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海燕 《妇幼护理》2023,3(17):4077-4079
目的 分析阴道分娩产妇使用预见性护理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使用常规护理的阴道分娩产妇 134 例 纳入 A 组(2020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以及使用预见性护理的阴道分娩产妇 151 例纳入 B 组(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 对比两组产后出血情况、护理满意度评分、SF-36 评分、心理状态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 组产后出血率 2.65%低于 A 组 (P<0.05)。B 组产后 2h、12h、24h 出血量低于 A 组(P<0.05)。B 组的护理满意度和 SF-36 评分高于 A 组(P<0.05)。B 组并 发症发生率(2.65%)小于 A 组(11.19%)(P<0.05)。结论 阴道分娩产妇使用预见性护理,能够预防产后出血及其并发症,提 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中药联合艾灸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阴道分娩的单胎初产妇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组、中药+艾灸组3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在胎盘胎膜娩出后立即予5%葡萄糖溶液+缩宫素20U静滴;中药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益气活血中药;中药+艾灸组:在中药组基础上增加艾灸治疗.观察3组产妇产后2h、2~24h出血量、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宫底高度变化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产后2h、2~24h出血量及血性恶露持续时间明显多于中药组和中药+艾灸组,且中药+艾灸组产妇产后2h、2~24h出血量及血性恶露持续时间较中药组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组产妇产后第1天、第2天、第3天宫底高度比较,中药+艾灸组<中药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60%;中药组产后出血发生率30%;中药+艾灸组产后出血发生率6.67%;3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活血中药联合艾灸能够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促进子宫复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联合早期饮水疗法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尿潴留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9月阴道分娩符合条件的产妇150例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方法联合早期护理干预;选取2016年10~12月阴道分娩符合条件的产妇150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饮水疗法。比较两组产妇首次排尿时间、排尿有效率、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首次排尿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产后2 h出血量及产后24 h出血发生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阴道分娩产妇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联合早期饮水疗法,可缩短首次排尿时间,提高排尿有效率,有效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预测评估表在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我科收治的阴道分娩产妇1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产后由责任护士加强巡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产后出血预测评估表对产妇产后出血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对症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出血量、宫缩强度及产妇分娩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分娩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 h、12 h、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10 min、20 min、30 min宫缩强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产后出血预测评估表能有效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发生,提高产妇分娩安全性及满意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在阴道分娩产妇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在减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方面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接收的84例阴道分娩的产妇,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设置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预见性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后2 h和24 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以减少阴道分娩产后2 h和24 h的出血量,降低感染、宫颈撕裂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能有效提高产妇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6.
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关系分析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正萱  李珍 《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2):923-924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 ,至今仍居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 ,我院 1995年 1月~ 1999年 12月共发生产后出血 12 7例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 ,探讨临床上关于产后出血的防护措施。1 资料与分析1 1 一般资料 :我院自 1995年 1月~ 1999年 12月住院分娩总数 4 879例。其中产后出血 12 7例 ,发生率 2 6% ( 12 7/ 4 879) ;年龄最小 18岁 ,最大 38岁 ;初产妇 75例 ,经产妇 65例 ,双胎 12例 ,失血性休克 5例 ,并发DIC 3例 ,出血时间发生在产后 2h以内者12 0例 ,大于 2h者 7例 ,诊断标准为胎儿娩出后 2 4h内 ,阴道出血量达 4 0 0ml或以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二胎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19年7月—2023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规律产检的2 500名二胎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 根据失血量, 将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500 m1的产妇作为病例组(n=278), 同期分娩的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500 ml的产妇作为对照组(n=2 222)。采用单因素分析、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二胎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 基于筛选出的危险因素使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 并对模型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2 500名二胎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1.12%(278/2 500)。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产前体重指数、会阴侧切、新生儿体重、前置胎盘、胎盘植入、手取胎盘是二胎阴道分娩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影响因素建立预测二胎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发生概率的列线图, 预测模型C-index为0.706,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06, 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相关因素,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阴道分娩产妇1176例中发生产后出血9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正常阴道分娩的61例进行比较。结果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为7.65%,产后出血组胎儿体重、产后2h出血量、分娩前后Hb差值、分娩前后HCT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90例产后出血中宫缩乏力86例(95.56%),产道裂伤50例(55.56%),胎盘因素8例(8.89%)。结论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产道裂伤,出血原因常合并存在。高度重视并积极预防高危因素、及时处理产程可以降低产后出血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最有益于经产道分娩妇女产后出血(PPH)的护理干预预防策略。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3月本院接收的100名胎龄28周到42周的单胎妊娠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名,所有受试者均经由阴道进行分娩,采取相同手术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观察组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胎盘分娩后失血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产后产妇的满意度。