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局部应用氨甲环酸联合不同剂量肾上腺素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止血效果。方法选择156例单侧THA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1 g氨甲环酸+0.125 mg肾上腺素)、高剂量组(1 g氨甲环酸+0.25 mg肾上腺素)和对照组(1 g氨甲环酸)各52例,分别在THA中缝合关节囊后将溶液注入关节囊。评价3组术后总出血量、隐性出血量、DVT发生率、术后3 d Hb及HCT下降值、皮下瘀斑面积1%发生率、术后引流量、输血量、输血率、术后半年Harris评分。结果 3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有1例和3例出现深静脉血栓(DVT),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5%(2例)、7.69%(4例)和3.85%(2例),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4,P=0.590)。总出血量、隐性出血量和输血量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低、高剂量组均高于对照组(t=5.417、4.448,P0.05);而低、高剂量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96,P0.05)。术后3 d复查血常规,RBC、Hb、HCT 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率、术后引流量、Hb及HCT下降值、皮下瘀斑面积1%发生率、术后半年Harris评分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联合肾上腺素能降低THA出血量,不同剂量肾上腺素对止血效果无影响,而低剂量肾上腺素可能减少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对全髋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LMWH应用时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全髋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深静脉血栓(DVT)的时机.方法 158例全髋与全膝关节置换者中髋关节置换(THA)81例、全膝关节置换(TKA)77例.观察术后不同时机使用LMWH对术后引流量、DVT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THA术后开始使用LMWH组引流量与术后72 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TKA术后组与术后72 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2).在THA和TKA中,术后组与术后72 h组DVT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THA术后LMWH的最佳应用时机是术后72 h,但术后即应用LMWH则是TKA术后预防DVT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量肝素(LMWH)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防治中的作用,评估利伐沙班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其足疗程应用防治血栓的必要性. 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136例单侧初次行TH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预防DVT使用药物不同分为利伐沙班组和LMWH组,每组各68例.利伐沙班组男28例,女40例;平均(61.6±10.7)岁,体质量平均(63.9±11.2) kg.LMWH组男31例,女37例;平均(60.3±12.4)岁,体质量平均(65.5±9.8) kg.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LMWH组术后应用时间为1周,利伐沙班组术后应用时间分别为2周38例,5周3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应用药物前、后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功能情况,以及症状DVT发生率、轻微和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功能、轻微和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LMWH组症状DVT发生率为7.4%,利伐沙班组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LMWH比较,初次THA术后DVT防治中利伐沙班更安全、有效,足疗程抗凝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比较利伐沙班与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对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防作用,评价两者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VTE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共收治84例行THA和TKA的患者,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和LMWH组,利伐沙班组48例,男13例,女35例;平均年龄63.9岁;THA 25例,其中1例行双侧置换术;TKA23例,其中10例行双侧置换术.LMWH组36例,男10例,女26例;平均年龄57.2岁;THA 16例,其中5例行双侧置换术;TKA 20例,其中6例行双侧置换术.THA患者术后第1~35天、TKA患者术后第1~14天,利伐沙班组给予利伐沙班10 mg,1次/d,口服;LMWH组给予LMWH 0.4 mL,1次/d,皮下注射. 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获3个月随访.利伐沙班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为20.8%(10/48),LMWH组DVT发生率为25.0%(9/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4,P=0.651).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症状性肺栓塞. 结论利伐沙班能有效预防THA、TKA后下肢DVT的发生,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其疗效与LMWH相当,且不会增加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早期诊断。方法 2005年10月-2009年6月,对62例初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14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和86例髋部周围骨折手术(hip fractures surgery,HFS)患者于术前及术后1、7、14d行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查及血液流变学检测;并于术前及术后3d检测THA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其中男89例,女73例;年龄34~74岁,平均51.5岁。患者术后均常规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抗DVT治疗。按照术后是否发生下肢DVT将患者分为DVT组及非DVT组进行相关检测结果比较。结果术后17例(10.5%)发生下肢DVT,其中THA8例,TKA1例,HFS8例。术前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查显示下肢深静脉管腔无异常回声,血流信号充盈良好,静脉血流呈正常周期性改变;术后DVT组患者股总静脉及腘静脉均出现不同程度闭塞。两组间术前及术后7d全血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1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各时间点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4d时两组间红细胞变形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及非DVT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浓度分别为(372.00±148.62)、(369.00±141.03)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分别为(574.00±217.29)、(391.00±120.1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结合血液流变学、血浆D-二聚体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骨科大手术下肢DVT。  相似文献   

6.
