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要:砷是确认的人类致癌物,但由于无机砷的致癌动物模型较难复制,使体外细胞实验成为砷致癌机制研究的必要手段。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体外细胞实验在揭示砷致细胞损伤的分子生物学作用、增强人们对砷致癌机制的认识上提供了有价值、可信的成果,对砷致癌机制研究的深入开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体外细胞实验自身的特点,以及砷在生物体内的甲基化代谢模式,使体外细胞实验在砷致癌机制的研究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砷是确认的人类致癌物,但由于无机砷的致癌动物模型较难复制,使体外细胞实验成为砷致癌机制研究的必要手段.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体外细胞实验在揭示砷致细胞损伤的分子生物学作用、增强人们对砷致癌机制的认识上提供了有价值、可信的成果,对砷致癌机制研究的深入开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体外细胞实验自身的特点,以及砷在生物体内的甲基化代谢模式,使体外细胞实验在砷致癌机制的研究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本首先概念了砷致癌机制的研究进展,综合讨论了砷的致癌性,p53基因的作用机制和砷与p53基因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砷的致癌作用机制和临床合理有效使用砷制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概述了砷致癌机制的研究进展,综合讨论了砷的致癌性、p53基因的作用机制和砷与p53基因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砷的致癌作用机制和临床合理有效使用砷制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砷的致突变、致癌及致畸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砷的致突变、致癌及致畸性及其机制进行分析。砷通过直接损伤DNA,抑制DNA修复,引起染色体畸变,诱导细胞凋亡及甲基化等多种途径产生致癌和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6.
砷对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砷是自然界分布极广的有毒的类金属元素。有关砷与人体健康以及砷的致癌机制,已成为各国学者关注的热点。就近年来有关砷的研究资料,从砷的暴露及毒性、砷的代谢、砷的流行病学以及生物动力学、剂量效应和砷致癌的分子机制等六个方面加以综述,阐述砷对健康的毒性影响,并提出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砷致癌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艳 《卫生研究》2006,35(6):814-818
人类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长期暴露于砷化合物可以导致人类皮肤、肺、膀胱、肝和肾脏的癌症。近来报道指出,砷在小鼠和大鼠的相应器官也可诱发促癌或完全致癌作用,给予p53+/-和K6/ODC转基因小鼠无机砷的甲基化代谢产物二甲基胂酸(DMA)或亚砷酸盐,对转基因小鼠的皮肤或膀胱有一定程度的致癌、联合致癌或促癌作用。由于到目前为止尚无无机砷化合物致癌的动物模型,致使其致癌机制的研究一直滞后,所以大量研究人员致力于野生型和转基因动物的砷致癌动物模型研究,本文就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砷镉锌共存时对大型水蚤的联合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砷与镉锌共存时的毒性变化机理,按照Makang的相加指数法评价毒物间联合作用,在做三种单一毒物的实验基础上,分别做砷与镉锌两两组及s/Cd/Zn三种毒物按毒性1:1和浓度1:1情况下分别做了毒性间的联合毒性。结果表明,除了镉和锌的毒性1:1和浓度1:1为协同作用外,其余均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9.
砷癌及其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种致癌因子中对砷的意见分歧最大了。反对和怀疑砷致癌的意见直到不久以前还有相当影响。这种观点容易使人们忽略砷这种广泛存在的致癌因子,从而放松对它的警惕。因此回顾砷癌的历史,弄清争议的焦点,对正确认识和估计砷癌的危害有现实意义。砷致癌说本始于Paris(1820),他认为英国冶炼厂工人患阴囊癌,是由该厂烟尘中的砷所致。自Hutchinson(1887)提出“砷→掌蹠皮肤角化→皮肤癌的公式”后,砷致癌说才取得重大进展。他报告6例病人,服用含砷药物  相似文献   

10.
石棉诱癌和促癌机理研究近况北京医科大学劳动卫生教研室(北京100083)樊晶光王起恩综述刘世杰审校长期接触石棉纤维可诱发支气管肺癌、胸膜和/或腹膜间皮瘤,还可能与胃肠癌、喉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由于影响石棉致癌性的因素甚多,目前对其致癌机理尚不...  相似文献   

