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表光学图像引导技术(SGRT)联合图像引导放疗技术(IGRT)在乳腺癌术后放疗中实施等中心双引导复位的可行性,评估新的复位模式相对于传统复位模式的误差精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13日至2022年10月15日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ELEKTA infinity加速器放疗的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按不同复位方式分为模拟机复位组(模拟组)41例和双引导复位组(双引导组)40例。模拟组采用模拟机进行复位,首次用CBCT扫描并记录摆位误差;双引导组采用体表光学设备AlignRT引导摆位并联合CBCT进行等中心双引导复位,记录CBCT配准获取的摆位误差。分别计算并比较两种复位方式的胸壁靶区(CROI)的整体摆位误差、患侧锁骨头区域(SROI)的局部残余误差和复位时间,分析SGRT联合IGRT双引导复位的CBCT误差值分布的优点。【结果】模拟组和双引导组在CROI区域的整体摆位误差(X/cm、Y/cm、Z/cm、Rx°、Ry°、Rz°)中,除了Ry、Rz方向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方向摆位误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拟组和双引导组在患侧SR...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图像引导三维放射治疗床与六维放射治疗床配准精度,并分析其放疗摆位误差,为临床使用三维放射治疗床的放疗流程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50例鼻咽癌患者、49例食管癌患者和25例直肠癌患者治疗前的锥形束CT图像为研究对象,在离线配准下设置相同的感兴趣区域,分别选择三维放射治疗床的线性方向和六维放射治疗床的线性与旋转方向进行骨性配准,分析配准后产生的摆位误差。结果 鼻咽癌与直肠癌患者分别采用秩和检验与方差齐性独立样本检验,升降(Vertical,Vrt)方向与左右(Lateral,Lat)方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出(Longitudinal,Lng)方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患者采用秩和检验,Vrt方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ng和Lat方向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部位的Lng方向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直肠癌、食管癌3种病例患者在线性方向的容差值分别为3、5、5 mm时,其中2、4、4 mm容差范围的数量占比较大;在平移方向,2种配准方式的摆位误差基本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技术分析鼻咽癌患者在调强放疗过程中的摆位误差对放疗剂量的影响。方法:接受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50例,制定调强放射治疗计划,首次治疗前采用CBCT收集摆位误差,分别获得X方向(左右位)、Y方向(头脚位)和Z方向(腹背位)数据,分析摆位误差对放疗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X(0.15±0.11)cm,Y(0.30±0.18)cm,Z(0.14±0.10)cm,其中Y方向误差最大,Z方向误差最小。靶区实际平均剂量低于计划平均剂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及器官中脑干、脊髓、晶状体、视交叉的实际剂量高于计划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视神经、腮腺的实际剂量与计划剂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在鼻咽癌患者进行三维适型调强放疗前进行CBCT扫描,对摆位误差进行实时校正,可以有效减少误差,提高摆位精准度,保证放疗靶区与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BCT)研究鼻咽癌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VMAT)分次间和分次内的摆位误差,为制订临床靶区(CTV)外的计划靶区(PTV)边界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0年10月至2012年1月共17例接受VMAT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前瞻性的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分别于每日常规摆位后?摆位纠正后(校位阈值2 mm)?每周放射治疗后行CBCT并与计划CT匹配,获取分次间及分次内的摆位误差?通过MPTV = 2.5Σ + 0.7σ(MPTV:PTV边界;Σ:系统误差;σ:随机误差)计算MPTV?【结果】 靶区各方向的体位校正前?校正后和分次内的绝对平均误差(mm)分别为1.1 ~ 1.2?0.6 ~ 0.7和0.4 ~ 0.6,相应的Σ为0.9 ~ 1.3?0.4 ~ 0.5和0.2 ~ 0.4,σ为0.7 ~ 0.9?0.7和0.5 ~ 0.7?分次间和分次内三维(3D)位移随时间逐渐增加且有统计学差异(P = 0.004?0.009)?靶区各方向总的MPTV(包括纠正前和分次内误差)为3.4 ~ 4.0 mm,纠正后的边界(包括纠正后和分次内误差)为1.7 ~ 2.3 mm?【结论】 鼻咽癌VMAT放疗计划设计时应采用VMAT照射技术相关的MPTV?