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宏 《上海医学影像》2007,16(4):312-313
目的分析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CT表现。结果15例贴近胸膜,13例伴有邻近胸膜增厚;3例呈楔形,8例呈类圆形,7例呈多边形;8例边界模糊;8例有长毛刺;8例密度不均;2例有空洞;7例有支气管血管束的增粗和聚拢。结论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性肺癌、肺结核的CT表现存在较多相似之处,诊断和鉴别诊断较困难。  相似文献   

2.
选择本院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24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全部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总结其影像特征。结果 CT平扫显示均为单发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清晰,呈等或低密度表现。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明显强化(13例均匀强化,11例不均匀强化,16例患者病灶中可见增粗的肝血供动脉);门脉期病灶均呈略高或等密度灶;延迟期病灶呈等或低密度灶(20例呈等密度灶,4例呈低密度灶)。病灶中心瘢痕呈逐渐延迟强化。多层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病灶形态及密度情况,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上皮源性腮腺恶性肿瘤种类繁多,CT为腮腺占位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的CT征象,探讨CT在上皮源性腮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29例上皮源性腮腺恶性肿瘤的CT征象,包括病灶的部位、形态、边界、强化程度、均匀性、邻近组织的浸润、淋巴结转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腮腺低度恶性肿瘤组:共8例,4例为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3例为腺泡细胞癌、1例为上皮-肌上皮癌;3例病灶边缘清楚,3例病灶边缘部分欠清,2例病灶边缘不清;5例病灶形态规则,3例病灶形态不规则;8例病灶均呈明显强化,2例病灶内密度均匀,6例病灶内可见低密度区;所有的病灶均未见侵犯邻近肌群的CT征象,有3例出现淋巴结转移征象。(2)腮腺中高度恶性肿瘤组:共21例,5例为低分化鳞癌、8例为恶性混合瘤、2例为腺癌、1例为淋巴上皮癌、4例为粘液表皮样癌、1例为腺样囊性癌;5例病灶边缘清楚,7例病灶边缘部分欠清,9例病灶边缘不清;10例病灶形态规则,11例病灶形态不规则;17例病灶呈明显强化,4例恶性混合瘤病灶呈轻度强化;9例病灶内密度均匀,12例病灶内可见低密度区;8例病灶侵犯邻近肌群,8例病灶与腮腺床的脂肪间隙消失,6例出现淋巴结转移征象。结论:上皮源性腮腺恶性肿瘤的CT征象在一定程度上和肿瘤的恶性程度存在相关性,但是,还须结合肿瘤的大小、肿瘤的病理组织学类型才能做出更精确的影像学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节型局灶性肺炎的CT征像,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8例结节型局灶性肺炎的CT资料。结果病变部位:该病大多部于肺外周、胸膜下区.主要CT表现:病灶与相邻胸膜的关系密切:常与邻近胸膜广泛均匀增厚,呈广基相连,部分病灶中部层面有垂直部分呈“刀切样”边缘及出现“方形征”;病灶多呈现楔形或不规则形;病灶边缘可见粗长毛刺状改变,部分病灶与肺门之间可见一条或多条增粗血管相连;病灶内支气管充气征;抗炎治疗后病灶7例吸收缩小,1例无变化。结论病灶部位与CT征像对结节型局灶性肺炎的诊断、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25例(34个病灶)CT影像资料。结果21例单发病灶,4例多发病灶。32个病灶呈稍低密度,2个病灶为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显著强化,门脉期呈持续高密度强化或呈等密度,延迟期病灶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13个病灶有纤维分隔或瘢痕。结论CT双期扫描对能够正确诊断大部分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病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对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 1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10例患者病灶均为单发病灶,病灶呈圆形或浅分叶状。其中7例位于肝右叶,3例位于肝左叶;病变灶直径2.5~7.6 cm。CT平扫呈略低密度者7例,等密度者3例。增强扫描动脉期均见全瘤明显强化,4例均匀,6例不均匀。强化均高于正常肝而接近于同层腹主动脉。静脉期病灶密度下降,8例呈稍高密度,2例呈等密度。其中6例显示中央瘢痕组织,4例中央瘢痕延迟扫描出现强化。结论 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能显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血供特点及病理特征,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直径小于3cm的孤立性局灶性机化性肺炎CT征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直径小于3cm的孤立性局灶性机化性肺炎(FOP)的CT表现,以期提高与周围型小肺癌(SPLC)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手术病理证实的直径小于3cm的孤立性FOP的CT征象。结果24例紧贴或邻近胸膜,其中17例位于各胸膜交界区。病灶呈类圆形12例,不规则形9例,三角和多角形5例。病灶边缘呈向心性弓形凹陷12例,其形态均为不规则形和三角、多角形;粗长毛刺征9例,其中7例病灶形态呈不规则形和三角、多角形;细短毛刺征5例,病灶形态均呈类圆形;分叶征4例,3例病灶为类圆形;另外出现血管纠集征9例,棘状突起征4例,支气管空气征6例,空洞征2例,空泡征3例,病灶内液化5例;病灶明显强化率为60%。