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12年1月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32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资料,男20例,女12例;年龄48~76岁,平均52.32±5.73岁。脊髓型颈椎病26例,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6例。病变累及3个节段29例,累及4个节段3例。术前JOA评分为8.07±1.82(5~11)分,颈前柱高度为67.29±2.63(61.98~73.01)mm,颈椎曲度C值为2.86±2.63[(-3.14)~8.42]。均行颈前路混合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其中脊髓主要受压节段采用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脊髓次要受压节段行椎间隙减压。观察手术并发症情况及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时JOA评分、颈前柱高度与颈椎曲度C值的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90~160min,平均105min;术中出血量100~350ml,平均200ml。术后1例出现饮水呛咳,术后2周恢复正常;2例出现声音嘶哑,经对症处理均于术后1个月内恢复正常。随访12~24个月,平均14.0±3.1个月。术后6~12个月均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无假关节形成和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时颈前柱高度、颈椎曲度C值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12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为(68.38±11.07)%,按改善率评定手术疗效,优11例,良17例,好转4例。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前路单间隙加单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老年性颈脊髓伤病的疗效。方法对13例老年性多节段颈脊髓伤病患者采用前路单间隙加单节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平均随访28个月,评估神经功能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善情况。结果 JOA评分术前3~8分,平均5.34分,术后11~15分,平均13.33分,改善率68.5%,颈椎生理曲度亦明显改善。结论前路单间隙加单节段减压手术疗效好,是治疗老年性多节段颈脊髓伤病的较好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颈椎间盘切除和椎体次全切除术联合应用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效果及特点。方法  4 8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 ,平均年龄 5 7岁 ,累及椎间隙数 3个 ,一期完成单个椎间盘切除和单一椎体次全切除术。术后观察神经功能评分、植骨融合率、畸形矫正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颈椎间盘切除和椎体次全切除术联合应用能有效地解除脊髓的压迫 ,融合率高 ,较好地恢复颈椎生理曲度 ,并发症少 ,神经功能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结论 颈椎间盘切除和椎体次全切除术联合应用治疗多节段颈椎病能够达到充分减压的目的 ,解除脊髓前方的压迫 ,可以兼顾减压需要和尽可能多地保留颈椎结构 ,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病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 :对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行颈椎前路治疗的28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45~77(60.11±9.37)岁;27例患者病变累及3个节段,1例累及4个节段;术前JOA评分为8.89±1.87,拟融合节段Cobb角为(4.87±4.56)°,颈椎曲度为(11.68±1.25)°,均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术后1、12个月时的融合节段Cobb角、颈椎曲度,并采用JOA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20~205 min,平均163 min;术中出血量100~300 ml,平均198 ml;术后1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术后3周恢复正常;1例出现饮水呛咳,术后1周恢复正常。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18.46±3.20)个月。术后12个月植骨椎间隙均获骨性愈合,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术后1、12个月时融合节段Cobb角与颈椎曲度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2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为(46.46±20.26)%,手术疗效根据改善率评定:优12例,良14例,好转2例。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隙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11例病变累及3个以上椎间隙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经颈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除,钛网内充填减压椎体松质骨植骨融合,单间隙减压采用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并行带锁钢板固定。结果11例均获随访,平均15个月,植骨于术后12~16周骨性愈合。术后恢复的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钢板及螺钉折断、椎间融合器滑脱、植骨不融合等并发症。手术时间150min(120~240min),JOA评分由平均术前8.3分上升至术后13分。结论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及带锁钢板内固定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6.
