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不同民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分布情况,为从分子水平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不同种族间的差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别检测总计305例新疆地区不同民族正常人群样本的ACE I/D基因型,分类计数进行分析。结果ACE基因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汉族DD型19.51%,ID型32.93%,Ⅱ型47.56%,D和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6%和64%;维吾尔族DD型46.34%,ID型34.15%,Ⅱ型19.51%,D和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3.41%和36.59%;哈萨克族DD型79.66%,ID型3.39%,Ⅱ型16.95%,D和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1.36%和18.64%;蒙古族DD型24.39%,ID型26.83%,Ⅱ型48.78%,D和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7.8%和62.2%。结论AC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与性别无关;新疆地区不同民族人群ACE基因频率分布,汉族、蒙古族与日本人相近,DD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低于欧美人群。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与欧美人群相近,甚至哈萨克族DD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更高,而Ⅱ型及I等位基因频率均低于日本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ICP孕妇与正常孕妇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测定并比较ICP组不同ACE基因型肝功能指标水平,分析AC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ICP孕妇肝功能水平的相关关系。结果:ICP组ACE基因插入/缺失DD、ID、II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6.42%、55.22%、28.3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E/DD基因型在高胆红素组表达明显增高(P0.05),DD基因型患者比ID、II基因型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ICP存在相关性,具有DD基因型的妇女有高度的ICP易感性,携带D等位基因可能增加ICP的患病风险。D等位基因和DD基因型可能通过影响肝脏排泄来影响ICP发病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ACE)I/D多态性与贵州省黔南地区布依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贵州省黔南地区布依族、汉族150例高血压患者(布依族73例,汉族77例)为高血压组,204例健康人群(布依族105例,汉族99例)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进行检测。结果 (1)ACE基因II、ID、DD基因型及I、D等位基因在布依族、汉族高血压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2)1ACE基因I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在高血压组和对照组间分布频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2ACE基因I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在布依族高血压组和布依族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ACE基因D等位基因在汉族高血压和汉族对照组间的分布频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ACE基因I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贵州黔南地区布依族高血压有关,而ACE基因D等位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贵州黔南地区汉族高血压有关。(2)携带ACE基因I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的布依族正常人群可能比携带非I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的布依族正常人群患高血压的机率高,而携带ACE基因D等位基因的汉族正常人群可能比携带非D等位基因的汉族正常人群患高血压的机率高。(3)ACE I/D基因多态性可能是贵州布依族、汉族高血压患者的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浙江省畲汉两族人群ACE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及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15例畲汉两族原发性高血压(EH)及正常人群血中ACE基因16内含子I/D多态标记,分析计算各基因型(DD型、ID型、Ⅱ型)及等位基因频率,运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ACE基因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结果浙江畲族EH组与对照组DD、ID、Ⅱ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9.7%、32.8%、27.6%及18.8%、45.8%、35.4%,D和I等位基因分别为56.0%、44.0%及41.7%、58.3%。汉族EH组与对照组DD、ID、Ⅱ基因型频率分别40.7%、31.5%、27.8%及21.8%、40.0%、38.2%,D和I等位基因分别为56.5%、43.5%及41.8%、58.2%。Logistic回归显示DD基因型为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OR=2.746,P0.05)。结论畲汉两族之间ACE基因多态性构成没有差异,两族中带有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的个体易患原发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CHF)发病及转归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111例CHF患者和110例健康者的ACE基因I/D多态性。结果①CHF组DD基因型与D等位基因的频率均高于对照组(DD基因型:0.468比0.227,P<0.01;D等位基因:0.667比0.436,P<0.01)。②病例组中,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DD>ID>II(P<0.05)心功能2级的例数占II型总例数的40.0%,心功能4级的占13.3%,DD型CHF患者中,心功能2级的例数占DD型总例数的13.3%,心功能4级的占35.0%,差别有显著性(P=0.014)。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与中国南方部分汉族人群CHF的发生及不良转归相关,ACE-DD型可能是该地区CHF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ACE基因多态性与CHF病情严重程度的关联强度依次为为:DD>ID>II。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的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其血清水平及老年高血压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ACE基因多态性,同时测定血清ACE水平,对56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与40例老年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组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61vs0.46,P<0.05),血清ACE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31.0±11.1)U/Lvs(25.1±10.0)U/L,P<0.05]。血清ACE水平依次为DD型>ID型>II型。DD型与ID型及DD型与II型之间均具有显著差异。结论ACE基因多态性与血清ACE水平有关,DD基因型者血清ACE水平显著升高,D等位基因可能是老年高血压发病的遗传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7.