王志猛  路遥  马腾  李忠  张堃  杨娜  田丁 《骨科》2020,11(1):35-38,50
目的探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联合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预防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5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手术前后均使用LMWH抗凝预防血栓形成,根据术后是否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2例,其中男29例,女43例,年龄为(75.83±7.01)岁(65~87岁)。对照组78例,其中男30例,女48例,年龄为(74.77±7.55)岁(65~89岁)。病人骨折部位均采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术后第1、3、5天行双下肢静脉B超检查(观察组拆除弹力绷带后行双下肢静脉B超检查),记录并比较两组的DVT发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第1、3、5天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共发生DVT 8例,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19例发生DVT,发生率为24.36%,两组DVT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2,P=0.035);两组间术后下肢肿胀、皮下瘀斑、注射LMWH部位血肿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双下肢联合LMWH可降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DVT发生率,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氨甲环酸联合肾上腺素关节腔内局部使用对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失血量影响。方法将55例单侧股骨头坏死行THA患者根据局部使用药物不同分为试验组(术中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联合肾上腺素混合液,21例)和对照组(术中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34例)。比较两组以下指标: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量,输血率,术后第1、3、5天血红蛋白,D-二聚体,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 D-二聚体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红蛋白值在术后第3天达最低,而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5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2例、对照组有4例接受异体输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有2例、对照组有3例发生下肢远端DV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A术中使用氨甲环酸联合肾上腺素关节腔内局部注射,可有效降低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而不增加DVT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对预防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9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住院号末尾数为奇数者纳入低分子肝素组,偶数者纳入对照组,最终低分子肝素组47例、对照组45例。低分子肝素组于术后12~24 h开始于腹部皮下注射依诺肝素4 000 U,1次/d,用至术后第7天;对照组未采取预防性用药。术后第7天清晨抽取静脉血检测凝血功能、D-二聚体(DD)及血小板(PLT)指标;记录患者术后7 d内腹腔引流量,评价安全性;术后1周复查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比较2组DVT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术后第7天2组患者的凝血酶源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PL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组术后第7天纤维蛋白原(FIB)及D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7 d内腹腔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高于低分子肝素组(P0.05)。结论术后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降低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DVT形成,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放射剂量对甲状腺癌术后残余癌的疗效及对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未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残余癌患者90例,根据放射剂量分为高剂量组(46例)和低剂量组(44例),高剂量组给予50~75 Gy放射剂量,低剂量组给予45~49 Gy放射剂量,随访两组转移情况及生存率,检测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结果:高剂量组随访期间淋巴转移和纵膈转移发生率为10.87%和8.70%,明显低于低剂量组的29.55%和25.00%(均P0.05),但两组骨转移和脑转移发生率(6.52%vs.11.36%;4.35%vs.9.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剂量组治疗后1周CD4+、NK细胞和B细胞明显低于低剂量组,而CD8+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均P0.05);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治疗后1、3个月CD4+、CD8+、NK细胞和B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93.00%、77.30%,低剂量组分别为95.20%、83.00%、30.80%,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未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残余癌应用50~75 Gy放射剂量效果较好,能减少术后转移,提高患者生存率,对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有一定程度影响,但可较快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同期与分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手术治疗64例双侧THA患者按照ASA评级分为两组,A组34例行同期双侧THA,B组30例行分期双侧THA。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费用A组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行双侧THA安全有效,节约医疗资源,但需患者身体条件允许且应控制好围手术期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接受椎体成形手术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高黏度骨水泥,对照组应用普通骨水泥。比较2组术后第1天、1个月及6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和疼痛评分(VAS)、脊柱评分(ODI);统计2组骨水泥渗透率。