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根据文献资料及尸解证实腹股沟部的皮动脉是全身较粗大的直接皮肤动脉,腹壁浅动脉具有独立的起源,部位较恒定,设计了以腹壁浅动脉为主的轴型皮瓣,为1例自阴茎根部截断,在外院再植失败的病人行阴茎再造,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一.手术方法1、术前一天,根据腹壁浅静脉的走行分布,设计皮瓣并用龙胆紫标出,因腹壁浅动脉与浅静脉伴行,选左腹壁浅动脉供血范围的轴型皮瓣,长15cm,宽10cm,皮瓣蒂根部选在股动脉起点内外2cm。蒂长与蒂基至阴茎根部距离相等。2.沿皮瓣上缘切开皮肤,直达腹外斜肌腱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腹前外侧壁穿支的走行、起始外径及各穿支间吻合支的出现位置.探讨腹前外侧壁跨区穿支皮瓣的切取范围和组合方式.方法 对5具新鲜完整的成人尸体标本动脉造影后行CT扫描与三维重建,CT扫描后用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Mimics)进行3D可视化研究,获取腹前外侧壁血管信息,观测穿支的数量以及彼此间的吻合情况、供血面积等.另对10具防腐的成人尸体标本行解剖学研究,观测腹前外侧壁区外径≥0.5 mm的穿支,测量其管径及走行、分支、吻合支等情况.结果 腹前外侧壁穿支间存在大量的吻合支,跨区穿支皮瓣组合后的营养面积:腹壁下动脉穿支+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71.5±9.5) cm2,腹壁浅动脉穿支+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140.6±10.4)cm2,腹壁下动脉穿支+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122.2±15.2)cm2.结论 腹前外侧壁穿支数目、位置及走行较为恒定,穿支间存在大量吻合支,适合跨区穿支皮瓣的切取,且皮瓣的组合方式多样,为超大皮瓣的切取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3.
胫前动脉分支供养腓骨头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胫前动脉分支作为供养腓骨头瓣血管蒂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在32侧成人尸体标本上观测供养腓骨头的胫前动脉分支的走行、分布、蒂长、管径及与腓总神经及其分支的毗邻关系。结果直接供养腓骨头的胫前动脉分支有胫前返动脉、直接腓骨头动脉、高位腓浅动脉。结论若选择腓骨头瓣的血管蒂,胫前返动脉蒂短、与自身伴行静脉及周边神经关系复杂,操作难度大、安全性差;直接腓骨头动脉血管蒂短,亦属勉强;高位腓浅动脉可以其远端为逆行蒂,可行性较大。  相似文献   

4.
髂腹部双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髂腹部带蒂双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方法 双叶皮瓣为髂腹股沟皮瓣及下腹部皮瓣 ,此二皮瓣的轴心血管均起自股动脉 ,以股动脉为共同蒂部 ,以旋髂浅动脉和腹壁浅动脉的各自血管走行为双叶皮瓣的轴心线 ,来设计切取皮瓣。结果  30例皮瓣全部成活 ,且手外观满意。结论 髂腹部双叶皮瓣是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该手术操作简便 ,尤其适合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及不规则创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设计阴部外动脉阴茎皮瓣转位尿道成形术提供依据.方法 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解剖观测阴部外动脉起始、行程及其阴茎支在阴茎的走行、分支分布.