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花蒿悬浮培养细胞对二氢青蒿酸的生物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煜  朱建华  于荣敏 《中草药》2010,41(8):1358-1361
目的采用黄花蒿悬浮培养细胞研究二氢青蒿酸(Ⅰ)的生物转化。方法向预培养14 d的黄花蒿细胞悬浮培养体系中加入底物二氢青蒿酸,培养2 d后终止转化。通过TLC和HPLC检测转化产物,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以及ODS柱色谱分离纯化转化产物,并根据理化数据和波谱技术鉴定转化产物的化学结构,最后利用HPLC考察共培养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二氢青蒿酸在黄花蒿培养体系中成功地进行了转化并分离得到两个转化产物:3-α-羟基二氢青蒿酸(Ⅱa)和3-β-羟基二氢青蒿酸(Ⅱb)。两个转化产物的最佳共培养时间均为1d,总的摩尔转化率分别为2.6%(Ⅱa)和15.7%(Ⅱb)。结论本研究首次利用黄花蒿培养细胞生物转化二氢青蒿酸,且得到一对区域特异性的羟基化转化产物。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何首乌毛状根生物转化瑞香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利用转基因何首乌毛状根对瑞香素(Ⅰ)进行生物转化研究,对其生物转化产物进行分离、鉴定,并建立其产物的时效曲线图.方法:将瑞香素投入何首乌毛状根悬浮培养体系中,共培养36h后,利用TLC和HPLC进行产物检测,硅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核磁共振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利用HPLC考察共培养时间对转化产物(Ⅱ)、降解产物含量的影响及分析转化产物降解的原因.结果:瑞香素在何首乌毛状根悬浮培养体系中发生了生物转化反应.分离鉴定出一个产物:瑞香素-8-O-β-D-葡萄糖苷(Ⅱ).何首乌毛状根悬浮培养体系转化生成Ⅱ的最佳共培养时间为36h,总摩尔转化率为32.11%.蔗糖-水培养基(仅含有蔗糖和水)可以使何首乌毛状根悬浮培养体系转化产率大幅增加,总摩尔转化率达72.44%.初步推断产物(Ⅱ)的降解与MS培养基中金属离子有关.结论:使用何首乌毛状根悬浮培养体系可大量生物合成天然药材中含量极低的活性化合物--瑞香素-8-O-β-D-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何首乌毛状根生物转化青蒿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建华  于荣敏 《中草药》2012,43(6):1065-1067
目的利用转基因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毛状根对青蒿酸进行生物转化研究,分离鉴定其转化产物。方法何首乌毛状根预培养7 d,投入青蒿酸,培养2 d,终止反应,利用TLC和GC-MS对转化产物进行检测,利用硅胶柱、ODS反相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对转化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数据和波谱技术鉴定转化产物的化学结构。结果青蒿酸在何首乌毛状根中发生了转化反应,经GC-MS检测可生成多种青蒿素类化合物。分离鉴定了2个转化产物:异青蒿内酯(1)和3β-羟基青蒿酸(2),利用GC-MS鉴定了另外2个转化产物:去氧青蒿素B(3)和青蒿内酯(4)。结论本实验首次利用转基因植物器官对青蒿酸进行生物转化研究,得到3个青蒿素类化合物和1个羟基化产物。该研究一方面填补了转基因植物器官对青蒿素类化合物生物转化的空白,另一方面也丰富了转基因何首乌毛状根的化合物转化类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烟草悬浮培养细胞对呋喃橐吾酮(I)的生物转化.方法 将外源底物呋喃橐吾酮乙醇溶液投入预培养10 d的烟草悬浮培养细胞中,共培养4 d后终止转化,通过HPLC检测方法,并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转化产物,最后根据其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此外,实验还考察了共培养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 呋喃橐吾酮(Ⅰ)在烟草细胞中发生了转化,分离鉴定出两个转化产物:3-oxo-eremophila-1,7(11)-dien-12,8-olide(Ⅱ)和3-oxo-8-hydroxyeremophila-1,7(11)-dien-12,8-olide(Ⅲ).转化的最佳共培养时间为5 d,此时总的摩尔转化率最高(53.1%).结论 首次利用烟草悬浮培养细胞转化倍半萜类化合物呋喃橐吾酮并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长春花及银杏植物细胞悬浮培养对青蒿素的生物转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对抗疟药物青蒿素(Ⅰ)进行了生物转化研究。方法:利用长春花及银杏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细胞进行生物转化。用硅胶柱色谱进行产物的分离,波谱方法鉴定产物的结构。结果:此两种植物悬浮细胞体系均能将青蒿素转化成3α-羟基去氧青蒿素(Ⅱ)。结论:此两种植物悬浮细胞体系均有有效转化青蒿素。  相似文献   

6.
