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目的:了解上海市2008年-2010年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的耐药及分子分型特点,初步掌握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的分子流行特点,为今后的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对18株伤寒、副伤寒沙门菌进行13种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PFGE)方法对18株伤寒、副伤寒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及聚类分析。结果:18株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对利福平100%耐药,对奈啶酸的耐药率为44.4%,其中伤寒沙门菌对奈啶酸的耐药率为37.5%,5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奈啶酸100%耐药,乙型副伤寒对奈啶酸无耐药株。所有菌株对其他11种抗生素均敏感;18株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共产生16种PGFE带型,有3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表现为同一PFGE型别。结论:2008年-2010年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较高;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之间有较高的同源性,伤寒沙门菌的PFGE带型比较分散。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伤寒副伤寒沙门菌耐药及分子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浙江省伤寒副伤寒沙门菌耐药及分子分型特点,为伤寒副伤寒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对209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和5株伤寒沙门菌进行14种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PFGE)方法对119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209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红霉素、萘啶酸和利福平100%耐药,对阿米卡星100%敏感,对环丙沙星的敏感率仅为58%;5株伤寒沙门菌对红霉素和利福平100%耐药,对头孢噻吩、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氨苄西林、阿米卡星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00%敏感;不同地区间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大部分药物敏感率一致,只有多西环素存在较大差异;119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共产生20种PFGE带型,并主要集中在2种同源性较高的型别。结论2008年浙江省伤寒副伤寒以甲型副伤寒菌株为优势株,不同地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大部分抗生素敏感率一致;高发地区(台州)的菌株PFGE带型比较分散,可能与菌株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广西高发地区以人口为基数的伤寒、副伤寒监测结果。方法建立以固定人群为基数,病原学为确诊依据的前瞻性监测系统进行伤寒、副伤寒监测。结果甲型副伤寒发病91例,伤寒发病15例,发病率分别为180/10万和30/10万。由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伤寒、副伤寒病例占85.8%。伤寒、副伤寒除12月外,全年均有发病。伤寒发病以成年人为主,平均发病年龄为30岁。甲型副伤寒临床症状与伤寒相似。结论伤寒、副伤寒实际发病率远高于一般常规监测发病率,防控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4.
2001年广西伤寒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及时全面了解、掌握广西伤寒主要流行菌型变化动态和传染源。方法 在广西桂林市及其辖区7个县开展伤寒监测,对发热疑似病人进行病原学、血清学检测;并对密切接触者、病人病后带菌调查;水体及疫点环境调查。选取桂林市10家医院作为哨点医院。结果 2001年8个监测点发病数为2889例,占广西病例总数的52.28%,发病率为80.55/10万。哨点医院病原学监测.阳性率22.28%,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占95.34%,伤寒沙门氏菌仅占4.66%。监测点血培养阳性率15.64%,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占92.69%,伤寒沙门氏菌占7.31%。结论 我区目前流行的主要菌型以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为主,传染源仍广泛存在,防治形势不容乐观。加强监测和有效降低医疗费用,是管理、控制传染源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09-2013年全国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及分子分型特征,为伤寒/副伤寒的防控、监测策略制定及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析2009-2013年全国伤寒/副伤寒发病的流行特征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针对13个国家级监测点的伤寒/副伤寒病例,采用病原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测、药物敏感性试验、PFGE等方法进行病原学特征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全国伤寒/副伤寒年均发病率为1.03/10万,报告发病数及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报告病例数较多的省份为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浙江省、广东省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0~4岁组为发病率最高。农民、散居儿童发病构成比自2009年逐年上升。7-8月及夏秋季为发病高峰。2009-2013年共报告25起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13个监测点的伤寒/副伤寒病例标本分离培养的阳性率为3.00%(940/31 322),其中,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占68.19%(641/940),伤寒沙门菌占31.60%(297/940)。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均对萘啶酸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50.22%和85.33%。伤寒沙门菌PFGE带型多而分散,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带型相对少而集中。结论 虽然我国伤寒/副伤寒发病处于低发水平,但时有暴发,应进一步加强以实验室为基础的伤寒及副伤寒病原确诊、暴发发现及应对能力,建立耐药监测系统,在新的高发省份加强监测并开展危险因素调查。  相似文献   

6.
