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3例TAO患者(17条患肢)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肌注移植术,采用主观指标包括患肢疼痛和冷感以及客观指标包括踝肱指数(ABI)、经皮氧分压(TcPO2)和足部溃疡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移植治疗2个月后疼痛缓解者15条,冷感缓解者16条。移植前ABI为0.37±0.06,移植治疗后2个月为0.50±0.17(P〈0.05),ABI改善者9条。TcPO2移植治疗前为(24.59±3.36)mmHg(1mmHg=0.133kPa),移植治疗后2个月为(35.00±10.44)mmHg(P〈0.05),TcPO2改善14条。溃疡改善者7条。经4~18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患者主观症状改善者13条;客观指标ABI为0.45±0.14,与移植治疗前和移植治疗后2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cPO2为(33.24±10.43)mmHg,与移植治疗前和移植治疗后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率为70.6%(12/17)。溃疡愈合者5条,有2例2条患肢的溃疡伴疼痛无缓解,无死亡及高位截肢者。所有患者经常规检查未发现视网膜增生、恶性肿瘤、心肌梗塞、脑梗塞、血管瘤形成等并发症。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TAO手段,改善患肢症状及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骨髓动员与非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25例严重缺血的TAO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2例为骨髓动员组,B组13例为非动员组。两组患者抽取骨髓血150~200ml,分离纯化后行下肢肌肉注射法移植术,观察丰观及客观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移植2个月后两组多数患者疼痛和冷感有缓解,但缓解率两组无差异,两组溃疡愈合率无差异;经平均10个月随访,两组主观症状缓解率及溃疡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2个月后踝肱指数(ABI)和经皮氧分压(TcPO2)较术前有显著提高,A、B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平均10个月随访,两组间ABI和TcP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有2例2条患肢溃疡无改善,无步匕亡及高位截肢者,全部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乍。结论骨髓动员和非动员两种方式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TAO手段.尤其对改善患肢症状及促讲溃疡的愈合效果明显,而骨髓动员组的疗效优于非动员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应用于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其疗效。方法分析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法治疗的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等分为2组。第1组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下肢肌内注射法移植,第2组采用下肢动脉腔内注射法移植。患者在抽取骨髓前均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骨髓细胞2~3d,300μg/d,动员末日抽取骨髓血200mL,经分离纯化后移植入患肢(双下肢患者选取症状重侧)。每月定期电话随访症状的变化。6个月后复查皮温、经皮氧分压(TcPO2)、踝肱指数(AB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随访内容包括疼痛、冷感、麻木、跛行距离、溃疡坏疽情况。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移值后6个月各项观察指标与移植前对比,患肢皮温、TcPO2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I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循环再生及临床症状各指标总有效率均≥6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动员刺激后的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4.
骨髓单个核细胞自体移植促进心脏血管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自体移植于梗死心肌后实现血管再生的能力。方法结扎45只5月龄日本大耳白兔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骨髓单个核细胞自体移植组(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直接心肌注射至梗死周边区域),心肌梗死未治疗组及假手术组,分别在细胞移植后2、4、8周时处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在梗死心肌组织中的分化、毛细血管密度以及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骨髓单个核细胞在梗死心肌组织中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在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早期,心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细胞移植后4、8周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心肌梗死未治疗组及假手术组。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自体移植于梗死心肌区能促进血管再生,改善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5.
