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研究广西特色药材退黄藤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和纯化,并通过EI-MS及NMR等波谱学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从退黄藤中共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棕榈酸酯(1),维生素E(2),二十四烷酸(3),蒲公英赛醇(4),豆甾-4-烯-3,6-二酮(5),十七烷酸(6),二十六烷酸甘油酯(7),豆甾-4-烯-6β-醇-3-酮(8),二十七烷酸甘油酯(9),没食子酸乙酯(10),东莨菪内酯(11),3,3',4'-三甲氧基鞣花酸(12),没食子酸(13)。结论:化合物1~13均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文冠果种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种皮的化学成分,为文冠果综合开发利用打下科学基础。方法采用多种分离技术对文冠果种皮甲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文冠果种皮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1)十九烷酸、(2)二十一烷酸、(3)豆甾醇、(4)豆甾醇乙酸酯、(5)豆甾-7-烯-3β-醇、(6)二十四烷酸、(7)胡萝卜苷。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得,5~7为首次从文冠果种皮中得到。  相似文献   

3.
黄秋葵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黄秋葵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黄秋葵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为6-羟基豆甾-4-烯-3-酮(1),6β-羟基豆甾-4,22-二烯-3-酮(2),3β-羟基豆甾-烯-7-酮(3),3β-羟基豆甾-5,22-二烯-7-酮(4),豆甾-5-烯-3β,7β-二醇(5),豆甾-5,22-二烯-3β,7β-二醇(6),豆甾-4,22-二烯-3,6-二酮(7),豆甾-4,22-二烯-3-酮(8),麦角甾-7,22-二烯-3β-醇(9),环阿尔廷-25-烯-3,24-二醇(10),羽扇豆醇(11),橙酰胺乙酸酯(12),豆甾醇(13),棕搁酸(14).结论: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也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5,(12)
目的研究抗肿瘤植物青龙衣(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未成熟果实的果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青龙衣提取物采用硅胶柱、制备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甲氧基胡桃醌(1)、3-乙氧基胡桃醌(2)、豆甾-5-烯-3β-醇(3)、豆甾-4-烯-3-酮(4)、(24R)-5α-豆甾烷-3,6二酮(5)、二氢去氢二愈创木基醇(6)、内消旋二氢愈创木脂酸(7)、松柏醇-9-O-β-D-葡萄糖苷(8)、massonianoside D(9)、原儿茶酸甲酯(10)、4-羟甲基-2-甲氧基苯酚(11)、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12)、原儿茶酸(13)、丁香酸(14)。结论化合物3~9、11~13为首次从胡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10为首次从青龙衣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5,(3)
目的:研究大戟科植物猫眼草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等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猫眼草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羟基-7β-甲氧基-5-豆甾烯(1)、3β,22β-二羟基-7β-甲氧基-5-豆甾烯(2)、灰绿曲霉酰胺(3)、2,5-二羟基-4-甲氧基菲(4)、对羟基苯甲酸(5)、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6)、灯盏花苷C(7)、5,7,4'-三羟基双氢黄酮(8)、山柰酚(9)、槲皮素(10)、科罗索酸(11)、金合欢素(12)。结论:除化合物9、10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0,(8)
目的:对黄秋葵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黄秋葵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9,19-23(Z)-环阿尔廷烯-3,β25-二醇(1)、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2)、5,α6α-环氧麦角甾-8(14),22-二烯-3,β7α-二醇(3)、5α,8α-过氧麦甾-22-烯-3β-醇(4)、豆甾-5-烯-3,β7α-二醇(5)、豆甾-5,22-二烯-3,β7α-二醇(6)、豆甾-4-烯-3,β6β-二醇(7)、豆甾-4,22-二烯-3,β6β-二醇(8)、豆甾-4-烯-3,6-二酮(9)、豆甾-4-烯-3-酮(10)、β-谷甾醇(11)、β-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也为首次从秋葵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鸭跖草科裸花水竹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和纯化,并通过IR,EIMS及NMR等波谱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裸花水竹草中共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三十九烷(1),二十烷酸辛酯(2),胆甾-7-烯-3-酮(3),22,23-二氢菠菜甾酮(4),二十四烷酸(5),三十烷酸(6),谷甾醇(7),菜油甾醇(8),豆甾醇(9),麦角甾醇(10),豆甾-7-烯-3-醇(11),豆甾醇-3-O-葡萄糖苷(12),胡萝卜苷(13),二十七烷酸甘油酯(14),bracteanolide A(15)。结论:其中化合物1~15均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佛甲草中甾醇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晓峰  刘霞  潘兰  岐琳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0):1319-1321
目的:对佛甲草Sedum,lineare Thunb.中的甾醇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方法: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技术对植物全草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并经超导核磁共振(NMR)等现代波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佛甲草中分离得到6个甾醇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7-烯-3β-醇(1),豆甾-3β,5α,6β三醇(2),豆甾-5-烯-3β-醇-7-酮(3),豆甾-5-烯-3β,7α-二醇(4),豆甾-5-烯-3β,7β-二醇(5),β-谷甾醇(6).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5,(8)