杭州市是伤寒副伤寒的高发地区,近年来甲型副伤寒逐渐成为本地区流行菌株。由于缺乏有效的疫苗进行预防,近年来甲型副伤寒散发病例及爆发疫情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全面监测我市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情况,以便科学指导临床治疗合理用药及疫情控制,特收集了2002-2008年杭州市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菌株,开展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监测,动态分析耐药谱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12-2015年江苏省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的耐药表型和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采集江苏省伤寒/副伤寒监测病例的血液和粪便标本,分离培养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后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采用Kirby-Bauer纸片法检测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应用PFGE技术对伤寒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134株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萘啶酸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61.2%和86.7%,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均低于15.0%。伤寒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中只耐1种抗生素的菌株最多,多重耐药菌在伤寒沙门菌中占2.6%,而在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中占13.3%。2015年伤寒沙门菌的全敏感菌株构成比较2012年增加了44.3%,同年副伤寒沙门菌中出现了耐5种和6种抗生素的多重耐药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可分为8种PFGE型别,多重耐药株与其他菌株条带相似性低,不同型别与耐药谱有对应关系;伤寒沙门菌可分为68种PFGE型别,不同型别间变异度较大,与耐药谱无对应关系。结论 2012-2015年江苏省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总体随时间降低,耐药种类数有所增加。伤寒沙门菌株PFGE带型呈现多样性,无耐药谱对应性;而甲型副伤寒菌株PFGE带型较少,有耐药谱对应性。需要加强重点地区重点型别菌株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以人口为基数的伤寒发热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及时了解、掌握伤寒高发区流行情况。方法在广西河池市的金城江辖区内的金城江镇、东江镇建立以人口为基数的监测系统开展伤寒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对发热疑似病人进行病原学、血清学检测;对就诊发热病例进行登记。监测区内的各级医疗机构及大部分的个体诊所均作为监测点。以病原学为确诊依据,肥达试验作为辅助诊断依据。结果监测区内4年的伤寒副伤寒发病数为99例,年均年龄段发病率为20.6/10万。病原学监测9049份标本,分离出伤寒、副伤寒菌99株,其中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占70.1%,伤寒沙门氏菌仅占29.9%;伤寒副伤寒症状相似,以发热头痛为主要症状。结论监测区内以散发病例为主要流行趋势,监测的发病率低于以往的常规疫情报告,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是优势菌型;肥达试验在常规监测中的诊断意义较差,确诊伤寒、副伤寒病例的肥达试验诊断符合率低。  相似文献   

9.
2001~2004年广西伤寒副伤寒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对2001~2004年广西伤寒副伤寒监测结果的分析和评价,了解监测工作的效果,为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桂林市8个高发县(区)作为监测地区,监测内容包括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病后带菌者、暴发点、外环境和病原学等,资料按规定上报、汇总和反馈。结果:8县(区)疑似病人血培养和粪便培养平均阳性率分别为10·08%和0·24%,病原分离的菌型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高,占菌株总数的94·59%,肥达氏平均阳性率23·45%;恢复期带菌、慢性带菌和密切接触者带菌率分别为1·26%、0·14%和0·81%;水体、食品和其它外环境标本阳性率分别为0·10%、0%和0%;共发生较大暴发疫情22起,95%由甲型副伤寒引起,罹患率在2·07%~35·10%之间,发生于农村及城乡结合部学校占81·82%,传播途径以水型传播为主(占90·91%)。结论:该市伤寒副伤寒流行优势菌型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传染源广泛存在,防治形势严峻;监测区内开展伤寒副伤寒的主动监测对于提高病人确诊率、及早发现和控制传染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学校伤寒、副伤寒发病率,为降低和控制学校伤寒、副伤寒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以广西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全州县为项目现场。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确定干预组和对照组学校,建立以固定人群为基数、病原学为确诊依据的前瞻性监测系统进行伤寒、副伤寒监测,为期16个月。结果甲型副伤寒发病39例,伤寒发病0例,其中对照学校甲型副伤寒发病数33例,发病率为185.0/10万,干预组学校发病6例,发病率为30.7/10万。对照组学校发病率显著高于干预组学校(P=0.000)。