摆位误差随着治疗时间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扇形束螺旋CT系统分析讨论头颈部肿瘤影像引导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于我院接受影像引导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128例。分别扫描患者初步摆位后、误差纠正后、治疗结束后的CT图像,将治疗图像与计划图像匹配,获得患者肿瘤靶区中心点在X (左右)、Y (头脚)、Z (腹背)方向上的线性摆位误差,分析误差并讨论。结果:经统计总体线性误差在X、Y、Z方向上平均值分别为(0.91±1.33)、(0.97±1.59)、(0.87±1.28) mm。其中,初步摆位后误差数值分别为(0.98±2.08)、(0.96±2.42)、(0.83±1.79) mm,纠正后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1±0.57)、(0.06±0.62)、(0.05±0.75) mm,与初步摆位后误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20±0.86)、(0.25±0.78)、(0.14±0.98) mm,与纠正后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头颈部肿瘤放疗中,应用影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纠正摆位误差可以使治疗个体化,...  相似文献   

6.
周士忠  季斌  许竣 《吉林医学》2014,(26):5840-5841
目的:探讨使用锥形束CT(简称CBCT)对鼻咽癌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的评估方法。方法:对35例鼻咽癌患者用调强放疗使用CBCT方法在治疗摆位后、在线校正后、治疗后进行扫描,进行图像匹配,得到线性方向和摆位误差。结果:患者在纠正后的摆位误差低于纠正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后和治疗后的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CBCT技术进行鼻咽癌调强放疗摆位纠正能降低治疗过程中分次间的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7.
贾国峰 《吉林医学》2012,33(6):1165
目的:探讨摆位系统误差对鼻咽癌放疗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通过制定21例鼻咽癌患者的调强计划及适形计划,通过改变照射野的分布和权重,比较摆位系统误差对调强计划及适形计划的影响。结果:无论是对IMRT或者DCRT来说,摆位系统误差越大对GTV及CTV剂量的影响越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靶区剂量分布受摆位误差的影响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对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更大(P<0.05)。IMRT中腮腺剂量的更大,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更敏感。结论:有摆位误差时,IMRT常会出现靶区剂量覆盖不足的情况;无论是靶区还是正常组织,IMRT的剂量分布受摆位误差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
兆伏级锥形束CT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兆伏级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摆位误差和计划靶体积(PTV)的边界.方法 采用头颈肩热塑体膜固定体位,对22例鼻咽癌患者设计IMRT逆向调强放疗计划,采用西门子ONCOR直线加速器配备的MVision兆伏级CBCT容积成像并与计划CT图像进行三维方向(左右、头脚、前后)匹配,获取前5次放射治疗摆位误差调整前和调整后的CBCT数据,分析摆位误差及PTV外扩边界.结果 22例患者三维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左右(-0.03±1.68)mm、头脚(0.17±2.03)mm和前后(0.28±2.15)mm.摆位误差调整后与调整前相比在三维方向均有降低,并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5次CBCT分次间摆位误差在三维方向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摆位误差调整前PTV外扩边界,左右2.78 mm,头脚3.22mm,前后3.46 mm.摆位误差调整后PTV外扩边界,左右1.74 mm,头脚1.94 mm,前后2.13 mm.结论 鼻咽癌各个方向的计划靶区边界小于4 mm,采用兆伏级CBCT技术对鼻咽恶性肿瘤IMRT治疗分次间摆位误差的纠正和PTV边界的评估对提高鼻咽癌IMRT治疗的精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对不同体型宫颈癌摆位误差的影响,以期对临床MPTV外扩值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宫颈癌20例,按照体质指数(BMI)分为两个不同体型,在治疗前行锥形束CT扫描1次,在线校正摆位误差后,再行锥形束CT扫描1次,记录并分析校正前后的摆位误差数值的变化,根据公式MPTV=2.5∑±0.7δ来计算CTV到PTV的边界。