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 PLR)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5月期间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262例为病例组及1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根据其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程度,将哮喘患者分为危重组87例、非危重组175例。记录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和血常规结果,并计算NLR和PLR。比较3组间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血小板计数、NLR、PLR的差异,以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哮喘的诊断价值。结果各组间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PL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各组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1)。哮喘危重组淋巴细胞绝对值低于哮喘非危重组、健康对照组(P<0.0001),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LR、PLR显著高于哮喘危重组、健康对照组(P<0.0001)。哮喘非危重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PLR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PLR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患者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2、0.784、0.873、0.795(均P<0.01)。NLR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患者的最佳临界值为2.58,敏感度为82.8%,特异度为81.1%。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NLR、PLR均升高,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病情监测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寻求影响COVID-19患者临床分型与转归的关键指标以指导临床诊疗,并探索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COVID-19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20年2~4月援鄂期间在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确诊的COVID-19患者共93例,其中ICU危重病例43例,随机选择呼吸科普通型病例50例进行对照研究,收集所有患者入院时和住院期间的基线资料、血常规、生化指标。计算NLR值,按照文献NLR四分类法对患者进行COX生存分析;根据患者转归信息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根据NLR截断值将患者分为2类,与临床分类比较以评价截断值分类的科学性;根据患者转归、NLR截断值分类及临床分型进行多重二元logistics回归,筛选关键变量,并探讨其在COVID-19中的意义。结果 NLR四分类法不适合COVID-19患者预后判断;NLR预测患者死亡的截断值为11.26,敏感性为0.903,特异性为0.839;NLR<11.26患者血常规,生化指标与普通型无统计学差 异(P>0.05),NLR≥11.26患者上述指标与危重型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NLR,白血病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尿素氮(BUN),肌钙蛋白(I TNI),脑钠肽(BNP),乳酸脱氢酶(LDH)对患者临床分型、转归均有明显影响(P<0.05);此外,血肌酐(Cr)、血清钙(Ca)、PH、乳酸(Lac)对患者转归有较大影响(P<0.05);血清钠(Na)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对患者临床分型有较大影响(P<0.05)。结论 NLR可以作为COVID-19临床分型、预后评估、生化异常的重要预警因子;危重型及预后差的患者多合并细菌感染、炎症反应更强烈、心肺肾功能损伤更重,常伴有DD,LDH明显升高;NLR、NEUT、DD、TNI、BNP、LDH、Ca、PCT、PH、Lac对COVID-19预后影响较大,应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确诊病例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选取2020年1月21日至2月25日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确诊重症COVID-19患者51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影像学资料、并发症、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51例COVID-19患者中,重型35例(68.6%),危重型16例(31.4%)。51例患者首发症状主要以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乏力为主。危重型组呼吸频率快于重型组(P=0.027);危重型组中性粒细胞比率高于重型组(P=0.012);危重型组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高于重型组(P=0.028);危重型组D-二聚体高于重型组(P=0.013);危重型组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高于重型组(P=0.013);危重型组白蛋白低于重型组(P=0.004);危重型组氧合指数(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fraction of inspired oxygen,PaO2/FiO2)低于重型组(P=0.040)。危重型组与重型组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急性呼吸衰竭、脓毒血症、休克、急性心力衰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00、0.004、0.012、0.027)。危重型组接受利巴韦林比例、血液滤过治疗比例、无创机械通气比例、有创机械通气比例、俯卧位通气比例均高于重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12、0.001、0.000、0.027)。51例患者中,治愈出院24例(47.1%),继续住院17例(33.3%),因病情好转转入轻症肺炎病区6例(11.8%),死亡4例(7.8%)。结论:老年人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发生重型和危重型COVID-19的风险可能较高。危重型COVID-19可能较重型部分实验室指标异常更明显、更易并发ARDS、死亡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对于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患者64例,按照是否有感染及感染程度分为严重感染组(n=12)、非严重感染组(n=34)及未感染组(n=18),检测感染症状出现24h内的血常规及CRP。结果:严重感染组CRP显著高于非严重感染组及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严重感染组CRP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感染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低于非严重感染组及未感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严重感染组ANC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可以作为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合并感染的检测指标,对于感染程度的判断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NE)体积(v)、CRP、IL-8等参数在急性细菌感染兔发热时相中的变化。方法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兔模型,利用Beckman Coulter LH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VCS技术和白细胞显微镜计数检测急性细菌感染兔(n=5)及对照组(n=5)的耳缘静脉EDTA-K2全血,统计分析白细胞(WBC)总数、中性粒细胞体积(NEV)及NE的直径。结果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寒战期、高峰期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热期CRP、IL-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退热期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率、CRP、IL-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感染早期(发热寒战期)兔耳缘静脉血WBC低、NE直径减小,因此WBC、中性粒细胞大小、CRP三者综合分析对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血常规、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在发热患者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于宁德市蕉城区医院住院期间出现感染性发热患者128例,根据是否发生细菌感染分为细菌组85例,非细菌组43例,另选择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人50例作为健康组。采用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总数(WBC)及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UT),采用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SAA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检测PCT水平。后对WBC、NEUT、SAA及PCT诊断细菌性感染的价值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85例细菌感染的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8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共46株(57.50%),革兰阳性菌共34株(42.50%)。细菌组和非细菌组WBC、NEUT、SAA及PCT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组WBC、NEUT、PCT水平均显著高于非细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细菌组SAA水平显著高于细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组中WBC、NEUT、SAA及PCT阳性...  相似文献   

7.