由个体/村诊所、乡镇卫生院收集标本采集数和阳性标本数,分别占74.2%和66.7%。单份血标本W idal试验敏感度仅为32.3%,假阴性率为67.6%。结论在实施干预措施后,干预组学校的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比对照组学校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伤寒病原菌、耐药性及噬菌体分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开展对伤寒病原学和耐药性监测以及伤寒噬菌体的分型研究,摸清伤寒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伤寒沙门菌分型用血清凝集法;药敏试验用WHO推荐的改良K—B法;噬菌体分型用96型伤寒Vi-II型噬菌体分型法。结果:血清学分型为:伤寒、副伤寒甲、副伤寒乙分别占75.1%、12.2%、0.9%,其他型占11.8%。561株伤寒杆菌噬菌体分型率为81.3%,分出25个噬菌体型,其中以D1型、M1型、D2、型J、1型、E1型为主要流行型,分别占18.6%、15.6%、15.4%、12.7%和11.0%。另外,E4、K3和32型在国内和省内为首次报道。不同年份、不同流行地区分型率以及强势噬菌体型分布不同。对磺胺甲基异噁唑、红霉素伤寒耐药菌株分别占96.5%、89.5%;而甲型副伤寒100.0%为耐药株。对复方新诺明伤寒、甲型副伤寒杆菌耐药株分别占79.4%、58.3%。M1型多重耐药现象依然严重。结论:疫情强度与强势流行株及强势株的耐药有关;伤寒沙门菌对多粘菌素B、丁胺卡那、庆大霉素、氯霉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头孢他定药物敏感,其结果可供临床治疗与现场防治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肥达试验和Tubex试验在伤寒、甲型副伤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006—2012年广西伤寒、甲型副伤寒常规监测和暴发疫情中的164例确诊病例血清,应用肥达试验、Tubex-TF试验和Tubex-PA试验进行伤寒、甲型副伤寒血清抗体检测;分别计算3种试验血清检测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约登指数和Kappa值等指标,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估。结果以病原分离为金标准,对106例病原分离阳性的伤寒血清进行检测,Tubex-TF试验的灵敏度为66.98%,特异度为78.93%,阳性预测值为0.225,阴性预测值为0.963;对58例病原分离阳性的甲型副伤寒血清进行检测,Tubex-PA试验的灵敏度为70.69%,特异度为91.16%,阳性预测值为0.272,阴性预测值为0.985。病原分离阳性的伤寒及甲型副伤寒病例血清进行肥达试验,阳性率分别为44.34%和22.41%。病原分离和Tubex-TF试验检测为伤寒阳性的血清,Tubex-PA试验同时检测为阳性的检出率为2.82%;病原分离与Tubex-PA试验检测为甲型副伤寒阳性的血清,Tubex-TF试验同时检测为阳性的检出率为31.71%。结论疾病暴发或流行时,可考虑采用简单易行的Tubex试验作为辅助诊断伤寒、副伤寒的方法,有利于疫情的早期发现和防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05—2014年江阴市伤寒副伤寒流行规律,为制定全市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收集的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江阴市2005—2014年江阴市伤寒副伤寒年平均发病率为1.41/10万,发病高峰在4—10月,具有春、夏发病高峰趋势,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率以0~4岁组最高,学生、农民、散居儿童和工人为高危人群,高发地区为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乡镇、街道。病原谱以伤寒沙门菌为主(100%),血培养分离菌株阳性率(0.39%)高于粪便培养(0.25%)。药敏分析利福平(100%)和杆菌肽(91.67%)耐药率高,其次为萘啶酸(73.91%)、复方新诺明(72.73%),多重耐药率为50%。结论 江阴市伤寒疫情呈下降趋势并稳定在较低水平,副伤寒疫情有可能面临上升的可能,需采取针对性健康教育和加强疾病监测工作等综合性防控措施来进一步控制伤寒副伤寒发病率,防止暴发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2004-2006年浙江省沿海地区伤寒副伤寒疫情及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浙江省2004-2006年沿海地区伤寒副伤寒流行趋势,为制定伤寒副伤寒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浙江省沿海地区近三年伤寒副伤寒报告病例和监测点监测报表资料录入EXCEL2003整理后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沿海地区伤寒副伤寒呈下降趋势,发病曲线由双峰型变为单峰型,且峰值逐年降低。病例在宁波和温州以农民、工人、学生为主,台州地区以民工、农民、学生为主,病例年龄集中在20~5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阳性率没有明显差别,恢复期患者带菌率显著高于健康从业人员,病原菌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甲型副伤寒对利福平和萘啶酸耐药,且耐药率在97%以上。暴发疫情以水型为主。结论浙江省沿海地区伤寒副伤寒发病总体呈发病率逐年下降的趋势,但甲型副伤寒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对病例应规范治疗彻底治愈、加强恢复期患者的监测,发现阳性应及时隔离治疗,有利于疫情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全国2004~2007年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暴发原因,为预防控制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国2004~2007年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7年全国共报告77起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发病4 863例,死亡3例,波及人数6 393 908,罹患率为76.05/10万,伤寒暴发疫情31起,副伤寒暴发疫情46起。