结果正常体型患者与肥胖体型患者在X轴(左右方向)、Y轴(头脚方向)、Z轴(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在校正前分别为:(2.45±0.72)mm、(2.73±0.81)mm、(2.23±0.85)mm与(2.67±0.76)mm、(3.14±0.98)mm、(2.65±0.74)mm,其中Y轴和Z轴摆位误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后在X轴、Y轴、Z轴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96±0.33)mm、(0.91±0.32)mm、(0.89±0.29)与(1.02±0.36)mm、(0.96±0.31)mm、(0.92±0.37)mm,三维方向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型患者误差校正前后三维方向的摆位误差,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体型和肥胖体型患者在摆位误差校正前X轴、Y轴、Z轴的MPTV值分别为4.7 mm、5.4 mm、4.9 mm和5.7 mm、7.4 mm、6.2 mm,误差校正后X轴、Y轴、Z轴的MPTV值分别为2.4 mm、2.5 mm、2.3 mm和2.6 mm、2.5 mm、2.5 mm。结论肥胖体型患者的摆位误差大,临床在勾画MPTV值时应考虑患者体型;应用CBCT图像引导技术在摆位误差校正后,患者体型对MPTV值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下真空垫固定乳腺癌术后放疗的摆位误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已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的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真空垫固定下接受CBCT图像引导放疗,获取摆位图像,输出三维方向纠正前后及放疗后摆位误差,并进行摆位误差分析。结果纠正后三维方向摆放误差均低于纠正前(P<0.05);纠正后与治疗后三维方向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真空垫固定乳腺癌术后放疗采用CBCT图像引导,可实现及时在线校正,减少摆位误差,提高放疗精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西门子CTVision图像引导分析校正胸部肿瘤在放疗中的摆位误差,为制定胸部肿瘤放疗计划时从临床靶区(CTV)到计划靶区(PTV)的外扩边界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科2011年1~9月应用西门子ONCOR直线加速器行根治性放疗的胸部恶性肿瘤患者20例,每周行CTVision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分析1次,对摆位误差超过3 mm的患者进行在线校正,分析患者校正前和校正后的摆位误差.结果 20例患者共获得三维方向上校正前后的摆位误差数据194组.校正前患者在前后(Anterior Posterior,AP)、上下(Superior Inferior,SI)和左右(Left Right,LR)3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是:(-0.57±1.28)mm、(-0.81±4.39)mm、(0.94±1.25)mm,校正后AP、SI、LR 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值分别为:(-0.24±0.40)mm、(0.31±1.29)mm、(-0.02±0.41)mm,采用Van等人的摆位外扩边界(MPTV)推理公式MPTV =2.5Σ+0.7δ计算,校正前CTV到PTV需外扩MPTV值应为11 mm,校正后为3 mm.结论 采用CTVision图像引导系统在线引导放疗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在治疗实施过程的误差,提高治疗精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Elekta Synergy加速器的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kilovoltage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精确量化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体位变化情况,为临床医生设计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计划时临床靶体积CTV(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到计划靶体积PTV(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的外放数据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使用ELEKTA Synergy加速器进行放射治疗的10例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在放射治疗前进行千伏级锥形束CT即KV-CBCT的扫描,获得患者在X轴左右(left-right,LR),Y轴头脚(superiorinferior,SI)和Z轴前后(anteriorposterior,AP)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数据,并对误差进行校正,然后进行统计学的比较。结果患者在左右(X),头脚(Y),前后(Z)三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34±0.21)cm,(0.47±0.17)cm和(0.37±0.19)cm。校正后的摆位误差在X,Y和Z三个方向上分别为(0.09±0.14)cm,(0.11±0.15)cm和(0.06±0.12)cm,得出X,Y,Z方向的Mptv值分别为X为0.41cm,Y为0.58cm,Z为0.43cm。结论通过KV-CBCT对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摆位误差的校正,可以缩小各种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为临床医生制定放疗计划时提供扩边数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CT共轨技术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西门子CTVision系统的扇形束CT