目的:研究中平树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平树根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三十四烷酸(1)、油酮酸-3-乙酯(2)、β-谷甾醇(3)、豆甾-4-烯-6β-醇-3-酮(4)、2α-hydroxyaleuritolic acid 3-p-hydroxybenzoate(5)、东莨菪素(6)、胡萝卜苷(7)、2,6-二甲氧基对苯醌(8)、山楂酸(9)。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菊叶千里光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对菊科千里光属植物菊叶千里光Senecio chrysanthemoides全草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薄层制备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应用NMR和MS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菊叶千里光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2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千里光菲林碱(1),千里光碱(2),1,2-dihydrocacalohastine(3),桉叶醇-4(15)-烯-1β,6α-二醇(4),7,11,15-三甲基-3-亚甲基十六烷-1,2-二醇(5),款冬二醇3-O-棕榈酸酯(6),马尼拉二醇3-O-棕榈酸酯(7),款冬二醇(8),马尼拉二醇(9),β-香树脂醇(10),α-香树脂醇(11),自桦脂醇(12),loranthol(13),(+)-丁香树脂酚(14),1-羟基-4-酮-环己烯-1-乙酸酯(15),2,6-二甲氧基对苯醌(16),豆甾-5,22-二烯-3β-羟基-7-酮(17),豆甾-5,22-二烯-7-酮(18),豆甾4-烯-3-酮(19),豆甾-4,22-二烯-3-酮(20),β-谷甾醇(21),豆甾醇(22),胡萝卜苷(23),十一烷酸甘油酯(24)和十一烷酸甲酯(25).讨论:化合物5~9,13,17~20和24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桑科榕属植物对叶榕茎皮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反相、凝胶等多种色谱手段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对叶榕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草酸(1),豆甾醇(2),乌苏酸(3),齐墩果酸(4),丁香酸(5),槲皮素(6),芦丁(7),豆甾-5,22-二烯-3β-羟基-7-酮(8),豆甾-5-烯-3β-羟基-7-酮(9),3β-香树素乙酸酯(10),3β-acetoxy~(-1)2-oleanen~(-1)1-one(11),oleanonic acid(12),3β-acetoxy~(-2)5-methoxylanosta-8,23-diene(13)。结论:化合物5~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大果榕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目的 研究大果榕Ficus auriculata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结构.结果 从大果榕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β-羟基豆甾-4-烯-3-酮(1)、6α-羟基豆甾-4-烯-3-酮(2)、豆甾-4-烯-3-酮(3)、3β-羟基豆甾-5-烯-7-酮(4)、豆甾-4-烯-3,6-二酮(5)、麦角甾醇过氧化物(6)、(20S)-3-oxo-20-hydroxytaraxastane (7)、伞形香青酰胺(8)、金色胡椒酰胺乙酸酯(9)、palmarumycin BG1 (10)、7-羰基-脱氢枞酸(11)、松柏醛(12)、S-(+)-dehydrovomifoliol (13)、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14).结论 化合物2、5、7~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黄帅  张敬文  张银勇  单连海  黄晶  周先礼 《中草药》2014,45(15):2153-2156
目的研究川东特有植物小娃娃皮Daphne gracilis全株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多种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小娃娃皮全株95%乙醇提取液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木栓酮(2)、豆甾-4-烯-3-酮(3)、豆甾-4-烯-3,6-二酮(4)、羽扇豆醇(5)、豆甾醇(6)、1,3-二硬脂酸甘油酯(7)、1-二十二烷酸甘油酯(8)、十八醇(9)、植醇(10)、去氢双松柏醇(11)、epoxyconiferyl alcohol(12)、齐墩果瑞香酮(13)、14-姜酮醇(14)、马台树脂醇(15)。结论 1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4、7~9、11、12、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2、14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小木通茎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i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分离,Sephadex LH-20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小木通的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豆甾醇(Ⅰ)、3β-羟基豆甾-5,22-二烯-7-酮(Ⅱ)、5α-豆甾烷-3β,6α-二醇(Ⅲ)、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Ⅳ)、胡萝卜苷(Ⅴ)、葡萄糖(Ⅵ)、正二十二烷酸(Ⅶ)、5-羟甲基-2-呋喃醛(Ⅷ)、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Ⅸ)和阿魏酸(Ⅹ)。结论除Ⅴ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狗肝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狗肝菜Dicliptera chinensis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性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IR、NMR和MS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环己烷萃取部分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三十六烷醇(Ⅰ)、硬脂酸(Ⅱ)、羽扇烯酮(Ⅲ)、羽扇豆醇(Ⅳ)、谷甾烷-4-烯-3-酮(Ⅴ)、豆甾烷-5-烯-7-酮-3β-棕榈酸酯(Ⅵ)、β-谷甾醇(Ⅶ)、齐墩果酸(Ⅷ)、3β,6β-豆甾烷-4-烯-3,6-二醇(Ⅸ)、6β-羟基-豆甾烷-4-烯-3-酮(Ⅹ)、3β-羟基-豆甾烷-5-烯-7-酮(Ⅺ)、去氢催叶萝芙叶醇(Ⅻ)和催叶萝芙叶醇(ⅩⅢ)。结论除Ⅱ化合物和Ⅶ外,皆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6.