哈萨克族高血压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疆哈萨克族高血压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D)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以现况调查的哈萨克族人群为基础,随机抽取高血压患者151例为高血压组,血压正常者200例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相关指标测量,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的基因型.结果 高血压组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ACE I/D)的DD、ID、II等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43.71%,34.44%,21.85%.对照组中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28.00%,48.50%,23.50%.以II基因型为参照基因型,DD,ID 2种基因型的OR值分别为2.383(95%CI=1.348~4.214),0.910(95%CI=0.527~1.571).高血压组中D和I 2种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0.93%,39.07%,对照组中分别为47.75%,52.25%.以I等位基因为参照,D等位基因的OR为1.706(95%CI=1.260~2.311).哈萨克族ACE I/D DD基因型可能与吸烟、饮酒、摄入过量食盐等发生交互作用而增加该人群个体患高血压的危险度.长期食用腌制肉,超重和肥胖与DD、ID均发生交互作用增加人群个体患高血压的危险度.结论 当哈萨克族个体携带DD基因型时,患高血压的危险度上升;携带ACE I/D DD,ID基因型还可以与其他环境危险因素发生交互作用,增加个体患高血压的危险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我国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有关汉族人群共计1678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630名正常对照的AC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的15个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用随机效应模型(D-L法),计算合并比值比OR及其95%的可信区间(95%CI)。[结果]基因型DD(/ID,II)、等位基因(D/I)分布的合并OR分别为1.78(95%CI:1.30~2.78)和1.24(95%CI:1.03~1.49)。[结论]我国汉族人群中带有DD基因型以及D对位基因的个体容易患原发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9.
袁萍  魏莉  郝森  乔良  刘娅  刘萍  朱军 《卫生研究》2008,37(2):159-163
目的了解贵州省贵定县哮喘儿童居室内燃煤型空气污染物(PM4、SO2、CO)的暴露水平和哮喘儿童中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基因第16、27位点以及血管紧张素转移酶(ACE)基因的分布频率,揭示燃煤型空气污染物和哮喘易感基因的交互作用与儿童哮喘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单纯病例研究的流行病学方法,通过PCR方法检测231个哮喘患儿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基因第16、27位点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转移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以及哮喘儿童家庭居室内空气中PM4、SO2、CO的浓度,计算两种哮喘易感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并判断PM4、SO2、CO与β2-AR基因第16、27位点多态性以及血管紧张素转移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在儿童哮喘的发生中是否存在相乘模型的交互作用。结果哮喘儿童的燃煤型空气污染物暴露率为87.4%(202人);β2-AR基因16位点Arg/Arg纯合子、Gly/Gly纯合子、Arg/Gly杂合子在哮喘儿童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3.9%、13.4%和72.7%;27位点Gln/Gln纯合子、Glu/Glu纯合子、Gln/Glu杂合子的频率分别为13.9%、4.3%和81.8%,ACE基因Ⅱ、DD和ID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49.3%、20.0%和30.7%。PM4、SO2、CO和β2-AR基因多态性以及ACE基因多态性在儿童哮喘的发生中存在相乘模型的交互作用(均P<0.05)。结论当地乡村燃煤型室内空气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三种哮喘易感基因多态性的频率分布在当地有一定特殊性;煤型空气污染物(PM4、SO2、CO)与β2-AR基因16位点Gly/Gly基因型和ACE基因DD基因型的交互作用可能增加儿童哮喘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对社区人群中确诊的 112例原发性高血压和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询问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关的因素 ,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其ACE基因插入 /缺失 (I/D)多态性。结果 :病例组及男性病例组与对照组及男性对照组比较 ,ACE(I/D)多态性构成均有显著差异 ;病例组及男性病例组中DD基因型高于对照组及男性对照组。全组非肥胖人群及男性非肥胖人群中Ⅱ基因型与DD基因型比较 ,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均增高。