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柳叶蜡梅叶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及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柳叶蜡梅叶挥发性成分组成及其春夏季节变异规律,为柳叶蜡梅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对分离的各个成分进行结构检索,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3月份柳叶蜡梅叶挥发性成分共分离出59个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54个化学成分,5月份柳叶蜡梅叶挥发性成分共分离出48个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44个化学成分,其中(E)-3-(4,8-二甲基-3,7-壬二烯)呋喃(黑蚁素)和桉树脑含量最高。结论:柳叶蜡梅叶中的挥发性成分种类丰富,并与采收季节有关,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柳叶蜡梅的药用保健价值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0,(3)
目的:分析全缘叶紫珠叶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离鉴别。结果:鉴定出42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97.62%。结论:挥发油中β-石竹烯(33.74%)、甘香烯(12.86%)、τ-杜松烯(9.57%)和(-)-斯巴醇(8.99%)为主要成分。此外,古巴烯(4.21%)、兰桉醇(3.81%)、α-石竹烯(2.48%)、十氢-α,,α4 a-三甲基-8-亚甲基-[2R-(2α,4a,α8 aβ)]-2-萘醇(2.37%)和1,6-环癸二烯(2.24%)的含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贯叶连翘叶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从贯叶连翘叶中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结合保留指数法对化学成分分析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质量百分含量。结果:从贯叶连翘叶中鉴定了41个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的97.03%。结论:贯叶连翘叶挥发性成分主要有γ-衣兰油烯(12.70%)、α-姜黄烯(11.36%)、δ-荜澄茄烯(9.09%)、β-反-金合欢烯(6.95%)。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牛尾独活(Heracleum hemsleyanum Diels的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牛尾独活根挥发油,用GC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离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鉴定了53个化学成分.结论:牛尾独活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1S)-6,6-二甲基-2-亚甲基[3.1.1]-双环庚烷(12.60%)、8-异丙基-1,5-二甲基-环十碳1,5-二烯(10.42%)、匙叶桉油烯醇(7.63%)、正辛醇(7.3 5%)、3-甲基壬烷(4.28%),与其他品种独活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9,(5)
目的: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黔产广东紫珠叶与果实中的挥发性成分及含量进行对比研究。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乙酸乙酯萃取,利用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通过NIST14.L质谱数据库进行对照,鉴定黔产广东紫株叶与果实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采用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黔产广东紫珠叶与果实中均分离并鉴定了43个化合物,分别占其总挥发油含量的87.89%、95.16%,其中共有成分有25个;其叶与果实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2-亚甲基-4,8,8-三甲基-4-乙烯基双环[5.2.0]壬烷、(1R,2S,6S,7S,8S)-8-异丙基-1-甲基-3-亚甲基三环[4.4.0.02,7]癸烷、(1S-顺式)-1,2,3,5,6,8a-六氢-4,7-二甲基-1-(1-甲基乙基)-萘、石竹烯氧化物,二者所含有的化学成分种类差异较小,但含量差异较大。结论:黔产广东紫珠叶及果实主要挥发性成分均为萜类化合物。该研究可为广东紫珠的化学成分研究及药用部位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GC-MS法分析黄皮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黄皮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黄皮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其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了44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1.81%。结论:主要成分为β-水芹烯(9.56%)、石竹烯(14.29%)(、S)-1-甲基-4-(5-甲基-1-亚甲基-4-己烯基)-环己烯(12.35%)、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二环[3.1.1]庚-2-烯(22.25%)等。  相似文献   

7.
GC-MS分析臭常山根、茎及叶中主要挥发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运用GC-MS分析臭常山根、茎及叶的主要挥发性化学成分,并比较其成分种类的异同与含量差异。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技术分别提取臭常山根、茎及叶的主要挥发性化学成分,用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结果:从臭常山根、茎及叶中分离出85个峰,共鉴定了83个化合物。根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有1-甲基-5,6-二乙烯基-1-环己烯(80.70%)和3-甲基-3,4-二乙烯基-1-环己烯(7.59%),茎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有α-蒎烯(36.12%)、苄基异腈(14.46%)、苯乙基异氰(12.57%)、甲基辛基酮(4.59%),叶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有2-己烯醛(21.11%)、Diktaminin(19.00%)、桧烯(10.79%)及氧化石竹烯(6.25%)。结论:臭常山根、茎及叶所含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大,共有成分11个(分别占根、茎、叶挥发性成分的93.15%,51.82%和20.33%),为进一步研究和运用臭常山根、茎及叶入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芒种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芒种花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为芒种花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芒种花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归一化法计算各个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出72个峰,鉴定了其中24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9.50%.结论:芒种花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α-蒎烯(18.14%)、2,4a,5,6,7,8-六氢化-3,5,5,9-四甲基-,(R)-1H-苯并环庚烯(13.64%)、β-石竹烯(9.41%)、长叶烯(6.23%)等.  相似文献   

