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新疆野生蔷薇红景天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以及重结晶、制备液相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新疆蔷薇红景天中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成分,分别是草质素-7-O-α-L-鼠李糖苷(Ⅰ),草质素-3-O-β-D-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Ⅱ),山柰酚(Ⅲ),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Ⅳ),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Ⅴ),山柰酚-3-O-β-D-(2″-O-β-D-吡喃木糖基)吡喃葡萄糖苷(Ⅵ)。结论:本研究为进一步有效合理开发利用新疆野生蔷薇红景天资源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的药理、药效学以及质量标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小丛红景天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军宪  罗定强  赵翔宇 《中药材》2006,29(4):335-336
研究了红景天属小丛红景天根茎的化学成分,从乙酸乙酯部分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是胡萝卜苷(β-si-tosterol glucoside,Ⅰ),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chrysophanol-8-O-β-D-glucopyranoside,Ⅱ),草质素-7-O-α-L-鼠李糖苷(rhod ion in,Ⅲ),大花红景天苷(crenu loside,Ⅳ),草质素-7-O-(3″-β-D-葡萄糖基)-α-L-鼠李糖苷[herbacetin-7-O-(3″-β-D-glucopyranosyl)-α-L-rhamnoside,Ⅴ]。化合物大花红景天苷和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大花红景天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大花红景天Rhodiola crenulata干燥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采用ESI-MS、1H-NMR、13C-NMR等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大花红景天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5-二羟基-3′,4′,7-三甲氧基黄酮(1)、3,5,7,3′-四羟基黄酮(2)、5,4′-二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3)、山柰酚(4)、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5)、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6)、小麦黄素(7)、小麦黄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8)、槲皮素(9)、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0)、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11)、草质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2)、草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3)、草质素-7-O-α-L-吡喃鼠李糖苷(14)。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红景天属植物中分离得到,5~6、8、10~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高山红景天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8  
目的 研究高山红景天Rhodiola sachalinensis干燥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对羟基苯甲酸(2)、红景天苷(3)、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4)、苯乙醇-8-O-β-D-吡喃葡萄糖苷(5)、苯丙烯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6)、(2E,4R)-4,7-二羟基-3,7-二甲基-2-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高山红景天醇,7)、槲皮素(8)、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9)、山柰酚(10)、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11)、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12)、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3)、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14)、小麦黄素(15)、3,5,7,5′-四羟基-4′-甲氧基黄酮(柽柳亭,16)、草质素-7-O-α-L-吡喃鼠李糖苷(17)、草质素-3-O-β-D-吡喃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18).结论 化合物9、12、16为首次从红景天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8、14、18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大株红景天Rhodiola wallichiana var.cholaensis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对心肌细胞H9c2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动态轴向压缩柱色谱、硅胶柱色谱以及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细胞损伤保护活性实验。