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全科护理》2018,(36)
[目的]探讨PDCA管理在CT增强扫描病人造影剂外渗预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行CT增强扫描病人160例,根据PDCA管理实施时间将病人分为实施前(2017年1月—2017年6月)及实施后(2017年7月—2017年12月),比较PDCA实施前后两组病人治疗依从率、造影剂外渗发生率、病人满意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及护士护理服务质量情况。[结果]实施后病人治疗依从率、病人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而实施后病人造影剂外渗发生率及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健康宣教、病房管理、分级护理、护理操作技能、护理核查工作、服务态度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PDCA管理能有效提高放射科护士护理服务质量,提高CT增强扫描病人治疗依从率,降低造影剂外渗发生率,从而提高病人治疗满意率,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23)
目的:探讨分析两种不同注射方法在CT增强扫描预防造影剂外渗中的不同效果,以选择最佳操作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9月接受256层增强CT扫描检查的血管外渗高风险患者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碘造影剂传统注射方法,研究组实施改进注射方法。将两组患者造影剂外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按照相应方法完成造影剂注射后,研究组患者造影剂外渗率为0.40%,明显性低于对照组的3.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的注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造影剂外渗的发生,其效果优于传统方法,对于保障患者顺利检查和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双源CT(DSCT)增强扫描中有效预防造影剂外渗的护理措施及发生外渗后的正确处理方法。方法:使用德国西门子双源CT机及美国MEDRAD公司的自动高压注射器并按1.5ml/kg体重的用量和2~6ml/s的速率静脉推注造影剂(优维显370mI/ml)。结果:780例患者中15例患者发生造影剂外渗,均经过积极及时处理,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在造影剂注射过程中有效防止造影剂外渗和外渗后的正确处理,不但能提高增强的图像质量,还可以避免和减少造影剂外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使检查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5.
《全科护理》2017,(31)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高压注射器CT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及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 284例采用CT增强扫描的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造影剂渗漏发生率、肿胀时间、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造影剂渗漏发生情况、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造影剂渗漏的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肿胀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护理措施能够减少高压注射器CT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的发生,缩短肿胀时间,提高病人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多点针刺在增强CT造影剂外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52例增强CT造影剂外渗患者按照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多点针刺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50%硫酸镁湿敷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疗效、满意度、消肿时间和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69.23%...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在增强CT造影剂外渗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增强CT造影剂外渗患者2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和传统护理模式,24 h后采用肢体肿胀度、疼痛评分和焦虑评分来评价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增强CT造影剂外渗患者的护理效果有显著差异。协同护理模式在肢体肿胀度、疼痛评分和焦虑护理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护理方法。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在增强CT造影剂外渗护理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扫描以其扫描速度快,无创伤及高分辨率等特点,在心血管病的影像诊断领域中得以广泛应用.运用高压注射器进行增强扫描是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中的重要方法,高压注射器注入造影剂进行增强扫描具有注射速度快,能保证扫描与静脉注射造影剂同步进行,注射速度和注射剂量可预先设置等优点,但因其单位时间内大量快速注入高浓度造影剂,使浅静脉压增高,对血管冲击强,易发生静脉血管破裂,引起造影剂外渗,形成不同程度的软组织肿胀.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3)
目的分析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原因,探讨对应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CT增强检查的17 1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造影剂外渗的原因,总结预防造影剂外渗的护理措施。结果 17 198例患者中18例(0.10%)发生造影剂外渗。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10岁或≥60岁)、合并肿瘤、穿刺血管部位(前臂小静脉、手背静脉)、注射速度快(3~4 m L/s)及注射渗透压高(500 m Osm/kg H2O)是引发造影剂外渗的原因(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发生造影剂外渗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重视医学健康教育、提高穿刺与注射技术、合理选择穿刺静脉、科学使用高压注射器,是降低造影剂外渗的有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总结CT增强扫描造影剂碘佛醇外渗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CT增强扫描造影剂碘佛醇外渗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轻度造影剂外渗的病人均在4d内痊愈,4例较重造影剂外渗的病人均在1周内痊愈,临床效果达到预期。[结论]加强CT增强扫描造影剂碘佛醇外渗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研究分析CICARE沟通模式在增强CT/MRI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实施CICARE沟通方式前在我院进行增强CT/MRI扫描患者17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3-4月实施CICARE沟通方式后的17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心率和血压波动情况、焦虑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观察组心率波动、血压波动、焦虑情绪发生率分别为18.24%、7.65%、55.88%,低于对照组的30.59%、14.71%、74.12%;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轻于对照组(Z=-2.460,P=0.014)。 结论 CICARE模式有效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和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进行64排MSCT检查或血管成像时,对比剂的注射速率要求更快,而这增加了血管外渗漏对比剂的发生率[1].应用血管外渗漏探测技术,可有效避免对比剂血管外渗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17.
《上海护理》2021,21(1):38-40
目的探讨使用电子恒温箱加热碘比醇造影剂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6月就诊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并接受CT增强检查的患者1 6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814)和对照组(n=814)。观察组采用电子恒温箱加热碘比醇造影剂,使其接近人体温度(37℃),并维持恒温。对照组采用常温(18~22℃)碘比醇造影剂。观察两组患者碘比醇造影剂使用后的舒适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在碘比醇造影剂浓度、注射速率一致的情况下,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较对照组有所改善(P0.001);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CT增强扫描过程中,使用恒温箱加热造影剂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而增强患者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念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核磁共振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接受核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患者325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时间分为观察组(2020年1至8月,n=1676)和对照组(2019年5至12月,n=1580).对照组给予包括健康教育、检查准备、体位指导、用药管理、造影剂外渗... 相似文献
19.
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CT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中的应用,对1033例CT增强扫描病人实施循证护理,通过总结预防造影剂渗漏的护理,发现并确立存在的护理问题,应用循证护理的概念和实施步骤制订并实施预防措施,以预防造影剂渗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名接受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编入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分析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患者的心理评分。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心理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为显著。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造影剂外渗问题的产生原因与设备因素、操作人员因素及患者自身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