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结构化教育治疗儿童孤独症44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为改善孤独症儿童的症状,增加社会适应性而进行结构化教育治疗。[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研究方法,对87例孤独症患儿进行研究,其中46例为研究组,在专业孤独症训练机构,接受结构化教育训练,其余41例为对照组,未接受该训练。训练时间每天不少于6h,个别训练和集体训练相结合,父母全程参与。6个月为一个治疗周期。于治疗前、3个月末、6个月末分别有专业医师指导患儿看护者采用ABC量表、ATEC量表对两组患儿进行评估。[结果]与训练前相比,研究组治疗结束后ABC量表得分、ATEC量表总分及各项得分均降低,其中ABC量表得分、ATEC量表总分、ATEC量表语言项得分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其余各项得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ABC量表、ATEC量表及各项得分也降低,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及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结构化教育对孤独症儿童症状的改善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孤独症又名自闭症,属儿童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发病年龄较小,多为男性,以语言发育障碍、缺乏社会交流、适应环境困难、情感淡漠、兴趣范围狭窄、动作刻板,伴有不同程度智力障碍综合症为特点.如不早期干预治疗预后差[1].重庆大学幼儿园2名经专科确诊典型孤独症儿童在幼儿园期间,有目的地干预治疗3.5~4年,效果较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结构化教育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2例儿童孤独症患儿进行评估后,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训练中应用结构化教育模式,将视觉线索应用到各个活动场所,强调作息时间和教学环境的结构化,强调工作组织的结构化。每周5 d,每天6 h,共训练6个月。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utismTreatment Evaluation Checklist,ATEC)及C-PEP进行疗效评估。【结果】32例患儿孤独症儿童量表平均总分由训练前的(96.09±18.95)分下降到(54.91±14.10)分(P<0.001),量表中言语、社交、感知觉、行为四个分项目得分显著下降(P<0.001)。C-PEP评估功能发展平均分值由训练前(28.00±11.08)提高到(48.00±11.27),年龄当量提高(9.00±5.32)个月,扣除生理增长6个月,实际年龄当量增长(3.00±5.32)个月。【结论】结构化教育治疗对孤独症是一有效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比较结构化教学(TEACCH)康复训练与常规康复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康复治疗效果差别,指导以后ASD儿童的康复治疗方案。方法 将2015年3月—2016年12月于临沂市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就诊行康复训练的80例ASD儿童随机分为TEACCH治疗组和常规康复治疗组,分别比较两组ASD患儿在康复治疗开始前、训练3个月后及6个月后的功能改善情况,应用PEP-3进行全面的发育评估。结果 TEACCH治疗组和常规康复治疗组患者在康复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较开始训练前功能均有提高,训练3个月后,TEACCH治疗组在情感表达(t=2.264)、非语言行为特征(t=2.706)、语言行为特征(t=2.210)、个人自理(t=3.328)、适应行为(t=2.090)及总体行为特征(t=2.706)等方面较常规康复治疗组有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6个月后TEACCH治疗组患者在认知(t=2.552)、语言理解(t=2.699)、情感表达(t=2.649)、非语言行为特征(t=2.524)、语言行为特征(t=2.605)、个人自理(t=3.129)、适应行为(t=2.055)及总体行为特征(t=2.583)等方面较常规康复治疗组有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专业的康复训练对于ASD儿童的康复均有促进作用,结构化教学对于ASD儿童发育水平的提高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给予实验大鼠叶酸干预和治疗,探讨叶酸补充剂对孤独症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孕12. 5 d的Wistar大鼠腹腔注射丙戊酸钠VPA 600 mg/kg,制造其子代孤独症模型,出生后对孤独症模型组仔鼠进行高、中、低剂量叶酸治疗,观察和测量子代大鼠生长发育、认知行为及神经病理学变化,比较叶酸的孕期干预和后期治疗效果。采用χ2检验、t检验、F检验及重复测量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孤独症大鼠较正常大鼠具有明显的生长发育迟缓和认知学习能力落后表现,而围孕期叶酸补充组和高剂量叶酸治疗组大鼠在生长发育水平和认知学习能力方面较孤独症大鼠具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围孕期叶酸补充和高剂量叶酸治疗对预防孤独症的发生,改善其生长发育、认知行为及神经病理方面具有很好的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儿童孤独症家庭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7月儿童孤独症患儿2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4例,对照组患儿进行语言、行为以及药物: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配合家庭干预,治疗时间均为4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2个月后个人能力、语言、社交及行为均有一定进步,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月后,两组患儿个人能力、语言、社交及行为均有显著进步,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儿进步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的同时配合家庭综合干预辅助治疗儿童孤独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效果逐渐显著。  相似文献   

7.
