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了解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行为的特点,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招募和保留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样本含量估算以献血者实际参与调查率60%,容许误差3%计算不少于1 066人(次)的横断面调查。使用自行设计、匿名、献血者自我报告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进行5项指标25项子指标的多维度调查。按自愿初次、应急招募初次、自愿重复、应急招募重复献单采血小板4种献血方式细分献血者市场,建立数据文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种单采血小板献血方式的献血者以下调查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际献单采血小板的量2治疗量:A 235(76.8%)、B 262(73.8%)、C 668(89.1%)、D 141(86.5%),1治疗量:A 71(23.2%)、B 92(26.2%)、C 80(10.9%)、D 22(13.5%),P<0.05;献血后自己和家人有免费用血保障A 218(71.2%)、B 277(78.0%)、C 529(70.5%)、D 140(85.9%),P<0.05;血站工作人员宣传动员招募A 290(94.8%)、B 298(83.9%)、C 691(92.1%)、D 145(89.0%... 相似文献
2.
《中国输血杂志》2015,(3)
目的探讨志愿者在单采献血者招募工作中的作用及管理,满足日益增长的单采血液成分需求。方法选择既往献过血小板的志愿者,进行培训,制定招募策略:每天在市区3个固定献血点安排1-2名志愿者,印制特定的招募用小册子,发放宣传单等,针对多次献血者进行动员,针对当天紧缺的血型进行有针对性的招募,或者献血者当天填写表格后由招募志愿者定期交给单采招募人员,3个月后预约捐献单采血小板。结果 2012-2013年,参加单采献血者5 022人,采集15 269人次,采集单采血小板22 940个治疗量,采集量增长38.51%,新招募献血者比例占全年总人次的21.2%。结论志愿者在帮助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可以通过发放宣传单对多次献血者进行动员招募,一对一的讲解,有助于扩大单采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的快速推广应用以及各类医疗保险的完善与普及,近年来医院门诊与住院患者呈普遍增加趋势,使临床血液需求量快速上升。同时从疾病谱的变化分析,需化疗的肿瘤患者、血液患者、复合重症创伤患者以及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QQ群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与保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血站标准化管理系统(启奥9.5版)数据库中统计2014—2016年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人数,统计入QQ群与未入QQ群的初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再次捐献单采血小板2—3次和≥4次人数和保留率。结果 2014—2016年,入QQ群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重复捐献2—3次和≥4次保留率3年平均为65.20%,而未入QQ群的为11.88%。结论通过QQ群预约与管理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能提升保留率,有效的扩大和稳定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单采血小板献血服务质量,扩大建立1支固定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方法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分析影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固定队伍的因素,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改善了单采献血服务环境,优化了服务流程,提高了单采血小板服务质量和水平。结论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提高了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固定队伍人次和献血者服务满意度,确保了临床血小板的供应。 相似文献
6.
《中国输血杂志》2021,(2)
目的研究从临床患者亲友中招募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情况,探索新形势下单采献血者的招募模式。方法选取1 025例成功招募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从献血次数、年龄、性别、是否成功采集等方面来分析该群体献血者的人群特征。结果临床患者亲友招募中,男性的单采献血成功率(75.29%,588/781)要高于女性(68.44%,167/244),首次献血者的单采血小板成功率(69.67%,487/699)低于多次献血者(82.21%,268/326),年龄对于该群体献血者是否成功捐献血小板无影响。该群体献血初筛不合格原因中前3位的是:WBC(4.17%,43/1 025),ALT(3.84%,39/1 025),乳糜血(3.04%,31/1 025),再次献血率达7.8%(59/755)。结论从临床患者亲友中招募,可以成为招募首次单采献血者的路径之一,以作为无偿献血模式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8.
9.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小板生成能力的考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考察单采血小板供者的血小板生成能力。方法 对单采血小板供者进行分组—频繁单采组 (>2 4 0U/ 2 4月 )和有限单采组 (<2 4 0U/ 2 4月 ) ,在传统的血小板计数的基础上 ,增加了网织血小板比例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等检测项目 ,并与正常对照组 (未单采过血小板的健康无偿全血献血者 )进行比较。结果 频繁单采组、有限单采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小板数基本相同。有限单采组的RP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 ,频繁单采组略低于正常对照组 (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改进的监测方法优于传统的血小板计数 ;有限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的血小板生成能力可能有增强作用 ,而血小板减少刺激巨核系增生的作用对频繁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分析重庆市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年龄分布特征,为加强重点献血者招募和保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5年在重庆市参加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个人资料,对献血者的年龄区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5年,重庆血液中心参加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共33 323人次,其中18~25岁献血者共6 791人次,占20.4%;26~35岁献血者共13 112人次,占39.3%;36~45岁献血者共8 079人次,占24.2%;46~55岁献血者共4 819人次,占14.5%;56~60岁献血者共522人次,占1.6%。结论加强18~25岁高校学生的宣传和招募;同时,更应做好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保留工作,特别是36~45岁年龄段的献血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秦皇岛市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原因和人群结构分析,为加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和保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收集2011~2013年和2014~2016年在秦皇岛市中心血站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个人资料,并于2016年电话回访2011~2013年未再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统计分析流失原因;对2014~2016年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进行人群结构分析。结果 2011~2013年曾捐献单采血小板5 232人,之后2年不再捐献的流失献血者2 893人,流失主要原因是采集时间长和献血者工作忙,分别占44.45%和23.16%;其次是心怀疑虑、不良反应、失联等。2014~2016年,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5 171人次,男性占88.61%,女性占11.39%;男性年龄26~35周岁最多,占33.03%;初中为主,占35.22%;其他职业和工人分别占37.45%和26.75%,农民、职员和学生为辅。结论血站应强化采集操作技能和宣传,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女性献血者、高学历人员和国家公务员、教师和医务人员宣传,根据不同的人群定制不同的招募策略和服务流程。 相似文献
13.