周静  马晓燕  高远  汪莉萍 《医学研究杂志》2022,51(11):165-168,98
目的 比较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与重型甲型流感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2020年3月江苏省多中心收治的71例重型(包括危重型15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及2019年1月~2020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18例重型甲型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基础疾病、临床症状、化验指标及肺部影像学表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重型COVID-19患者平均年龄较重型甲型流感患者低(50.92岁 vs 58.10岁);临床症状方面,重型COVID-19患者在气促、呼吸困难、腹泻较甲型流感患者多见,而甲型流感患者多表现为发热、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实验室指标中,重型甲型流感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WB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D-二聚体较重型COVID-19患者升高更明显,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部影像学表现方面,重型COVID-19患者更多表现为磨玻璃样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肺部均有明显的实变影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可加强重型COVID-19患者与重型甲型流感患者的早期识别,为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分类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征。方法以收治的11例COVID-19确诊病例轻型/普通型患者(轻型/普通型COVID-19组)、4例重型/危重型患者(重型/危重型COVID-19组)、27例疑似病例(疑似组),22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不同组别外周血白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结果四组淋巴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呈逐项下降趋势:对照组疑似组轻型/普通型COVID-19组重型/危重型COVID-19组,其中重型/危重型COVID-19组患者低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疑似组、轻型/普通型COVID-19组、重型/危重型COVID-19组CD3~+、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均降低,其中重型/危重型COVID-19组下降最为显著(P0.05)。重型/危重型COVID-19组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疑似组、轻型/普通型COVID-19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危重型COVID-19患者恢复期与急性期比较,T淋巴细胞亚群均升高(P0.05)。结论重型/危重型COVID-19患者有明显的细胞免疫损伤,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对COVID-19患者的诊断、病情进展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计数(LY)与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程度和肿瘤消退率之间的关系以及放疗前后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选择首诊鼻咽癌患者68例为实验对象(观察组),采集入院时、放疗后第2、3、4、5、6、7周以及放疗结束、放疗后3个月患者血清标本,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 WBC )、NEUT和中性粒细胞比例( NEUTR )、LY和淋巴细胞比例( LYR)、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 NLR);另同期选择40名健康者作对照(对照组)。结果鼻咽癌患者WBC、NEUT、NEUTR、LY、LYR及NL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治疗后NEUTR和NLR 明显高于治疗前( P均<0.01);治疗后WBC、LY、LYR明显下降( P均<0.01)。放疗后第3、4、5、6、7周、放疗结束时及放疗后3个月患者的NEUTR均与同期口腔黏膜炎分级有关( P均<0.05)。治疗前后LYR变化与放疗结束时肿瘤消退率有关( P=0.048)。治疗期间口腔黏膜损伤程度与治疗结束时疗效有关( P=0.012)。结论治疗期间监测中性粒细胞比例有助于判断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程度。治疗期间定期评价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程度,有助于预测肿瘤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背景 2020年3月后,我国新增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及死亡病例明显减少,但境外确诊病例快速增加,早诊断、早治疗对改善COVID-19患者预后意义重大。目的 探讨COVID-19成人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93例成人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参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病情分型,依据住院期间最严重病情将患者分为:普通型组、重型组、危重型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主要临床表现、入院24 h内基线实验室检查指标、入院24 h内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量表(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影像学检查、合并症和并发症、治疗及结局。结果 COVID-19患者中普通型57例(61.3%)、重型22例(23.7%)、危重型14例(15.0%)。普通型、重型患者以女性为主,危重型患者以男性为主,但组间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型组、重型组、危重型组中位年龄分别为45.0、62.0、81.0岁,各组>60岁患者比例分别为15.8%、54.5%及9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普通型组及重型组,危重型组SARS-CoV-2核酸转阴率较低,发病后病毒脱落持续时间较长,发病至出现呼吸困难间隔时间较短(P<0.05)。发热、咳嗽是最常见临床表现,总体发生率分别为88.2%及87.1%,但各组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危重型组呼吸困难发生率为100%,明显高于普通型组(31.6%)(P<0.05)。危重型组淋巴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100%,明显高于普通型组(49.1%)及重型组(59.1%)(P<0.05)。急性肝损伤是最常见并发症(58.1%),其在重型组及危重型组中发生率(77.3%、92.9%)明显高于普通型组(42.1%)(P<0.05)。中药总体使用率为75.3%,其中重型组中药使用率(90.9%)显著高于危重型组(50.0%)(P<0.05)。糖皮质激素在重型组(63.6%)及危重型组(64.3%)的使用率明显高于普通型组(5.3%)(P<0.05)。6例(6.5%)患者行有创正压通气治疗,拔管成功率仅为16.7%(1例)。9例患者死亡,全因病死率9.7%。