Liang Y  Deng WJ  Zhou LB  Yan CY  Yu RM 《中药材》2011,34(6):901-904
目的:以4-甲基-7-羟基香豆素(Ⅰ)为原料通过Williamson醚法合成4-甲基-7-烯丙基氧香豆素(Ⅱ),对其进行生物转化研究,进一步探讨转基因何首乌毛状根体内酶系统的多样性。方法:Ⅰ在碳酸钾、碘化钾催化剂作用下与3-溴丙烯反应生成烯丙氧基产物Ⅱ,核磁共振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将Ⅱ投入何首乌毛状根悬浮培养体系中,共培养7 d后,利用TLC和HPLC进行产物检测,硅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核磁共振技术进行结构确认。结果:通过Williamson醚合成法成功得到目标产物Ⅱ。Ⅱ在何首乌毛状根悬浮培养体系中发生了生物转化反应。分离纯化得到两个化合物:4-甲基-7-羟基香豆素(Ⅰ)及4-甲基香豆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结论:何首乌毛状根酶系统具有水解酶及糖基转移酶活性,是良好的生物转化体系。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西洋参冠瘿组织生物合成熊果苷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章  陈敏青  任胜芳  赵昱  于荣敏 《中草药》2006,37(5):759-761
目的应用悬浮培养转基因西洋参冠瘿组织生物合成熊果苷。方法向预培养20 d的西洋参冠瘿组织培养物中加入60 m g/mL对苯二酚溶液,共培养60 h后终止转化;通过TLC和HPLC方法检测产物,使用柱色谱法分离纯化产物,利用光谱数据对其结构进行鉴定。HPLC定量分析熊果苷产生的动力学变化曲线。结果产物同时在冠瘿组织培养物和培养基存在,并经过提取、分离得到其纯品,经理化性质和谱学方法将其鉴定为4-羟基苯-β-D-吡喃葡萄糖苷(熊果苷)。摩尔转化率在共培养60 h后达到最高(88.4%),同时,培养物和培养基中产物的量(63.69 m g/瓶,1.86 m g/瓶)以及产物的分泌百分率都达到最高(2.92%)。结论在国内外首次将转基因冠瘿组织用于生物转化系统并成功地得到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的熊果苷。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青蒿酸对转基因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冠瘿组织次生代谢物生产的影响。方法:青蒿酸西洋参冠瘿组织培养体系中,共培养2 d,终止反应。产物用色谱法进行分离,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分离所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三个羟基十八碳烯酸类化合物,分别为:9,12,13-三羟基-10-十八碳烯酸(1)、11,12,13-三羟基-9-十八碳烯酸(2)和11-羟基-12,13-环氧-9-八碳烯酸(3)。结论:青蒿酸作为一种植物激素可诱导西洋参冠瘿组织培养体系中13-脂氧合酶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何首乌毛状根对倍半萜类化合物furannoligularenone(Ⅰ)的生物转化。方法:将外源底物Ⅰ的甲醇溶液投入到预培养9 d的何首乌毛状根,共培养后终止转化,利用各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产物,根据产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两个转化产物3-oxo-eremophila-1,7(11)-dien-12,8-olide(Ⅱ)和3-oxo-8-hydroxy-eremophila-1,7(11)-dien-12,8-olide(Ⅲ)。转化的最佳共培养时间为3 d,总的摩尔转化率最高为27.2%。结论:利用何首乌毛状根系统生物转化倍半萜类化合物furannoligularenone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0.
