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重返工作岗位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身心恢复正常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本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重返工作岗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人选病例为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人院行急诊PCI术的203患者,在术后1个月电话咨询是否恢复工作。结果术后1月时,有38%的患者恢复正常工作(78/203),其中42%男性患者恢复工作(60/142),29%的女性患者恢复正常工作(18/61)。恢复工作的患者中50%有吸烟史(39/78),未恢复工作中有63%有吸烟史(79/125)(P〈0.05);恢复工作的患者中36%(28/78)有多支血管病变,未恢复工作中有59%(74/125)有多支血管病变(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多支血管病变为影响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危险因素(P=0.001,OR=0.327)。结论多支血管病变为影响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戴兰  梅洁 《当代护士》2018,(6):12-14
综述了国内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早期康复发展情况;PCI术后早期康复的程序、意义及停止指标与评价指标。认为早期康复运动应在遵循个体化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循序渐进的活动方案,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缓解患者压力,提高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3):2533-2535
抽取来我院就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目标对象,50例患者均实施PCI术,并对其进行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25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25例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对照组40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显著高于观察组(16.00%)(P<0.05)。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并结合优质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各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8年4月于我院接受PCI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出院准备度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个人状态(48.17±6.15)分、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胶囊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辅助临床疗效。方法:将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AMI而且经PCI治疗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采用常规治疗+血府逐瘀胶囊治疗。观察两组再狭窄的生化指标内皮素-1、C反应蛋白、一氧化氮的水平及1年中心绞痛发生情况和冠脉造影情况。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有效率为74.7%,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冠状动脉造影再狭窄率为10.7%,对照组为23.3%,两组再狭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T-1、CRP、N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胶囊作为植物用药,合并常规治疗方法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明显的降低PCI术后再狭窄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1周采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评估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程度,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结果 入组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评分为(38.55±7.48)分。单因素分析显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评分在有无家族史、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工作状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家族史、创伤后应激障碍、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较低或一般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评分更高。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家族史、创伤后应激障碍、消极应对方式、自我效能较低或一般是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P<0.05),回归方程为Y=37.000+3.000X1+1.846X2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危重症疾病,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由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以有效降低AMI的病死率,已成为较多医院的首选治疗方案。然而,PCI术既不能消除冠心病危险因素,也不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因此仍面临冠状动脉再狭窄及缺血等风险。近年来,心脏康复治疗对PCI术后患者的获益程度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将全程护理应用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的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各2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全程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在治疗周期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对两种护理方法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全程护理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急诊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全程护理模式对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心肌梗死患者重返工作岗位后的真实体验,明确患者应对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以期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16例已重返工作岗位的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以Colaizzi 7步法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心肌梗死患者重返工作岗位后的体验可归纳为3个主题:①心肌梗死患者重返工作岗位后面临诸多问题;②重返工作岗位后患者成功应对各种问题的经验丰富;③影响心肌梗死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因素较多。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重返工作岗位后面对疾病管理、生活方式改变和工作压力,应对能力缺失是患者面临的重要问题,了解患者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对体验、经验和影响应对的因素,可为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及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心肌灌注分级(TMPG)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5月在我院进行PCI术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术前、术后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反刍性沉思的影响因素。方法 统计84例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反刍性沉思问卷评定患者的反刍性沉思水平,采用社会支持量表评定社会支持状况,采用创伤后成长问卷评定创伤后成长水平,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评定应对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反刍性沉思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不同社会支持、创伤后成长水平、应对方式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反刍性沉思问卷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会支持良好、创伤后成长水平高、选择积极应对方式的患者评分较高。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社会支持较差、创伤后成长水平低、消极应对方式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反刍性沉思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 社会支持较差、创伤后成长水平低、消极应对方式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反刍性沉思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治疗,在PCI技术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的同时,目前普遍采用的技术是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为临床首选,其围治疗期的护理成为目前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不同的围治疗期,护理特点不同,本文总结国内外学者的实践经验,对PCI技术围治疗期的护理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为该疾病术后护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0年7-10月,便利抽样法选择某院放疗科治疗结束后门诊复查的200例NP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重返工作准备度量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NPC患者重返工作率为66%...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4):2595-2596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进行治疗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术前术后加服替格瑞洛治疗,对照组患者加服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术前及术后7d时患者的血浆血浆NO、ET-1、MDA水平与血小板CD62p、CD63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AST与血肌酐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的血肌酐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的活性,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构建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64例PCI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出院准备度量表、出院指导质量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总分为(91.39±16.04)分,出院准备度与出院指导质量均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居住地、出院原因、发病情况、出院指导质量为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医护人员需结合专业判断及患者和家属的实际需求,构建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以提高患者出院准备度,保证患者有效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肾癌术后患者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2022年4-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广东省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肾癌术后1个月的患者228例开展横断面调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其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 被调查的228例肾癌术后患者,重返工作56例(24.56%);肾癌术后患者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教育程度、焦虑抑郁情绪、重返工作自我效能、手术类型(均P<0.05);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28、灵敏度为0.875、特异度为0.703、正确率为74.60%;拟合优度(χ2=7.993,P=0.434)。结论 肾癌术后患者重返工作率较低,构建的肾癌术后患者重返工作预测模型能预测其术后未重返工作的风险,可进一步开展临床验证,并为后续制订肾癌术后患者重返工作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PCI术效果、相关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匹配对照法将我院在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36例AMI患者分为对照组( n=67例,入院后采用常规急救护理)和观察组( n=69例,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行急诊PCI术的治疗效果、相关并发症发生几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至行急诊PCI术时间、住院时间、院内心梗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t=32.556,P=0.000;t=7.628,P=0.000;χ2=4.577,P=0.032);再灌注成功率高于对照组(χ2=6.599,P=0.010)。观察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94%显著低于对照组68.1%(χ2=13.134,P=0.00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5.7%高于对照组86.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50,P=0.118)。结论在AMI患者行急诊PCI术的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明显缩短入院至行急诊PCI术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张名铷  郭莉 《妇幼护理》2023,3(21):5170-5172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 PCI 术后患者运动恐惧及自我效能感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其相关性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就诊于本院心血管内科的 230 例急性心肌梗死 PCI 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统计运动恐惧现状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 230 例急性心肌梗死 PCI 术后患者,年龄 43 至 76 岁,平均(58.25±11.34)岁。其中,男性 144 例,占比 62.61%,女性 86 例,占比 37.39%。急性心肌梗死 PCI 术后患者运动恐惧评分(35.37±11.62)分,其中,运动恐惧得分大于 37 分的患者有 48 人。自我效能得分为(2.27±0.64)分。运动恐惧得分与自我效能得分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 r=-0.348,P=0.018。年龄、文化程度、性别及自我效能得分是急性心肌梗死 PCI 术后患者运动恐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 PCI 术后患者运动恐惧处于中等水平。运动恐惧与自我效能感间呈负相关关系。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自我效能感得分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 PCI 术后患者运动恐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于H2H管理模式下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AMI)PCI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AMI并接受PCI治疗的患者10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心脏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H2H管理模式下中医辨证论治。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距离试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除面色苍白)证候积分较低(P<0.05);LVEF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分钟步行距离试验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SAQ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2H管理模式下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对于AMI接受PCI术后患者疗效较好,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正>再灌注心肌治疗可使前壁心肌梗死(AMI)患者闭塞冠状动脉再通,改善缺血心肌灌注,挽救濒死心肌,但部分血管再通后的AMI患者仍有心力衰竭发生。本研究探讨心电图avR导联ST水平变化预测A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价值,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东南大学附属盐城医院心内科收治因首次AAMI在本院心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