结果 (1)治疗前2组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和VAS评分、ODI脊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1天、1个月及6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ODI脊柱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第1天观察组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个月及6个月2组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骨水泥渗透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2组邻近椎体压缩性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黏度骨水泥和普通水泥应用于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有可靠效果,但前者能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且骨水泥渗漏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手术切口加压包扎的止血效果。方法将2014年12月-2015年3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34例行生物型单侧TH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术后切口采用加压包扎止血)和对照组(术后切口未采用加压包扎止血),每组1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侧别、病因、病程及术前血红蛋白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两组患者的总失血量理论值、术后引流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总量、输血人数及术后相关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37,P=0.738;t=0.140,P=0.889)。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对照组术后发生切口皮下血肿6例,观察组无切口皮下血肿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6,P=0.018);两组术后均无浅表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输血人数分别为1例和7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5,P=0.039);输血总量分别为600 m L和3 200 m L。两组患者术前血容量及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总失血量理论值、术后引流量、显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A术后采取加压包扎法可有效减少术后出血及切口皮下血肿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varicose vein surgery,VVS)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1187例VV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0年10月至2011年8月期间425例VVS患者术后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组),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期间762例VVS患者未用低分子肝素(非LMWH组).结果 皮下瘀斑,创口瘀血,下肢肿胀和/或疼痛在两组间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血栓形成相关的危险因素可以诱发DVT;非LMWH组发生DVT 8例,LMWH组发生DVT 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MWH组,LMWH应用5d后的有关凝血功能指标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 VVS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诱发DVT;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能有效降低VVS后DVT,且临床应用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水泥填充剂量对PK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06-2017-06,行PKP手术的150例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骨水泥填充剂量的不同将所有入选病例分为低剂量组(2-3 ml,A组)、常规剂量组(3-5 ml,B组)、高剂量组(5-6.5 ml,C组)各50例,分别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后各时间的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ODI评分,统计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术后3 d、2年的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1个月、2年的ODI评分亦明显低于术前(P均0.05);术后3组组间各观察时间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及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B组的18.00%及C组的24.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05、8.306,P=0.025、0.004);B、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42,P=0.461)。随访2年,3组腰背疼痛改善率达84%以上,A组无再骨折发生,B组出现1例,C组出现4例,但组间再骨折发生情况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379,P=0.068)。结论不同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均临床有效,术后患者腰背痛及术后再骨折发生率低,其中低剂量骨水泥在降低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发生方面更为突出,其对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Caprini风险评分系统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进行风险评估,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抗凝策略. 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间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26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Caprini风险评分系统评分进行分组:高危组和极高危组,记录每组中分别于术前12 h开始及术后12 h开始使用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的患者术中出血量、48 h切口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降低值及术后双下肢DVT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①Caprini评分高危组中,与术前12 h开始使用LMWH比较,术后12 h开始使用患者术后DVT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术后48 h引流量及术后血红蛋白降低值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aprini评分极高危组中,与术前12 h开始使用LMWH比较,术后12 h开始使用患者术后DVT发生率升高,术中出血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48 h引流量及术后血红蛋白降低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Caprini评分高危患者围手术期抗凝可采用术后12 h开始皮下注射LMWH,而Caprini评分极高危患者可予术前12 h开始皮下注射LMWH.术前可以参考Caprini风险评估来决定围手术期抗凝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骨水泥注入量对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患椎相邻椎体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经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69例,根据骨水泥注入量分为低剂量(2.0 m L且3.0 m L)组(22例)、中剂量(≥3.0 m L且6.0 m L)组(28例)、高剂量(≥6 m L)组(19例),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术前、术后的疼痛程度。