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来检测320例疑似乙肝患者血清的HBV DNA,并用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HBsAg、HBeAg和HBcAb阳性组(大三阳组)患者的HBV DNA阳性率与HBV DNA载量分别为95.7%与6.86±1.52 lgcopies/ml,均高于 HBsAg、HBeAb 和 HBcAb 阳性组(小三阳组)的51.2%与4.82±0.73 lgcopies/ml;HBsAg 和 HBcAb 阳性组 HBV DNA 阳性率与 HBV DNA 载量分别为53.32%,5.23±1.67 lgcopies/ml;HBsAb、HBeAb和HBc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与HBV DNA载量分别为16.7%,3.25±0.96 lgcopies/ml;HBeAb和HBc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与HBV DNA载量分别为10.0%,3.08±0.78 lgcopies/ml。HBV DNA含量与乙肝免疫学检测结果具有相关性,临床上应两者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2.
张军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0):1689-1690
820例乙肝患者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样本PreS1-Ag,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检测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等5项HBV血清标志物。结果 820份血清样本中,PreS1-Ag检出576例,阳性率为70.2%。HBV-M五种模式中,HBsAg(+)+HBeAg(+)+HBcAb(+)模式中PreS1-Ag阳性检出率为90.1%,而HBsAg(+)+HBeAb(+)+HBcAb(+)、HBsAg(+)+HBeAg(+)、HBsAg(+)+HBcAb(+)和HBsA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3%、60.2%、59.5%和30.7%。HBsAg+浓度值与PreS1-Ag阳性检出率成正比关系。PreS1-Ag能很好地反映HBV的复制状况和传染性,对HB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判断治疗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与乙肝表面抗体(HBsAb)同时阳性的模式,与HBV DNA的关系,以及其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样本的HBV血清标志物,从中选出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样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其HBV DNA定量值。结果在选取的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37例样本中,出现3种HBV模式:(1)HBsAg、HBsAb、HBeAb、HBcAb阳性,阳性率46%,HBV DNA阳性率22%;(2)HBsAg、HBsAb、HBeAb、HBcAb阳性,阳性率30%,HBV DNA阳性率30%;(3)HBsAg、HBsAb、HBeAb、HBcAb阳性,阳性率24%,HBV DNA阳性率5%。37例样本中,有21例血清HBV DNA检测阳性,阳性率为57%。结论 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并不代表疾病真正好转,部分感染者仍存在病毒血症,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乙肝血清学两种常见模式与相应乙肝核酸定量及两种模式的危险性.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60例乙肝患者的血清标志物与相应乙肝核酸定量检测,分别记为模式1与模式2.结果 ①两种模式阳性率与相应乙肝核酸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模式1乙肝核酸阳性率与乙肝核酸载量对数值均明显大于模式2(P<0.01),但二者阳性检测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两种模式下HBsAg、HBeAg、HBcAb组合与HBsAb、HBeAb、HBcAb组合阳性检测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种模式下HBsAg、HBeAb、HBcAb组合阳性检测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模式1HBsAg、HBcAb组合与HBeAb阳性检测率均明显大于模式2(P<0.05),但两种模式下全阴性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两种模式下HBsAg、HBeAb、HBcAb组合及HBsAb、HBeAb、HBcAb组合HBV DNA阳性率、HBV DNA含量与HBsAg、HBeAg、HBcAb组合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具有高敏感度与高特异度等特点,在乙肝早期诊断、传染性水平及病毒复制水平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HBV M阳性率与HBV DNA含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HBV DNA阳性的无偿献血者的其他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模式,分析HBsAg阴性血液的安全性。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5项标志物;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HBV DNA。结果 100 281例HBsAg阴性献血样本,HBV DNA检测总阳性率为0.71‰,在HBVDNA阳性的献血者中,单独HBsAb(+)阳性的模式比例是6.56%,乙肝5项均为阴性的模式组和HBsAb(+)、HBcAb(+)模式组分别占18.03%和13.11%,HBeAb(+)、HBcAb(+)模式组占14.75%,HBcAb(+)模式组占27.87%,HBsAb(+)、HBeAb(+)、HBcAb(+)模式组占19.67%。