结果从大株红景天根茎中共分离并鉴定了1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红景天苷(1)、没食子酸(2)、没食子酸甲酯(3)、槲皮素(4)、邻苯三酚(5)、6″-O-galloylsalidroside(6)、没食子酸乙酯(7)、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8)、草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9)、草质素-7-O-(3″-O-β-D-葡萄糖基)-α-L-鼠李糖苷(10)、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11)、草质素(12)、草质素-7-O-α-L-鼠李糖苷(13)、小麦黄素(14)、芦丁(15)、山柰酚-3-O-(2″-O-β-D-木糖基)-β-D-葡萄糖苷(16)。样品质量浓度为25μg/m L时,化合物2、6、8、12和15对心肌细胞H9c2的保护率分别为20.40%、31.54%、67.61%、44.27%和47.84%。结论化合物5为首次从红景天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6、8、12和15在一定程度上对心肌细胞H9c2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小丛红景天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红景天属小丛红景天根茎的化学成分,从乙醚部分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是β-谷甾醇(β-sitosterol Ⅰ),草质素-8-甲醚(herbacetin-8-methyl ether Ⅱ),山柰酚(kaempferol Ⅲ),山柰酚-7-Ο-α-鼠李糖苷(kaempferol-7-α-L-rhamnoside Ⅳ),胡萝卜苷(β-stosterol glucoside Ⅴ),草质素-7-O-α-鼠李糖苷(herbacetin-7-α-L-rhamnoside Ⅵ).其中化合物(Ⅰ)、(Ⅱ)和(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7,(4)
目的:研究西藏沙棘叶中黄酮类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等柱色谱法分离纯化,通过MS、1H-NMR和13C-NMR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西藏沙棘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D-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1)、异鼠李素-3-O-β-D-半乳糖-7-O-α-L-鼠李糖苷(2)、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3)、异鼠李素-3-O-α-L-阿拉伯吡喃糖-7-O-α-L-鼠李糖苷(4)、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5)、异鼠李素-7-O-α-L-鼠李糖苷(6)、山柰素-3-O-β-D-槐二糖-7-O-α-L-鼠李糖苷(7)、异鼠李素-3-O-β-D-槐二糖-7-O-α-L-鼠李糖苷(8)、槲皮素-7-O-α-L-鼠李糖苷(9)。结论:其中,化合物2、4、6、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少药八角果实中的黄酮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唐文照  苏东敏  庾石山  刘静  屈晶  刘云宝 《中草药》2008,39(10):1452-1455
目的分离并鉴定少药八角Illicium oligandrum果实中的黄酮类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ODS反相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应用核磁共振和质谱等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少药八角果实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Ⅰ)、槲皮素(Ⅱ)、槲皮素-3-O-β-D-半乳吡喃糖苷(Ⅲ)、异=鼠李素-3-O-β-D-葡萄吡喃糖苷(Ⅳ)、槲皮素-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Ⅴ)、槲皮素-3-O-α-L-鼠李吡喃糖苷(Ⅵ)、二氢槲皮素-3-O-α-L-鼠李吡喃糖苷(Ⅶ)、二氢山柰酚-3-O-α-L-鼠李吡喃糖苷(Ⅷ)、槲皮素-3-O-(6″-O-α-L-鼠李吡喃糖基)-β-D-葡萄吡喃糖苷(Ⅸ)、山柰酚-3-O-(6″-O-α-L-鼠李吡喃糖基)-β-D-葡萄吡喃糖苷(Ⅹ)、异鼠李素-3-O-(6″-O-α-L-鼠李吡喃糖基)-β-D-葡萄吡喃糖苷(Ⅺ)。结论11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Ⅳ、Ⅴ、Ⅶ、Ⅷ、Ⅺ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点地梅中的黄酮苷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军  肖云川  王文静  席贞  余敏  黄静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7):2353-2357
目的:对点地梅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点地梅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签定为山柰酚3-O-(3-O-乙酰基)-α-L-吡喃鼠李糖苷(1),山柰酚3-O-(2-O-乙酰基)-α-L-吡喃鼠李糖苷(2),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3),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4),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5),山奈酚3-O-(3 -O-乙酰基)-α-L-吡喃鼠李糖基-7-O-α-L-吡喃鼠李糖苷(6),山奈酚3-O-(4-O-乙酰基)-α-L-吡喃鼠李糖基-7-O-α-L-吡喃鼠李糖苷(7),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8),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9),杨梅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7,(4)