结果阴部外动脉始于股动脉,外径(1.8±0.4)mm,伴行静脉1~2支,汇入大隐静脉.阴部外动脉阴茎支可视为阴茎支即阴部外动脉主干的延续,经耻骨结节两侧靠近阴茎,分别经2(10)点、3(9)点和1(11)点进入阴茎,多数分出背侧支和腹侧支分布于阴茎皮肤,外径(0.8±0.2)mm.结论阴茎皮肤血管恒定,以阴部外动脉为蒂,可在阴茎外侧或背外侧、腹外侧设计皮瓣,用于尿道成形术.术式在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颞浅动脉分支走行及静脉伴行规律,为临床皮瓣手术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解剖10具成人尸体标本头面部(共19侧)并拍照,利用Digimizer图形分析软件建立以外耳孔为原点的坐标,测量分析颞浅动脉额支及顶支走行和伴行静脉.以此解剖结构为基础,用超声多普勒探查颞浅动脉及分支,低头憋气法或环扎法显示相应静脉,设计轴心线位于动静脉之间的转位皮(筋膜)瓣10侧,修复2008年2月-2009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的面部损伤患者9例.数据行方差齐性检验. 结果 19侧标本中,额支伴行静脉缺如6侧,动静脉间最大间距(2.1±1.2)cm;顶支伴行静脉缺如3侧,动静脉间最大间距(1.4±0.7)cm.额支间血管距离大于顶支,且前者离散程度高于后者(F=0.0404,P=0.0475).皮(筋膜)瓣全部成活,无淤血、坏死. 结论 选用颞浅血管分支为轴心血管时,皮瓣设计应根据静脉伴行情况而定,避免术后因静脉回流障碍致皮瓣坏死.低头憋气法或环扎法可较好显现颞浅静脉及其分支,该法简单实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大鱼际皮瓣血供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鱼际皮瓣的血供特点,为大鱼际皮瓣的合理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手标本,解剖并观察大鱼际皮瓣的血供来源、走行、分支及吻合情况。结果根据拇指桡侧指动脉的来源,将大鱼际皮肤血管分为三型:Ⅰ型为掌浅支(弓)型,Ⅱ型为拇主要动脉型,Ⅲ型为交通支型。大鱼际皮瓣的血供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①由掌浅支或其发出的拇指桡侧指动脉发出的皮支,皮支外径约0.3-1.0mm;②来源于拇主要动脉的拇指桡侧指动脉发出的皮穿支,皮支外径约0.4.0.8mm;③拇指桡侧指背动脉向大鱼际桡背侧发出的皮支;④大鱼际深部血管发出的肌皮穿支。结论四种来源的血管在大鱼际交织成网状,营养整个大鱼际皮肤,据此可设计成三种类型的带蒂皮瓣:以掌浅支(弓)发出的拇指桡侧指动脉为血管蒂的大鱼际皮瓣、拇指桡侧指动脉穿支蒂皮瓣以及大鱼际桡背侧筋膜血管蒂皮瓣。其中以拇指桡侧指动脉穿支蒂皮瓣临床应用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8.
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15具成人尸体的30侧头面部进行解剖,对15例活体行颈部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观察颞浅动脉分支与眼轮匝肌营养血管的关系,将所得信息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眼轮匝肌有多条血管在眼睑内形成动脉网,此动脉网与供应颞区皮肤的颞浅动脉分支;额支和颧眶动脉吻合,且颧眶动脉位置较恒定,口径平均在1.0mm以上。结论 颧眶动脉是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的主要营养血管,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可认为是以颧眶动脉为轴的轴型皮瓣。  相似文献   

9.