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74岁〔OR(95%CI)=33.714(3.021,376.211),P=0.004〕、基线SOFA评分≥2.5分〔OR(95%CI)=15.447(1.331,179.260),P=0.029〕是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OVID-19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重症患者更易出现肝、肾、心等脏器组织损伤及功能障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年龄及基线SOFA评分可用于早期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020年1月~2020年3月湖北省洪湖市人民医院75例COVID-19重症及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5例患者重型43例,危重型32例,男性41例 (54.67),女性34例(45.33%),年龄58.1±15.9岁,49.3%患者有基础疾病史,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78.67%)和咳嗽(70.67%)等。与重型患者比较,危重型患者在年龄>60岁患者比例、入院时WBC计数、hsCRP、PCT、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ALT、CRE、LDH、cTnI、NT-proBNP等均较重症组明显升高,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 岁、WBC计数升高、hs-CRP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D二聚体升高、NT-proBNP升高、cTnI升高是 COVID-19 危重型的相关因素 (P均<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8.165,95%CI 1.483,45.576,P=0.017),凝血酶原时间延长(OR=7.516,95%CI 2.568,21.998,P=0.006)和NT-proBNP 升高(OR=6.194,95%CI 1.305,29.404,P=0.022)是 COVID-19 危重型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年龄大于60岁、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和NT-proBNP升高是COVID-19危重症患者的重要临床特征,可能为危重症患者的早期预警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及细菌性肺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COVID-19患者35例(COVID-19组)和细菌性肺炎患者40例(细菌性肺炎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血常规、CRP、PCT、T淋巴细胞亚群值,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特征。结果 COVID-19组患者血WBC、淋巴细胞绝对值、CRP、PCT水平均低于细菌性肺炎组(P?<0.05);COVID-19组CD3、CD4、CD8细胞绝对计数均低于细菌性肺炎组(P?<0.05);而两组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外周血常规、CRP、PCT及T淋巴细胞亚群有助于COVID-19、细菌性肺炎的鉴别诊断,尤其在COVID-19疫情期间,对临床症状不典型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及疑似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1):22-25
目的 探讨血细胞计数及比值对中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病情及疗效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在我院就诊的103 例中年OSAHS 患者,将其设为观察组,按睡眠期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度组(n=36)、中度组(n=35)和重度组(n=32),另选取同期中年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35),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多导睡眠检测(PSG)、血常规检查。对重度组患者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3 个月。评估血细胞计数及比值对中年OSAHS 患者病情及疗效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AHI、氧减指数(ODI)、呼吸事件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血氧饱和度(SaO2)、最低SaO2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NLR 高于其他组,中度组、轻度组NLR 较对照组也增高;重度组PLR 高于对照组和轻度组,而中度组高于对照组,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经无创呼吸机治疗后中性粒细胞、NLR 较治疗前降低(P<0.05)。各组中NLR 与AHI、呼吸事件总数、ODI 呈正相关,与最低SaO2 呈负相关。PLR 与呼吸事件总数呈正相关,与最低SaO2呈负相关。结论 中年OSAHS 患者中性粒细胞、NLR 随病情的加重而增高,重度组患者经无创呼吸治疗后中性粒细胞、NLR 明显下降,提示中性粒细胞、NLR 可能作为评估OSAHS 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急性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常规的变化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流式细胞仪检测COVID-19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白细胞及其分类计数及百分比,并与健康人群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OVID-19组患者CD3+、CD4+和CD8+细胞绝对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与对照组比较,COVID-19组患者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绝对数和百分数、嗜酸性粒细胞绝对数及百分数指标下降,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中性粒细胞绝对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OVID-19可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5.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5):458-461
目的:分析血常规指标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数(LYM)、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对不同听力曲线类型突发性耳聋(SHL)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2例SHL患者与87例对照组比较。并将SHL患者分型,比较分析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之间血常规指标。结果:①SHL组WBC、NEUT、PLT、NLR和PLR的数值高于对照组(P<0.01),LYM低于对照组(P<0.01);②不同听力曲线类型间SHL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频下降型治疗有效组的WBC、NEUT和NLR低于无效组(P<0.05);③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HL患者发病时WBC、NEUT升高有利于实现疗效(OR=14.757,95%CI:2.498~87.169和OR=6.960,95%CI:1.080~44.868),而PLT和PLR升高则是疗效的消极因素(OR=0.119,95%CI:0.018~0.775和OR=1.016,95%CI:1.002~1.029)。