(SOMATOM OPEN CT),对27例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在每次照射前摆位后获取CT图像,通过系统自带的匹配功能,将获取
的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匹配,获得患者X(左右)、Y(头脚)、Z(前后)3个方向偏移中心点的线性摆位误差,通过移床在线进行
误差校正。结果27例患者共进行CT扫描110次,X、Y、Z三方向位移偏差值为(-0.16±1.68)、(0.25±1.66)、(0.33±1.09)mm。结
论CT共轨技术能精确快速测量患者体位和靶区位置空间误差,可改善鼻咽癌调强放疗的摆位精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在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中降低摆位误差的方法。方法对调强放疗的15例鼻咽癌患者,使用瓦里安23EX直线加速器的机载影像系统(on-bo-rad-imager),采集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CBCT图像,并与计划系统的模拟定位CT图像靶中心匹配计划,获得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在X(左右)、Y(腹背)、Z(头脚)方向摆位误差进行分析。每位患者每周1次,每次采集3组数据,15例患者治疗5~7w。结果 15例鼻咽癌患者CBCT扫描首次摆位误差数据在X、Y、Z轴分别为(0.675±2.023)、(0.337±1.508)、(0.450±1.749)mm;3个轴向摆位误差绝对值的P95分别为4、3、4mm;3轴向的众数分别为1、1、0mm;其中X轴方向91.3%≤3mm,Y轴方向100%≤3mm,Z轴方向92.5%≤3mm。X、Y、Z轴上极小值分别为-6.00、-3.00、-5.00mm,极大值分别为5.00、3.00、5.00mm。分次治疗间摆位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次治疗内摆位误差及X、Y、Z三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BCT技术对鼻咽癌调强放疗进行摆位纠正,可以缩小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分次间的摆位误差,而分次治疗内误差较小,放疗中只需要在首次摆位后治疗前进行CBCT摆位纠正。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技术对宫颈癌初治患者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54例,依照体质量指数分为正常组(n=27,体质量指数为18.5~23.9 kg/m~2)与肥胖组(n=27,体质量指数为24~30 kg/m~2)。两组均于放疗前、摆位误差校正后行锥形束CT(CBCT)验证,对比校正前后两组X轴(左右方向)、Y轴(头脚方向)、Z轴(腹背方向)摆位误差变化。结果校正前,正常组X轴、Y轴、Z轴误差低于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校正后,两组X轴、Y轴、Z轴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在初次治疗中应用IGRT技术可降低体质量指数对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且摆位误差校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患者使用常规头枕和发泡胶头枕两种体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方法:行头颈肩体位固定IMRT的头颈部和胸上段肿瘤患者150例,分为常规头枕组102例和发泡胶头枕组48例。常规头枕组采用常规头枕+头颈肩热塑膜进行体位固定,发泡胶头枕组采用发泡胶头枕+热塑膜进行体位固定。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治疗时的摆位误差以及射野中心层面在不同位置摆位误差。结果:发泡胶头枕组左右方向摆位误差1.208±1.091 mm,小于常规头枕组的1.990±2.14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前后方向、头脚方向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头枕组射野中心层面在不同位置左右方向摆位误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颈椎C6~7位置摆位误差最大,胸椎T1~5位置次之。发泡胶头枕组射野中心层面在不同位置前后方向、头脚方向、左右方向摆位误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发泡胶头枕行体位固定的IMRT患者摆位误差更小、重复性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重庆伟渡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型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系统XGS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该院运用Varian加速器实行调强放射治疗的30例鼻咽癌患者,采用重庆伟渡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系统XGS和Varian21EX加速器的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系统CBCT分别获取正侧图像及CT图像,将获取的图像与计划图像及其靶中心匹配,得出靶中心左右(X)、头脚(Y)、胸背(Z)方向的摆位误差并记录图像采集时间及匹配时间,比较两种系统检测摆位误差及图像采集时间与匹配时间。