病灶在不同层面的表现显著不同14例,其形态均呈不规则形和三角、多角形。结论直径小于3cm的孤立性FOP与胸膜关系密切,形态呈不规则形和三角、多角形的常与SPLC鉴别不难,而呈类圆形的常与SPLC鉴别困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局灶性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多层螺旋CT扫描经病理证实的局灶性肺炎35例,分析薄层重建、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显示技术(VRT)对局灶性肺炎征象的显示及价值,并与常规横断面对比分析。结果35例病灶均位于肺野周边部,病变以宽基底与胸膜相连26例,病变边缘呈锯齿状或有粗长毛刺28例,具有周围血管充血聚拢25例,多层螺旋CT薄层重建、MPR及VRT在显示局灶性肺炎的形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及与胸膜的关系方面优于常规横断面。结论多层螺旋CT通过薄层重建配合MPR、VRT能够克服横断扫描限制,在不增加病人辐射剂量的情况下,能够更加直观、立体地显示局灶性肺炎的基本征象,为局灶性肺炎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和MRI表现及鉴别要点,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FNH病人的CT和MRI表现。结果CT扫描检查10例,平扫9例病灶呈低密度,其中6例中央可见更低密度影,1例病灶呈稍高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呈均匀或不均匀密度;门脉期病灶呈稍高或等密度;6例病灶的中央瘢痕均延时强化。MRI检查11例,平扫病灶均呈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扫描除中央瘢痕外,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呈稍高或近等信号,延迟期呈近等信号,9例病灶的中央瘢痕延迟强化。结论CT和MRI对FNH的诊断具有特征性和准确性,二者结合能提高对FNH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的CT和MR诊断(附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晓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1):1424-1426
目的分析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NH)的CT、MR表现水平,旨在提高对FNH的诊断。方法收集经病理检查证实的FNH8例、行CT检查7例、行MR检查2例,同时行CT和MR检查1例,并复习有关文献,探讨其CT,MR表现。结果CT平扫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的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央瘢痕外,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门脉期呈稍高密度,延迟期4个病灶呈稍高或等密度,3个病灶呈稍低密度;3个病灶的中央瘢痕均延时增强。MR平扫病灶呈稍长或等T1、T2信号;增强动脉期示病灶明显增强,门脉期及延时期呈稍高或等信号,病灶的中央瘢痕延时增强。结论CT、MRI,尤其是动态增强扫描对FNH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的多层螺旋CT(MSCT)的表现,以进一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SFTP的MSCT表现,观察病灶的影像学特征、平扫和增强特点。结果 13例病灶均为单发,紧贴胸膜,直径1.8~20.6cm,4例直径大于10cm。MSCT上肿瘤为类圆形,边缘见浅分叶,边界清晰;密度多数均匀,呈实性软组织肿块;5例伴囊变、坏死且密度不均,3例见小钙化。13例病灶均无出血。多期增强扫描10例均匀轻—中度延迟性强化,3例明显不均匀强化;6例病灶见强化的扭曲小血管。结论 SFTP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其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周围肺癌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选择100例经病理证实为感染性病变及100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将其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感染性病灶边缘多光滑,增强扫描强化明显,CT值增幅大于70HU,且持续时间长常大于5分钟;肺癌密度大多不均匀,边缘毛糙,部份病例见到短毛刺征及分叶征。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明显,CT值增幅30-60HU之间,静脉期密度有所下降,延期(3分钟后)扫描密度下降明显,病灶周围可见胸膜粘连,部份病灶周围可见胸膜凹陷征。结论:综合分析各种CT征象,结合临床资料准确率可提高,对难以定性病灶应做CT定位下穿插刺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靶重建对局灶性肿块样病变征象及其显示,旨在提高其影像诊断效率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我院24例经手术病理及治疗证实局灶性肿块样病变采用64层螺旋CT靶重建,分析其病变诊断情况。结果:64排螺旋CT靶重建对肺局灶性肿块样病变在病灶周围、病灶内以及病灶边缘的诊断鉴别力较高。结论:64排螺旋CT靶重建鉴别诊断肺局灶性肿块样病变,清楚显示病灶征象,临床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S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患者的MSCT图像,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和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均为单发肿块,11例平扫均呈边界清楚、略低密度灶,密度较均匀,其中6例病灶中央可见更低密度瘢痕向周围呈辐射状分布;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呈略高或等密度灶,延迟期呈等或略低密度灶,中心瘢痕及假包膜呈延迟强化,延迟期整个病灶密度趋于均匀一致。