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评估那妥(萘哌地尔片,α1A、1D-肾上腺素能受体双重阻滞剂)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那妥及乳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对照组口服乳酸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6周,并用前列腺炎症状评分、尿动力学检查等方法评价其疗效。结果:那妥治疗组较对照组在前列腺炎症状评分及尿动力学参数方面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P<0.01)。前列腺液中WBC下降率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那妥能松弛前列腺平滑肌的α1A受体,从而改善后尿道高压及其尿液前列腺内返流,缓解梗阻性症状;同时阻断储尿期膀胱逼尿肌α10受体,使其舒张缓解刺激性症状,有助于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α—受体阻断剂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在慢性前列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Terazosin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并用前列腺炎症状评分、尿动力学检查及核素尿路前列腺扫描等方法评价其疗效。结果。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治疗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炎症状评分、尿动力学参数及尿液前列腺内返流程度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能改善后尿道高压及其尿液前列腺内返流,有助于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刘洁辉  廖海球 《中外医疗》2007,26(24):29-30
目的 观察癃闭舒胶囊联合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60例患者给予癃闭舒胶囊与盐酸坦索罗辛,对照组45例患者给予前列康片与盐酸坦索罗辛,均连续用药4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NIH-CPSI、最大尿流率(MFR)、平均尿流率(AFR)、前列腺肛门指诊(DRE)、EPS.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制定的前列腺炎症状评分(CPSI)标准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愈率48.33%,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7.78%,8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NIH-CPSI积分及EPS中WBC,pH值与尿流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治疗组的NIH-CPSI积分与尿流率改善最显著(P<0.05).结论 癃闭舒胶囊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4.
刁德波 《中外医疗》2013,32(10):114-115
目的探讨盐酸坦索罗辛在慢性前列腺炎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以供临床参考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2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将患者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64例,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盐酸坦索罗辛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前列腺症状评分和最大尿流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坦索罗辛能够较好的松弛前列腺部尿道平滑肌,改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慢性前列腺炎的药物治疗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肠溶红霉素胶囊单用或与哈乐胶囊、缩泉胶囊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 ,探讨药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的可能作用与机制。方法 :将 12 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 6 8例口服肠溶红霉素胶囊、缩泉胶囊及哈乐胶囊 ,对照组 6 0例仅口服肠溶红霉素胶囊 ,治疗 8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尿动力学指标、前列腺液常规及前列腺炎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改善程度更优 ,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出现的下尿路功能障碍往往与前列腺局部组织充血、尿道压力增高、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及膀胱出口梗阻有关。认识并解除这些因素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积极作用。缩泉胶囊是一种纯中药制剂 ,动物实验证明其具有M型胆碱受体阻滞剂的作用 ,可对抗乙酰胆碱所致膀胱逼尿肌的过度收缩 ,改善不稳定膀胱 ,与哈乐胶囊合用可能有协同改善尿动力学指标的作用。临床上 ,两者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方玄驹胶囊联合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1例)和对照组(81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康片口服,治疗组给予复方玄驹胶囊和盐酸坦索罗辛口服。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NIH-CPSI)对症状进行评测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在疼痛或不适症状评分、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总分4项上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观察组疗效(87.7%)较对照组(64.2%)显著。结论复方玄驹胶囊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盐酸坦索罗辛胶囊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重庆市云阳县人民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1月收治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治疗组给予盐酸坦索罗辛胶囊,每天1粒,口服;左氧氟沙星胶囊每次1粒,每天2次,口服。对照组仅给予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服法同治疗组。4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前列腺液中白细胞计数(EPS-WBC)及最大尿流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为81.8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NIH-CPSI各项指标(疼痛与不适、排尿症状、生活质量)评分、EPS-WBC及最大尿流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CPSI各项指标评分、EPS-WB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最大尿流率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增高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盐酸坦索罗辛胶囊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效果确切,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α1A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α1A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8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被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应用左氧氟沙星(A组)、α1A受体阻滞剂坦索络新和左氧氟沙星(B组)。观察其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组治疗前后前列腺症状评分(SFQ)、前列腺液常规、尿流率的改善率明显优于A组(P<0.01)。结论α1A受体阻滞剂对慢性前列腺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作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药油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药油灸外治;对照组口服盐酸坦索罗辛胶囊.2组均治疗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NIH—CPSI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NIH-CPS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药油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泌淋胶囊联合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治疗组60例患者给予泌淋胶囊与盐酸坦索罗辛,对照组60例患者给予前列康片与盐酸坦索罗辛,均连续用药4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NIH-CPSI、EPS。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制定的前列腺炎症状评分(CPSI)标准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48.33%,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1.67%,8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NIH-CPSI积分及EPS中WBC、pH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治疗组的NIH-CPSI积分改善最显著(P<0.05)。