不同移植浓度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下肢缺血临床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比较自体骨髓干细胞不同移植浓度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在治疗下肢缺血的临床作用和近期疗效。方法2003年12月~2004年12月,对22例双下肢缺血的患者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将每一患者其中缺血较严重的一侧分为实验组(A组),较轻的一侧为对照组(B组)。A组移植骨髓干细胞浓度>1×108个/条下肢,B组<1×105个/条下肢。应用谷涌泉提出的患肢疼痛、冷感和麻木等主观标准,间歇性跛行距离、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oxygenpressure,TcPO2)、Tateishi-Yuyama等提出的新生侧支血管评估、保肢率和足部创面的变化等客观标准评价其疗效。术后1、2和4周分别观察其疗效,并选择4周时的疗效作为评价标准。结果A、B组疼痛缓解有效率分别为90.0%和16.7%(P<0.01),冷感缓解改善率分别为90.5%和5.3%(P<0.01),患肢麻木改善有效率分别为62.5%和9.1%(P<0.01)。术后4周的ABI测定,A、B组分别增加了31.8%和0;TcPO2测定,A、B组增加有效率分别为94.4%和11.1%(P<0.01);新生侧支血管评估分级,12例患者经术后血管造影复查,A组有效率为100%,B组除2条下肢为+1级外,余均未见增多的新生血管;截肢率A、B组分别为4.5%和27.3%(P<0.05);足部创面的变化,A组有效率为75%,B组无效。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疗效与移植的干细胞总量有密切的关系,移植量<1×105个/条下肢时无效或仅有微弱疗效,移植量>1×108个/条下肢时,大多数患者是有效的,但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慢性静脉溃疡的疗效。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9月,在采用大隐静脉剥脱术基础上,对17例下肢慢性静脉溃疡患者采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移植组),并与同期未采用细胞移植治疗的10例患者(对照组)比较疗效。移植组:男9例,女8例;年龄(33.3±6.1)岁。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慢性溃疡11例,单纯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慢性溃疡6例。溃疡面积(4.39±2.46)cm2。病程3个月~6年。对照组:男4例,女6例;年龄(39.2±10.3)岁。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慢性溃疡7例,单纯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慢性溃疡3例。溃疡面积(5.51±2.63)cm2。病程3个月~2年。两组按照临床病因解剖病理学分级(CEAP)均为C6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观察术后溃疡愈合情况;移植组于术前及术后3 d分别切取溃疡面肉芽组织行常规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移植组患者溃疡愈合较快,其中15例愈合,1例好转,1例未愈合,中位愈合时间为22 d,四分位数间距为15 d;对照组溃疡愈合缓慢,其中7例愈合,3例未愈合,中位愈合时间57.5 d,四分位数间距为40 d。两组溃疡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0.001 4,P=0.002 7)。移植组HE染色显示,细胞移植后溃疡肉芽组织有丰富毛细血管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移植后MVD为(32.1±12.8)个,较移植前(22.1±6.7)个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0,P=0.008);移植后VEGF表达阳性细胞百分比为8.05%±5.10%,较移植前(6.13%±4.20%)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0,P=0.268)。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以促进下肢慢性静脉溃疡肉芽组织增生,加速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7.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28例下肢动脉缺血患者,均抽取自体骨髓血,体外提取单个核细胞,行缺血下肢局部肌肉注射,术后观察各项指标综合评估。将患者分为高浓度注射组和低浓度注射组,比较两组移植前后缺血改善情况。结果:28例患者总的疼痛缓解率及麻木感和冷感缓解率均为100%,5例溃疡出现愈合迹象,移植后临床评分(10.96±2.09)低于移植前(14.25±2.41),P<0.05;高浓度注射组注射前后评分差值(3.92±1.16)大于低浓度注射组(2.81±1.52,P<0.05。除1例于术后3个月出现浅静脉曲张外,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干细胞提取的数量、动脉缺血的范围,尤其是干细胞注射浓度对于其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例Ⅱ级糖尿病足患者抽取自体骨髓分离出干细胞(单个核细胞).分别肌内注射于下肢和经动脉导管注射于下肢动脉。结果术后1周患者疼痛减轻,溃疡面愈合。提出完善术前准备,术中紧密的医护配合.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是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与中药合用对各种原因所致下肢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用集落细胞刺激因子使患者骨髓处于增生活跃状态,抽取骨髓血分离单个核细胞.移植采用缺血肢体远端动脉腔内及肌肉多点注射.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肢体疼痛、冷感、间歇性跛行、溃疡创面情况评分以及踝肱比(ABl)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肢疼痛及冷感明显改善,跛行距离延长,创面愈合加快,ABI在术后短期内无明显升高.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结合中药治疗可以迅速改善下肢缺血患者的疼痛及冷感,促进伤口愈合,中远期有效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临床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能否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方法:经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纳入2008-09/2009-05在细胞治疗中心住院的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杜民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146例,均为男性,年龄5~16岁,平均(8.6±6.3)岁;病程2~16年,平均(6.3±5.9)年.患者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4 d后采集骨髓,Percoll;l梯度离心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10~14d,配制浓度为2-3×1010L-1的细胞混悬液,经静脉及四肢肌肉局部等量移植,单次移植提取的单个核细胞总量为(1.86±1.18)×108,间充质干细胞含量为(1.65±0.76)×108.