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广泛存居海水及海产品中的肠道致病性弧菌,是沿海国家和地区腹泻病、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1,2,3)。本菌的抗原构造极为复杂。查明人群与外环境中本菌菌型分布情况及其内在联系,对本病的防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于1985~1986年间,从腹泻和食物中毒患者及外环境检索的标本中,共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33株,并进行了血清分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副溶血性弧菌分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嗜盐性海洋细菌,常导致食物中毒和急性腹泻,本文从传统分型和基因分型角度介绍其分型研究进展。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各种分型研究,如血清学分型、噬菌体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型、随机引物扩增DNA多态性(RAPD)分型、核糖分型、肠道细菌重复基因间共有序列PCR(ERIC-PCR)分型等为VP的准确溯源提供了科学依据,可有效预防和控制该菌引起的腹泻及食物中毒事件,对研究VP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副溶血性弧菌ERIC-PCR分型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PCR,对不同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鉴定、药敏和分型,探讨方法的实用性,为流行病学溯源,减少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海产品VP分离,采用PCR筛检;腹泻病人分离,采用弧菌显色平板。可疑菌落采用氧化酶、无盐、6%NaCl胨水和蔗糖等生化试验初筛,VITEK-32或API 20E生化条鉴定、确认。分型采用ERIC-PCR法,药敏采用纸片法。结果:VP菌株的生物学特征典型,生化反应稳定。药敏试验显示,对常用抗生素敏感,可选用头孢类、氨基糖苷、喹诺酮类等抗生素进行治疗。ERIC-PCR将261株VP分成42个型,其中18型和26型为优势型。结论:分型结果显示,来源于食品和环境的VP型别多、散,同源性差异较大,病人株则反之,型别集中,同源性近,相关性大,提示ERIC-PCR能对VP进行分型和溯源,其优势基因型可能与致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选用1979年以来从大连地区食物中毒及腹泻病人粪便分离出副溶血性弧菌26株及1981年8月~9月从海产品(贝类)分离出10株(共36株)用日本东芝化学公司的O1-12,K1-60型免疫诊断血清进行了血清分型实验研究,其结果是:①从食物中毒及腹泻病人粪便分离的26株,主要集中于O7:K19及O8:K20、22、39,各占19.2%及26.9%。此两型共占46.1%;②从海产品分离的10株,主要集中于O7:K19及O8:K20、22。其各占30.0%及40.0%;③从病人粪便及海产品分离出的菌株血清型基本是一致的;④未发现新的K抗原菌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金华市淡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对分离到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分子分型。方法 采集金华市具有代表性的农贸市场和超市出售的淡水产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与鉴定;应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毒力基因tdh和trh并进行PFGE聚类分析。结果 150份淡水产品中共检出受到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样品64份,阳性率为42.7%;64株副溶血性弧菌分成9个血清群,流行优势血清群为O1、O11;分离到的菌株均没有检测到毒力基因tdh和trh;PFGE共分为54个带型,呈多态性,菌株相似度在52.3%~100%。结论 金华市淡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较为严重,应加强淡水产品的监测;PFGE分子分型结果表明,不存在当地淡水产品溶血性弧菌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7.
<正>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最早是由Fujino等人于1953年从日本1例食物中毒者身上初次分离得到的一种革兰阴性嗜盐菌。该菌常呈多态性,有鞭毛,无荚膜和芽孢。pH 7.5~8.5及37℃条件下生长最为良好并且对酸敏感。从世界各国食物中毒的流行情况来看,日本是本菌中毒发病最多的国家,由本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日本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40%~60%,居首位[1]。1998年以来的资料显示,由副溶血性弧菌而引发食  相似文献   

8.
赵虹  陈懿 《浙江预防医学》2011,23(2):30-31,33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菌,广泛存在于近海的海水、海底沉积物及鱼贝类等海产品中。1950年由Fujino等在日本发生的一次暴发性食物中毒中发现并成功分离。该菌在温度适宜时繁殖极快,只需经几个小时即可达到致病量。进食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易导致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甚至脱水、昏迷等症状。鄞州区是位于浙江省东部的  相似文献   

9.
