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过敏患者血清总IgE及特异性IgE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过敏患者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为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146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总IgE及特异性IgE,其中吸入相关的过敏性患者86例,食入相关的过敏性患者60例.结果146例过敏性疾病患者中有102例阳性,阳性率69.8%;其中86例吸入性过敏原检测中有73例,阳性率为84.8%;61例食入性过敏原检测,阳性率为47.5%;有41例食入性及吸入性过敏原均阳性,占26.8%.在吸入组中,以尘螨、粉螨阳性率最高为43.0%.在食入组中,其总阳性率为38.3%,以鱼的阳性率最高为21.7%.在几种与季节有关的吸入性过敏原中,季节对其阳性率的影响不明显.结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过敏患者血清总IgE及特异性IgE,对减少、预防过敏性疾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吸入性过敏原的检出率与季节无关.  相似文献   

2.
李涛 《现代医院》2011,11(6):77-78
目的探讨特异性IgG4、IgE检测应用于过敏性疾病过敏源筛查的临床意义,为过敏性疾病诊断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120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14种常见过敏原特异性IgG4和IgE抗体进行平行检测。结果在120例过敏性疾病患者中,食物性过敏原特异性IgG4抗体阳性率为90.0%,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为94.2%,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而吸入性过敏原的IgG4、I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8.3%和74.2%,IgE阳性率显著较高(p<0.05)。食物性过敏原IgG4抗体阳性率也显著高于吸入性过敏原(p<0.05)。14种过敏原中,鸡蛋、小麦、梧桐的特异性IgG4阳性率显著高于IgE;而蟹、鳕鱼、虾、短豚草的特异性IgG4阳性率则显著低于IgE。结论应用特异性IgG4和IgE抗体联合检测诊断过敏原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1252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过敏原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三门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及分析,筛查本地区常见的过敏原。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对1 252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样本进行总Ig E和19种过敏原特异性Ig E抗体(s Ig E)检测。结果 1 252例过敏性疾病患者总Ig E阳性率为86.1%,s Ig E阳性率为59.6%;吸入性过敏原检测阳性率前3位分别为:户尘螨(37.1%)、蟑螂(17.6%)和屋尘(13.7%);食入性过敏原检测阳性率前3位分别为:牛奶(8.1%)、腰果(8.0%)和芒果(7.3%);过敏原s Ig E阳性率以哮喘最高81.3%;儿童组和成人组s Ig E阳性率分别为55.5%和61.9%,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25.1%的过敏性疾病患者只对一种过敏原呈阳性反应,有14.5%的过敏性疾病患者对两种过敏原呈阳性反应,有20.0%的过敏性疾病患者对三种及三种以上过敏原呈阳性反应。结论三门地区吸入性过敏原以户尘螨为主,食入性过敏原以牛奶、腰果、芒果为主,通过过敏原筛查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闽北地区居民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主要过敏原,为临床诊治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用免疫印迹法对就诊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特异性IgE和总IgE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2009—2016年因过敏性皮炎、湿疹和荨麻疹等皮肤病就诊的患者共1 399例,总IgE阳性率88.6%(1 240/1 399)、特异性IgE阳性率71.2%(996/1 399)。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吸入组阳性率前3位为户尘螨(40.7%)、蟑螂(24.7%)和混合霉菌(11.9%);食入组阳性率前3位为腰果(10.3%)、牛奶(9.4%)及虾与芒果(各6.6%)。吸入组过敏原总阳性率(57.8%)高于食入组(19.7%)。结论闽北地区人群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主要过敏原为户尘螨、蟑螂和混合霉菌,3种类型过敏性皮肤病均以吸入性过敏原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海南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的主要过敏原种类.[方法]采用德国欧蒙印迹法检测426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E种类,采用美国贝克曼化学发光仪DXI800检测血清中总IgE含量.[结果]426例过敏性疾病患者总IgE阳性率为79.8%,特异性过敏原阳性率为67.4%.吸入性过敏原以屋尘为主,共176例,其次为屋尘螨/粉尘螨150例;食入性过敏原最多为虾45例,其次为海鱼组合1(鳕鱼/龙虾/贝扇)32例.[结论]海南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总IgE明显升高,吸入性过敏原以屋尘为主,食入性过敏原以虾、海鱼、蟹为主,大多数患者被多种过敏原致敏.