卢云  王艳娟  吴晓庆  陈娟  郑芹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3):5253-5255
目的:观察结构化教育对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8例孤独症患儿实施结构化教育训练,于训练前及训练9个月后采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及儿童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心理教育评定量表(中国修订版)(C-PEP)评估疗效。结果:经过9个月的结构化训练,48例孤独症儿童ABC量表各因子得分及量表总分较训练前下降,其中感觉能力、交往能力及自理能力得分训练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能力和语言能力得分训练前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训练后,48例患儿的语言、社交、感知、行为4方面得分及总分均较训练前明显下降(P<0.01)。患儿C-PEP评估各项目分值较训练前显著提高。结论:结构化教育能改善孤独症患儿的症状,是孤独症的有效康复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以家庭为基地的短期结构化教育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为改善孤独症儿童预后,对孤独症儿童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以家庭为基地的短期结构化教育。[方法]将60例孤独症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儿童在接受评估后制定训练计划,同时培训家长,之后家长根据计划在家庭进行训练,特别强调根据孤独症儿童的认知特点进行环境布置和视觉安排,按照预定的常规、程序时间表以及由上述训练要素构成的个人工作系统开展训练。要求每周7d,每天训练6h,于训练开始前以及6月后采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孤独症儿童量表的总分由训练前的76.2分下降至54.9分(P<0.01),量表的语言、社会交往、感知觉和行为四个分项目的分数也均有显著下降(P<0.05),表明通过训练在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提高,异常感知觉状态和异常行为得到减少。[结论]以家庭为基地的结构化教育能够有效地改善孤独症儿童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耍幼儿时期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近年来患病率逐渐上升,引起医学界的关注.该文着重从儿童孤独症的诊断与治疗两方面进行综述,探讨孤独症的诊断和干预的新方法与新技术,强调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以提高医务人员和家长对孤独症的认识水平,从而有效地改善孤独症患儿的预后,减少病残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儿童孤独症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目前治疗以特殊教育训练和行为矫正为主,尚无特异性药物治疗。但某些药物的合理运用可以显著改善孤独症及其相关障碍儿童的一些相关症状,从而提高训练和教育效果。本文就近年来孤独症的药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叶酸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的疗效。方法收集150名高Hcy血症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50例。使用不用剂量叶酸治疗:A组给予叶酸2.5 mg/d;B组给予叶酸5 mg/d;C组给予叶酸15 mg/d。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12周检测血浆Hey浓度,观察降Hcy有效率。结果治疗前各组Hey水平及一般情况无差异,治疗4周及12周后3组Hcy水平均下降,但A组Hcy水平高于B、C组,降Hcy有效率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 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C组的治疗依从性较差。结论叶酸5 mg/d治疗高Hcy血症疗效更好,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2.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以社交障碍、狭隘兴趣与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有充分的研究证据表明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ASD不良预后。根据我国国情,ASD干预必须以社会交往缺陷作为干预的核心任务,坚持科学循证干预、个性化干预和家庭及社区为基地的干预,作者据此提出ASD教育三原则和以行为疗法为基本手段;以结构化教育作为干预基本框架;以人际发展社会交往作为干预的基本内容的BSR模式。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农村孕产妇免费增补叶酸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免费增补叶酸干预对甘肃省农村地区孕产妇叶酸认知情况、服用状况及叶酸服用依从行为的作用.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甘肃省靖远县抽取1 396名孕产妇,将接受过叶酸干预的410名孕产妇作为干预组,未接受过叶酸干预的986名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对其增补叶酸的知识和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组孕产妇对叶酸、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和叶酸最佳服用时间的知晓率分别为99.02%、55.61%和38.78%,均高于对照组的58.42%、33.67%和12.58%(P<0.05);干预组孕产妇叶酸自述服用率、服用率和有效服用率分别为95.37%、56.34%和29.02%,均高于对照组的32.15%、21.91%和11.16%(P<0.05);干预组孕产妇服用叶酸有效依从行为率、部分有效依从行为率、无效依从行为率和叶酸依从率分别为16.34%、8.05%、31.22%和15.61%,均高于对照组的5.17%、2.23%、14.40%和4.77%(P<0.05).