阴部外动脉阴茎皮瓣尿道成形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设计阴部外动脉阴茎皮瓣转位尿道成形术提供依据。方法  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 ,解剖观测阴部外动脉起始、行程及其阴茎支在阴茎的走行、分支分布。结果 阴部外动脉始于股动脉 ,外径(1.8± 0 .4 )mm ,伴行静脉 1~ 2支 ,汇入大隐静脉。阴部外动脉阴茎支可视为阴茎支即阴部外动脉主干的延续 ,经耻骨结节两侧靠近阴茎 ,分别经 2 (10 )点、3(9)点和 1(11)点进入阴茎 ,多数分出背侧支和腹侧支分布于阴茎皮肤 ,外径(0 .8± 0 .2 )mm。结论 阴茎皮肤血管恒定 ,以阴部外动脉为蒂 ,可在阴茎外侧或背外侧、腹外侧设计皮瓣 ,用于尿道成形术。术式在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四维CT血管显影研究腹壁下动脉穿支的血管构造.方法 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取10具新鲜尸体腹壁标本,在腹壁下动脉的不同水平段将造影剂欧乃派克灌注入皮瓣,包括腹壁下动脉主干、内排分支、外排分支、外排单根穿支、内排单根穿支,在灌注过程中应用四维CT进行扫描(三维CT加上时间轴称之为四维),将所获得的数据在CT工作站上进行图像重建与分析.结果 腹壁下动脉穿支在Scarpa筋膜(腹壁浅筋膜深层)浅面以及真皮下两个层次产生分支,最终走向真皮下血管网.腹壁中线两侧穿支吻合发生在真皮下血管网,较稀疏.皮瓣内血流的分布包括真皮下血管网以及已存在的血管结构2种途径.皮瓣灌注最好的区域是血管蒂同侧腹直肌的表面,其次是血管蒂同侧腹直肌的外侧,再其次是对侧腹直肌表面,灌注最差的是对侧腹直肌外侧.结论 四维CT血管显影是一种有效地研究腹壁下动脉穿支在浅筋膜内结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第三、第四腰动脉髂骨分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第三、第四腰动脉背外侧支的详细观测,为临床合理使用髂骨瓣旋转移植治疗腰椎间融合术等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对15具(30侧)成人尸体的第三、第四腰动脉背外侧支的髂骨分支、走行、蒂长、外径及与髂骨的关系等进行了观察、测量。结果:第三、第四腰动脉都能制成带蒂的髂骨瓣,第三腰动脉背外侧分支有少数标本缺如,而第四腰动脉的出现率很高。结论:临床上可以对第三腰动脉背外侧支髂骨分支缺如的病例行髂骨瓣旋转移植时取第四腰动脉分支的皮瓣进行补偿,将会降低手术的不愈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及其微血管形成的皮瓣在眼睑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①在成人6具12侧头颅标本上,通过血管铸型标本法,对颞浅动脉及其微血管进行观测;②分别以颞浅动脉的额支或顶支为蒂设计成顺行或逆行皮瓣用于眼睑缺损修复。结果:①颞浅动脉终末分支额支和顶支与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枕动脉、耳后动脉及对侧颞浅动脉之间有丰富的吻合:②临床上应用8例以颞浅动脉为蒂形成的皮瓣用于眼睑缺损修复均获成功。结论:以颞浅动脉为蒂形成的顺行及逆行皮瓣,具有采集方便、血供丰富、色泽质地与受区相近等优点,适用于各种类型眼睑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鳞癌根治术后缺损的解剖基础及临床效果。方法在10具新鲜尸体上进行双侧旋髂浅动、静脉的解剖测量。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的口腔鳞癌术后缺损患者,术前使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探查标记穿支位置,根据口腔内缺损组织的面积设计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制备皮瓣并转移至口腔,显微镜下吻合动、静脉。