结果:移植后12个月,146例患者的徒手肌力好特率48.6%(71例/146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好转转率80.1%(117例/146例),运动功能好转率71.2%(104/146例).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杜氏型肌营养不良症可在近期增加患者肌力,提高生活能力,改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联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3月至2005年11月,采用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结合动脉旁路术、股深动脉成形术或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17例(19条肢体),术前踝肱指数(ABI)为(0.26±0.13),术前常规行血管彩超及CTA检查评价下肢动脉病变情况。结果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19条,股深动脉成形11条,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12条,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3条,均获得成功。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ABI(0.64±0.17)(P<0.05,t检验),随访期间,4例残余间歇性跛行,3例术后3个月行干细胞移植术后症状明显好转。结论多方法联合是治疗多节段多平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股深动脉的病变范围与手术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术前正确评价股深动脉的通畅程度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同期经旁路血管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衰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40例需外科手术治疗的陈旧性心梗伴左室功能不全病人,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同期经旁路血管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结果 全组手术死亡1例.手术早期无心梗发生,无肝、肾功能衰竭,无新发恶性心律失常.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经旁路血管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冠心病陈旧心梗,为缺血性心衰病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综合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3.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中期疗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中期疗效.方法 2003年3月-2005年6月,采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65例下肢缺血患者.男50例,女15例;年龄36~89岁,平均66.5岁.病变类型:单纯动脉硬化闭塞症4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5例,糖尿病下肢缺血56例.于患者骼后上棘抽取骨髓血400 mL,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12例移植治疗2~4次,其余均为单次移植治疗.每次移植细胞数为(0.60~1.80)×109个,平均1.05×109个.根据下肢缺血临床症状改善程度行疗效评价.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56个月,平均21.5个月.随访期内5例死于心肌梗死和心衰,3例死于脑梗死.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0.8%(46/65),无效率为18.5%(12/65),复发率为10.7%(7/65).疗效维持时间>12个月者42例,占总有效患者的91.3%(42/46);疗效维持>24个月者24例,占52.2%(24/46);疗效维持>37个月者12例,占26.1%(12/46).12例多次治疗者有效率为100%,53例单次治疗者有效率为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中期随访结果表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是一种临床可行和简便有效治疗下肢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7年4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TAO患者(62条患肢)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采用主观指标包括患肢疼痛、冷感以及客观指标包括间歇性跛行距离、踝肱指数(ABI)、足部溃疡变化、皮温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4例患者(4条患肢)移植后3周因小腿中段以下出现坏死导致低位截肢;46例保肢患者(58条患肢),移植后1个月,小腿疼痛及冷感觉均消失,足部疼痛和冷感评分均优于移植前(P<0.05)。移植后3个月,10例(10条患肢)溃疡全部愈合;46例保肢患者,间歇性跛行距离由(80.38±45.53)m增加到(330.56±142.31)m,下肢皮温由(26.50±0.46)℃增加到(31.49±0.45)℃,ABI由0.41±0.02增加到0.71±0.05,移植后以上三项指标均明显优于移植前(P<0.05)。移植后6个月,46例保肢患者58条患肢动脉造影,均有不同程度的新生侧支血管形成。所有患者经实验室或CT检测,均未发现恶性肿瘤、视网膜增生、动脉瘤等并发症。40例患者移植后随访9~36个月(平均22.5个月)症状改善后无加重;6例患者6个月后因下肢疼痛加重,疼痛评分为4分,并伴有足趾溃疡,再次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再次移植后18个月,患者仅有下肢乏力,疼痛改善,疼痛评分为1分,足趾溃疡愈合,无间歇性跛行。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AO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是下肢远端动脉流出道差无法进行搭桥的患者,可使一部分患者免除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心肌病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冠脉输注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53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采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冠状动脉(冠脉)内输注治疗。结果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无1例发生并发症。提出手术前后给予心理护理.做好自体骨髓采集术的护理、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混悬液冠脉内回输的护理、术后观察及健康指导等.是该治疗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管内超声消融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分析39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患者行血管内超声消融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资料。