结论 HBsAg阴性的血液仍可能存在低水平的HBV复制,核酸检测(NAT)能增加血液筛查的检出率,降低输血残余风险率,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中HBV DNA定量与乙肝标志物(HBV-M)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FQ-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535例门诊病人的血清HBV DNA含量和HBV-M,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BsAg(+)、HBeAg(+)、HBcAb(+)组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88.8%(207/233),平均拷贝数为1.0*10^8/ml;HBsAg(+)、HBeAb(+)、HBcAb(+)组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31.6%(50/158),平均拷贝数为6.2*106/ml;HBsAg(+)、HBcAb(+)组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21.7%(15/69),平均拷贝数为1.8*106/ml;HBeAb(+)、HBcAb(+)组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6.2%(1/16),平均拷贝数3.2*103/ml;全阴性组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5.0%,平均拷贝数为2.0*103/ml;其他组合,HBV DNA检出率为0.结论 对临床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的判断,除乙肝标志物ELISA检测外,加做HBV DNA FQ-PCR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患者HBV—DNA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临床诊疗意义。方法对850例临床标本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定量测定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标本中的HBV—DNA,并依据乙肝两对半结果进行归类分组。结果302份HBsAg(+)、HBeAg(+)、HBcAb(+)标本中有261份HBV—DNA为阳性,阳性率为86.4%,其PCR定量拷贝数为(2.21±0.76)×10^7/ml;321份HBsAg(+)、HBeAb(+)、HBcAb(+)标本有96份HBV—DNA阳性,阳性率达到29.91%,PCR定量拷贝数为(1.69±0.98)×10^6/ml;32份HBsAg(+)、HBcAb(+)标本中有9份HBV—DNA为阳性,阳性率为28.13%,28份HBeAb(+)、HBcAb(+)标本有4份PCRHBV—DNA阳性,阳性率14.29%;11份HBcAb(+)标本有6份PCRHBV—DNA阳性,阳性率为42.9%;74份HBsAb(+)、HBeAb(+)、HBcAb(+)标本有5份HBV—DNA阳性,阳性率6.75%;13份HBsAb(+)、HBeAb(+)阳性标本有2份PCRHBV—DNA阳性,阳性率为14.3%;12份HBsAb(+)、HBcAb(+)标本有1份HBV—DNA阳性,阳性率7.69%;4份HBsAb(+)的标本HBV—DNA均为阴性,PCR定量拷贝数为〈1.00E×103;24份HBsAg(+)、HBsAb(+)、HBeAg(+)、HBcAb(+)标本中有21份HBV—DNA为阳性,阳性率为87.50%;1份HBsAg(+)标本HBV—DNA均为阳性,阳性率为100%;10份HBsAg(+)、HBsAb(+)、HBeAb(+)、HBcAb(+)标本有3份HBV—DNA均为阳性,阳性率30.00%,其余38例全阴性结果和各少见模式基本见有HBV—DNA的检出。结论PCR定量测定HBV—DNA可以真实反映体内乙肝病毒感染和复制及病毒载量情况,更有利于临床治疗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计划免疫前后出生的献血者HBV感染标志物检测,初步了解九江地区献血者HBV感染情况和乙肝疫苗的实施效果以及HBcAb检测对降低经输血传播HBV风险的作用,探讨应用HBcAb检测进行献血者血液筛查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2种ELISA试剂对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HBsAg和HBcAb检测,以及1种ELISA试剂进行HBsAb检测,HBsAg阴性标本进行HBV DNA 6人份混样核酸检测(MP-NAT),MP-NAT+和MP-NAT-/HBcAb+标本进行拆分单人份核酸检测(ID-NAT),MP-NAT+/ID-NAT-/HBcAb+标本再进行2次ID-NAT。结果 献血者HBsAg、HBV DNA、HBcAb和单独HBsAb(HBcAb为阴性)阳性率分别为0.40%(180/45 379)、0.13%(60/45 199)、17.59%(232/1 319)和40.33%(532/1 319),其中计划免疫前后出生的献血者HBsAg阳性率分别为0.53%(145/27 329)和0.19%(35/18 050)(P<0.05);HBV DNA阳性(OBI)率分别为0.19%(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HBsAg阳性的血清学标志物少见模式与HBV—DNA、肝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TRFIA)定量测定HBV标志物;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HBV—DNA含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结果HBsAg阳性的少见模式表现为6种模式,以HBsAg(+)HBsAb(+)HBeAb(+)HBcAb(+)模式检出率最高,占58.59%(75/128);在各少见模式中均不同程度地检出HBV—DNA,阳性率介于28%-100%之;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者有119例,检出率达92.97%(119/128);HBeAg阳性组肝功能异常率和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P〈0.05)。结论在HBsAg阳性的乙肝血清学标志物(HBV—M)检测结果的阳性组合中,除常见的“大三阳”和“小三阳”外,还存在多种其它模式,其中一些已成为常见模式。