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基线资料组间匹配的原则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的免疫指标、营养指标及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Ig A、Ig M、Ig G及CD4+/CD8+等免疫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及血红蛋白(Hb)等营养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改善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指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有利于促进疾病的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以肠内营养(EN)耐受性评分指导重症颅脑创伤(s TBI)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sTBI患者58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EN管理方案,观察组患者通过以EN耐受性评分为指导的营养支持治疗流程实施EN喂养。比较两组患者7 d内EN实施情况,第7、14天营养指标,以及第7天免疫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7 d内的喂养不耐受中断次数明显减少,平均热卡明显增加,达目标喂养时间明显提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75,t=2.75,Z=2.92,P均<0.05),两组误吸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启动EN后第7、14天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50、2.08、2.90、2.91,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第7天肝素结合蛋白水平、降钙素原(PCT)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26、2.40,P均<0.05)。结论 实施EN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以及综合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收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延迟营养治疗,并加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同时加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7 d后免疫功能、营养状况、胃黏膜屏障功能各项指标水平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7 d的IgA、IgG、IgM、CD4+/CD8+值、T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7 d的ALB、PA1b、H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7 d的D乳酸、内毒素、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GOS、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后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等显著改善,同时加以综合护理干预可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究重症脑卒中采用早期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抽取2011年7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内营养支持,试验组患者实施早期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在患者进入医院的第1天和营养支持的第10天分别对肠内营养的相关临床指标给予检测,并对比分析。相关指标包括清蛋白、总蛋白、总胆固醇、前清蛋白、三酰甘油、血红蛋白。评分指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学以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OACHEⅡ)、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临床免疫指标:CD4、IgM、IgG、CD8、IgA以及CD4/CD8。结果采取肠内营养支持第10天,试验组的总蛋白、前清蛋白、血红蛋白以及三酰甘油和对照组相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肠内营养支持第10天,两组各项临床免疫指标相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肠内营养支持第10天,两组的GCS、AOACHEⅡ、CPIS相对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脑卒中采用早期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患者机体营养需求,使机体免疫功能明显改善,有可能对病情恢复以及预后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863-3865
评价肠内营养方案对重症COPD患者疗效及心功能的影响。将ICU收治的重症COPD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吸氧、解痉平喘、祛痰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营养参数及心功能指标的差异。观察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4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BW%、白蛋白、前白蛋白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IBW%、白蛋白、前白蛋白分别为(79.5±1.3)%、(34.9±1.2)g·L、(265.3±13.2)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脑钠肽、脑钠肽前体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脑钠肽分别为(160.3±15.6)pg·ml、(81.0±1.5)pg·ml,脑钠肽前体分别为(1769.5±56.6)pg·ml-1、(231.8±12.6)p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重症COPD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显著改善营养状况,对提高机体营养水平,改善心功能均有积极作用,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肠内营养乳剂营养支持治疗重症脑梗塞的疗效,寻找适合重症脑梗塞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案。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74例重症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根据营养剂不同分为两组,各37例。A组予以肠内营养乳剂营养支持,B组予以自制匀浆膳营养支持。检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态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身体测量指标[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C)]、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生化指标[血糖(GLU)、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血钾(K)、血钠(Na)、肌酐(Cr)]、不良反应发生率、预后指标。结果 A组治疗后血清TP、ALB、PA水平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16、7.587、7.841,P<0.05);A组治疗前后TSF、AMC及GLU、ALT、BUN、K、Na、Cr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68、0.286、0.574、0.114、0.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适时肠内营养干预对重症胰腺炎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60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延迟肠内营养干预,观察组予以早期适时肠内营养干预,护理干预14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免疫功能、肠黏膜功能及康复指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机体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及总蛋白(T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CD3+、CD4+、免疫球蛋白A(IgA)及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D-乳酸(DLA)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腹胀、腹痛、发热症状消失时间及肠鸣音、尿淀粉酶、血淀粉酶恢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适时肠内营养干预用于重症胰腺炎患者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促进肠黏膜功能恢复,提升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营养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及静脉营养组各45例。肠内营养组经鼻胃管实施24 h均匀、持续泵注肠内营养制剂。静脉营养组给予静脉营养。定期检测两组人血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并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肠内营养支持组治疗后人血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血清总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各指标升高程度明显大于静脉营养组(P0.05)。肠内营养组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静脉营养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2天,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时,肠内营养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静脉营养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脑出血患者的营养指标,并对患者的康复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神经危重症患者营养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6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肠内营养治疗,而治疗组同时再给予黄芪建中汤300m L,疗程为1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蛋白水平及免疫指标情况。结果:在治疗前,2组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LB)、视黄醇结合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2组的TP、ALB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e-ALB、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均明显提高,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淋巴细胞总数(TLC)、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的Ig A、Ig G、Ig M水平均有提升,但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黄芪建中汤联合肠内营养能进一步改善神经危重症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免疫防御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营养风险评估结合个体化肠内营养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免疫学指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于我院收治的94例ICU患者,采用随机字母表法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护理,观察组采用营养风险评估结合个体化肠内营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学指标,营养学指标,生活质量护理前后变化情况以及观察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以及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总蛋白以及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以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患者实施营养风险评估结合个体化肠内营养护理可改善免疫学指标以及营养学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对ICU收治的5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术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肠内营养组+肠外营养组(EN+PN组,n=26)与全肠外营养组(TPN组,n=26)。