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晓凯  陆春良  胡堃  翁晓艳  金海洋  陈赛娟 《中草药》2011,42(11):2213-2215
目的分析醉香含笑树皮乙醇总提取物(EBMM)的挥发性成分,并考察其对人肝肿瘤HepG2细胞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EBMM的挥发性成分,采用GC-MS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质量分数。采用MTT方法检测75、100、200、300、400μg/mL EBMM对HepG2细胞体外生长抑制作用。结果共检出54个色谱峰,确定了其中34种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67.73%。EBMM对HepG2细胞的抑制率呈浓度依赖关系。结论 EBMM的挥发性成分以棕榈酸及其衍生物、各种烯、不饱和醇、不饱和酸、不饱和酮、不饱和酯类为主,EBMM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白木香果皮6个不同熟化时期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以期发现白木香非药用部位中沉香类成分,挖掘白木香果皮潜在价值,为实现白木香非药用部位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本实验采用超声提取技术提取白木香果皮中挥发性成分,借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不同熟化程度果皮的挥发性成分。结果:共检测到207种化合物,包括萜类、甾类、脂肪酸、生物碱、烷烃及烯烃等;其中,检测到的倍半萜类成分包括桉叶烷型、愈创木烯型和螺旋烷型倍半萜,均为沉香的特征性成分;进一步分析表明白木香果皮熟化的第Ⅲ期倍半萜类成分及单萜相对质量分数最高分别达1.17%、0.66%,而生育酚则在Ⅲ期后下降到检测限下。结论:本研究将为全面合理开发白木香非药用部位及白木香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白木香果皮不同溶剂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及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为白木香果皮的应用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水、乙醇、丙酮、乙酸乙酯和石油醚5种极性不同的溶剂,采用回流、超声、冷浸方法提取白木香果皮,采用DPPH法和L-DOPA法分别测定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极性较大的水、乙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均有显著的清除能力,其IC50值分别为26.9、19.9μg/ml;而极性中等的丙酮、乙酸乙酯提取物则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93.2、122.9μg/ml。结论:白木香果皮提取物具有开发天然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和酪氨酸酶抑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白木香果皮提取物的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开发利用白木香果皮资源,对其提取物进行抗菌活性评价。方法:用三氯甲烷对白木香果皮进行提取,提取物分别采用滤纸片法和生长速率法对不同细菌和真菌进行抗菌活性测定,并采用连续稀释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结果:白木香果皮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有显著抑制作用,最小的抑菌浓度分别为6.25,625,12.5 g.L-1,对大肠杆菌则没有抑制效果;对绿色木霉、黑曲霉、黄曲霉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小的抑菌浓度分别为6.25,6.25,12.5 g.L-1。结论:白木香果皮三氯甲烷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值得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阳桃叶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阳桃叶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阳桃叶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出50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24个化学成分,占化合物检出总量的72.00%。结论:阳桃叶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脂肪酸类、脂肪烷烃类及萜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稻黑孢霉(Nigrospora oryzae)A8及其诱导的人工沉香次生代谢产物。方法:三氯甲烷萃取白木香内生真菌及其诱导的人工沉香,气相-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代谢产物,自动质谱退卷积定性系统(AMDIS)结合保留指数(RI)法鉴定挥发性成分。结果:N.oryzae A8发酵液共检出58个色谱峰,鉴定其中30种化合物,检出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β-苯乙醇;N.oryzae A8人工诱导白木香生产的3批沉香药材共鉴定出38种化合物,主要为倍半萜类、芳香族类、2-(2-苯乙基)色酮类等沉香特征性成分。结论:N.oryzae A8发酵液可高效诱导白木香结香,其次生代谢产物可能参与沉香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沉香中白木香酸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方法,为沉香药材的品种鉴定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Agilient Zorbax C_(18)(100mm×3.0mm,1.8μm)为色谱柱,乙腈(B)-0.1%甲酸水溶液(A)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条件,0~6min,40%B;6~6.5min,40%~90%B;6.5~10min,90%B。流速:0.35mL·min~(-1);柱温:30℃;进样量:2μL。结果:44批正品沉香样品中可检出白木香酸,含量平均值为0.21%,3批伪品未检出白木香酸,22批劣质品有7批未检出白木香酸,其余15批含量平均值为0.09%。