男21例,女18例;平均年龄63岁。手术首先抽取自体骨髓260mL,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制备干细胞悬浊液40mL。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或切开显露,经股浅动脉上部向下插入超声消融导管,在动脉造影监视下进行血管内超声消融,尔后将干细胞悬浊液一次性分点注射于小腿缺血肌肉内局部。结果39例患者术后静息痛缓解,跛行距离增加,冷、凉感觉得到改善。结论血管内超声消融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血管腔内成形术(pere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PBSC)注射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的82例患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组42例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行PTA术联合自体PBSC注射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行单纯PTA术,比较两种方法之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接受治疗.治疗组ABI由术前0.32±0.11提高至术后第3个月的0.50±0.14和术后第6个月的0.49±0.13(t=-6.765和-6.040,P<0.05),TcPO_2由术前(26.1±2.3)mm Hg提高至术后第3个月的(32.7±4.2)mm Hg和术后第6个月的(34.5±2.7)mm Hg(t=-8.901和-14.250,P<0.05),对照组ABI由术前0.30±0.12提高至术后的0.47±0.15及0.47±0.13(t=-5.631和-5.873,P<0.05),TcPO_2由术前(25.9±2.4)mm Hg提高至术后第3个月的(28.9±2.9)mm Hg及术后第6个月的(28.9±2.1)mm Hg(t=-5.090和-5.389,P<0.05).治疗组术后TcPO_2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TA和自体PBSC注射是治疗缺血性下肢血管病有效的手段,自体PBSC注射有持续性升高TcPO_2的作用,两者的联合运用效果优于单纯PTA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骨髓动员刺激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初步疗效。方法2005年5月~2005年12月收治下肢缺血35例43侧患肢,男23例,女12例。年龄34~90岁,平均71.3岁。病因:糖尿病下肢缺血30例38侧患肢,单纯动脉硬化闭塞症2例2侧患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例3侧患肢。其中间歇性跛行期5例5侧患肢;静息痛期15例19侧患肢;组织缺损期15例19侧患肢,其中组织溃疡期9例12侧患肢;组织坏疽期6例7侧患肢。在抽取骨髓前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刺激骨髓2~3d,每天300μg;抽取骨髓血130-200ml,经分离纯化后再行移植。采用下肢肌肉局部注射13例19侧患肢,下肢动脉腔内注射16例16侧患肢,下肢肌肉局部注射与动脉腔内同时注射6例8侧患肢进行移植。结果术后2个月肢体疼痛改善率为94.7%,冷感改善率为97.1%,肢体麻木改善率为93.3%。5例5侧患肢间歇性跛行距离均有不同程度增加。44.2%患者的踝肱比值(ankle/brachial index ABI)有不同程度增加。39侧患肢行经皮氧分压(transeutaneous oxygen pressure,TeP02)测定,92.3%有不同程度增高。患肢溃疡:在9例11侧患肢中,愈合1侧,明显缩小或缩小3侧,无变化7侧,其中3侧患肢被截肢。术后行血管造影评估25例34侧患肢,91.2%患肢的侧支循环有不同程度增加。并发症:骨髓动员刺激出现发热和轻微乏力各1例,均自行缓解;单个核细胞移植后1周出现轻度心肌梗死1例,药物治疗1周后恢复出院,1个月后因患肢疼痛加重行膝下截肢。32例40侧患肢获随访3412个月,症状消失13侧,明显改善15侧,改善8侧,复发2侧,无效2侧。客观评价标准与术前比较ABI增加25侧;TcPOz测定增加36侧;21侧患肢的血管造影显示90.5%患肢有新生侧支形成;10侧患肢足部溃疡7侧愈合,3侧明显缩小;3侧患肢截除坏疽足趾者于术后2~3个月愈合出院。结论经骨髓动员刺激后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下肢缺血,具有抽取骨髓血少、细胞量多、近期效果好且安全性高的优点,是除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外的又一种治疗下肢缺血的新方法。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和胰岛细胞通过肝脏和静脉途径移植后对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胰岛细胞,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28只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A、B、C、D组,A组在肝脏被膜下多点注射1000个胰岛细胞,B组在体外将1000个胰岛细胞和1×107个骨髓单个核细胞混合后在肝脏被膜下多点注射,C组通过尾静脉注射1000个胰岛细胞,D组在体外将1000个胰岛细胞和1×107个骨髓单个核细胞混合后通过尾静脉注射,移植后于不同时间点尾静脉测定随机血糖,比较不同细胞组合和移植途径之间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结果 A、B组血糖于术后3 d内开始下降,A组血糖可降至正常水平(7.98±2.28)mmol/L,血糖维持正常水平(3.71±0.95)d,B组降至(7.72±1. 75)mmol/L可维持(4.86±1.06)d,静脉移植组血糖于术后4 d内降至正常(7.35±1.40)mmol/L,可维持(7.85±1.46)d,D组静脉注射胰岛于4 d起效(7.00±0.83)mmol/L,血糖可降至正常水平可维持(14.10±1.21)d,各组间血糖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及维持正常水平的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髓单个核细胞和胰岛混合细胞通过尾静脉移植对大鼠血糖维持正常时间最长,血糖控制水平最理想.  相似文献   

20.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治疗。方法自1994年3月至2009年2月期间我院对24例患者的26条有严重慢性缺血表现的下肢,经Doppler超声与DSA、CTA或MRA检查,确诊为下肢TAO。根据影像提示的病变部位与程度不同,分别用以下方式治疗:①19例患者(21条下肢)行静脉动脉化手术治疗;②3例患者(3条下肢)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③2例患者(2条下肢)行动脉切开取栓手术。结果 19例患者(21条下肢)静脉动脉化术后随访1~14.5年(平均5.6年),13条患肢症状不同程度好转,可基本正常生活。术前ABI为0.38±0.11,术后6个月为0.79±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有效率为61.9%(13/21),截肢率23.8%(5/21)。3例患者(3条下肢)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其中1条失败后改行低位深组静脉动脉化手术;2例患者(2条下肢)行动脉切开取栓成功;术后随访1~4年(平均1.8年),均无截肢。结论根据病变部位与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静脉动脉化手术是治疗下肢TAO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