收集患者手术前后的CT数据,利用Mimics 10.01和Abaqus 6.8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患椎的上终板分别施加0.3 MPa(低压力)、1.0 MPa(中压力)、4.0 MPa(高压力)的轴向压力,观察不同载荷下的应力改变。结果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5例(7.25%),均未出现神经症状;低剂量组1例,中剂量组2例,高剂量组2例,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未发现相邻椎体再发骨折。在低压力(中立位)时,患椎下位椎体的应力较术前增加约22%,上位椎体的应力增加约15%。在中压力(正常活动)、高压力(突然摔倒)时,高剂量组患椎上、下位椎体的应力较低压力时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患椎上、下位椎体的应力与低压力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术后可引起患椎上、下相邻节段生物力学的改变,相邻椎体所受的应力随着轴向负荷和骨水泥注入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GEKO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用于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笔者自2016-01—2016-08采用THA手术治疗72例股骨头坏死,随机分为观察组(基本预防方法上加用NMES)和对照组(基本预防方法)。结果 2组术后负压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VAS评分、下肢DVT发生率及术后3 d血浆D-二聚体含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NMES用于THA术后患者早期康复,可以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轻疼痛,是预防DVT形成的有效物理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12—2013-12诊治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探讨术后采用利伐沙班(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肝素钙组)预防术后下肢DVT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6(3~12)个月随访。2组DVT发生率比较:利伐沙班组中2例发生DVT(5.56%);低分子肝素钙组中2例发生DVT(5.88%),2组DVT发生率(χ~2=0.004,P=3.8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术后1 d、术后10 d与术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 d与术后10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谷丙转氨酶(ALT)值在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大出血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DVT形成的对比研究中,二者均无术中、术后大出血,对肝肾功能均无影响,但利伐沙班对凝血功能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讨后外侧入路MAKO机器人手臂辅助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70例THA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35例行MAKO机器人手臂辅助后外侧入路THA(MAKO组),35例行传统后外侧入路THA(THA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程、病因、术前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行走能力、合并症、血红蛋白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髋臼前倾角、外展角及双下肢长度差,术中输血、术后立即负重及术后切口引流时间2 d患者构成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术后6个月X线片判断复位质量。术后3、6个月采用遗忘关节评分、Harris评分,可自主行走及ADL指数较术前增加患者构成比评价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8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髋臼前倾角、外展角及双下肢长度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输血、术后立即负重及切口引流时间2 d患者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X线片示两组复位质量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Z=4.191,P=0.123)。术后MAKO组7例(20.0%)发生并发症,THA组10例(28.6%),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21,P=0.224)。MAKO组2例(5.7%)、THA组4例(11.4%)于6个月内行翻修处理,两组再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9,P=0.673)。术后3、6个月可自主行走及ADL指数较术前增加患者构成比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Harris评分及遗忘关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THA相比,MAKO机器人手臂辅助THA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更多,但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便等优点,二者术后短期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DVT与血液黏度及流速有关。目的:探讨术前及术后血流流变学、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对THA术后管理的指导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THA治疗的6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监测患者术前、术后1 h及术后1 d的血流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根据术后是否出现DVT分为DVT组24例和非DVT组37例。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和围手术期血流流变学、血流动力学的参数差异。结果:DVT组与非DVT组的性别、年龄、ASA分级、体重指数(BMI)、术中失血量、术中输液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术前、术后1 h、术后1 d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与非DVT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及非DVT组术后1 h、术后1 d的MAP、HR、CVP、FIB、HCT、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的MAP、HR、CVP、FIB、HCT、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的△1、△2、△3(△1=术后1 h-术前,△2=术后1 d-术前,△3=术后1 d-术后1 h)与非DV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A术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缓滞的现象,需要密切关注THA术后血液黏稠度、血流速度较术前改变幅度较大者或改变幅度仍在进一步扩大者,必要时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