各种模式均存在病毒的复制。探讨HBV—M各种阳性组合模式及其HBV—DNA、肝功能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关系,对了解HBV病毒的免疫学变异,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乙肝免疫标志物与HBV DNA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五项免疫学标志(HBV-M)与HBV DNA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分别对收集的373例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和HBV-M进行检测。结果373例血清中HBsAg阳性292例;其中HBV DNA阳性207例,阳性率70.9%;207例HBV DNA阳性血清中,检出HBeAg134例,阳性率64.7%;组中HBV DNA阳性率98.2%,以Ⅰ、Ⅱ组HBV DNA值显著高于其他组;Ⅴ、Ⅵ、Ⅶ组中,HBsAg阴性患者血清中仍有部分患者可检出HBV DNA。组仅HBcAb阳性的27例患者中,检出HBV DNA阳性2例。结论血清HBV DNA与HBsAg、HBeAg有良好的相关性,两者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乙型肝炎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各种模式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的调查,了解乙肝标志物与HBV-DNA含量的关系。通过PCR方法对乙肝标志物各种模式HBV-DNA的检测,客观认识体内病毒复制状态和传染状况,修正过去错误观点,肯定HBV-DNA定量检测的必要性。方法对242例HBV感染者进行HBV-DNA定量及乙肝标志物检测。血清HBV-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定量检测;乙肝标志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大三阳中(HBsAg+HBeAg+HbcAg+)HBV-DNA阳性率(HBV-DNA>1000copies/ml为阳性)为99.2%。小三阳中(HBsAg+HBeAb+HBcAb+)HBV-DNA阳性率为59.1%。HBsAb+HBeAb+HBcAb+阳性率最低,为8.3%;HBsAg+HBcAb+组阳性率为78.6%。结论乙肝标志物不能对病毒是否复制与有无传染性做出准确判断,各种模式中均有不同比例的HBV-DNA阳性结果,所以PCR定量检测HBV-DNA是判断HBV感染的最为准确可靠的方法,它可以较早的发现乙肝病毒的存在,以及对治疗效果的观察,也是判断有无传染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荧光定量PCR测定HBV-DNA与HBV.M乙肝标志物阳性者结果进行比较。方法随机抽住院MBV.M乙肝标志物阳性病人218例标本应用荧光定量PCR测定HBV-DNA,结果发现HBsAg、HBeAg、HBcAb阳性组125例标本中,HBV-DNA阳性115例,占92%;HBsAg、HBeAb、HBcAb阳性组及HBsAg、HBcAb阳性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65.2%、48.5%。结论荧光定量PCR与ELISA法相比,可真实反映HBV病毒复制情况及病情变化,对乙肝临床诊断及治疗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慢性乙肝与携带者血清HBV DNA病毒载量与血清HBeAg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实验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分别检测6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携带者的血清标志物和HBV DNA载量水平,统计分析血清标志物水平与HBV DNA病毒载量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HBeAg和HBV DNA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和相关性,HBsAg+ HBeAg+HBcAb+(大三阳)的HBV DNA阳性率及HBV DNA平均含量明显高于HBsAg+ HBeAb +HBcAb+(小三阳);且高于其他模式组合.HBeAg阳性慢性乙肝与携带者的HBV DNA载量升高例数均高于HBeAg阴性慢性乙肝与携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乙肝与携带者血清中HBV DNA载量与HBeAg有很好的相关性,对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DNA与病毒免疫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对568份HBV感染者血清中HBV-DNA含量进行检测,同时用ELISA法检测其HBV免疫标志物。结果:HBsAg、HBeAg和HBcAb阳性组HBV-DNA阳性率约为98.9%;HBsAg、HBcAb和HBeAb阳性组HBV-DNA阳性率约为65.4%;HBsAb、HBcAb和HBeAb阳性组HBV-DNA阳性率约为13.9%;三组间HBV-DNA阳性率有明显差异(P〈0.01)。HBeAg阳性标本中HBV-DNA阳性率最高,达92.0%;HBsAg与HBV-DNA的符合率最高,为77.6%。结论:检测HBV-DNA含量结合血清病毒标志物对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病情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IgM(HBc-IgM)和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不同阳性类型乙型肝炎核酸(HBV DNA)阳性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酶速率法检测961例HBV DNA阳性者血清病毒标志物和ALT,依据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情况分为4组:A组177例,为HBc-IgM、HBsAg、HBeAg、HBcAb阳性;B组166例,为HBc-IgM、HBsAg、HBeAb、HBcAb阳性;C组31例,HBc-IgM、HBcAb阳性,HBsAb和HBeAb阴性或阳性;D组582例,为HBc-IgM阴性,HBsAg、HBcAb阳性,HBeAg和HBeAb阴性或阳性。