桔梗细胞悬浮培养体系对斑蝥素的生物转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叶敏  戴均贵  果德安 《中草药》2003,34(10):869-871
目的 研究桔梗细胞悬浮培养体系对抗癌天然活性成分斑蝥素的生物转化,以获得具有新颖结构的斑蝥素衍生物。方法 往桔梗悬浮培养体系中加入斑蝥素并培养6d,培养液经萃取后采用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产物的结构根据光谱数据予以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了以2:1比例混合存在的两个转化产物。经光谱分析,两个产物鉴定为羰基还原为羟基的一对差向异构体1β-羟基斑蝥素(Ⅱa)及1a-羟基斑蝥素(Ⅱb)。结论 Ⅱa和Ⅱb均为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桔梗细胞培养体系对斑蝥素具有较强的选择性还原作用,此转化反应可用于斑蝥素衍生物的制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猴头菌-青蒿生物转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波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猴头菌-青蒿生物转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麦角甾-7,22-二烯-3-酮(1)、豆甾-4-烯-6α-醇-3-酮(2)、(24R)-5α-豆甾-3,6-二酮(3)、fortisterol(4)、β-谷甾醇(5)、莨菪亭(6)、异茴芹内酯(7)、比克白芷素(8)、旱前胡乙素(9)、白花前胡丁素(10)。结论:其中,化合物2、4、8~10为在猴头菌丝体和青蒿的化学成分报道中首次发现,为生物转化后产物,此研究为进一步探讨猴头菌-青蒿经生物转化后成分组成的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成药》2021,(7)
目的探究黑曲霉转化穿山龙皂苷制备prosapogenin B工艺。方法应用薄层色谱技术,从微生物菌库中筛选出能将穿山龙皂苷进行生物转化的阳性菌。使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对该皂苷转化过程进行规模化放大,并结合色谱技术对转化产物进行分析跟踪和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对转化产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穿山龙皂苷在黑曲霉的共培养下,各原皂苷成分逐日降低,2~3 d后产生新的转化产物,该产物经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为薯蓣皂苷元-α-L鼠李糖(1→4)-β-D葡萄糖苷,系薯蓣皂苷失去末端鼠李糖后得到的短糖链甾体皂苷,即prosapogenin B,其转化率为59%。结论微生物对穿山龙皂苷的生物转化具有菌种专属性。黑曲霉Asperillus niger对穿山龙皂苷的生物转化具有结构专一性,转化率高于文献值,并且该生物转化途径系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何首乌毛状根悬浮培养体系生物合成熊果苷,并对转化条件进行考察。方法:利用何首乌毛状根培养体系对底物对苯二酚进行生物转化,通过HPLC制定熊果苷标准曲线,以转化产物熊果苷的产量和转化率为指标,研究了共培养时间、底物加入浓度、培养瓶体积对生物合成熊果苷的影响。同时考察了产物在培养基中的分泌情况。结果:产物在培养物和培养基中同时存在。熊果苷标准曲线Y=440 740X?1.473(r=0.999 7)。当底物加入质量浓度为1 100 mg.L-1,共培养72 h时,熊果苷的产量(2.22 g.L-1)和转化率(81.45%)达到最优。3 L大瓶培养获得成功。结论:本研究大大提高了以生物转化方法生产熊果苷的产量和转化率,并达到了3 L大瓶培养规模。此外,本研究也为利用生物技术方法大规模生产熊果苷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鬼臼毒素进行生物转化研究。方法:利用已经建立的掌叶大黄细胞悬浮体系、根培养体系进行转化,色谱法分离化合物,波谱法鉴定转化产物的结构。结果:细胞悬浮体系使73.8%的鬼臼毒素发生了转化,根培养体系使56.3%的鬼臼毒素发生了转化。2种体系对鬼臼毒素的转化产物不同,前者转化生成鬼臼苦素,后者主要转化形成表鬼臼毒素和脱水鬼臼毒素。结论:鬼臼毒素对掌叶大黄细胞悬浮系统和根培养系统的pH无明显影响;2种掌叶大黄组织培养体系均能转化鬼臼毒素。  相似文献   

15.