结论:该检验方法专属性强,可用于沉香药材的品种鉴定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透骨草提取物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人乳腺癌MCF-7细胞、人宫颈癌Hela细胞、人肝癌HepG-2细胞、人肺癌A549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透骨草提取物分别处理肿瘤细胞,采用MTT法和集落形成试验观察透骨草提取物对肿瘤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3.125~100μg/mL透骨草提取物处理的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3.125~100μg/mL透骨草提取物处理的肿瘤细胞集落形成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透骨草提取物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人乳腺癌MCF-7细胞、人宫颈癌胞Hela细、人肝癌HepG-2细胞、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寄主来源为柚子的桑寄生的挥发性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寄主来源为柚子的桑寄生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 GC - 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采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从水蒸气蒸馏法的提取物中获得101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65个成分,已鉴定出的成分的相对含量占流出峰总面积的65.71%,从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的提取物中共获得69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29个成分,已鉴定出的成分的相对含量占流出峰总面积的52.75%.结论 用水蒸气蒸馏法和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得到的挥发性成分有明显差异,该研究可为揭示桑寄生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更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平盖灵芝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各部位提取物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结果:平盖灵芝石油醚部位提取物(100μg/mL)和氯仿部位提取物(100μg/mL)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7.56%和23.41%,与空白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盖灵芝石油醚部位提取物和氯仿部位提取物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Q-Exactive-MS)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QQQ-MS/MS)对氯化钠诱导的白木香悬浮细胞中苯乙基色酮类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UPLC-Q-Exactive-MS和UPLC-QQQ-MS/MS均采用Waters T3色谱柱(2.1 mm×50 mm, 1.8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分别进行梯度洗脱色谱分离,质谱分析均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采集。利用UPLC-Q-Exactive-MS从氯化钠诱导的白木香悬浮细胞样品中鉴定出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47个,其中简单苯乙基色酮及其苷22个、四羟基四氢苯乙基色酮10个、三元氧环四氢苯乙基色酮15个。通过UPLC-QQQ-MS/MS技术对氯化钠诱导处理后白木香悬浮细胞中25个苯乙基色酮进行了定量。通过2种液质联用技术快速、高效地对氯化钠诱导白木香悬浮细胞中苯乙基色酮类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利用体外培养等生物技术制备沉香中主要的药效和香味物质苯乙基色酮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水蒸气蒸馏法和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柚寄生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柚寄生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从水蒸气蒸馏法的提取物中获得97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49个成分,已鉴定出的成分的相对含量之和占流出峰总面积的68.44%,从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的提取物中共获得65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46个成分,已鉴定出的成分的相对含量之和占流出峰总面积的79.64%.结论 用水蒸气蒸馏法和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得到的挥发性成分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国产沉香醇浸膏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分析国产沉香醇浸膏挥发油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沉香醇浸膏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成分分析.结果 气相色谱分离得到93个色谱峰,检出53个化合物.其中芳香族化合物含量占总挥发油的19.59%;倍半萜类占18.62%;脂肪酸与脂肪酸酯的总相对含量为40.52%;同时检出一个2-(2-苯乙基)色酮类和一个二萜类成分.结论 首次在沉香挥发油中检出异长叶烯、α-雪松醇、β-马阿里烯和泪衫醇.  相似文献   

14.
《中药材》2010,(4)
目的:研究有毒中药了哥王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及其细胞毒性成分。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吸收减少实验(MTT法)测定了哥王乙醇提取物及其各溶剂萃取部位对肿瘤细胞HeLa和HEp-2的细胞毒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石油醚萃取部位(毒性部位)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MTT法测定毒性部位中主要挥发性成分的细胞毒性。结果:了哥王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对HeLa和HEp-2细胞均未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性,CC50大于200μg/mL,但石油醚萃取部位对这2种肿瘤细胞均表现出一定的细胞毒性,CC50分别为(64.3±6.5)、(37.8±8.4)μg/mL。石油醚萃取部位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脂肪酸及其甲酯(棕榈酸,油酸,硬脂酸,棕榈酸甲酯,油酸甲酯和硬脂酸甲酯),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对HeLa和HEp-2细胞均表现出一定的细胞毒性,CC50分别为(74.3±4.0)、(36.9±1.9)μg/mL。结论:了哥王的低极性部位对肿瘤细胞有一定的细胞毒性,不饱和脂肪酸为了哥王的细胞毒性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5.