结论:泌淋胶囊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盐酸坦索罗辛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方式的基础上,加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结果 治疗6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前列腺液白细胞数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 〈 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者的前列腺液中SIgA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盐酸坦索罗辛可明显改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中SIgA水平,并可能对前列腺局部的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Ⅲ型前列腺炎采用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索利那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大尿流率(MFR)和平均尿流率(AFR)、治疗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及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FR和AFR水平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MFR和AFR水平升高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NIH-CPSI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治疗Ⅲ型前列腺炎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排尿情况和前列腺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列舒通联合α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6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48),对照组单独使用坦索罗辛缓释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坦索罗辛缓释片联合前列舒通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最大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最大尿流率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为(11.2±2.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8)分(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列舒通联合α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效果确切,能有效降低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并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坦洛新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 19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 96例.治疗组口服坦洛新 5 mg,每日2次,治疗3 d.同时服用司帕沙星0.2 g,每日1次,治疗15 d.对照组仅口服司帕沙星0.2 g,每日1次.治疗15 d.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前列腺液中白细胞计数和前列腺炎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最大尿流率明显改善(均P<0.01).对照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无显著变化,最大尿流率亦无明显改善.结论 坦洛新能明显改善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最大尿流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坦索罗辛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CPPS)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将100例患者分为坦索罗辛组和安慰剂对照组,治疗6个月,随访2年.研究指标: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及残余尿.结果 坦索罗辛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6个月后CPSI总分分别下降(7.5±1.9)分和(4.0±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停药后,疗效逐渐下降,随访2年CPSI总分分别下降(3.0±1.3)分和(1.9±0.9)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尿流率和残余尿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坦索罗辛治疗CP/CPPS有一定疗效,但远期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美洛昔康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SIgA水平的影响.方法 8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依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服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和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方式的基础上加用美洛昔康片.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2.5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前列腺液白细胞数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前列腺液白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中SIgA水平较对照组患者下降明显,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美洛昔康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可靠,并可明显改善患者前列腺液中的SIgA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朱大元 《吉林医学》2012,33(18):3818-3819
目的:探讨前列腺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采用口服前列舒丸联合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丸联合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优于单纯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益肾通淋汤对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110例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口服坦索罗辛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益肾通淋汤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前列腺症状、生活质量、膀胱活动度、尿动力和血清TPSA、PGE2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73%,51/55)显著高于对照组(76.36%,42/55)(P<0.05).治疗后2组IPSS、QOL、OABSS和血清TPSA、PGE2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最大尿流量较治疗前均增加,观察组多于对照组(P<0.05);2组残余尿量较治疗前均减少,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肾通淋汤联合坦索罗辛治疗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能有效降低血清TPSA、PGE2水平,改善膀胱功能和尿动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范志华 《当代医学》2016,(2):121-122
目的 探讨Ⅲ型前列腺炎采用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8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林可霉素治疗,应用0.6 g林可霉素溶于1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3次/d.观察组给予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治疗.口服5mg索利那新,1次/d,口服0.2 mg坦索罗辛,1次/d.2组均维持治疗4周.分析2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积分、白细胞计数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4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NIH-CPSI评分疼痛及不适症状、排尿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为:观察组(5.6±2.2)分、(3.4±1.4)分、(4.0±1.4)分,对照组(7.5±2.7)分、(4.6±1.5)分、(4.3±1.7)分,观察组NIH-CPSI评分和QO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Ⅲ型前列腺炎采用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治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枝术对青春期Ⅲ型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 Ⅲ型前列腺炎患者60例,平均年龄17岁,随机分为生物反馈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在口服敏感抗生素及坦索罗辛的基础上进行.生物反馈组患者给予生物反馈治疗,而对照组无,比较治疗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 NIH-CPSI)的改善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14.6±5.3)比较,生物反馈组NIH-CPSI评分(8.7±5.2)的改善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 生物反馈技术治疗青春期Ⅲ型前列腺炎治愈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