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钦民  井晓亮 《河南医学研究》2021,30(15):2790-279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D3淋巴结清扫术联合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夏邑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右半结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接受腹腔镜传统结肠癌根治术,观察组接受腹腔镜下D3淋巴结清扫术联合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对两组患者术中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尾侧联合中央入路治疗结肠癌患者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86例结肠癌患者分为A组和B组,两组均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其中A组采用尾侧联合中央入路,B组采用传统中间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恢复指标。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B组(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开腹发生率对比没有差异(P>0.05),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没有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采用尾侧联合中央入路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疗效明确,值得推广,但是需要术者对于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结肠癌D3根治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5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开腹结肠癌D3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天数及淋巴结清扫数目)、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PGC-1α)、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及术后2周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及住院天数短/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PGC-1α、SA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PGC-1α、SAA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4%(2/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术中保留肠系膜上神经丛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在右半结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于上蔡县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治疗的5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有无切除肠系膜上神经丛分为两组,将保留肠系膜上神经丛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切除肠系膜上神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改良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头侧入路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65例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头侧入路组和中间入路组,其中头侧入路组33例,中间入路组32例,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短期肿瘤复发转移等情况。结果头侧入路组在中转开腹率、总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转移等方面与中间入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头侧入路组总手术时间[(196.7±15.1) min vs.(212.7±19.3) min]、中央淋巴结清扫时间[(77.6±10.4) min 97.8±11.6) min]均短于中间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头侧入路组术中血管损伤(6%vs.25%)、失血量[(69.3±28.6) mL vs.(98.6±50.9) mL]均少于中间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肝曲癌行幽门下区淋巴结清扫头侧入路组检出淋巴结数目更多(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腹腔镜尾侧联合中央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和腹腔镜中央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探讨腹腔镜尾侧联合中央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外科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入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行尾侧联合中央入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实施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右半结肠癌入院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予以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对比2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术后1年及3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肠道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生理功能、心理情绪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3年的无瘤生存率、1年和3年总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实施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相比于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临床疗效佳、术后复发率低和安全性高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尾侧中间联合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尾侧中间联合入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尾侧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前后生命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除数量及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流食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术前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下尾侧中间联合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较好,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尾侧入路法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与中间入路法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1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 尾侧入路组48例, 中间入路组76例, 比较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开腹率、术后恢复流质饮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 比较2种入路方法的近期临床效果.结果 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等基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尾侧入路组与中间入路组手术时间[ (123.29 14.19) min vs (140.57 25.40) min]、术中出血量[ (60.63 24.00) m L vs (77.24 36.90) m L]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开腹率、术后恢复流质饮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尾侧入路法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具有简单易行、失血量少、安全有效的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刘红权  方传发  刘云庚 《中外医疗》2012,31(35):90+92-90,92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腹腔镜下内侧入路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于2010年6月—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56例右半结肠癌腹腔镜下内侧入路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资料,对手术的安全性、手术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56例患者腹腔镜下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死亡或并发症情况。平均手术时间为(163±22.6)min,平均出血量(77.14±23.41)mL,淋巴结清扫数目(17.3±2.9)个,平均住院时间(10.5±1.6)d,辅助切口长度(5.6±0.8)cm,平均肠道排气时间(66.4±12.7)min。结论右半结肠癌腹腔镜下内侧入路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丁建坤 《基层医学论坛》2015,(10):1343-1344
目的:分析采用腹腔镜下D3根治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09年3月1日—2010年4月30日间6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进行腹腔镜下D3根治手术,探讨其中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48个月,期间1例出现戳创孔肿瘤种植,4例远处转移(其中1例骨转移,1例肝转移,2例肺转移),2例(3.33%)局部复发。无病总生存率为81.67%,Ⅰ期达89.66%,Ⅱ期为88.89%,Ⅲ期为53.85%;4年总生存率为81.67%,其中Ⅰ期为93.10%,Ⅱ期为77.78%,Ⅲ期为53.85%。结论对右半结肠癌通过腹腔镜下D3根治术治疗安全性高、出血少,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中期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全结肠系膜切除(LCME)和开腹全结肠系膜切除(OCME)治疗右半结肠癌(CRH)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临颍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04例CRH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52例。A组接受LCME术,B组接受LCME术。对两组术中及术后恢复指标水平进行比较,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 d时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A组比较,B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排气、首次进食较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3 d时B组的IL-6、IL-8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62%,低于A组的2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H患者接受LCME治疗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临床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进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陕西省三原县中医院结肠癌息者行腹腔镜下根治术44例,根据手术入路途径不同分为中间入路组和侧方入路组(n=22),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方式进行手术,观察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两组患者相应指标情况并比较。结果侧方入路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等情况上优于中间入路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右半结肠根治术行侧方入路途径,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效降低中转开腹率,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腹腔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行开腹术。观察组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情况。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切口长度和术中并发症等方面明显较好,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右半结肠癌者,实施腹腔镜术可以取得满意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郭国校 《华夏医学》2020,33(2):72-75
目的:探讨尾侧入路法与中间入路法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下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观察组进行腹腔镜下尾侧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头尾路结合入路以及完全头侧入路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手术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6月在两家医院完成右半结肠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64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手术入路的差异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取头尾结合入路方法,对照组采取完全头侧入路方法,对比2组的病理学资料、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长、引流管拔除时间短于对照组,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2组的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头尾结合入路完成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手术,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手术创伤,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宿亮 《当代医学》2021,27(19):111-113
目的 探讨采取腹腔镜下尾侧入路与中间入路两种不同入路方式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93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实行腹腔镜中间入路法根治术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47),将实行腹腔镜下尾侧入路法根治术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46).分析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指标、并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分析头侧-中央联合入路与单纯头侧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9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 观察组采用头侧-中央联合入路, 对照组采用单纯头侧入路, 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切除标本长度、清扫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 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缩短,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11.1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头侧-中央联合入路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术中出血量, 安全可靠, 且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缩短住院时间,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