过敏原与过敏性疾病的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对血清总IgE水平和特异性过敏原的检测可对过敏性疾病的病因诊断、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儿童总IgE和过敏原特异性IgE的分布情况及变化规律,为儿童过敏性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7年8月—2018年2月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338名儿童进行总IgE、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采用胶体金法检测总IgE抗体,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结果】在检测的338名儿童中,总IgE阳性率为56.51%(191/338),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阳性儿童占36.69%(124/338),其中61.29%为单一物质过敏,38.71%为2种或以上物质过敏;不同性别之间总IgE、过敏原特异性Ig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为18.64%(63/338),以户尘螨为主;食物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率为40.24%(136/338),以鸡蛋白和牛奶为主。随着年龄增长总IgE、吸入性过敏原逐渐增高,而食物性过敏原逐步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户尘螨、鸡蛋白和牛奶是婴幼儿最主要的过敏原,早期预防的重点应放在食物性过敏原,而随着年龄增长需警惕吸入性过敏原引起的超敏反应。血清总IgE和过敏原特异性IgE的检测有利于了解过敏状态,能更好地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哮喘患儿过敏原分布特征。方法:256例哮喘患儿分别进行血清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哮喘患儿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211例,阳性率为82.4%,71.1%为两种或两种以上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45例,阳性率为17.6%,8.2%为两种或两种以上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结论:哮喘患儿以吸入性过敏原为主,多数为多种过敏原混合致敏,近年夏秋季发病率升高,夏秋季杂草花粉可能为其过敏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血清过敏原体外检测在变态反应性疾病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体外特异性过敏原检测试剂盒对330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进行吸入性过敏原和食入性过敏原筛查.结果 患者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率72.42%(239/330),其中吸入性过敏原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率69.70%(230/330),户尘螨/粉尘螨组合阳性率最高,其次为矮豚草/蒿/葎草组合,食入性过敏原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率31.82%(105/330),鱼/虾/蟹组合阳性率最高.结论 户尘螨/粉尘螨、矮豚草/蒿/葎草组合、鱼/虾/蟹组合是过敏性疾病患者主要致敏原,血清过敏原检测可提示确切的过敏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海岛地区过敏性疾病患儿的过敏原分布特点,为临床提供诊断及治疗依据。方法:采用酶免疫分析法(ELISA),对476例患儿的血清标本进行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体外检测。结果:382例(80.3%)总IgE呈阳性反应,单一过敏原阳性为169例(35.5%),二种及二种以上过敏原阳性213例(44.7%)。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较高的是:螨(25.6%)、屋尘(18.1%)、真菌组合(2.5%);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较高的是:鱼类(8.6%)、虾蟹(7.8%)、豆类(6.7%)。婴幼儿以食物性过敏为主,学龄儿童以吸入性过敏为主。结论:螨及鱼类是舟山海岛儿童最常见过敏原,多数患者同时存在多种过敏原。  相似文献   

10.
儿童过敏性鼻炎过敏原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江苏地区过敏性鼻炎患儿的主要过敏原。方法:采用德国Mediwiss过敏原体外检测系统,检测江苏地区246例2~14岁的过敏性鼻炎患儿血清总IgE和各种特异性IgE的含量。结果:血清总IgE阳性率为91.5%,吸入性过敏原组阳性率为80.1%(螨虫49.6%、猫狗毛皮屑14.6%、霉菌组合9.3%、矮豚草蒿4.9%),食入性过敏原组阳性率为19.5%(牛羊肉9.8%、牛奶4.9%)。结论:尘螨是江苏地区儿童过敏性鼻炎最主要的过敏原。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了解郑州市及其周边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血清过敏原及其分布状况。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就诊于医院的612例过敏性疾病儿童血清过敏原,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12例过敏性疾病患儿中,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者363例,阳性率为59.31%。其中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者214例,阳性率为34.97%,食物性过敏原特异性IgE 阳238例,阳性率为38.89%。特异性IgE阳性者中,吸入组最常见过敏原为蟑螂(142 例,占23.20%),食物组最常见过敏原为鸡蛋白(108例,17.65%)。特异性IgE检测阳性率最高者为过敏性鼻炎,其次为支气管哮喘。结论 吸入性过敏原和食物性过敏原均是引起郑州市及周边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重要原因,血清过敏原测定有利于了解患者的过敏状态,协助过敏性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物过敏性疾病中血清特异性IgG抗体与IgE抗体检测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食物过敏性疾病患者100例,检测14种食物过敏原中血清特异性IgG与IgE抗体水平,分析2种特异性抗体在性别、年龄、食物种类的分布情况。