吴霞  李药兰  张冬梅  叶文才 《中成药》2010,32(12):2161-2163
目的:从用于鼻咽癌辅助治疗的中成药鼻咽清毒颗粒和广东民间用于治疗鼻咽部疾病的中药中选取25种中药,对它们进行抗鼻咽癌活性筛选,从中寻找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的抗鼻咽癌中药。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吸收减少实验(MTT法),测定25种中药的65个提取物,包括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及部分挥发油,对鼻咽癌细胞CNE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结果:65个提取物中,只有重楼的醇提物和地胆草的醇提物对CNE细胞显示出很好的增殖抑制作用,在100μg/mL时,两者对CNE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83.10%和66.50%;并且重楼和地胆草的醇提物对CNE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1.73±0.032)μg/mL和(50.71±0.063)μg/mL。结论:重楼和地胆草的醇提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大血藤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玉琼  赵德刚  刘建华  霍昕 《中成药》2004,26(10):843-845
目的:研究大血藤(Caulis sargentodoxae)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血藤挥发性成分,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46个化学成分,大血藤挥发性成分大于5%的为δ-荜澄茄烯15.125%,α-杜松醇10 229%,δ-杜松醇5.326%.结论:4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大血藤中检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别对龙眼假种皮、果皮、种子的石油醚萃取物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计算机谱图检索分别对龙眼假种皮、果皮、种子的石油醚部位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龙眼假种皮共分离出25种成分,鉴定出15个成分,检出率为60.00%,检出物含量占总石油醚部分物质的76.73%,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角鲨烯、棕榈酸、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棕榈酸乙酯、油酸、油酸乙酯等;从龙眼果皮分离出45个成分,鉴定出28个成分,检出率为62.22%,检出物含量占总石油醚部分的83.22%,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棕榈酸、油酸、反油酸、角鲨烯、豆甾醇、γ-谷甾醇等;从龙眼种子中分离出43个成分,鉴定出30个成分,检出率为69.77%,检出物含量占总石油醚部分的87.06%,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棕榈酸、油酸、油酸乙酯等。结论:该研究分别对龙眼假种皮、果皮、种子的石油醚萃取物进行了初步研究,为龙眼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春  张建春  赵东兴  李芹 《中药材》2018,(3):624-627
目的:研究大叶钩藤钩茎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大叶钩藤钩茎经丙酮萃取、浓缩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到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大叶钩藤钩茎中挥发性成分中共检出101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的58个成分,占相对百分含量的76.93%。大叶钩藤钩茎挥发油主要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为醇(12.35%)、酸(26.42%)、植物甾醇(21.04%)、酮(3.97%)、醛(3.43%)等类物质。其中,含量最高的是β-谷甾醇(15.75%)、肉豆蔻酸(13.21%);含量较高的是白桦脂醇(6.01%)、δ-4,6-胆甾二烯醇(4.67%)、γ-谷甾醇(3.94%)、硬脂酸(3.50%)、十八碳烯酸(2.46%)、正三十一烷(2.23%)、植酮(2.06%)、阿魏酸(2.03%)等。结论:本方法适用于大叶钩藤钩茎挥发性成分分析,将为大叶钩藤的进一步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黄芪赤风汤提取物中萜类和色酮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Venusil MP-C_(18)(4.6×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水(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45 min,10%→18%A;45~100 min,18%→45%A);检测波长:22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5℃;LCMS-IT-TOF法指认萜类和色酮类成分,分别以芍药苷和毛蕊异黄酮苷为参比计算两类成分含量。结果芍药苷和毛蕊异黄酮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79~6.696μg和0.192~4.608μg(r=0.999 8);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8.83%和98.21%,RSD分别为3.06%和3.24%;经LCMS-IT-TOF法指认萜类成分4个,色酮类成分12个。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快速、简单、准确、专属性强,精密度好,可用于黄芪赤风汤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用体外培养法研究海藻提取物A1和A2对肝癌740 2细胞、肺腺癌GLC -82细胞和胃癌MCG -80 3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进行研究。结果:海藻提取物A1和A2分别处理肿瘤细胞48h后,A1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肺腺癌GLC -82和肝癌740 2细胞增殖,测得IC50 分别为2 2 61μg/mL和3 0 0 5 μg/mL ,而对胃癌MCG -80 3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A2对3种肿瘤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海藻提取物A1对肝癌740 2细胞和肺腺癌GLC -82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