9.
独活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分析我国中药材GAP基地之一所种植独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独活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检出229个色谱峰,鉴定出8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8.23%。结论:独活挥发油的单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中,3-蒈烯(8.89%)、间-聚伞花素(4.99%)、β-水芹烯(8.35%)等是主要成分,占总挥发油量的22.23%;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中,桉叶烷-4(14),11-二烯(4.36%)、α-芹子烯(1.36%)、喇叭醇(1.14%)、α-甜没药萜醇(6.03%)和1,8-二甲基-4-异丙基-螺环[4.5]+-8-烯-7-酮(4.37%)等是主要成分,占总挥发油量的17.26%。  相似文献   

10.
铜皮石斛花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细茎石斛花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进行成分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出41个色谱峰,鉴定出29个化合物,占79.05%。其中相对含量大于2.0%的有:2,4,4三甲基-二戊烯(11.17%)、5,5-二甲基-2-己烯(11.12%)、β-石竹烯(6.47%)、异土木香内酯(5.95%)、邻苯二甲酸二乙酯(4.70%)、1,3,3二甲基丁烯-1,1-二苯基(5.20%)、2,2,4三甲基-1-戊醇(4.23%)、2-甲基-N-苯基-2-丙烯(2.73%)、3-甲基丁醛(2.12%)、异长叶烯(2.03%)等。结论: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细茎石斛花挥发性成分进行的分析研究表明,烯、醛、酯和醇类等挥发油成分构成了细茎石斛花的芳香特征,与铁皮石斛花的挥发油成分组成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细柱五加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计算机联用仪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从细柱五加叶挥发油中共分离出51个峰,鉴定出47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7.83%,主要有2-蒎烯(9.93%)、4-甲基-1-(1-甲基乙基)二环[3.1.0]己-2-烯(15.05%)、(-)-4-萜品醇(14.82%)、反式石竹烯(9.63%)。结论:细柱五加叶的挥发油富含生物活性成分,有良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黑苞橐吾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黑苞橐吾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黑苞橐吾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黑苞橐吾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其相对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65个化合物,鉴定出的化合物含量占总挥发油的76.75%。结论:黑苞橐吾挥发油主要成分为:[E,E,E]-3,7,11,15-四甲基-1,3,6,10,14-十六碳五烯(相对含量为5.19%);2-[1-环戊-1-烯炔-1-甲基乙基]环戊酮(4.38%);[1S-[1α,3aβ,4α,8aβ]]-4,8,8-三甲基-9-亚甲基-十氢-1,4-甲醇薁(4.10%);D-柠檬烯(4.02%);[2R-[2α,4aα,8aβ]]-十氢-α,α,4a-三甲基-8-亚甲基-2-甲醇基萘(3.93%);正-三十四烷(3.49%);3-[1,1-二甲基丙-2-烯-7-羟基香豆素(3.03%);石竹烯氧化物(2.72%);5β,7β-H,10α-11-桉叶烯-1α-醇(2.66%);4[10]-崖柏烯(2.56%)。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2015,(4)
目的:比较姜不同炮制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以明确不同炮制火候对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姜的4种不同炮制品挥发性成分,GC-MS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姜4种不同炮制品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3个成分,其中鲜姜、干姜及姜炭各有27种,炮姜24种。鲜姜含姜烯、α-柠檬醛及β-水芹烯较高,分别为22.59%、20.87%及11.01%。经不同程度加热炮制后,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均产生了较大变化,其中干姜含α-柠檬醛高达40.48%,同时β-水芹烯的含量则略有降低,为10.38%;炮姜中新产生了32.73%的3,7,11-三甲基-1,6,10-十二烷三烯醛、16.38%的3,9(11)-二烯-10-过氧化物、3.36%的荜澄茄油烯,另外还产生了桉叶二烯及β-红没药醇等成分,而β-水芹烯含量最低,仅为1.95%;姜炭中的姜烯和β-倍半水芹烯均最高,且新产生了α-柏木烯、癸醛及γ-榄香烯等成分。结论:姜不同炮制品的挥发油含量不同,化学成分数量也不同。本方法适用于姜的挥发油成分分析,本研究为姜炮制品的质量评价及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新疆维吾尔医用药材神香草挥发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符继红  张丽静 《中成药》2008,30(3):413-414
目的:研究维吾尔医用药材神香草挥发油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神香草挥发油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计算机质谱图库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结果:共鉴定了39个成分,占挥发性物质含量的87.54%.应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论:神香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很复杂,主要有:2-异丙基-5-甲基-9-亚甲基双环[4,4,0]-1-烯(11.59%)、γ-榄香烯(8.53%)、1-氟代甲烷-3-硝基奈(7.57%)、α-蒎烯(4.18%)等.  相似文献   