结论:血常规中炎性反应指标与SHL的发病存在相关性,患者发病时血常规中WBC、NEUT、PLT和PLR对预后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白细胞分类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脓毒症患者中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0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351例,根据脓毒症诊断标准分为脓毒症组(n=87)和非脓毒症组(n=264).所有患者均进行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中性粒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周血全程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在早期诊断血液细菌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血液细菌培养阳性标本109份、细菌培养阴性发热患者标本67份,以6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分析每组每份标本的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全程CRP值。结果血液细菌感染阳性组的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CRP值分别为13.5±3.5、8.7±2.5、53.5±10.2;血液细菌感染阴性组分别为9.6±1.7、5.8±1.8、8.5±4.2;健康对照组分别为6.4±1.0、4.6±0.6、2.2±0.8;血液细菌感染组各指标与非细菌感染组、健康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检测患者血液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CRP值可早期诊断患者是否血液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重型及危重型患者临床特征,为早期识别及干预此类患者提供可用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4日至3月10日在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确诊为COVID-19的出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比较重型及危重型患者与普通型患者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共纳入COVID-19确诊患者94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48例,中位年龄54岁,重型及危重型患者25例,普通型患者69例,治愈56例,好转32例,死亡6例。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为COVID-19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咳嗽、发热、乏力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磨玻璃影为胸部影像学特征。与普通型患者相比,重型及危重型患者年龄更大;高热、干咳及呼吸困难比例更高;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及比值、白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0.80±0.11)×109个/L vs. (1.34±0.10)×109个/L,P<0.001;(15.510±1.913)% vs. (25.590±1.503)%,P<0.001;33.85(28.28~38.33) g/L vs. 38.70(36.03~41.43) g/L,P=0.003],但中性粒细胞比值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明显增高[74.70(64.65~88.40)% vs. 62.25(53.53~72.60)%,P=0.002;65.15(11.23~123.49) mg/L vs. 4.51(1.54~15.39) mg/L,P<0.001]。重型及危重型患者胸部CT以双肺磨玻璃病变为主。治疗方面,重型及危重型患者使用3种及以上抗病毒药物比例和抗炎药物使用较普通型更高,但治愈率较普通型患者更低且死亡率更高。此外,治愈患者使用中药的比例高于死亡患者[23(41.07) vs. 1(16.67),P=0.082]。结论: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患者死亡率高,年龄更大,以老年患者居多,发热、干咳、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提示淋巴细胞绝对值及比值、白蛋白均明显降低,CRP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增加,影像学以双肺磨玻璃病变为主,预后较差,死亡率高。目前针对COVID-19尚无疗效确切的治疗手段,中药及中成药的临床疗效需要更大样本、设计严格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外周血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鼻窦CT评分联合应用对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鼻内镜术后鼻息肉复发的评估价值。方法 纳入确诊患者385例,2020年2月—2022年2月就诊,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行回顾性研究,由同一批医护人员行鼻内镜手术,将患者分成复发组(n=44)和未复发组(n=341),比较二组临床特征、外周血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免疫球蛋白E水平和鼻窦CT评分,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评估指标联合和单独应用对术后鼻息肉复发的评估价值。结果 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吸烟、饮酒情况和既往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中性粒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E水平和鼻窦CT评分明显高于非复发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二组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指标联合评估鼻内镜术后鼻息肉复发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中性粒细胞平均电导和中性粒细胞平均光散射等VCS参数在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患儿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Beckman-Coulter LH750全血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了50例毛支患儿(毛支组)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及5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外周血标本,统计分析了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以及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中性粒细胞平均电导(MNC)和中性粒细胞平均光散射(MNS)等VCS参数结果。结果毛支组急性期MNV、MNC高于毛支缓解期和对照组,MNS低于毛支缓解期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支缓解期MNV、MNC、MNS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毛支组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及对照组WBC、N、AN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毛支组MNV、MNC与ANC呈负相关(=-0.234、-0.295,P〈0.05),MNS与ANC呈正相关(=0.242,P〈0.05)。结论毛支急性发作期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存在异常变化,在血细胞计数检测的同时提供MNV、MNC、MNS等参数,或有助于毛支的临床诊断和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