理。  相似文献   

18.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多数肝癌患者在确诊时已是晚期,系统治疗药物比较有限。自2007年以来,索拉非尼靶向治疗一直占据肝癌一线药物治疗的主导地位。近几年肝癌药物治疗发展迅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贝伐珠单抗联合方案的疗效首次超过了索拉非尼,帕博利珠单抗、卡瑞利珠单抗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出较好的效果,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望成为肝癌系统治疗的一种新模式。本文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现状和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临床应用中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发生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2年6月接受PD-1和PD-L1治疗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646例,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irAEs的发生情况,包括发生率、发生时间、分级等。结果 646例患者中,259例患者共发生370次irAEs,发生率为40.1%。1、2级不良反应266次(71.9%),3级以上不良反应104次(28.1%)。irAEs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系统,其中以皮肤毒性(15.6%)最常见。61例(23.6%)患者发生多系统irAEs。年龄≤65岁,联合用药,使用卡瑞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的患者更易发生多系统irAEs。血液系统毒性、肝脏毒性、心血管毒性发生在早期,平均发生时间为治疗3个疗程内。年龄>65岁、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行ICIs治疗可获得同等临床效益,具有良好的安全性。irAEs发生情况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症、用药方案、肿瘤类型、ICIs种类、免疫药物类型无关(P>0.05),与用药疗程有关(P<0.05)。结论 ICIs临床应用广泛,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一定的安全性,但不良反应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系统,应做好各类irAEs的早期识别、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20.
<正>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通常指由药物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反应,具有病情重、进展迅速、病死率高的特点,属于危重皮肤病。早期快速识别,并及时有效治疗是治愈的关键。卡瑞利珠单抗可降低免疫过度激活引起的不良反应,但长期使用易引发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热、乏力及皮疹等不适,而大部分症状可逆的,关键在于早期识别、积极治疗。类固醇激素常用于控制卡瑞利珠单抗造成的不良反应,但对于严重毒性反应,则永久停止免疫治疗。我院2020年12月23日收治因淋巴结继发恶性肿瘤输注卡瑞利珠单抗引发重症药疹1例,现将诊疗经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