11.
硒代谢及其抗癌作用的生化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量元素硒的抗癌作用目前已被人们所认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硒抗癌机理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探讨之中。本文主要是从硒在体内代谢及硒抗癌作用的生机理(如:抗氧化作用、抗致癌突变作用、影响癌细胞中DNA RNA合成、抑制癌细胞内cAMP的代谢途径等)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广东省沿海某县5个乡镇农村饮用水砷暴露水平并评估人群健康风险,为提出改水建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该县5个乡镇248个自然村以地下水作为水源的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进行水样采集,依据GB/T 5750.6—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金属指标》检测饮用水中砷浓度。采用美国环境保护局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评价饮用水中砷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结果 检测水样317份,砷浓度为0.000 5~0.280 0 mg/L,砷浓度超标48份,超标率为15.14%。A、B、C、D、E镇饮用水砷超标率分别为80.0%、10.0%、6.80%、4.17%、43.48%。该县全人群农村饮用水砷致癌风险(CR)值为9.198 9×10-6,其中男性CR值为9.207 2×10-6,女性CR值为9.019 0×10-6。各乡镇饮用水砷致癌风险均超过较低致癌风险值1.0×10-6,其中A镇饮用水砷CR、HQ值分别为2.391 7×10-3、13.996,致癌、非致癌风险均较高。该县全人群集中式供...  相似文献   

13.
砷及砷化物与人类疾病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砷及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砷及其化合物可以引起人体多系统多器官的损伤 ,其中包括砷及其化合物的毒性作用。致畸、致癌、致突变等作用。近年研究发现砷可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砷及其化合物有一定的有益的生物学效应 ,如用于临床的肿瘤治疗等。针对这几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砷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概述了砷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综合讨论了砷质过氧化,细胞凋亡和基因改变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砷致癌作用机制和临床合理有效使用砷制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亚砷酸盐对早期鸡胚的毒性及其致畸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砷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及其对生态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受到了关注。当前众所关心的是环境中微量砷的慢性潜在性危害包括其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以及对环境生态的作用。关于砷的致畸作用有过一些报告,大都是对啮齿类动物的有害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砷致癌的危险性及其评价中的修正问题[英]/MushakP…∥EnvironHealthPerspact.-1995,103(7-8).-684~689过去对砷的致癌危险性评价方案大多是以台湾接触井水中无机砷的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为基础制订的。Beck...  相似文献   

17.
砷是大家熟知的对人类健康有害的物质。长期饮用含砷高的水,会引起黑脚病、神经痛、血管损伤及坏疽,以及增加心脏的发病等。现已确定砷是致癌、致突变因子,对动物还有致畸作用。含砷化合物的毒性大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连云港市城区饮用水17种化学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利用连云港市2019—2021年城区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署(US EPA)推荐的低剂量致癌风险评价方法,对饮用水中砷、镉、铬、铅、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等6种致癌污染物,进行经口摄入途径终生致癌风险(R)评估;采用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饮用水中汞、硒、氰化物、氟化物、硝酸盐氮、铝、铁、锰、铜、锌、挥发酚类等11种非致癌污染物和上述6种致癌污染物,采用危害指数(HI)进行经口摄入途径的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以中位数为统计指标,6种致癌污染物中对成年人致癌风险最高的为砷(R=7.79×10-5),其次为铬(R=3.25×10-5)和三氯甲烷(R=1.51×10-5),均在人类可接受范围内,但存在潜在风险,需加强监控,其他3种致癌污染物致癌风险均为可忽略水平;监测的17种化学污染物,非致癌健康风险最高的为氟化物(HI=0.438),其次为砷(HI=0.164),最低的为挥发酚类(HI=1.03×10-4),所有化学...  相似文献   

19.
地方性砷中毒的远期致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性砷中毒的远期致癌效应夏雅娟,丁士辉(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砷(Arsenic)几千年前人们就对其毒性及其化合物的作用有了充分的了解。砷可以通过空气、水和食物等途径进入人体,导致人的砷中毒,如内蒙的饮水型砷中毒 ̄[27]、贵州煤烟型砷中毒...  相似文献   

20.
砷与癌—地方性砷癌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流行病学和临床观察表明,长期饮用含砷量高的水能致癌,表现为从皮肤角化疹、疣、Bowen’s病到砷性皮肤癌的演变过程。人体摄砷剂量、饮高砷水时间与癌症发生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但是,砷中毒与癌之间的关联还需进一步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