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祛湿化瘀通络方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西医降糖药加祛湿化瘀通络方;对照组给予西医降糖药;两组疗程均为90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尿酸、肾功能、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4%和23.33%,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血肌酐(Cr)外,治疗组治疗后血尿酸、肾功能、血脂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湿化瘀通络方具有减轻高尿酸患者的血尿酸、减轻肾脏损害程度、改善血脂代谢异常等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祛湿化瘀通络方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尿酸血症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糖适平每次30mg,每日3次;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服祛湿化瘀通络方,每日1剂;两组均治疗90天。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后血尿酸、肾功能、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4%和23.33%,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尿酸、肾功能、血脂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祛湿化瘀通络方具有减轻高尿酸血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减轻肾脏损害程度、改善血脂代谢异常等作用,与糖适平联合用药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应用糖适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痛风关节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常规西医降糖药加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降糖药治疗;2组均服药3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尿酸、肾功能、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7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sUA均显著下降(P均<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相比,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治疗后TG、TC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疗效显著,有降低血尿酸水平、减轻肾脏损害程度、改善血脂代谢异常等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观察祛湿化瘀通络方对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脂血症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将所观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给予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加祛湿化瘀通络方。两组在年龄、病程、身高、体重、尿酸基线水平等方面具有可比性。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血尿酸、甘油三酯、胆固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42天后,治疗组血尿酸、甘油三酯、胆固醇均明显降低,对照组血尿酸、甘油三酯、胆固醇也有所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祛湿化瘀通络方具有减少内生尿酸的生成和吸收,降低血尿酸的作用;同时具有降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作用,改善脂代谢紊乱;并对中医证候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祛湿化瘀通络方对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脂血症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将所观察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给予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加祛湿化瘀通络方。两组在年龄、病程、身高、体重、尿酸基线水平等方面具有可比性。[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血尿酸、甘油三酯、胆固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42天后,治疗组血尿酸、甘油三酯、胆固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祛湿化瘀通络方具有减少内生尿酸的生成和吸收,降低血尿酸的作用,改善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4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西医降糖药加中药清尿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降糖药治疗;两组均服药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尿酸、肾功能、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无效率为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无效率为5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BUN、UA、Cr显著下降(P0.05,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BUN、UA、Cr均有显著性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FBG及HbAlc比较,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FBG及HbAlc比较,P0.0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相比,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TC、LDL-C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转氨酶升高比率为5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及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尿酸患者疗效显著,有降低血尿酸水平、减轻肾脏损害程度、改善血脂代谢异常等作用,同时不良反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利湿通络方加减辨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及高尿酸血症临床效果。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湿通络方加减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1.43%优于对照组的77.14%(P0.05)。治疗前两组血尿酸、血沉、白细胞、尿素氮、血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差别不大(均P0.05)。两组治疗后血尿酸、血沉、白细胞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血尿酸、血沉、白细胞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观察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僵硬积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利湿通络方加减能提高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及高尿酸血症临床效果,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益气活血滋肾汤治疗高尿酸血症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滋肾汤治疗高尿酸血症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益气活血滋肾汤加别嘌呤醇,对照组给予别嘌呤醇,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尿酸、肾功能、24小时尿微量蛋白、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P<0.05);治疗组血尿酸、肾功能、24小时尿微量蛋白降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滋肾汤具有降低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血尿酸、减轻肾损害程度、改善血脂代谢及血液高凝状态等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拟清热祛湿通络方治疗慢性盆腔炎(CPI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CPI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清热祛湿通络方。治疗2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积分(下腹疼痛、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气臭)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 3%,高于对照组的79. 5%(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下腹疼痛、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气臭等主要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 0. 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 0. 05),观察组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自拟清热祛湿通络方治疗CPID患者安全有效,能够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陈铂  胡胜利 《新中医》2019,51(1):93-96
目的:观察利湿清热通络化瘀方治疗急性期血栓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克肟颗粒口服及肝素钠软膏外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湿清热通络化瘀方口服;2组疗程均为7天,治疗后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67%,对照组为8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TNF-α、hs-CRP、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 0.05)。结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利湿清热通络化瘀方治疗急性期血栓浅静脉炎,较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祛湿排浊汤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湿热蕴结型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别嘌醇及碳酸氢钠治疗,另配合饮食控制、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祛湿排浊汤。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证候、血尿酸水平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评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在改善中医临床证候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53.33%,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较明显(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指标均未见异常。结论:祛湿排浊汤能有效改善湿热蕴结型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降低血尿酸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扶正祛湿方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2型糖尿病并发泌尿系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扶正祛湿方治疗,治疗15d后观察比较两组尿细菌数、血糖、血脂及总有效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9%,对照组为6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血脂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仅三酰甘油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祛湿方对2型糖尿病并发的泌尿系感染患者具有较好疗效,能明显缓解患者泌尿系感染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祛湿化瘀通络方灌胃对大鼠血尿酸、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SD大鼠以腺嘌呤、乙胺丁醇为造模剂,建立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设立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喂养3周分别观察实验第7天、实验第21天,测定大鼠的血尿酸、尿素氮、肌酐。结果:祛湿化瘀通络方有降低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血尿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清热祛湿化瘀通络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清热祛湿化瘀通络方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及24h尿微量尿蛋白检测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O.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祛湿化瘀通络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于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师恒伟 《光明中医》2016,(3):365-367
目的观察中药祛湿化瘀汤辅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溶栓、抗凝、活血化瘀等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祛湿化瘀汤。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D-二聚体含量、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等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O5)。结论祛湿化瘀汤加减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法治疗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治疗组以益气养阴、化瘀通络为治疗大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56.67%,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尿红细胞计数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法治疗原发性IgA肾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尿红细胞,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气滋阴通络方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早期DN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予厄贝沙坦治疗,治疗组予厄贝沙坦联合益气滋阴通络方治疗,两组均治疗30天,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的影响。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患者肾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组患者血脂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滋阴通络方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齐才晓 《河南中医》2016,(7):1159-1161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化瘀方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8例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4例。两组均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予普罗帕酮片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益气温阳化瘀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症状疗效及心电图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疗效:对照组有效率为81.5%,研究组有效率为96.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对照组有效率为75.9%,研究组有效率为92.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温阳化瘀方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肾消通络方联合前列地尔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79例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中西医组(n=40)和西医组(n=39),西医组实施前列地尔治疗方案,中西医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肾消通络方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血脂、血糖水平,主要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治疗前后检测肾功能指标,主要包括测定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免疫球蛋白G(IgG)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并评估两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前血脂、血糖、肾功能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脂、血糖及肾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中西医组TC、LDL-C、FBG水平均显著低于西医组(P0.05),SCr、BUN、IgG、UAER水平显著低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2.50%显著高于西医组61.54%(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结论:肾消通络方联合前列地尔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改善患者血脂血糖水平和临床症状、保护肾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20.
泄浊化瘀行气利水汤治疗痛风性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泄浊化瘀行气利水汤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痛风性肾病患者 62例随机分为 2组 ,中西医组 32例予泄浊化瘀行气利水汤及一般内科治疗 ,西医组30例只予一般内科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肾功能、尿蛋白、尿 β2 -微球蛋白、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中西医组总有效率为 90 .6 % ,明显高于西医组 (63 .3 % ) ,两组比较P <0 .0 1 ;且中西医组在改善临床症状、肾功能、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降低血尿酸、尿蛋白及尿 β2 -微球蛋白方面均优于西医组。结论 在一般内科治疗基础上 ,用泄浊化瘀行气利水汤治疗痛风性肾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