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 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斑块情况分为不稳定斑块组(28例)、稳定斑块组(28例)、无斑块组(2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血脂指标检测及颈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比较三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endoean,ESM-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60例NSCLC组织、21例癌旁肺组织中的ESM-1表达水平,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在NSCLC组织中,ESM-1和VEGF均呈高表达:ESM-1、VEGF的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正相关,而与NSCLC的组织学分类无关;ESM-1、VEGF的表达与NSCLC中的MVD呈正相关.结论 ESM-1、VEGF与NSCLC的血管生成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两者有可能是NSCLC进展和预后不良的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3.
吴佳南  刘洋 《现代医药卫生》2021,(16):2797-2800
目的 探讨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足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该院接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88例,分为糖尿病足组(50例)和非糖尿病足组(138例).同期选取该院100例健康体检者作...  相似文献   

4.
徐玉 《中国实用医药》2011,6(6):105-106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斑块的性质,为临床的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近年来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检验的高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斑块的性质进行综合总结研究.结果 C反应蛋白的含量在脑梗死发病中的变化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颈动脉斑块的性质也可以作为临床诊治的一项重要的依据.结论 血液中高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一定关系,可以做为预测脑梗死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为临床具体的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我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时期我院住院治疗的非脑梗死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检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严重,并且以溃疡型斑块为主;轻度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较轻,并且以高回声斑块为主。观察组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患者的急性脑梗死病情越重,高敏C反应蛋含量越高。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并且可以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对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ESM-1)、肌红蛋白(Myo)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和友谊医院心内科接诊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进行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ESM-1和MYO水平、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并比较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P<0.05);治疗后,两组各血清ESM-1和MYO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ESM-1和MYO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且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比索洛尔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其内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ESM-1、Myo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究糖尿病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于某院就诊的132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测定结果将其分为轻度胰岛素抵抗组(n=52,HOM...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及脂蛋白a(Lp(a))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18-05~2020-12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6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Gensini积分评定系统判定病变程度,分为轻度病变组(n=69)、中度病变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9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设定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间段内91例健康体检者,设定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其颈动脉粥样斑块性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结果研究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出现几率为83.5%,与对照组的37.4%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粥状斑块出现不稳定性,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平均含量存在明显上升趋势(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存在较为显著相关性,对于急性脑梗死疾病诊断治疗具有主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46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非脑梗死患者42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脑梗死程度越严重,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患者脑梗死程度不同,颈动脉斑块性质不同。结论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有密切关系,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性质可作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进行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据检查结果对其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进行判断,检验比较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颈动脉斑块厚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亦高于无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有着明显的相关性,这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治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55例在本院进行正常健康体检的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参考组,经免疫透射比浊法对患hs-CRP水平进行观察,同时通过超声诊断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比较两组患者、观察组组内不同病情患者的hs-CRP水平、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hs-CRP水平相较参考组患者偏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内梗死面积越大,患者hs-CRP水平越高,梗死程度越严重, hs-CRP水平水平亦越高(P〈0.05);观察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检出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梗死病情与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及颈动脉斑块性质之间关系密切,可作为临床诊断及预后观察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218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颈动脉各段内膜形态改变,及hs-CRP水平检测。结果 2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检测hs-CRP含量为(13.28±2.39)mg/L。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颈动脉各段内膜发现颈动脉斑块207例,动脉斑块率94.95%。结论 hs-CRP水平检测可以对急性脑梗死病情预后,颈动脉斑块性质有着良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患者颈动粥样硬化性斑块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急性脑梗死发病3d内住院治疗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血清hs-CRP浓度,比较两组不同hs-CRP水平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和不稳定性斑块的占有率与脑梗死神经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高hs-CRP组125例患者中颈动脉斑块高于低hs-CRP组,x2=41.18,P<0.05,OR为7.47,95%CI:1.79~14.58,稳定性斑块,高于低hs-CRP组,x2=4.32,P<0.05,OR为2.69,95%CI为1.67~6.82。高hs-CRP组重度神经功能缺损,中度缺损分别高于低hs-CRP组,x2分别为38.35和34.43,P<0.05,OR分别为11.02和10.24,95%CI分别为5.11~20.75和4.75~23.06。结论血清hs-CRP水平增高可能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形成、斑块不稳定性及脑梗死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测定血清hs-CRP值可以预测颈动脉硬化及脑梗死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接受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患者103例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根据多普勒彩超有无检出颈动脉斑块分为有颈动脉斑块的观察组(n=64)和无颈动脉斑块的对照组(n=39),对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RP、脂蛋白A1以及B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有着紧密的联系,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和血糖水平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其水平在一定的程度上受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与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0月在长葛市人民医院完成治疗的94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入院时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估颈动脉狭窄发生状况并分组(颈动脉狭窄组和无颈动脉狭窄组);治疗前均行血清UCH-L1、GFAP检测,查阅患者临床资料收集并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及血清UCH-L1、GFAP水平,重点分析血清UCH-L1、GFAP水平与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结果 颈动脉狭窄组血清UCH-L1、GFAP水平分别为(0.45±0.09)μg/L、(2.57±0.60)ng/L,均高于无颈动脉狭窄组的(0.33±0.05)μg/L、(1.77±0.58)ng/L(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血清UCH-L1水平(B=3.624,OR=19.173,95%CI=6.019~58.473)、血清GFA水平(B=2.542,OR=12.710,95%CI=4.118~39.221)高是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OR&g...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影响。方法选取近年我院收治的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再次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均治疗6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hs-CRP、血脂、硬化斑块面积及IMT。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hs-CRP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C、TG、LDL-C低于对照组(P <0.05),且HDL-C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颈动脉硬化斑块面积及IMT厚度均小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有助于进一步降低炎性反应,改善血脂水平,并对缩小颈动脉斑块面积,减少IMT厚度有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