术后随访6~30个月,观察皮瓣的存活情况及口腔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10具新鲜尸体完成双侧解剖,共获得20侧旋髂浅动、静脉的解剖数据。旋髂浅动脉直径为(1.94±0.30)mm,浅支直径为(0.94±0.25)mm,深支直径为(1.25±0.27)mm。至少有2条来自深支的肌皮穿支穿过缝匠肌[(2.15±0.37)条],肌皮穿支直径为(0.75±0.15)mm。旋髂浅静脉直径为(1.72±0.14)mm。浅支动脉蒂长度为(6.5±1.2)cm,深支动脉蒂长度为(8.5±1.9)cm,静脉蒂长度为(9.2±2.1)cm。共选择16例口腔鳞癌术后缺损患者,男14例,女2例,年龄31~70岁,平均48.8岁。切取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面积6 cm×4 cm~12 cm×6 cm,血管蒂动脉平均长度约6.8 cm,静脉平均长度约7.6 cm。1例术后出现皮瓣静脉危象,皮瓣坏死,其余患者皮瓣均存活良好。2例出现供区淋巴瘘,拔管延迟。16例术后随访6~30个月,1例9个月时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余患者未发现复发或转移;供区未见并发症,患者对口腔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厚薄适中,质地柔软,血管蒂直径及长度恒定,血供稳定,供区瘢痕隐蔽,是修复口腔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背阔肌肌皮穿支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①在15具(30侧)防腐成人尸体标本上,对背阔肌及其主要血供进行巨微解剖学观察。②对1具(2侧)防腐成人尸体标本作背阔肌肌皮穿支皮瓣及肌瓣与穿支肌皮瓣分离的共蒂“扇形”瓣模拟手术。结果①在32侧标本中,共发现血管外径大于0.5mm的肌皮穿支102支,其中来自胸背动脉内侧支的穿支数为56支(占55%),来自胸背动脉外侧支的穿支数为46支(占45%)。每侧标本内侧支平均发出1.9支(在1-3支之间变化),外侧支平均发出1.8支(在1-3支之间变化)。②胸背动脉内、外侧支的肌皮穿支外径大于0.5mm的穿支血管主要集中在距神经血管窗下约8.5cm(变化在6.4-9.2cm之间)范围内。结论胸背动脉的肌皮穿支血管位置恒定,管径粗,蒂长,适宜制作成肌皮穿支肌皮瓣或“扇形”瓣。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面动脉及其分支进行解剖研究,了解其走行变异分支情况以及对血管蒂皮瓣临床应用的影响。方法:选用10具(共19侧,一侧半面破坏不可使用)成人头面部标本,3具(6侧)从颈总动脉远心端注人红色乳胶溶液,余未灌注直接解剖。锐性剥去相关区域的皮肤,去除部分脂肪,从下颌下缘至内眦解剖面动脉的全过程。其中5具(10侧)仔细分离出面动脉分支,用游标卡尺测量。结果:终止于内眦动脉的11侧,占57.9%,终止于鼻背的3侧,占15.6%,终止于鼻翼外侧者3侧,占15.6%,终止于上唇动脉的2侧,占10.9%。10侧分离了面动脉分支,发现面动脉从下颌骨前缘到终止处,分布有3~8支,平均5.6支穿支,分支基本分布在下颌骨至鼻翼区间段,动脉起始点口径为0.5~1.9mm,平均1.3mm,穿支长度为14~55mm,平均25.4mm。结论:面动脉走行基本稳定,但有解剖上一定的变异。在采用面动脉血管为血供的皮瓣时术前要探查面动脉走行,不可一味采用经验切取皮瓣。面动脉在下颌骨至鼻翼间有相对稳定的分支,有一定的直径和长度,可以使用合适的面动脉穿支皮瓣进行邻近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16.
窄蒂侧颌颈部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为窄蒂侧颌颈部皮瓣的血供提供解剖学依据 ,并探讨其成活机制 ,以期指导临床应用。 方法  2例新鲜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 ,分别灌注红色乳胶及明胶墨汁 ,前者解剖剔除表皮以显示真皮下血管网 ,后者制成透明标本 ;10例头颈部铸型标本上 ,观察面部和颈部血管分布。临床应用窄蒂侧颌颈部皮瓣修复各种面额部组织缺损 2 9例 ,皮瓣最大面积 11cm× 10cm ,最小面积 5cm× 6cm ,蒂宽 1cm~ 1 5cm ,蒂长 2cm~ 8cm。 