结果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阳性率依次为牛奶(32.0%)、鸡蛋(29.0%)、大豆(18.0%)、大麦(18.0%)、小麦(18.0%)等;血清特异性IgE水平较高的依次是蟹(38.0%)、鳕鱼(20.0%)、牛奶(18.0%)等。血清特异性IgG抗体与IgE抗体阳性率在以上过敏原中检测率较高,且检出率不同;不同性别、年龄段2种抗体检测率也不同。结论牛奶、鸡蛋、大豆、蟹等容易引起食物过敏性疾病,特异性IgG、IgE抗体水平在不同食物引起的过敏性疾病中作用不同,差异较大,联合检测有益于过敏性疾病的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反复咳嗽、喘息患儿的血清过敏原,探讨吸入性及食入性特异性过敏原检测在反复咳嗽、喘息患儿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采用欧蒙优敏血清学检测吸入及性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查试剂盒,应用酶联免疫法对110例反复咳嗽、喘息患儿进行20种吸入及食入过敏原特异性IgE测定,将受检患儿分为≤1岁组、~3岁组、~6岁组,对过敏原状况进行分析对照。结果:110例患儿IgE特异性过敏原阳性率为70.91%,吸入性过敏原中室内尘螨组合1比例最高,其次分别为艾嵩、普通豚草、树木组合2、屋尘、猫、狗、蟑螂;食入性过敏原中花生比例最高,其次为牛奶、蛋清、淡水组合1、螃蟹、海洋鱼类1等。吸入及食入性过敏原在~3岁组中阳性率高,结论:给咳嗽、喘息症状患儿检测血清特异性过敏原非常重要,可以在明确过敏原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的对症治疗。反复咳喘发展为哮喘的高危因素之一是患儿特异性过敏原阳性,检测反复咳嗽、喘息症状患儿血清吸入及食入性过敏原有利于及早辨别可能发展为哮喘的患儿,为早期患儿哮喘的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过敏性紫癜126例过敏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揭示过敏性紫癜与过敏原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126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进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及过敏原分析.结果 IgE抗体总阳性率69.84%(88/126).食物组的主要过敏原:牛羊猪肉(27.78%,35/126)、鱼虾(23.81%,30/126).吸入组的主要过敏原:粉尘螨、屋尘螨(39.68%,50/126),霉菌(35.71%,45/126).结论 过敏性紫癜的发生与食入性和吸入性过敏原有一定关系.粉尘螨、屋尘螨、霉菌、牛羊猪肉及鱼虾为过敏性紫癜的主要过敏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日照市荨麻疹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结果,了解荨麻疹患者过敏原的分布特点以指导相关防治工作。方法 选取2019年1至12月在日照市皮肤病防治所皮肤科就诊的当地荨麻疹患者,对患者进行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的血清学检测,分析过敏原状况。结果 637例荨麻疹患者中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筛查阳性率为64.7%(412/637)。其中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为44.7%(285/637),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为27.3%(174/637),吸入、食入过敏源均阳性比例为9.4%(60/637)。1、2、≥3种过敏原阳性率分别为16.2%、35.8%和12.7%。不同性别、病程的荨麻疹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筛查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的荨麻疹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筛查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日照市荨麻疹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筛查阳性率较高,需加强相关防治工作,该地区荨麻疹患者以吸入性过敏原为主,并且具有一定年龄分布特点,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减少疾病发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在北海地区过敏性皮肤病病因筛查诊断中的价值,为后期临床诊疗该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海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22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进行吸入性和食入性变应原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比较220例患者吸入性和食入性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阳性率;比较不同年龄组患者吸入性与食入性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阳性率。结果 220例患者吸入性特异性IgE检测结果显示,吸入性变应原总IgE阳性率为73.64%,尘螨组合(40.12%)、艾蒿(25.93%)、狗毛(15.43%)、猫毛(12.35%)阳性率较高,草坪(3.09%)、树木组合(1.85%)、霉菌组合(1.23%)阳性率相对较低。食入性变应原总IgE阳性率为63.18%,其中蟹(27.34%)、虾(23.74%)、鸡蛋蛋白(20.14%)、鳕鱼(14.39%)、牛奶(10.79%)阳性率相对较高,花生(3.60%)阳性率相对较低。