副溶血性弧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研究在河北省建立副溶血性弧菌DNA指纹图谱基因库,以便将来对不同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DNA图谱进行即时比较,确定同源性,进而确定食源性疾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流行范围等,为从根本上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技术基础。方法对从各类水产品中分离出的副溶血性弧菌NotⅠ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65株副溶血性弧菌经PFGE方法分型共跑出64个DNA指纹图谱,按照各图谱在聚类图所成的自然类别及亲缘关系的远近,将64个图谱分为11个大的聚类群。并且各群间相似性系数〈56.6%。提示各菌株间亲缘关系较远,同源污染的可能性较小。结论PFGE分型结果与菌株的水产品种类、采样时间、地点都没有任何相关,说明当时当地以及在水产品种类上都不存在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0.
副溶血性弧菌分子分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溶血性弧菌广泛分布子近海岸的海水、海底泥沙、浮游生物和鱼、虾、贝类等海产品中,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尤其在夏秋季节的沿海地区,常常引起暴发性食物中毒.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分型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病原微生物流行病学研究,在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预防、控制及检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在副溶血性弧菌分子分型技术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从食物中毒样品中分离到的7株副溶血性弧菌作常规鉴定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同源性分析,以明确致病因子。方法:按GB/T4789.7-2008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生化鉴定、神奈川试验、血清分型;Pulse-Net PFGE分子分型标准实验室操作方法作同源性分析。结果:7株副溶血性弧菌分成三个血清型,即O3∶K6型5株,O4∶K8型和O1∶K56型各1株,分别属于三种不同的PFGE条带型,其中6株菌神奈川试验阳性。结论:这次食物中毒可能为以O3∶K6型为主的不同克隆群副溶血性弧菌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从2007-2012年腹泻病例标本中分离的168株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分布、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和PFGE分子分型特征。方法采用血清学凝集实验,检测菌株的血清型别;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耐热性溶血毒素基因(tdh)和耐热性溶血毒素相关溶血毒素基因(trh);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分析56株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的基因分型特征。结果 (1)168株菌可分为14种血清型,主要血清型为O3∶K6(114,67.9%)、O4∶K8(25,14.9%)、O3∶K29(6,3.6%);食物中毒分离株与腹泻门诊分离株血清型构成不同,但优势血清型均为03∶K6。(2)168株菌可分为4种毒力基因类型,分别为tdh+trh-(161,95.8%)、tdh+trh+(3,1.8%)、tdh-trh+(1,0.6%)、tdh-trh-(3,1.8%);食物中毒分离株与腹泻门诊分离株毒力基因类型构成不同,但优势毒力基因类型均为tdh+trh-。(3)56株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共有15种PFGE带型(P1~P15),相似度>86%,有10个带型分别有多株菌处于同一聚类(P1~P4、P6、P7、P9、P10、P12、P15)。结论副溶血性弧菌临床分离株以tdh+trh-的O3∶K6为主;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临床分离株的PFGE条带型相似性度高,菌株间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龙湾区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水平,为防治副溶血性弧菌所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采用血清凝集试验进行血清分型;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009年-2010年分离得到的47株副溶血性弧菌中1,9株食物中毒株中完全分型18株,共分出4个血清型,以O3群、O4群为主,占47.4%和36.8%;28株食品污染物株中完全分型28株,共分出6个血清型,以O1群为主,占32.1%。对头孢曲松等10种抗生素完全敏感。结论:要重点防治由O3群、O4群及抗生素耐药的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副溶血性弧菌(VP)分离株的同源性。方法:按国标方法进行VP的分离与鉴定;对分离出的VP做血清分型及tdh、trh毒力基因检测;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进行基因分型。结果:从10例患者肛拭子和1份砧板涂抹物中分离到的11株VP,血清型均为O3:K6,tdh毒力基因均为阳性,PFGE分型图谱也完全相同。结论:这是一起因VP污染了食品加工环节而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肇庆市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水平,为预防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有效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血清学检测采用玻片凝集法,用K-B法测定耐药性。结果2007-2009年收集的62株副溶血性弧菌中,在46株食物中毒分离株中完全分型45株,共分出8个血清型,以O3:K6为主,占45.7%(21/46);在8株食品污染物分离株中完全分型8株,共分出4个血清型,以O1:K48为主,占50.0%(4/8);在8株门诊病人分离株中完全分型8株,共分出4个血清型,以O3:K6为主,占50.0%(4/8)。对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噻吩有极高的耐药率,均在50.00%以上;对氧哌嗪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氯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8.71%、33.87%、20.97%和9.68%;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西丁、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左氟沙星、庆大霉素、四环素、甲氧苄啶等9种抗生素完全敏感。结论重点要防治O3:K6型及耐6种抗生素的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作为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6.