目的研究药桑Morus nigra L.叶的黄酮类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和HPLC制备柱,对药桑叶8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得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淫羊藿次苷Ⅱ(2)、德钦红景天苷(3)、草质素-7-O-(3″-β-D-葡萄糖基)-α-L-鼠李糖苷(4)、槲皮素-3-O-β-(2″-O-乙酰基)吡喃半乳糖苷-7-O-α-吡喃阿拉伯糖苷(5)、红景天苷(6)、山柰酚-3-O-β-(2″-O-α-L-吡喃鼠李糖基)-葡萄醛酸苷(7)、槲皮素-3-O-α-吡喃鼠李糖基(1→2)-β-吡喃葡萄醛酸苷(8)、鼠李素-3-O-半乳糖苷(9)、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0)、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1)。结论化合物1~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藏药甘青乌头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藏药甘青乌头Aconitum tangutic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LH-20凝胶,ODS,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通过多种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甘青乌头大极性部位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6)-β-D-半乳糖苷]-7-O-α-L-鼠李糖苷(1),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 -7-O-α-L-鼠李糖苷(2),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3),龙胆苦苷(4),吐叶醇-9-O-β-D-葡萄糖苷(5),二氢吐叶醇-9-O-β-D-葡萄糖苷(6),3,4-二羟基-苯乙醇-β-D-葡萄糖苷(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羊波  韩冰  黄萍  王鹏 《中草药》2017,48(5):884-887
目的研究小春花(阴地蕨Botrychium ternatum的全草)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相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小春花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卫矛醇(1)、30-nor-21β-hopan-22-one(2)、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3)、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4)、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5)、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6)、槲皮素-3-α-L-鼠李糖-7-O-α-D-葡萄糖苷(7)、山柰酚-3,7-O-α-L-二鼠李糖苷(8)、12-二十三酮(9)、β-胡萝卜苷(10)。结论化合物1、3~7和9为首次从阴地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10为首次从小春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罗汉果中新的天然皂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秀伟  张建业  钱忠明 《中草药》2008,39(6):810-814
目的 研究罗汉果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应用核磁共振波谱法和质谱法等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罗汉果中分离和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Ⅰ)、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Ⅱ)、山柰苷(Ⅲ)、罗汉果皂苷ⅡE(Ⅳ)、罗汉果皂苷Ⅲ(Ⅴ)、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7-O-[β-D-葡萄糖基(1-2)-α-L-鼠李糖苷](Ⅵ)、罗汉果皂苷ⅣA(Ⅶ)、光果木鳖皂苷Ⅰ(Ⅷ)、罗汉果皂苷Ⅴ(Ⅸ)和罗汉果皂苷ⅡA1(Ⅹ).结论 化合物Ⅶ和Ⅹ为新的天然产物,Ⅰ为首次从罗汉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东北茶藨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东北茶藨子Ribes mandshuricum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 20、MCI、半制备HPLC进行成分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东北茶藨子95%乙醇提取物的各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2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2)、山柰酚-3-O-α-L-阿拉伯糖苷(3)、山柰酚-3-O-α-L-阿拉伯糖基-7-O-α-L-鼠李糖苷(4)、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5)、山柰酚-3,7-二-O-α-L-二鼠李糖苷(6)、山柰酚-3-O-β-D-半乳糖基-7-O-α-L-鼠李糖苷(7)、山柰酚-3-O-β-D-葡萄糖基-7-O-α-L-鼠李糖苷(8)、槲皮素(9)、槲皮素-7-O-α-L-鼠李糖苷(10)、槲皮素-3-O-β-D-葡萄糖基-7-O-α-L-鼠李糖苷(11)、杨梅素-3,7-二-O-α-L-二鼠李糖苷(12)、槲皮素-3-O-α-L-鼠李糖基-7-O-β-D-半乳糖苷(13)、对羟基苯甲酸(14)、原儿茶酸(15)、香草酸(16)、pleoside(17)、丁香酸葡萄糖苷(18)、juniperoside(19)、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乙酯(20)、菜豆酸(21)、脱落酸(22)、jasminoside E(23)、conocarpan(24)、豆甾-4-烯-3,6-二酮(25)、豆甾-4-烯-3-酮(26)、24-ethylcholesta-4,24(28)Z-lien-3-one(27)。结论化合物20可能为人工产物,其余化合物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合柄铁线莲中黄酮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分离材料和方法,结合半制备液相分离合柄铁线莲中的黄酮苷类成分。运用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1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1)、异牡荆素(2)、过山蕨素(山柰酚-3-O-β-D-葡萄糖基-7-α-L-鼠李糖苷)(3)、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7-O-α-L-鼠李糖苷(4)、山柰酚-3-O-α-L-(4-O-乙酰基)鼠李糖基-7-O-α-L-鼠李糖苷(5)、山柰酚-3-O-(2-β-D-葡萄糖基)-α-L-鼠李糖基-7-O-α-L-鼠李糖苷(6)、染料木素-7-O-β-D-呋喃芹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7)、澳白檀苷(8)、槲皮素-3-O-β-D-(6″-n-丁基)葡萄糖醛酸酯(9)、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10)和异荭草素(11)。