结果两种系统在X、Y、Z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相关性均较好,差值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GS系统获取图像平均时间(15±2)s ,采集及匹配图像总时间(20±2)s;CBCT 系统获取图像平均时间(120±8)s ,采集及匹配图像总时间为(240±10)s。结论国产XGS系统在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时检测的摆位误差与CBCT系统的结果相当,而XGS系统的图像采集时间及匹配时间均较CBCT短,可缩短定位时间,减少患者接触射线的辐射剂量,有利于临床进行调强放射治疗引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在腹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锥形束CT(CBCT)对于摆位误差校正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腹部肿瘤患者,均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放射治疗之前对其进行CBCT扫描同时和计划的CT图像进行匹配,记录旋转和线性方向的摆位误差,对摆位误差进行合理校正后,再次进行CBCT扫描,记录摆位误差。结果对80例患者共进行了CBCT扫描1 685次,校正后的线性误差和旋转误差比校正前要显著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肿瘤患者进行放射治疗之前,通过CBCT扫描校正摆位误差,能够有效提升治疗部位的精度,提升治疗效果,该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调强放疗使用千伏级锥形束CT(Kilovolt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KV-CBCT)测量的日常摆位误差对肿瘤和重要器官的受量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放疗科行调强放射治疗的60例NSCLC患者,共采集588次KV-CBCT图像。放疗前每例患者按周期性扫描频率(首周每天1次和后续每周1次)进行KV-CBCT图像扫描和摆位误差验证,获得患者实际与治疗计划两者等中心位置在左右(X轴)、头脚(Y轴)、前后(Z轴)方向上平移摆位误差,统计分析摆位误差以及分布规律,并从中选取40例患者的摆位误差输入Eclipse计划系统,模拟出未移床时计划实际照射的剂量分布并命名为Plansum,最后将Plansum与最初计划剂量Planapproved进行比较,获取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指标参数和体积变化参数,研究摆位误差对非小细胞肺癌放疗计划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60例NSCLC患者共588次图像引导摆位验证数据经分析得出左右(X轴)、头脚(Y轴)、前后(Z轴)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1.8±1.5)、(2.5±1.9)、(2.2±1.5)mm;Plansum中肺组织V5、V20、V30、V40、Dmean分别为Planapproved的101.2%、101.2%、103.3%、102.9%、101.5%;心脏V10、V20、V30、V40、Dmean分别为Planapproved的102.1%、102.6%、107.0%、112.1%、105.1%;靶区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D95、PTV Dmean分别为Planapproved的94.9%、95.7%,PGTV D95、PGTV Dmean分别为Planapproved的95.5%、9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摆位误差对NSCLC放疗计划靶区的剂量学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为了保持计划中的剂量学指标,提高肿瘤增益比,应尽量使用KV-CBCT影像引导进行NSCLC放疗摆位误差校正。  相似文献   

20.
目的: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会在肿瘤靶区周围产生剂量的梯度陡降,因此对患者的精确摆位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为量化放疗摆位方法的科学性,并且讨论体重指数对摆位误差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4年1月至6月收治通过调强放疗治疗的20名鼻咽癌肿瘤患者分别进行多组CT图像的采集,获得患者在RL(左右),SI(头脚)和AP(腹背)三个方向的偏移数据,从而计算出的摆位误差,验证摆位方法。结果:系统误差在RL、SI和AP方向分别为2.1 mm、2.4 mm和3.0 mm,随机误差在RL、SI和AP方向分别为2.8 mm、2.6 mm和3.5 mm。结论:肯定了摆位方法的科学合理,确定了CTV到PTV的外扩边界大小。患者摆位误差与体重指数并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