结论:FNH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MSCT动态增强检查再结合其临床特点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肺炎性肿块的CT表现认识。材料与方法:分析16例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肺炎性肿块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病变位于左右叶各8例,两下肺背段后基底段8例,中叶2例,上叶6例。病灶形态不规则9例,楔形3例,球形3例,结节状1例。边缘清楚12例,模糊4例,边缘出现锯齿状分叶者3例,短毛刺1例,长毛刺2例。密度均匀9例,中心低密度3例,病灶内支气管气像2例,偏心空洞2例,邻近胸膜增厚8例。病灶周围卫星灶4例,胸膜线影4例。手术5例,4例炎性假瘤,1例病灶机化性肺炎,2例支气管镜检为慢性炎症。8例抗炎治疗病灶完全或明显吸收,1例随访5年,肿块无明显变化。2例炎性假瘤CT误诊为周围型肺炎。CT诊断大致符合率87.5%,完全符合率37.5%。结论:CT对多数肺炎性肿块能做出正确的诊断,有时与周围型肺癌,肺结核鉴别苦难,需穿刺活检或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球形肺炎多样化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抽取在我院经CT检查发现,并经临床观察、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球形肺炎患者60例,对其CT表现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球形肺炎患者的CT诊断准确率为96.67%;其CT表现主要为:病灶多位于肺野背侧,沿支气管血管束靠近胸膜分布,其所属支气管壁非狭窄性均匀广泛增厚;病灶呈方形、球形或类球形;中央密度高,边缘密度低,呈"晕圈征",部分病灶内部可见空气支气管征;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征象,肺门侧血管增多、增粗、扭曲,但无僵直及牵拉;垂直于胸膜侧边缘平直,呈刀切样,其他边缘呈较模糊的不规则或锯齿状改变,并可见浅淡的小片状高密度影;局部及周围胸膜肥厚;纵隔、肺门无明显淋巴结肿大;抗炎治疗后病变疏散或明显缩小。结论:球形肺炎虽然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表现,但也具有多样化特征,只有认真的综合分析其影像征象,并结合临床及进行动态观察,才能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限局性机化性肺炎影像学诊断的探讨(附2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限局性机化性肺炎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病理组织学证实为限局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CT资料。结果:29例中27例(93%)病灶邻近胸膜(包括纵隔胸膜),病灶大小在2-4cm之间,中心层面呈圆形或类圆形13例(45%),不规则形16例(55%);边缘显示毛刺18例(62%);纵隔窗上边缘或大部分边缘呈向心性弓形凹陷,且相邻边缘交界处呈尖角状突起20例(69%);邻近肺野下不程度的渗出性病变12例(41%);可见支气管血管束聚拢炎某些特征,大部分病例可作出诊断,部分病例可行CT导引下穿刺活检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8.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的表现,提高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准确率,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平扫病灶呈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显示明显强化,灶中瘢痕不强化;门脉期病灶呈稍高或等密度,中央瘢痕强化不明显;延时期呈等、低密度。术前定位诊断准确率100%,定性诊断准确率67%。结论:CT能够显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血供特点,提高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31岁.右上腹胀满不适1个月来诊.CT检查(图1~4):平扫示:肝右叶见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清楚,大小约13 cm×11 cm,密度均匀,中间见"星芒状"更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均匀高密度影,中间未强化区域呈"星芒状"改变,静脉期,病灶几乎呈等密度影,周边有薄层稍高密度强化环,中间见"星芒状"低密度影,延迟期病灶呈等密度影,中间"星芒状"低密度影消失.术后病理诊断:(右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fGGO)肺泡癌的MSCT特征,提高影像诊断率.方法 搜集临床、CT资料完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SCT呈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的支气管肺泡癌18 例,对其MSCT征象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46~58岁,年龄中位数51.5岁,病灶88 %(16/18)位于肺的外围,直径0.3 ~1.5 cm,呈圆形或椭圆形,其中纯GGO 12例;密度欠均匀、含少量实性成分GGO 6 例;边缘清晰光滑13例,浅分叶2 例,边缘略不规则3例.结论 高分辨率CT能有效发现小结节fGGO肺泡癌.fGGO 肺泡癌好发于肺外周或胸膜下,大多数体积小,边缘清晰光滑,缺乏典型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容易误诊为良性病变,积极随访和必要时活检是较佳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