结论 免费增补叶酸干预能有效提高甘肃省农村地区孕产妇对叶酸的认知水平,改善其叶酸服用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孕期女性补充叶酸及微量元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定西市安定区孕妇3 089例,获得妊娠结局的为2 994例,根据叶酸及微量元素的情况分为未增补组、单纯孕前期增补组、孕早期增补组、规范增补组,分析各组新生儿体格发育指标、体质量分布情况、孕妇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及神经管畸形发生情况。结果单纯孕前期增补组身长、头围、胸围较未增补组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孕早期增补组身长、头围较未增补组显著性升高(P0.05),规范增补组身长、头围、胸围较未增补组均有显著增加(P0.05)。单纯孕前期增补组体质量分布较未增补组未见显著性差异(χ2=5.127,P0.05),孕早期增补组及规范增补组体质量分布较未增补组显著性升高(χ2=21.139、19.076,P0.05)。单纯孕前期增补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及神经管畸形较未增补组未见显著性差异(χ2=4.086,P0.05),孕早期增补组及规范增补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神经管畸形较未增补组显著性下降(χ2=18.095、22.143,P0.05)。结论叶酸及微量元素补充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妊娠结局,应规范化对育龄期妇女进行叶酸及微量元素补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家庭结构化教育对孤独症儿童母亲焦虑、抑郁水平的影响。 方法 50名孤独症儿童接受家庭结构化教育前和教育1年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分别对其母亲的焦虑、抑郁状况进行测量。 结果 孤独症儿童母亲的焦虑、抑郁总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家庭结构化教育1年后孤独症儿童母亲的焦虑、抑郁总分均低于教育前得分(P<0.05)。 结论 家庭结构化教育可降低孤独症儿童母亲的焦虑、抑郁水平,适合推广应用于孤独症儿童的训练。  相似文献   

16.
目前叶酸对围孕期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广泛关注,但对于围孕期补充叶酸的益处、安全性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疑惑。本文简要综述了叶酸对先天畸形和妊娠结局的影响,叶酸补充的推荐剂量,体内叶酸状态监测以及补充叶酸时肿瘤、维生素B12缺乏和双胎的影响,为围孕期妇女补充叶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叶酸相关代谢物质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关系,为AS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提供线索和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8年12月在哈尔滨市孤独症定点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的ASD儿童70例作为病例组,1∶1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检测两组儿童血浆叶酸相关代谢物质水平,并与ASD儿童临床表型特征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ASD组血浆胱硫醚(Z=2.59)、总谷胱甘肽(tGSH)(t=5.29)、同型半胱氨酸(t=2.23)、半胱氨酸(t=11.37)、蛋氨酸(t=3.1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腺苷(Z=1.20)、胱氨酸(t=1.75)水平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D血浆tGSH与社交反应量表(SRS)中的社交沟通得分呈正相关(r=0.322,P<0.05)。结论 ASD儿童体内叶酸相关代谢物质表达异常,与ASD临床表型特征评分存在相关性,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叶酸对神经管畸形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0.4mg叶酸对神经管畸形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Review Manager4.2分析软件对纳入的各独立研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同质资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的Peto法估计合并效应量及其95%CI,异质资料则用随机效应模型(D-L法)。结果共纳入符合要求的叶酸干预研究的原始文献6篇,叶酸干预的各研究结果不同质(χ2=13.43,P=0.02),本次研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叶酸对神经管畸形干预效果的合并效应量(合并RR值)经Z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17,P=0.00001,合并RR值为0.36(95%CI:0.25~0.53)。结论叶酸对神经管畸形的干预是卓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