杨世海  刘家源  于博  刘晓峰 《中草药》2008,39(5):763-766
目的 对鬼臼毒素的生物转化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掌叶大黄细胞悬浮系统和根培养系统进行生物转化.采用色谱技术和波谱手段对转化产物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加入鬼臼毒素对掌叶大黄细胞悬浮系统和根培养系统的pH值无明显影响;两种组培系统均能转化鬼臼毒素.在本实验条件下,细胞悬浮系统使73.8%的鬼臼毒素发生了转化,根培养系统中使56.3%的鬼臼毒素发生了转化.两种系统对鬼臼毒素的转化产物不同,前者只转化生成鬼臼苦素,后者转化生成表鬼臼毒素等多种化合物.结论 掌叶大黄细胞悬浮系统和根培养系统均能有效转化鬼臼毒素.  相似文献   

16.
《中成药》2019,(8)
目的研究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Bull.) Pers.-青蒿Artemisia annua L.生物转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猴头菌-青蒿生物转化物7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柱、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α-豆甾-3-酮(1)、(22E, 24R)-啤酒甾醇(2)、3α-羟基脱氧青蒿素(3)、异莨菪亭(4)、nodakenetin(5)、(+)-lomatin(6)、(+)-tert-O-methylbyakangelicin(7)、5, 7, 4′-三羟基-3′, 5′-二甲氧基黄酮(8)、蒿黄素(9)、quercetagetin-3, 7, 3′, 4′-tetramethyl ether(10)。结论化合物5~7为首次从猴头菌丝体和青蒿药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异土木香内酯进行微生物转化研究。方法从47株真菌中筛选出对异土木香内酯转化能力强的菌株进行转化。采用色谱法及波谱技术对转化产物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3个转化产物,分别鉴定为:3α-羟基异土木香内酯(1),3α-羟基-11,13-二氢异土木香内酯(2)和2α-羟基异土木香内酯(3)。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通过微生物转化得到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钟庆庆  周洪雷  沈涛 《中药材》2012,(7):1098-1101
目的:对爱伦堡没药中分离获得的环阿尔廷-24-烯-1α,2α,3β-三醇开展生物转化研究,以期获得抗肿瘤活性好、结构新颖的环阿尔廷烷型三萜衍生物。方法:采用马铃薯培养基,将底物加入到14株菌株培养液中,27.8℃培养7 d,以TLC检测产物,筛选具有转化能力的菌株;选择微紫青霉开展制备级转化试验,27.8℃培养10d,乙酸乙酯萃取后,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转化产物,以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确定其结构,并采用MTT法测定其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生长抑制作用。结果:微紫青霉对底物进行了转化,获得了两个新的环阿尔廷烷型三萜,产率为21.15%;产物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3和DU145具有生长抑制作用,IC50值为14.5和27.8μmol/L。结论:环阿尔廷烷型三萜能被微紫青霉生物转化,产生两个新的羟基化衍生物。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2012,(12)
目的:基于青蒿酸的重要药用价值,对武陵山周边4省8个地区春夏两季黄花蒿青蒿酸含量消长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法对植物中青蒿酸进行了浸提,TLC法及HPLC法对青蒿酸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果:5月份和8月份采集的9个样品黄花蒿青蒿酸含量分别为0.964~2.288 mg/g及1.837~3.737mg/g,8月份平均含量为5月份的1.5倍;栽培品种青蒿酸含量高于野生植物;海拔高度在300 m以下植物样品青蒿酸含量较同期海拔高于300 m以上的植物样品高。结论:青蒿酸含量与植物生长期密切相关,成熟生长期植物青蒿酸含量高于幼嫩生长期。  相似文献   

20.
刘平平  于会明  田友清 《中草药》2020,51(6):1481-1484
目的对青蒿Artemisiae Annuae Herba(黄花蒿Artemisia annua干燥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综合应用各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青蒿水提取物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共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4-羟基-3-甲氧基苯基)-2,3-二羟基萘(1)、东莨菪内酯(2)、滨蒿内酯(3)、猫眼草酚B(4)、棕鳞矢车菊黄酮素(5)、mikanin(6)。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青蒿木脂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