暴发时间主要集中在5~9月,以农村和学校为主,流行菌型以甲型副伤寒为主(61.33%)主要原因是卫生设施缺乏、水源和食品污染。[结论]全国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以饮用水污染引起为主(53.25%),其次为食源性(23.38%),应加强重点人群如学生、工人、民工、农民的主动监测,提高确诊率,及早发现和控制传染源,对预防控制伤寒副伤寒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05—2006年浙江省伤寒国家监测点监测结果,为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网报告病例和监测点监测报表资料录入Excel2003整理后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浙江省国家监测点的伤寒副伤寒病例以甲型副伤寒为主,病例的病后带菌率不高,重点人群监测发现存在携带多种沙门菌现象,病原菌主要对萘啶酸(NAL)、利福平(RFA)耐药。结论当前浙江省仍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伤寒副伤寒流行优势菌株,对伤寒副伤寒患者的系统治疗和规范管理应当常抓不懈,应当继续加强对饮食从业人员等重点人群的监测,在开展防控工作时要根据药敏的实际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安徽省不同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1月10~25日期间,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 567名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血清抗凝实验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结果全人群抗体阳性率为29.41%,未接种疫苗人群抗体阳性率为23.94%;全人群中,省会城市抗体阳性率高于中小城市,中小城市高于农村;在全人群和未接种疫苗的人群中,6~岁和16~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较高,60岁及以上组抗体阳性率最低,中小学生抗体阳性率最高,其次是幼托儿童和医护人员。结论人群中甲型H1N1流感免疫屏障尚未建立,目前仍需加强疫苗接种和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血培养沙门菌菌型分布及药敏结果耐药情况,为今后制定预防措施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2016年6月30日文山州人民医院血培养分离的143株沙门菌的患者信息资料、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血培养共检出沙门菌143株,甲型副伤寒血清型112株、伤寒血清型10株、乙型副伤寒血清型20株、鸡沙门菌血清型1株。检出率最高为甲型副伤寒血清型(78.32%),其次为乙型副伤寒血清型(13.99%)。以15岁~45岁(65.73%)、45岁~65岁(20.98%)分布较多;沙门菌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在10.00%以下,喹诺酮类在甲型副伤寒和青霉素类在乙型副伤寒耐药率均在20.00%左右。结论文山州人民医院沙门菌感染以甲型副伤寒为主,部分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情况明显,临床应结合药敏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深圳居民血清中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了解相关的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提供有效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480位深圳居民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血凝抑制方法进行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检测。并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16.0软件对血清抗体水平与不同流行病学指标之间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通过研究发现,年龄和甲流疫苗接种史与血清中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显著性相关。6~15岁人群与已接种甲流疫苗人群血清中的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率显著性高于其它人群,阳性率分别是34.1%和48.1%。所有调查对象中,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率较低,仅为11.25%,6~15岁人群的疫苗接种率最高,为41.76%。结论青少年为甲型H1N1流感高危人群,加强对该人群的免疫接种,可对甲型H1N1流感的疫情控制起到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健康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为卫生部门制定预防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顺义区12个乡街的5岁以上健康人群采集免疫前静脉血检测抗体,评估健康人群抗体水平。结果:202份血清标本中甲流抗体水平阳性率46.53%(94/202),与北京市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为32.78。不同性别人群之间甲型H1Nl流感抗体阳性率无差别(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抗体水平阳性率有差别(P<0.05),25岁~29岁、10岁~14岁组抗体水平阳性率高。结论:顺义区甲型H1N1流感实际感染数高于北京市甲型H1N1流感平均感染水平。甲型H1N1流感感染与性别无关,与年龄有关,感染主要集中在25岁~29岁、10岁~14岁组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