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药材》2010,(9)
目的:对赶黄草茎进行生药鉴定。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赶黄草茎进行定性和定量鉴别。结果:赶黄草茎组织特征是通气组织发达,髓部宽广,约占横切面的1/3,维管束呈放射状排列;粉末特征与组织特征相符。具有较高含量的没食子酸和槲皮素。结论:该结果为赶黄草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和研究开发该药用资源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赶黄草的药材性状与显微鉴别特征。方法药材性状与显微组织特征观察、测量,不同产地样品、野生品与栽培品的比对。结果赶黄草为全草类药材,茎长圆柱形,粗细不一,长60~90cm,直径3~8 mm,螺状聚伞花序数枝茎顶总状排列。不同产地野生品植株高矮略有差异;栽培品高大整齐。赶黄草显微组织表现特殊性:茎的皮层与髓中有气室结构;孔纹导管具有较原始类型的梯形穿孔板;薄壁细胞内含草酸钙簇晶。结论赶黄草的性状和显微特征可用于药材鉴别,也可作为药典标准制定的参考。赶黄草导管的特殊结构可作为进一步讨论其分类归属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赶黄草的显微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赶黄草显微鉴定提供方法依据.方法 分别取赶黄草药材叶片粉末、新鲜植株叶片和茎,采用不同的方法制片后,显微镜下观察叶表皮、叶横切面、叶粉末、茎横切面的结构特征.结果 确定了赶黄草茎、叶的显微鉴别特征.结论 为赶黄草的鉴别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赶黄草质量标准进行升级研究。方法:采用理化鉴别方法对赶黄草的水分、灰分、浸出物、薄层等进行鉴别与测定。结果:水分不得过13.0%,总灰分不得过9.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5%,醇溶性浸出物(稀乙醇、热浸)不得少于20.0%。结论:本研究提升了赶黄草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青天葵的真伪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青天葵的真伪品鉴别,其伪品车前草叶、犁头尖叶、水半夏叶、紫花地丁。对青天葵正品和伪品从性状、显微、粉末的特征进行鉴别比较,为中药材质量检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7,(10)
目的:为控制赶黄草药材的质量,全面开展赶黄草药材的薄层色谱、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研究,建立完善的赶黄草质量标准。方法:收集10批不同产地的赶黄草药材,以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建立定性薄层鉴别;采用2015年版中国药典方法对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进行检查;采用HPLC法测定赶黄草药材中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thonningian B、PGHG和thonningian A 4种成分的含量,运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版A)"软件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比较对照品与色谱峰的保留时间,指认色谱峰并建立赶黄草药材指纹图谱。结果:TLC鉴别特征斑点清晰、分离度高;水分平均为6.365%、总灰分平均为6.909%、酸不溶灰分平均为0.679%、浸出物平均为15.617%;4种含量测定成分分离效果良好,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指纹图谱显示各批次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利用对照品指认出11个色谱峰。结论:该文建立的TLC定性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方法简便,准确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赶黄草药材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虻虫6种主流商品药材性状、显微鉴别特征。方法:药材性状比对,虻虫不同部位及刚毛显微特征测量和比对。结果:双斑黄虻体型较小,长度不超过14 mm,体壁碎片呈黄棕色或浅黄色,刚毛比其他虻虫细小;而其他5种昆虫体长均超过15 mm,体壁碎片多呈棕黑色或灰黑色。结论:虻虫正品药材双斑黄虻与其他5品种可以依据药材性状和体壁碎片颜色,刚毛的长度、基部直径等显微特征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九头狮子草Peristrophe japonica (Thunb.) Bremek.的质量评价标准提供科学资料.方法 生药鉴定法.结果 描述九头狮子草叶片、粉末及花的性状特征及显微特征.结论 九头狮子草的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可用作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不同来源的赶黄草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赶黄草药用资源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7个不同来源110个赶黄草样品进行DNA分子水平的评价,采用PAUP 4.0b软件处理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19个ISSR引物,利用其中3条引物进行了不同来源赶黄草样品的ISSR-PCR分析,共获得34条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为100%,同时进行了居群间遗传多样性差异分析。结论赶黄草四川居群与其他两个居群间存在着一定的分化。本方法在评价赶黄草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品种鉴别、遗传进化等方面有很好的适用性,可为赶黄草及其近缘属植物的系统学研究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药用植物白花丹的性状及显微构造进行鉴别,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可靠的鉴别依据。方法:对药用植物白花丹进行性状及显微构造研究鉴别。结果:详细的描述了药用植物白花丹的形状、性状和显微特征,进行其横切面及粉末显微鉴别。结论:药用植物白花丹的性状和显微特征可作为真伪鉴别和制定质量控制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石菖蒲与混淆品水菖蒲进行鉴别,保证临床用药准确性。方法:从药材来源、性状特征、显微结构、理化鉴别、薄层层析进行鉴别比较。结果:明确了石菖蒲、水菖蒲的性状、显微鉴别特征,薄层色谱有着明显差异。结论:根据性状和横切面组织显微特征比较,可以准确、快捷鉴别石菖蒲真伪。  相似文献   