结论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鬼箭羽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对鬼箭羽Euonymus alatus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其中二氢黄酮及其苷类4个:柚皮素(1)、香橙素(2)、二氢槲皮素(3)、橙皮苷(4);黄酮及其苷类8个:山柰酚(5)、槲皮素(6)、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7)、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8)、槲皮素-7-O-α-L-鼠李糖苷(9)、金丝桃苷(10)、山柰酚-3,7-二-O-α-L-鼠李糖苷(11)、槲皮素-3,7-二-O-α-L-鼠李糖苷(12);黄烷酮醇类1个:去氢双儿茶素A(13)。结论化合物3、7~9、11、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中成药》2017,(11)
目的研究毛序准噶尔乌头Aconitum soongaricum Stapf var.pubescens Steinb.的化学成分。方法毛序准噶尔乌头8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反相、Sephadex LH-20、制备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1)、山柰酚-3-O-β-D-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2)、山柰酚-3-O-α-L-阿拉伯糖-7-O-α-L-鼠李糖苷(3)、对羟基肉桂酸甲酯(4)、4-羟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5)、(3S,5R,6R,7E,9S)-3,5,6,9-tetrahydroxy-7-en-megastigmane(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汪云松  黄荣  李良  张洪彬  杨靖华 《中草药》2008,39(10):1466-1468
目的对潺槁木姜子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解析鉴定各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潺槁木姜子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学成分,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Ⅰ)、山柰酚-3-α-L-鼠李糖苷(Ⅱ)、槲皮素-3-α-L-阿拉伯糖苷(Ⅲ)、槲皮素-3-O-β-D-鼠李糖苷(Ⅳ)、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Ⅴ)、芦丁(Ⅵ)、( )-没食子儿茶素(Ⅶ)、丁香酸(Ⅷ)、2,4-二甲氧基苯酚(Ⅸ)。结论从云南思茅所产潺槁木姜子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Ⅰ、Ⅲ、Ⅶ、Ⅷ、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单芽狗脊蕨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惠  杨雪琼  张凤梅  杨亚滨  蔡乐  丁中涛 《中草药》2009,40(10):1546-1549
目的 研究单芽狗脊蕨的化学成分.方法 使用色谱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波谱特征鉴定结构.结果 从其甲醇提取物中分离了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苯乙烯基-2-吡喃酮-4'-O-β-D-葡萄糖苷(Ⅰ)、坡那甾酮A(Ⅱ)、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7-O-α-L-鼠李糖苷(Ⅲ),芹菜素-7-O-α-L-鼠李糖基-(1→3)-O-α-L-鼠李糖苷(Ⅳ)、对苯甲酸鼠李糖醇苷(Ⅴ)、1-O-β-D-半乳糖-(6→1)-α-D-半乳糖-2,3-O-月桂酸甘油二酯(Ⅵ)、正丁基-O-α-D-呋喃果糖苷(Ⅶ)、正丁基-O-β-D-呋喃果糖苷(Ⅷ)、正丁基-O-β-D-吡喃果糖苷(Ⅸ)、十六烷醇(Ⅹ)、β-谷甾醇(Ⅺ)、胡萝卜苷(Ⅻ).结论 除化合物Ⅲ、Ⅺ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单芽狗脊蕨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蚊子草中黄酮类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方法蚊子草的95%乙醇提取物经乙酸乙酯萃取后,采用硅胶柱色谱、ODS-C_(18)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解析。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实验评价化合物抗氧化活性;采用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测定NO、TNF-α、IL-6炎症因子含量评价化合物抗炎活性。结果从乙酸乙酯层中分离纯化鉴定出11种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1)、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2)、山奈酚(3)、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4)、山奈酚-3,7-O-α-L-二鼠李糖苷(5)、山奈酚-3-O-β-D-葡萄糖(6→1)-α-L-鼠李糖苷(6)、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7)、芹菜素(8)、槲皮素-3-O-β-D-葡萄糖(6→1)-α-L-鼠李糖苷(9)、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苷(10)、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11),其中化合物5、6、7、9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抗氧化研究结果表明,11种化合物中化合物1~3、7~11对DPPH自由基具有显著清除作用;抗炎活性结果表明,11种化合物中化合物1、3、4、6、8~10对NO、TNF-α、IL-6炎症因子的释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1~3、7~11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化合物1、3、4、6、8~10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