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扩大减压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介绍自行设计的保留椎体后壁的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扩大减压术。方法2001年3月至2004年3月,应用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扩大减压术治疗各种颈椎伤病89例,男61例,女28例;年龄25~76岁,平均47岁。其中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或不伴神经根型颈椎病62例,颈椎椎体骨折伴或不伴颈椎脱位14例,颈椎不稳症伴或不伴椎间盘突出13例。全部病例均有椎体次全切除指征,其中C423例,C555例,C611例。手术方法为椎体开槽、次全切除,但保留椎体后壁骨质约2mm,行椎间隙扩大减压,将植骨块或钛网嵌于减压槽内,使其与椎体的上下终板、椎体残留侧壁及后壁紧密接触。术后3、6、12个月摄X线片评价内固定在位及植骨融合情况,并记录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手术时间55 ̄130min,平均100min;出血量30~300ml,平均120ml。随访6个月以上者77例,均未发生钢板松动及植骨脱落、塌陷。术后Frankel评分平均提高1.0级。所有患者病变节段稳定,无假关节形成,植骨融合。3例出现声音嘶哑,2周后自愈。结论保留椎体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扩大减压术适用于相邻双节段颈椎病、颈椎骨折椎体后壁完整以及连续两个节段局灶型后纵韧带骨化者,具有操作安全、减压彻底及植骨融合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带锁钢板在颈前路减压植骨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价值。方法42例脊髓型颈椎病,全部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加带锁钢板固定术。结果植骨全部于术后12~16周骨性愈合。术后恢复之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术后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5分升至14.5分。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加带锁钢板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路跳跃性椎体次全切、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及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方法 15例多节段(≥3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或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均接受前路跳跃性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或钛网植骨融合+前路钢板固定术。男9例,女6例;年龄51~80岁,平均56岁。术中对C4、C6椎体行次全切,在保留C5椎体基础上切除其后缘增生骨赘、突出的椎间盘和(或)骨化的后纵韧带,在C3~5和C5~7进行结构性植骨,以C5椎体为中间固定椎体行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系统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摄X线片和三维CT重建评估融合程度;同时行MR检查,以观察脊髓减压程度和脊髓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9~42个月随访,平均26.7个月。15例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3.44±2.81)分改善至术后(16.16±2.19)分。颈椎序列由术前1.16°±11.74°改善至术后即刻14.36°±7.85°,末次随访时为12.92°±6.17°。术后声嘶2例,吞咽困难1例。结论 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结合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及后纵韧带骨化症疗效可靠。保留C5椎体提供了额外的把持力、增加了结构的稳定性,避免跨多节段植骨内固定而导致的内固定失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近3年收治的37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分节段减压术的连续性资料,其中21例3节段患者采用单间隙减压+单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16例4节段段患者采用保留C5椎体的切除C4、C6椎体的分节段减压.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JOA评分改善率,节段性前突角度.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2个月.手术时间110~230min,平均155 min.术中失血约150~650 mL,平均325.5 mL.术后颈椎X线照片提示均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6个月植骨融合率91.8%.无植骨块脱出、钢板螺钉折断、脑脊液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6个月JOA评分为(13.6±1.9)、(14.0±1.6)分,术后3、6个月平均改善率为53.4%、58.9%.节段性前突角度术前(9.68±3.2)°,术后(16.52±2.2)°.结论 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是较好的手术方式,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颐性分析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的疗效,并评估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5例多节段(≥3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接受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分节段颈椎间盘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或钛网植骨融合+前路钢板固定术.男14例,女11例;年龄49~77岁,平均52岁.在病变严重部位行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或髂骨块植骨,其余部位则仅行椎间盘切除减压钛网或自体髂骨植骨术;均结合应用前路钢板多组螺钉(≥3组)固定.术后测量颈椎矢状面的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系统评估其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和三维CT重建方法评估融合程度;同时进行MR检查,以观察脊髓减压程度和脊髓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平均35.2(12~70)个月的有效随访.JOA评分:术前为9.5±1.3,术后6个月为13.8±0.8,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为13.6±0.9,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和末次随访,所有病例均已达到骨性融合,且椎管减压明显.术前ROM为68.1°±2.5°,术后6个月则为45.6°±3.5°,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为50.0°±3.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结合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效果可靠;因为并没有全部切除所有节段的椎体,并结合应用多组螺钉固定钢板,所以初始稳定性较强,避免因为跨多节段植骨内固定而导致的内置物失败.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颈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4例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手术治疗,78例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46例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评估术后JOA评分及其改善率、植骨融合情况以及颈椎曲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ACDF组13~54(36.7±15.1)个月,ACCF组14~53(33.6±18.7)个月。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及颈椎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及恢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颈椎生理曲度恢复程度方面均优于ACCF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及其改善率、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DF与ACCF治疗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达到满意的神经功能恢复;ACDF治疗后颈椎生理曲度恢复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本文比较了多节段颈椎间盘切除与椎体次全切除的植骨融合率,以及内固定、植骨块特性对植骨融合率的影响.邻近节段病、颈椎曲度和术后颈痛是多节段颈椎间盘切除术术后关注的问题.多节段颈椎病选择前路或后路手术有它各自手术适应征.多节段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毕竟以牺牲多个节段椎间盘活动度为代价,植骨融合与人工颈椎间盘的比较研究是目前的热点.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评价经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近3年收治的37 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分节段减压术的连续性资料,其中21例3节段患者采用单间隙减压+单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16例4节段段患者采用保留5椎体的切除颈4、6椎体的分节段减压。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JOA 评分改善率,节段性前突角度。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2个月。手术时间110~230min,平均155min;术中失血约150~650mL,平均325.5mL;术后颈椎X-RAY提示均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6个月植骨融合率91.8%。无植骨块脱出、钢板螺钉折断、脑脊液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6个月JOA评分为( 13.6±1.9) 、(14.0±1.6)分,术后3、6个月平均改善率为53.4%、58.9%。节段性前突角度术前(9.68±3.2)°,术后(16.52±2.2)°。 结论 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是较好的手术方式,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4.