吸入性变应原总IgE阳性率为73.64%,高于食入性变应原总IgE阳性率的63.18%(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州市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原分布状况,为不同过敏性疾病患儿的环境过敏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纳入喘息性疾病及哮喘(1013例)、过敏性鼻炎(660例)、过敏性结膜炎(422例)、湿疹(2762例)、特应性皮炎(831例)和荨麻疹(1181例)患儿共6869例,经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过敏原E型特异性抗体(sIgE),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结果在6869例患儿中,过敏原sIgE阳性总检出率为74.01%,男性患儿阳性率(75.02%)高于女性患儿(72.25%),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53.47%)低于食入性过敏原(57.39%)。尘螨和牛奶分别是阳性率最高的吸入性过敏原和食入性过敏原。婴幼儿期患儿最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是湿疹;学龄期患儿常见过敏性鼻炎和荨麻疹。结论广州地区导致儿童过敏性疾病的主要过敏原为尘螨和牛奶。不同类型的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原不相同,应该根据不同类型过敏性疾病的主要过敏原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儿童过敏性疾病患者过敏原分布特点,为IgE介导的过敏性疾病的临床诊治与预防提供资料。 方法 以2018年1—12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过敏性疾病患儿为检测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儿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IgE ≥0.35 IU/ml判断为阳性,应用SPSS 20.0软件分析过敏原阳性检出情况。 结果 共检测过敏性疾病患儿487例,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阳性检出率为64.07%(312/487)。在吸入性过敏原中前三位阳性率依次为尘螨(30.36%)、屋尘(23.41%)和花粉(19.10%)。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前三位依次为牛奶(20.74%)、蛋(11.91%)和鱼虾蟹贝(9.24%)。男、女儿童过敏原阳性率分别为67.03%与60.10%,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9,P<0.05)。尘螨、屋尘、花粉阳性率随患儿年龄增长而升高(均P<0.01),牛奶阳性率则随患儿年龄增长而降低(χ2=11.80,P<0.01)。同一病例检出2种及以上过敏原的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46.20%,检出3种及以上的过敏原占21.56%。 结论 儿童最重要的吸入性过敏原是尘螨,婴幼儿尤其是婴儿最重要的食物性过敏原为牛奶。近半数的过敏性疾病患儿被多种过敏原致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张家口地区常见3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与总IgE水平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诊断急/慢性荨麻疹、湿疹性皮炎、过敏性紫癜3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620例,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患者血清总IgE、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水平,以血清总IgE100IU/ml,或者以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水平0.35kU/L为阳性,统计分析3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特异性IgE与总IgE水平变化,分析常见过敏原分布特征,比较3种皮肤病患者过敏原分布差异。结果入选研究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620例,其中,急/慢性荨麻疹260例,湿疹皮炎210例,过敏性紫癜150例。378例(378/620,60.97%)患者血清总IgE水平升高,急/慢性荨麻疹169例(44.71%)、湿疹性皮炎137例(36.24%)、过敏性紫癜72例(19.05%)。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患者412例,检出率66.45%(412/620),急/慢性荨麻疹过敏源阳性194例(194/260,74.62%),湿疹性皮炎过敏原阳性168例(168/210,80.00%)、过敏性紫癜109例(109/150,72.67%)。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高于总IgE阳性率[(412/620,66.45%)比(378/620,60.97%),χ~2=9.822,P0.05]。常见16种过敏原组合单项中,户尘螨、粉尘螨、春花粉、狗/猫毛皮屑、牛奶、虾6种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在3种皮肤病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性过敏原以户尘/粉尘螨、狗/猫毛皮屑阳性率较高,急/慢性荨麻疹、湿疹性皮炎、过敏性紫癜组中阳性率分别为21.43%、14.90%、8.76%;食物性过敏原中,湿疹性皮炎以牛奶阳性率较高,为5.27%,急/慢性荨麻疹以虾/蟹过敏阳性率高,阳性率为10.90%。结论检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与总IgE水平有助于临床合理寻找过敏原,对其进行针对性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20.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萍  孙海丽  刘亚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5):3552-3553
目的:了解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8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结果:80例患儿的血清总IgE阳性率为88.75%,其中62.5%的患儿查出特异性过敏原。吸入性过敏原中尘粉螨阳性率最高,食物性过敏原中虾蟹阳性率最高。结论:过敏性紫癜的发生与吸入性过敏原和食物性过敏原都有一定的相关性,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可对过敏性紫癜的病因诊断和预防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