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代谢指标(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免疫功能(IgA、IgG、IgM水平;CD4+、CD8+、T细胞比值)的变化情况。结果与TPN组比较,EN+PN组治疗营养代谢指标前白蛋白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6,P<0.05);而免疫功能IgA、IgG、IgM、CD4+、CD8+、CD4+/CD8水平改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9.57、5.30、11.09、3.94、3.61、2.19,P均<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促进蛋白质合成代谢、促进免疫功能恢复方面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规范化鼻饲喂养对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98例神经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组先后顺序等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实施传统肠内营养,干预组实施规范化鼻饲喂养,观察不同喂养方式后营养状况指标(白蛋白、前蛋白、转铁蛋白)含量水平,并发症,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及胃肠道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鼻饲前、鼻饲7 d、鼻饲14 d在白蛋白、前蛋白、转铁蛋白含量水平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鼻饲7 d、鼻饲14 d在胃肠道评分、APACHE-Ⅱ评分上均低于鼻饲前(P 0. 05),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规范化鼻饲喂养流程能降低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改善胃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干预对ICU危重症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74例ICU重症患者根据营养方式不同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7例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治疗和相应的肠外营养护理,观察组37例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及相应的肠内营养护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营养状况。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蛋白(67.27±3.04)g/L,血清白蛋白(39.14±3.03)g/L,分别高于对照组的(61.21±2.89)g/L和(33.47±2.90)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治疗可有效提高ICU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免疫型肠内营养支持对ICU重症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ICU住院患者6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31例及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普通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采用免疫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CD_4~+、CD_4/CD_8)和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及APACHAⅡ评分、内毒素(ET)、二胺氧化酶(DAO)水平的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IL-2浓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营养状况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_4~+、CD_4/CD_8、IgG、IgM、IgA水平均显著升高,ET、DAO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的升高及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NK细胞活性、IL-2浓度及IL-2分泌细胞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升高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U患者免疫型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给予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重症脑卒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流质鼻饲饮食,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预后状况。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后的营养指标和免疫力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AOACHEII和CPI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减少,GC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对于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应用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满足机体营养需求,纠正低蛋白血症,改善机体免疫能力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 AGI)患者免疫功能、炎症介质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8例脓毒性休克合并AG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在重症医学科(ICU)接受治疗,观察组采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治疗,对照组采用标准型肠内营养制剂治疗。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炎症介质指标、AGI改善情况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1周之后,观察组的T淋巴细胞CD4+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淋巴细胞CD8+百分比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治疗ICU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5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对比两组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血糖、血淀粉酶、谷草转氨酶、APACH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正常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胰腺感染率、病死率等。结果观察组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血糖、血淀粉酶、谷草转氨酶、APACHⅡ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正常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胰腺感染率、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ICU重症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治疗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血清蛋白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综合分析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用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68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肠外营养护理)和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各34例,观察并比较两组并发症(胃潴留、消化道出血、呕吐以及误吸等)发生率、护理前后营养指标(血红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以及血清总蛋白)、血清D-乳酸(D-LAC)含量以及二胺氧化酶(DAO)含量。结果 护理前,两组营养指标(血红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以及血清总蛋白)、D-LAC含量以及DAO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营养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D-LAC含量、DAO含量、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耐受性定时评估管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12月在我院ICU接受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1—6月在我院ICU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48 h内开始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进行常规肠内营养观察及处理,观察组采用自行制定的肠内营养耐受性定时评估管理方案对患者进行观察及处理。比较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期间不耐受症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肠内营养治疗1,2周后营养指标以及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患者目标营养量达标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结果观察组肠内营养不耐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目标营养量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肠内营养治疗1,2周后观察组血清蛋白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除肠内营养治疗1,2周后CD8~+外)及免疫球蛋白水平(除肠内营养治疗2周后Ig G,Ig M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死亡病例,观察组多器官功能衰竭、胰腺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肠内营养耐受性定时评估管理能使医护人员准确评价耐受性,采取规范化处置方案,有利于降低不耐受率,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对改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与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疗效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9年3月收治的7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肝肾功能和营养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尿素氮和血肌酐等肝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蛋白、前清蛋白和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谷氨酰胺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改善患者肝肾功能和营养代谢水平,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