机器单采血小板具有高纯度、高浓度和利于保存的优点,临床输注疗效好,见效快,降低了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现已广泛用于临床,其用量逐年增加。为满足临床需求,必须招募大量的无偿血小板献血者。由于采用了正确的招募策略和方法,2006年5月~2007年12月,建立了血小板献血者档案305人,无偿捐献血小板481人次,提前实现了机采血小板100%来源于自愿无偿献血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目前国内外临床应用的血小板制品不需要做进一步的功能监测,即可发放临床使用,临床使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输注无效或效果减弱现象。方法取健康献血者100μl血浆,在塑料薄片上与100μl相应的试剂轻轻混合,在黑色的背景下观察结果记录出现凝集的时间。结果筛查到一位凝聚时间短的献血者,其制品用于临床止血效果显著。结论血小板临床输注疗效不仅与所输注的血小板数量有关,而且与血小板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次反复捐献单采血小板(PL T )对献血者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9月献血次数15次以上的无偿献血者57例,比较其首次献血前与末次献血前献血者外周血7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PLT、PLT平均体积(MPV)、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末次采集前与首次采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WBC)计数、红细胞(RBC)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末次采集前与首次采集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次捐献单采PLT 可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对机体并无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输血杂志》2015,(3)
目的探讨影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或预防献血反应的发生,保证献血者的健康。方法对2008-2012年本站736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736名单采血小板者中,发生献血反应的108例。总反应率14.7%,其中轻度37例(34.3%),中度8例(7.4%),重度1例(0.93%),枸橼酸盐中毒占62例(57.4%)。结论献血者性别、体重、处理抗凝全血量、献血次数、空腹献血等因素是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且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是一个综合影响因素。因此,我们要从源头开始,要注重每一个环节,从最大程度上减少或预防单采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观察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多次单采后与未单采过血小板的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学指标是否有差异 ,笔者对其进行了检测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检测对象及方法 将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按单采次数划分为两组 ,第一组为 1~ 1 0次 ,第二组为1 1~ 1 6次 ,单采周期为 1个月。将首次来血站无偿献血合格者作为对照组 ,比较三组人群血小板数( PLT)与血小板平均体积 ( MPV)。将单采献血者按男女性别分组 ,分别比较白细胞数 ( WBC)、红细胞数 ( RBC)、血红蛋白 ( Hb)。检测结果经 t检验分析。2 仪器试剂 使用 Coulter Ac.T diff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秦皇岛地区农村献血者流失原因调查和电话再招募效果进行分析,为改进农村无偿献血者宣传招募与保留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1—6月统计并电话回访2012—2014年秦皇岛市所辖四县62个自然村中献血≥3次、且至2016年底未再献血的农民献血者,并对流失原因和招募效果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4年流失农民献血者2 645人,其中接通电话的1 822人中有587人表示不愿再次献血,主要原因人在外地(20.61%),其次是年龄大或超龄(16.60%);表示愿意再次献血的1 235人中,流失原因主要是对献血淡忘(54.74%),其次是农活儿忙(31.74%);招募半年后履约成功献血658人,主要做法是回访后采血车跟进采血(74.01%)。结论血站应加强农村无偿献血宣传,有针对性地制定农民献血者招募策略,提升采集操作技能,改善献血环境,同时对农村流失献血者开展电话招募,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保留固定无偿献血者。 相似文献
19.
机采成分血已成为各血站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由于机采血小板的捐献受到特殊条件和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给成分捐献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1]。如何巩固和壮大无偿机采献血者,如何突破招募中的瓶颈问题,如何做好初次捐献者的服务和保留也是各血站非常关心和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探讨单采血小板后献血者外周血小板数的变化和恢复的情况。方法对100名献血者在单采血小板前、单采后0、24、48、72、96 h分别进行外周血小板计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0名例献血者单采血小板1、2 U后,有71例外周血小板数下降,有29例血小板数无明显下降,其中有18例血小板数还上升。29例(未明显下降组)单采1、2 U血小板前、单采后0、24、48、72、96 h各组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71例单采后0、24 h分别与其他各组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单采后0 h与单采后的24 h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单采量为2 U结果单采后0 h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单采后24、48 h与其他各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而单采后24 h与单采后48 h之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采前与单采后72 h、单采后96 h之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796)。结论单采血小板后有部分献血者的外周血小板数下降不明显,有的反而会上升。大部分献血者在捐献血小板后外周血小板数会下降,单采后外周血小板数就逐步开始恢复,故适量捐献血小板会很快得到恢复,对身体并没有明显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