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连续3或4个节段病变的颈椎病患者采用分节段椎间隙减压或配合单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加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率、3月时的JOA评分改善率、颈椎曲度的改变。结果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35min(80~240min),术中失血量平均为350mL(30~700mL)。术后3个月随访时JO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改善率(57.18±19.28)%;3个月植骨融合率为100%,所有患者的颈椎畸形矫正后曲度明显恢复,有些恢复正常,无植骨块延期融合、内置物下沉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是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两种不同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3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22例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内植骨钛板内固定术,15例行分节段颈椎间盘切除、减压+PEEK-cage内植骨椎间融合术。对两种术式疗效及融合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例均获随访,时间10~31(18±4.25)个月,两组植骨均融合且无椎间盘退变及椎间高度丢失。两术式疗效及融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取得满意效果,应根据患者病理特点,选择恰当的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节段减压融合术与传统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中远期临床疗效,并评估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行分节段减压融合术(A组)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B组)联合髂骨取骨植骨治疗多节段颈椎病5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随访并通过影像学测量融合节段前凸角度、全颈椎生理曲度和颈椎矢状面的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同时评估植骨融合程度、融合节段高度的变化以及相邻节段退变情况;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系统评估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B组的出血量明显大于A组,但手术时间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2年(1.2~5年)。术后6个月内JOA评分及改善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12个月后B组明显降低。两组术后融合节段高度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其中B组平均增加值最明显,术后12个月B组高度丢失明显。术后两组ROM都明显下降,而融合节段Cobb角及全颈椎曲度与术前比较增加明显(P0.05)。术后两组脊髓减压程度相仿。结论分节段减压融合术与传统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早期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合并颈椎前路长节段钛板固定的手术方式中远期效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颈前路三节段椎间盘切除减压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与影像学结果.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7年1月,对23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连续三节段椎间盘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男15例,女8例;年龄32~66岁,平均51.4岁.通过分析术前及随访时JOA评分,观察其改善率,并记录术后颈部症状及Odom分级.测量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颈椎侧位X线片,观察颈椎融合节段曲度(Cobb角).在末次随访时,观察融合节段的融合情况以及邻近节段退变情况.结果 随访时间11~48个月,平均19.8个月.2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JOA评分(11.1±1.0)分,术后3个月(14.6±1.0)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改善率62%.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末次随访时,2例症状全部消失,1例左侧三角肌肌力由术前2级恢复至4级.术后Odom分级:优15例,良4例,一般4例.术后17.4%(4/23)的患者颈部仍有症状.植骨融合率100%.术前Cobb角为3.7°,术后1周为10.8°,末次随访为10.4°.未观察到邻近节段病变.无神经系统及与内固定物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颈前路三节段椎间盘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可以获得很高的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18.
椎间减压并椎体次全切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椎间减压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对37例累及3个节段的多节段颈椎病采用一期椎间减压加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结果:经3个月-7年2个月,平均1年6个月随访,按JOA评分标准评分,结果优25例,良9例,中2例,差1例。平均改善率59.6%,优良率91.6%。3-4个月植骨融合节段全部愈合,颈椎生理曲度全部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采用一期椎间减压加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结合内固定能充分、有效地解除脊髓压迫,恢复与维持颈椎椎高度和生理曲度,融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路选择性椎间隙减压组合椎体次全切除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累及3个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选择性椎间隙减压组合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组合减压组)。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后根据影像学评估内固定稳定性、植骨融合率、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根据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率。并与同期由同一组医师采用两椎体次全切除长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8例(长节段减压组)进行比较。结果组合减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长节段减压组(P0.05);术后两组内固定均稳定,无松动、脱落,融合节段Cobb角两组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术后9个月角度丢失率长节段减压组高于组合减压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植骨融合率均为100%,JOA评分均有改善,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路选择性椎间隙减压组合椎体次全切除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够达到充分减压的目的,可以兼顾减压需要和尽可能多地保留颈椎结构,减少并发症,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颈椎单椎体次全切除后撑开植骨对颈椎曲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中下颈椎前路单椎体次全切减压后,不同高度支撑植骨与颈椎曲度变化之间的关系,为临床确定合适的植骨高度提供参考.方法拍摄6具颈椎标本正常状态、C5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后C4与C6椎体间分别以C5椎体以及上下椎间盘高度之和为基础撑开0、2、4、6、8mm支撑植骨状态下的颈椎侧位X线片,并在图形测量软件中测量颈椎曲度.结果C5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撑开4mm及以上植骨状态的颈椎曲度和完整状态与不撑开植骨状态相比有显著增加(P<0.01),减压相邻节段的曲度无明显变化.结论中下颈椎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后适宜的支撑植骨高度为撑开4~6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