结论 :中国人群ACE基因 (I/D)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及胰岛素抵抗存在一定关系 ,DD基因型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 ,特别是男性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种遗传易感指标 ;在非肥胖人群中 ,尤其是男性 ,Ⅱ基因型可能容易发生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居民原发性高血压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220例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220名血压正常者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酶切的方法检测ACE基因I/D与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结果高血压组中,ACE I/D DD、ID、II 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43.64%,34.54%,21.82%,对照组中分别为27.72%,48.64%,2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9,P0.01);高血压组中D和I 2种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0.91%,39.09%;对照组中分别为47.95%,5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9,P0.01);高血压组中,AT1RA1166C AA和AC2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78.6%,21.4%,对照组中分别为81.4%,1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P0.05);高血压组中A和C2种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9.3%,10.7%,对照组中分别为90.7%,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P0.05)。结论当个体携带ACE基因DD基因型时,增加患高血压的危险性;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哈萨克族居民高血压发生无关;ACE基因ATR基因之间可能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尘肺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及其血清浓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尘肺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及血清ACE浓度的变化。方法尘肺组71例,接尘无尘肺组50例,健康对照组146例,均为男性。采集静脉血,PCR方法检测ACE基因,采用酶两点终点法测定ACE浓度。结果(1)尘肺组ACE基因Ⅱ型者35例,占49.3%,ID型者25例,占35.2%;DD型者11例,占15.5%;尘肺组等位基因频率Ⅰ:62.5%,D:37.5%,3组基因型分布频率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尘肺患者血清ACE浓度为(37.62±11.53)U/L明显高于对照组(31.62 9.19)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尘肺患者ID基因型血清ACE浓度最高(43.5±13.37)U/L,DD型者次之(38.18±5.89)U/L,Ⅱ型者最低(32.65±9.34)U/L。结论尘肺患者血清ACE浓度增高,以ID基因型血清ACE浓度最高,ACE基因多态性与健康人群分布无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选择煤矿井下接尘工人为研究对象(EH组和对照组各206人),进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并收集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5 ml,酚氯仿法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ACE基因多态性。比较两组间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及倒班分布的差异。结果 EH组和对照组倒班作业工人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2.23%和29.61%,组间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3,P<0.05),EH发生的危险增加了1.74倍。ACE基因II、ID、DD基因型和等位基因I、D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ACE基因多态性与EH无直接关系;但倒班与I和D等位基因联合作用的OR值分别为1.86(OR95%CI:1.32~2.63)和1.72(OR95%CI:1.09~2.71),相乘模型交互作用产生的OReg值为0.79,提示倒班与ACE基因I/D等位基因之间存在负交互作用(似然比检验P<0.05)。结论倒班可能是EH的危险因素且可能与ACE基因插入/缺失序列等位基因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在中国徐州地区汉族人群中,GAS5基因中的一个5-bp插入/缺失多态性和甲状腺滤泡癌(FTC)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银染法检测204例FTC患者和232例健康对照者插入/缺失基因型频率,经统计分析探讨其与FTC的关联性。结果:选择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人群在性别、年龄、方面的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吸烟和饮酒在FTC患者中比例较大;基因分型结果显示:患者中插入/插入型(Ins/Ins),插入/缺失型(Ins/Del)和缺失/缺失型(Del/Del)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63,0.500和0.137,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478,0.440和0.082。基因型为Ins/Del和Del/Del的个体CRC易感性明显增高(OR=1.51,95%CI:1.02-2.22,P=0.048)(OR=2.21,95%CI:1.21-4.85,P=0.022)。结论:GAS5基因5-bp插入/缺失多态性与FTC发生存在关联,这一结果对FTC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蒙古族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于2001年6月,在现况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有高血压家族史的高血压51例,血压正常32例,无高血压家族史的高血压64例,血压正常85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ACE基因的插入/缺失(I/D)多态性。