结果各组ALT>60 U/L例数及其异常增高百分率分别为A组109例(61.6%);B组82例(49.4%);C组6例(19.4%);D组130例(22.3%)。A组、B组与C组、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C组与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BV DNA阳性者中HBc-IgM阳性且HBsAg阳性较HBc-IgM阴性或HBsAg阴性者ALT增高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荧光定量PCR测定HBV-DNA与HBV.M乙肝标志物阳性者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随机抽住院MBV.M乙肝标志物阳性病人218例标本应用荧光定量PCR测定HBV-DNA,结果发现HBsAg、HBeAg、HBcAb阳性组125例标本中,HBV-DNA阳性115例,占92%;HBsAg、HBeAb、HBcAb阳性组及HBsAg、HBcAb阳性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65.2%、48.5%。结论 荧光定量PCR与ELISA法相比,可真实反映HBV病毒复制情况及病情变化,对乙肝临床诊断及治疗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与乙肝DNA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DNA(HBV—DNA)病毒载量与各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350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DNA含量及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两对半)。结果血清学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大三阳)患者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阳性率95.7%),且其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他组。HBs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抗HBc阳性(小三阳)阳性检出率也较高(阳性率54.0%)其病毒载量高于其他组。结论HBV—DNA与HBeAg的存在明显正相关。在临床工作中,不仅要应用乙肝血清标志物来判断HBV是否在体内复制,更要结合PCR检测技术来测定HBV—DNA含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M)与HBV 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分别对245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HBV-M的定性检测及HBV DNA的定量检测。结果 ELISA检测结果为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共83例(大三阳),其中77例(92.78%)为HBVDNA阳性(HBV DNA>1.0×102copy/mL)。ELISA检测结果为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共150例(小三阳),其中78例(52.00%)为HBV DNA阳性(HBV DNA>1.0×102copy/mL)。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HBV DNA定量检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结果为HBsAg(+)HBeAg(+)的患者体内HBV DNA阳性率为96.55%,且81.60%的HBV DNA在1.0×105~1.0×108copy/mL。结论 HBV DNA的含量与HBV-M检测结果具有相关性,两者联合,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HBV感染产妇乳汁中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BV感染产妇产后能否进行母乳喂养。方法选择住院分娩的乙型肝炎产妇321例(肝功能均正常),其中血清HBsAg、HBeAb(+/-)、HBcAb阳性210例为小三阳组,HBsAg、HBeAg、HBcAb均阳性111例为大三阳组。分别留取产后3~5d的初乳进行乳汁乙肝病毒标志物(HBV M)检测。结果两组乳汁中HBsAg、HBeAg、HBcAb、HB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产妇初乳中HBV DNA阳性及产妇血清中大三阳者(HBsAg、HBeAg、HBcAb阳性)不提倡哺乳;初乳中单纯HBsAg阳性,而HBV DNA为阴性的产妇可以哺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HBsAg阴性合格献血者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物的状况及其与病毒载量水平的相关性,为采供血机构制定血液安全保障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两种ELISA试剂对献血者血液进行HBsAg筛查,阴性标本应用核酸检测技术进行HBV DNA检测,收集HBsAg阴性HBV DNA阳性献血者标本进行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及HBV DNA实时荧光PCR定量分析。结果两种ELISA检测均为HBsAg阴性的标本有29 890份,其中31份为HBV DNA阳性。31份HBsAg阴性的HBV DNA阳性标本经化学发光检测,发现其中3份为HBsAg假阴性标本,另28份为HBsAg阴性HBV DNA阳性。28份标本中有2份(7.1%)为疑似"窗口期"感染,26份(92.9%)为疑似"隐匿性"感染,经核酸检测后HBV残余风险可降低9.37/万。26份隐匿性感染标本中乙肝血清学以HBsAb、HBcAb共阳性及单独HBcAb阳性两种模式为主;HBsAb阴性组的HBV DNA载量水平显著高于HBsAb阳性组(P0.05)。结论 ELISA法检测HBsAg阴性的献血者经输血传播HBV的残余风险依然存在,感染状况多以隐匿性感染为主。核酸检测的应用能提高血液的安全性。HBsAg阴性合格献血者隐匿性HBV感染呈现特定的血清学模式,其中HBsAb阴性人群可能存在较高的输血传播HBV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