12.
《中药材》2010,(7)
目的:对7种山慈菇药材进行比较鉴别。方法:采用性状和显微鉴别的方法对山慈菇药材的性状、组织构造和细胞形态等特征进行观察描述。结果:山慈菇药材的性状可从药材形状、大小、突出环节数、有无心芽等特征来鉴别;显微鉴别可采用有无大型黏液细胞、草酸钙针晶长短、导管种类及大小、淀粉粒及脐点形状等特征作为鉴别依据。结论:山慈菇药材在来源、性状和显微特征方面均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全裂叶阿魏生药学特征进行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阿魏奠定基础。方法:对全裂叶阿魏原植物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粉末鉴别。结果:描述、绘制了全裂叶阿魏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和粉末特征。结论:通过显微鉴别和粉末研究可知,分泌腔、非腺毛、花粉粒等为全裂叶阿魏主要鉴别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维药阿里红的生药鉴定特征。方法:运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薄层色谱法对该药材进行鉴定研究。结果:较为详细地描述了阿里红的生药性状、粉末特征和薄层色谱鉴别研究结果。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所得结果可以为阿里红生药鉴定及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皂角刺及其混伪品日本皂角刺的生药鉴别方法,以保证临床疗效和安全用药。方法:通过药材市场调研和抽样的方法获得样品,采用性状、显微组织鉴别技术,对样品进行比较鉴别。结果:明确了二者在性状、显微特征上的鉴别特征。结论:根据性状和横切面组织显微特征比较,可以准确、快捷鉴别皂角刺真伪。  相似文献   

16.
黄毛豆腐柴的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黄毛豆腐柴的根、茎、叶进行了药材性状、组织及粉末显微特征、理化特征等方面进行生药学研究,为黄毛豆腐柴的鉴别、临床应用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市售乌黄草进行生药学鉴定。方法利用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方法及薄层色谱分析对乌黄草进行生药鉴定研究。结果通过实验,发现乌黄草的药材特征与龙葵相符。结论市售乌黄草的来源即茄科植物龙葵。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来源于苦苣苔科的两种苗药岩豇豆和岩白菜的生药鉴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分别对两种苗药岩豇豆和岩白菜进行鉴别研究。结果:确定了可用于鉴定苗药岩豇豆和岩白菜的原植物形态特征、性状鉴别特征、显微鉴别特征,方法准确可行。结论:此鉴别方法准确、可靠、简单,明确了岩豇豆和岩白菜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19.
冬凌草叶片形态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8种不同叶型冬凌草叶片形态特征、叶表皮特征的观察及叶片主要性状的测量,探讨冬凌草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为其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冬凌草叶型多样性进行了观察描述,并采用直尺对叶片主要性状如:叶长、叶宽、叶先端长、宽度进行了测量;对不同叶型冬凌草叶表皮进行了剥离和临时制片,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其叶表皮特征。结果不同叶型的冬凌草其表皮细胞的形状、气孔类型均相同,但其叶基形状、叶长、叶宽、叶表皮微形态特征(上表皮细胞和下表皮细胞的数目、气孔长度、宽度及气孔密度等)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冬凌草在长期栽培过程中叶外部形态特征及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出现了一定的变异。  相似文献   

20.
贝母类药材的性状鉴别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唐生斌  唐小鹏 《中药材》2002,25(5):321-324
目的:为贝母类药材的性状鉴别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贝母类药材及其混淆品、伪品等进行了性状特征比较研究。结果:发现贝母类药材及其混淆品、伪品之间在性状特征上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结论:性状特征的不同点可作为它们种与种之间鉴别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