用χ^2检验,比较4组人群ACE基因I/D多态性基因型频率和I、D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ACE基因的3种基因型(Ⅱ、ID、DD)在4组人群间的分布无显性差异。在4组人群中均表现出ID基因型频率最高,其次为Ⅱ基因型,DD基因型频率最低。I、D等位基因在4组人群间的分布也无显性差异。在4组人群中I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D等位基因频率。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蒙古族高血压的发生无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郴州地区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ACE)基因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D)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随机纳入340例对象,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前糖尿病患者100例,非糖尿病者112例。用PCR法检测ACE基因I/D多态性,基因型分为II、ID或DD型。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χ2=32.09,P〈0.01)、BMI(χ2=16.10,P〈0.01)、糖尿病家族史(χ2=20.42,P〈0.01)和血清甘油三酯水平(F=21.28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种基因型II、ID和DD的分布在2型糖尿病组为72例(56.3%),52(40.6%)和4例(3.1%);在前糖尿病组为64例(64.0%),30例(30.0%)和6例(6.0%);在非糖尿病组为81例(72.3%),29例(25.9%)和2例(1.8%)例。ID+DD基因型与II基因型2型糖尿病的患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ACE基因I/D多态性、糖尿病家族史、BMI和血清甘油三酯浓度。结论ACE基因ID+DD基因型与郴州地区社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7.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脑梗死危险因素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165例脑梗死、101例高血压患者和106例正常对照者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用比色法测定血清ACE水平,并调查脑梗死经典的危险因素,结果:脑梗死组DD型基因频率为0.43,高于高血压组的0.31(X^2=4.03,P<0.05)和正常对照组的0.17(X^2=19.86,P<0.01),且D等位基因亦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X^2=18.30,12.41、29.00、12.10,P<0.01)。脑梗死组血清ACE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F=2240.06,P<0.01)其中DD基因型血清ACE水平又高于同组DI基因和Ⅱ基因(F=8.83,P<0.01)。结论:ACE基因缺失多态性可能是中国人汉族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循环ACE活性与基因缺失多态性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广东地区瑶族和汉族健康人群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GSTM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方法 采用双重PCR方法检测237例瑶族和229例汉族人群GSTM1基因型.结果 瑶族和汉族人群GSTM1缺失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8.35%(162/237)及64.19%(147/229),2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民族不同性别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东地区瑶族和汉族健康人群GSTM1基因呈多态性分布.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男性老干部体脂分布类型与AC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356名海军男性离退休干部按体质指数和腰围分组,应用PCR方法检测各组ACE I/D基因型。结果(1)DD基因型分布频率:中心超重组(60.3%)>中心非超重组(37.1%)>外周超重组(24.0%)>外周非超重组(4.9%)(P<0.01);(2)ID基因型分布频率:外周超重组(34.0%) 中心超重组(24.4%)与外周非超重组(24.6%) 中心非超重组(32.6%)比较、外周超重组 外周非超重组与中心超重组 中心非超重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II基因型分布频率:外周非超重组(70.5%)>外周超重组(42.0%)>中心非超重组(30.3%)>中心超重组(15.4%)(P<0.01)。结论老年男性DD基因型的体脂分布以中心型为主,II基因型的体脂分布以外周型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明确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 (ACE)基因插入 /缺失 (I/D)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及其肾病发生及进展的关系。方法 :ACE基因内含子 16的一个 2 87bp的Alu顺序I/D型为多态标志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基因片段 ,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结果 :(1) 2 2 1例 2型糖尿病与 10 0例正常对照组之间基因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 ;(2 ) 2型糖尿病未合并肾病与合并肾病及肾功不全 (RF)等各亚组之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ACEI/D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肾病和肾功能不全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