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率、产后2 h和产后24 h出血量均显著降低(P0.05),产妇对护理更为满意(P0.05),产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略有降低,其中尿潴留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护理干预的应用有助于进行阴道分娩的产妇顺利度过产程,简便安全便于实施,能够降低产妇分娩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产后出血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产后出血多发生在产后2h内,其主要原因是它编乏力而致产后出血,其发生率约占产后出血70%~80%。为了有效地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我院于1996年9月应用阴道放置卡孕检预防产后出血,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且应用时表我院自1996年9月~1998年9月对住院分娩的产妇应用阴道放g卡孕检预防产后出血1500例为研究对象,对1996年9月前分娩的1500例产妇没有应用卡孕检为对照组。两组孕妇一般情况见表1,两组产妇年龄。孕产次数、孕周无显著差异。12药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近2年接收的180例阴道分娩孕产妇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90例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90例给予预见性护理方式,观察两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和产后出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5例(5.56%)发生产后出血,对照组有16例(17.78%)发生产后出血,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89.2±16.8)ml和24 h出血量(184.6±21.9)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发生,减少产后出血量,是一种科学有效护理模式,在保障阴道分娩产妇的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在预防剖宫产后妊娠者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96例剖宫产后妊娠经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在胎儿娩出后即给予静脉滴注缩宫素20U,同时臀部深部肌内注射欣母沛250μg;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即给予静脉滴注缩宫素20 U.比较2组产后出血率及产后2h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产后出血1例(2.17%),对照组产后出血6例(12.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产后2h平均出血量减少[(207.34±78.88)vs(263.64±87.49)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欣母沛用于预防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安全有效,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 ml者,或胎儿娩出后2 h内阴道流血≥400 ml,称为产后出血,是危及产妇健康甚至生命的严重并发症,为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2008年4月~2010年4月我院住院阴道分娩2218例,发生产后出血76例,发生率3.4%。现探讨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宫腔水囊填塞、宫颈钳夹及阴道纱条填塞联合应用在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患者150例纳入研究,并随机划分为3组。对照1组采用宫腔水囊填塞联合阴道纱条填塞,对照2组采用宫腔水囊填塞联合宫颈钳夹,研究组采用宫腔水囊填塞、宫颈钳夹联合阴道纱条填塞。结果:研究组的分娩中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止血时间、填充物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在产后出血中运用宫腔水囊填塞、宫颈钳夹联合阴道纱条填塞的止血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在预防初产妇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0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50例。对照组未使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给予围生期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评估,根据结果实施系列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孕妇产后出血发生率、24h出血量。[结果]试验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和24h产后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评分,并根据测评结果,可早期防治产后出血、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杨秀强 《临床医学》2013,33(9):93-94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缩宫素及米索前列醇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30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 h内的出血量、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血压、脉搏在用药后的情况。结果两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 h内的出血量、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血压及脉搏治疗前后两组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宫素及米索前列醇合用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作用明显强于单独使用缩宫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产科进行阴道分娩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产后2 h、24 h的出血量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发生率6.7%,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发生率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产后2 h、24 h的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产后2 h、24 h的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8.3%,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88.3%,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产后出血量,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李秀丽  牛蕊  陈群 《全科护理》2020,18(9):1096-1097
[目的]探讨并分析晚断脐干预对产妇产后2h阴道出血的影响及改善措施。[方法]选择某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38例足月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产妇在新生儿分娩后进行常规断脐,观察组产妇在新生儿分娩后进行晚断脐干预,在断脐后将脐部暴露直至干燥自然脱落,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h阴道出血情况以及两组新生儿脐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产妇产后2h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脐部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64%(P0.05)。[结论]晚断脐再加脐带自然干燥干预对产妇和新生儿的效果更好,可明显减少产妇产后2h阴道出血量,缩短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降低新生儿脐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高,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一年来经阴道分娩的510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第二产程时间分为三组,即:A组(<1h)、B组(1~2h)、C组(>2h).比较第二产程时间对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产后尿潴留、产褥病率及新生儿窒息的影响,新生儿体重与第二产程时间的关系.结果 A、B组与C组在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产后2h出血量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与B组比较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第二产程的延长可明显增加阴道助产率及产后出血量.对造成第二产程延长的潜在因素进行早期对症处理,可降低难产率、减少产后并发症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医指压穴位法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3 年 8 月至 2014 年 12 月符合阴道分娩条件的产妇 400 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 200 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中医指压穴位法,对照组 200 例在阴道分娩过程中应用常规护理。 并比较两组产妇焦虑情况、产程时间、产痛强度、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产后 2h 阴道出血率。 结果 实验组焦虑情况发生率低、产程缩短、产时疼痛强度减轻、新生儿窒息率和产后 2h 内出血率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或 P<0.05 );同时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在产程中应用中医指压穴位法,可明显缓解产妇的焦虑情绪,减轻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缩短产程、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量、增加顺产率,有效提高了产妇的分娩质量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