15.
《中药材》2017,(6)
目的:分析舞花姜根、茎、叶的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舞花姜根、茎、叶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这3个部位挥发油成分对比研究,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舞花姜根、茎、叶中共鉴定出59种挥发油成分。其中,根中鉴定出了3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6.73%,主要成分是β-蒎烯(14.26%)、芳樟醇(14.06%)、γ-松油烯(12.64%)、莰烯(11.67%);茎中鉴定出了2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69.26%,主要成分为植醇(14.96%)、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12.93%)、龙涎酮(12.00%)、橙花叔醇(7.67%);叶中鉴定出了2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4.15%,主要成分是(-)-β-榄香烯(25.83%)、α-法尼烯(13.37%)、橙花叔醇(10.89%);根、茎、叶共有成分6个。结论:舞花姜根、茎、叶挥发油的种类和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芒果叶中提取挥发油.方法 采用GC-MS法分析芒果叶挥发油的成分.结果 分离出37个色谱峰,鉴定出18种成分,占已分离组分总含量的90%以上.其中α-古芸烯、L-榄香烯、α-律草烯和2-亚甲基-4,8,8-三甲基-4-乙烯基-二环[5.2.0]壬烷是其中所含的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结论 通过对芒果叶挥发油的分析,为其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美容杜鹃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美容杜鹃叶挥发油化学成分. 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提取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C)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从美容杜鹃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64种化合物,其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90.00%.其中主要成分是3,7,11,15-四甲基-2-十六烯-1-醇 (5.68%)、1,3,5-三甲基苯(5.53%)、2,3,6-三甲基萘(4.75%)、对映-16-贝壳杉-烯(3.66%)、十九烯(2.88%)、3-二十烷炔(2.63%)、连三甲苯(2.46%)、天然4-乙基愈创木酚(2.39%)、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39%)、2,6-二甲基萘(2.20%).结论 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美容杜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合欢叶、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合欢叶、茎中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法鉴定。结果 共鉴定出117个化合物,其中叶挥发油主要成分有1,1-二乙氧基乙烷、十六烷酸、三十四烷、二十一烷、叶绿醇。茎挥发油主要成分有水杨酸甲酯、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甲基环己烷、甲苯、叶绿醇、2-羟基苯甲酸甲酯、甲氧基苯基肟、乙酸仲丁酯、trans-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呋喃-2-甲醇。结论 合欢叶、茎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17个化合物,共同成分有30种,叶、茎挥发油成分类别和含量差别比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合欢叶、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合欢叶、茎中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共鉴定出117个化合物,其中合欢叶挥发油主要成分有1,1-二乙氧基乙烷、十六烷酸、三十四烷、二十一烷、叶绿醇;合欢茎挥发油主要成分有水杨酸甲酯、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甲基环己烷、甲苯、叶绿醇、2-羟基苯甲酸甲酯、甲氧基苯基肟、乙酸仲丁酯、trans-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呋喃-2-甲醇。结论合欢叶、茎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17个化合物,共同成分有30种,合欢叶、茎挥发油成分类别和含量差别比较大。  相似文献   

20.
《中药材》2010,(7)
目的:分析苕叶细辛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苕叶细辛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苕叶细辛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鉴定出68种组分,占总峰面积的92.18%。其主要挥发性化学成分为:莰烯(13.48%)、α-蒎烯(12.44%)、β-蒎烯(11.07%)、2-莰醇(8.12%)、反式-β-金合欢烯(5.91%)、榄香脂素(5.38%)、5-(2-丙烯基)1,3-苯并间二氧杂环戊烯(3.06%)、肉豆蔻醚(2.95%)、喇叭烯(2.47%)、桉叶油精(2.33%)、绿叶醇(2.25%)、α-红没药烯(2.04%)、乙酸龙脑酯(1.36%)等。结论:该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苕叶细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