结果 侧颌颈部皮肤血供主要来源于面动脉、颞浅动脉的分支、枕动脉及甲状腺上动脉亦发出分支营养颈上部皮肤 ,各动脉逐级发出分支 ,在面颈部各层形成稠密吻合的血管网。蒂部血供主要来源于颞浅动脉的小穿支形成的真皮下血管网及皮下血管网。 2 9例皮瓣 ,2 6例全部成活 ,2例静脉淤血、皮瓣远端坏死 ,1例皮瓣大部分坏死。 结论 窄蒂侧颌颈皮瓣的成活主要依赖于蒂部稠密吻合血管网及高灌注压供血 ,创基创缘的营养及适当的加压促进静脉回流对皮瓣的成活亦起重要作用。该皮瓣是一种超常规的任意型皮瓣。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进入鼻侧软骨区域的主要血管,为设计内眦血管蒂岛状鼻侧软骨粘膜瓣修复眼睑衬里和睑板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并介绍其临床应用经历。方法:10具存放一年的成年尸体标本从颈总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在2具尸体标本的面静脉内注入蓝色乳胶溶液。在3.5倍的手术放大镜下进行解剖,显露鼻背和鼻周区的血管。结果:内眦动脉发出分支从鼻侧软骨的外上方开始斜向其内下方向走行进入鼻侧软骨的表面,并与鼻背动脉和鼻外侧动脉向鼻侧软骨表面发出的分支相互吻合。并且内眦静脉与其伴行。应用岛状鼻侧软骨粘膜瓣修复下睑缺损1例,效果满意。结论:以内眦血管为蒂的岛状鼻侧软骨粘膜瓣具有良好的血液供应,血管蒂长并且走行比较恒定,可转移到眶区修复部分眼睑衬里和睑板缺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颞浅筋膜的解剖学研究,阐明岛状颞浅筋膜瓣移植预制颈部轴型皮瓣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用32侧甲醛固定、16侧新鲜的头颈部标本进行解剖,观测颞浅筋膜组织结构及其血管分布、分支及走行情况,并在新鲜尸体标本上进行岛状颞浅筋膜瓣移植到颈部的模拟手术设计.结果 颞浅筋膜是SMAS筋膜的一部分,颞浅动脉是颞浅筋膜的主要血供来源.以颞浅血管为蒂的舌状颞浅筋膜瓣蒂长达6~8 cm,翻转移植可至颈部胸锁乳突肌的中段区域.结论 颞浅筋膜有恒定的感觉神经和血管分布,岛状颞浅筋膜瓣有足够长度的血管蒂供移植至颈部,是预制颈部轴型皮瓣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9.
腓动脉为蒂的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腓动脉为蒂的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踝及小腿下1/3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解剖观察46侧成人下肢尸体标本的腓动脉前穿支走行及其与外踝前动脉的吻合,腓动、静脉和小腿骨间膜的关系。临床应用经小腿骨间膜前方游离腓动脉为蒂的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踝及小腿下1/3皮肤缺损8例,男7例,女1例;年龄7~48岁。皮瓣切取面积7cm×4cm ̄23cm×12cm。结果腓动脉下1/3段发出前穿支,平均3.2支,穿过小腿骨间膜孔,经小腿前肌间隔浅出,营养小腿前外侧皮肤。腓动脉终末前穿支与外踝前动脉吻合形成外踝前动脉弓。切开小腿骨间膜很容易游离腓动、静脉。全部病例随访1~8年,平均3年。1例出现远端1/3坏死,余全部成活。皮瓣无破溃、臃肿,踝关节、足趾活动正常,足部血供佳。4例缝接腓浅神经者皮瓣痛觉恢复。所有病例均出现第三、四趾蹼感觉减退。结论经小腿骨间膜前方游离腓动、静脉,体位舒适,操作容易,皮瓣切取面积大,切取后对足部血供影响较小,是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20.
用100只体重200g左右的S-D大鼠,分为5组,每组20只。设计前腹壁皮瓣7cm×5cm大小,在躯干皮肌深层游离皮瓣。各组均保留右侧腹壁浅动脉为皮瓣的营养动脉。组1保留同侧的伴行腹壁浅静脉,组2仅保留同侧的腹壁外侧静脉,组3仅保留对侧的腹壁外侧静脉,组4保留对侧的腹壁浅静脉,组5保留两侧腹壁外侧静脉和对侧腹壁浅静脉。3周后将动物处死,测量皮瓣的成活面积并将(存活面积)/(设计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