副溶血性弧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绘制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的DNA指纹图谱,分析各菌株间的同源性关系。方法 55株食物中毒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NotI酶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获得电泳图谱,利用BioNumerics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实验得到55株副溶血性弧菌的DNA指纹图谱,可大致分为30种PFGE图谱。聚类分析显示,在大约90%的相似性水平上,有38株菌的PFGE图谱属于同一个克隆群,为2007-2008年引起闵行区食物中毒的优势流行菌型。结论闵行地区存在遗传谱系密切相关的副溶血性弧菌流行克隆。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是分析副溶血性弧菌同源性的有效方法 ,有助于追溯传染源。  相似文献   

17.
副溶血性弧菌分子分型和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革兰阴性嗜盐杆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可导致患者腹泻、肠痉挛、恶心、呕吐、发烧等典型胃肠炎反应。该菌主要分布于沿岸海水、海河交界处及海产品中。1988年以来的报道显示,副溶血弧菌引发的食物中毒的发生规模及人群暴露规模呈明显上升趋势,均已超过沙门氏菌,跃居首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分型的方法分析副溶血性弧菌的流行优势型,溯源其亲缘关系,为追踪感染源提供依据。方法用诊断血清进行血清学分型,用PFGE和ERIC进行基因分型。结果607株分离于海产品的VP分出10个血清群,有30株不能分型,分型率为94.64%,0:6群和0:5群为流行优势株;480株病人VP分为6个血清群,0:3群为流行优势株。377株分离于海产品的VP分成29个 PFGE型;480株病人VP分成12个 PFGE 型。261株不同来源的VP分出42个ERIC基因型。结论3种方法均能用于VP的分型,但各有特点。由于基因分型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分型率和分辨率佳的优点,将逐渐取代传统的表型分型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VP的耐药性,发现流行优势型,为追溯病原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VP分离海产品采用筛检方法,病人采用GB方法;用诊断血清进行血清分型,用PFGF进行基因分型;用K-B法进行耐药性测定。结果:1040株VP分为10个血清型,分型率为94.64%,海产品VP的流行优势型为0:6群和0:5群,病人VP为0:3群;VP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达92.64%,未检出多重耐药菌;按PFGE带型变化病人VP分为12型,海产品VP为29型,1型为流行优势型。结论:宁波地区海产品VP的血清型和PFGE型较分散,病人VP则反之,流行优势株上两者有明显差别,提示我们可用血清和PFGE分型,对其追踪与溯源;VP对青霉素类耐药性较高,是否与养殖广泛使用有关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腹泻患者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的检出情况,探讨流行优势型,分析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基因携带,从而了解疾病发生的诱因,为控制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5-10月分离培养腹泻患者标本中的病原菌;质谱仪鉴定出副溶血性弧菌菌株;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进行分子分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菌株毒力基因。结果 108份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中培养分离副溶血性弧菌42株,检出率为38.89%(42/108)。PFGE分为12个型别,优势型为A1型,占59.52%(25/42)。tdh毒力基因阳性的副溶血性弧菌38株,阳性率为90.48%(38/42)。结论腹泻患者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较高,PFGE分型方法准确性高、特异性高、重复性好、结果易判读,致病性的菌株带型集中。患者中分离得到的副溶血性弧菌大多为带毒株,具有致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