卵叶远志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系统研究卵叶远志Polygalasibiric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运用1H-NMR和13C-NMR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熊果酸(1)、2α,3β,19α-三羟基乌索-12-烯-23,28-二羧酸(2)、3β,19α-二羟基乌索-12-烯-23,28-二羧酸(3)、3β,19α-二羟基齐墩果-12-烯-23,28-二羧酸(4)、邻羟基苯甲酸(5)、间二羟基苯甲酸(6)、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7)、正三十一烷(8)、正三十烷醇(9)、正十八烷酸(10)、α-十四烷酸甘油酯(11)和α-二十二烷酸甘油酯(12)。结论化合物1~4为从本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的区别于常规远志皂苷元的三萜类化合物;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滇产苦葛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王刚  麻兵继  刘吉开 《中草药》2005,36(4):495-496
目的研究滇产苦葛Puerariapeduncularis的化学成分。方法分离鉴定苦葛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合物。结果从苦葛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分别被鉴定为5α-豆甾-7,22-二烯-3β-醇(Ⅰ)、二十六烷酸-α-甘油酯(Ⅱ)、3β,22β,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Ⅲ)、齐墩果酸(Ⅴ)和齐墩果酸-3β-O-葡萄糖苷(Ⅵ)。结论化合物Ⅰ、Ⅱ、Ⅳ和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大接骨丹的化学成分研究(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大接骨丹Torricellia angulata var.intermedia根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大孔树脂、Sephadex LH-20和ODS等色谱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和相关文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树脂酚(1)、豆甾醇(2)、3,4,5,7-四羟基-苯乙酸(3)、豆甾-5,11-二烯-3β-醇(4)、22,23-二氢豆甾醇(5)、β-胡萝卜苷(6)、26,27-dinor-4,4-dimethyl-cholesta-8,14-dien-3-ol(7)、硬脂酸(8)、软脂酸(9)、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10)。结论其中化合物3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1、2、4、5、7、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石龙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对石龙芮Ranunculus sceleratus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方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石龙芮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正十六烷酸(hexadecanoic acid,1)、β-谷甾醇(β-stiosterol,2)、1-二十二烯(1-docosene,3)、(3β,24S)-豆甾-5-烯-3-醇((3β,24S)-stigmast-5-en-3-ol,4)、大黄素(Emodin,5)。结论: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属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泽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秦友沐  吴艳萍  欧杜哈  蒋建勤 《中草药》2018,49(7):1520-1524
目的研究泽漆Euphorbia helioscopi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树脂,正、反相硅胶柱,MCI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泽漆全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16个化合物,包括4个萜类化合物:泽漆内酯戊(1)、对映-16β,17-二羟基-贝壳杉烷-3-酮(2)、齐墩果酸(3)、白桦脂酸(4);6个酚性化合物:苯甲酸(5)、没食子酸乙酯(6)、3,3′,4,4′-四羟基联苯(7)、短叶苏木酚(8)、6-羟基-7,8-二氧亚甲基香豆素(9)、3,3′-二甲氧基鞣花酸(10);5个黄酮类化合物:芹菜素(11)、3′-甲氧基木犀草素(12)、金丝桃苷(13)、柚皮素-7-0-β-D-葡萄糖苷(14)、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15)及1个甾体化合物:3β-羟基-胆甾-5-烯(16)。结论化合物7~10、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14~15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