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确定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鲎试验检查法的可行性。方法:供试品干扰试验后,采用凝胶鲎试验对样品中细菌内毒素进行检测。结果:三批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稀释至2倍时对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无干扰作用,所测样品的细菌内毒素含量均小于0.5EU·ml^-1。结论:所建立方法检查长链脂肪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复方氨基酸(15)双肽(2)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方法:供试品干扰试验后,采用凝胶鲎试验对样品中的细菌内毒素进行检测。结果:三批复方氨基酸(15)双肽(2)注射液稀释至28倍时对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无干扰作用,所测样品的细菌内毒素含量均小于7 EU.ml-1。结论:所建立方法检查复方氨基酸(15)双肽(2)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催化剂的细菌内毒素含量,为控制药品质量及筛选最佳生产工艺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动态比浊法及凝胶法鲎试验对催化剂的细菌内毒素进行定量和半定量检测。结果动态比浊法鲎试验定量检测了4批催化剂,其原液(原瓶加5.0mL水)细菌内毒素含量依次为20EumL-1-50EumL-1不等,样品在256倍稀释时其添加内毒素(2.0EumL-1)的回收率在75%-125%之间,此时对鲎试验反应无干扰作用,与凝胶法的检查结果一致。结论动态比浊法鲎试验可用来定量检测催化剂的细菌内毒素含量。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是为研究透明质酸钠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实验中使用鲎试剂的灵敏度 为0.03EU/ml,进行干扰试验和抗干扰试验,并对其进行了热原检查。结果:在干扰试验中,样品 表现为增强性干扰,增大样品稀释倍数不能排除干扰。添加抗增液则可有效排除干扰。根据参考 文献和热原检查的兔剂量,我们认为透明质酸钠的细菌内毒素限值应定为5EU/ml以内。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肾康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以期能够替代家兔热原法控制产品的热原,达到快速尧高效尧可靠尧简便的 目的遥方法按叶中国药典2015 年版四部曳通则1143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试验遥采用两个不同厂家的的鲎试剂,对7 个不同 批次的样品开展干扰试验,确定最小不干扰稀释倍数,并对样品进行了细菌内毒素检查遥结果供试品4倍稀释液无干扰作用, 细菌内毒素限值定为1.0 Eu/ml遥结论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热原法是可行的遥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灯盏细辛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项下凝胶法和动态浊度法对灯盏细辛注射液进行试验。结果:灯盏细辛注射液注射液稀释25倍(凝胶法)和200倍(动态浊度法)后对鲎试剂及内毒素反应无干扰作用。结论:用凝胶法和动态浊度法检测灯盏细辛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动态比浊法测定^13N—氨水的细菌内毒素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测定PET示踪剂^13N-氨水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的方法。评估动态比浊法在半衰期短的PET临床用药中的实用价值。方法:通过制备5.0Eu/ml、0.5Eu/ml、0.05Eu/ml的标准内毒素溶液进行测定,制出LogT-LogC标准曲线图,根据样品的反应时间代入曲线方程得出^13N-氨水中细菌内毒素的含量。结果:标准曲线在标准内毒素浓度范围为0.05Eu/ml-5.0Eu/ml时线性关系良好(γ=0.99969),精密度和样品阳性对照的回收率都比较满意。样品阳性对照的回收率一般为75%-120%,阳性样品回收率越接近100%,则表明此次检验的准确性越高。此方法最低检测范围为0.05Eu/ml。结论:与传统内毒素检测方法凝胶法相比,动态比浊法具有快速、准确、有效、定量地测定^13N-氨水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测定PET示踪剂13N-氨水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的方法.评估动态比浊法在半衰期短的PET临床用药中的实用价值. 方法通过制备5.0 Eu/ml、0.5 Eu/ml、0.05 Eu/ml的标准内毒素溶液进行测定,制出LogT-LogC 标准曲线图,根据样品的反应时间代入曲线方程得出13N-氨水中细菌内毒素的含量. 结果标准曲线在标准内毒素浓度范围为0.05Eu/ml~5.0Eu/ml时线性关系良好(γ=0.99969),精密度和样品阳性对照的回收率都比较满意.样品阳性对照的回收率一般为75%~120%,阳性样品回收率越接近100%,则表明此次检验的准确性越高.此方法最低检测范围为0.05Eu/ml. 结论与传统内毒素检测方法凝胶法相比,动态比浊法具有快速、准确、有效、定量地测定13N-氨水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简称鲎试验)是利用鲎血变形细胞制成的鲎试剂与微量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现象,作为判断样品中细菌内毒素含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微量内毒素激活、活化鲎试剂中的C因子和B因子,使凝固酶原转化为凝固酶,成为凝胶样的凝固蛋白,具有简便、迅速、特异性高及灵敏度高等优点。中国药典1995年板已收载,并对鲎试剂、内毒素标准、试验程序、判断标准等作了规定。 我科引进的EDS-99细菌内毒素检测系统可进行动态比浊法和显色基质法检测内毒素,分别利用细菌内毒素与鲎试剂形成凝胶过程中的浊度变化以及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凝固酶使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2孔动态浊度试管仪在血站细菌内毒素检测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对血站原辅材料进行抽检,使用动态浊度试管仪测定值做标准曲线,并检测其细菌内毒素含量。结果标准曲线显示该方法线性关系好,实验稳定,灵敏度高;原辅材料的细菌内毒素含量均小于药典的规定限,结果合格。结论 32孔动态浊度试管仪在血站原辅材料细菌内毒素检测中的应用良好,使用的原辅材料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11.
纳米银妇女外用抗菌凝胶的细菌内毒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纳米银妇女外用抗菌凝胶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ⅪE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确定纳米银妇女外用抗菌凝胶的有效稀释浓度和细菌内毒素限值。结果纳米银妇女外用抗菌凝胶在稀释50倍后对细菌内毒素实验无干扰作用,其细菌内毒素含量均小于6.25EU/mL。结论该产品可以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医疗器械和生物材料的浸提液能否过滤或离心后再进行热原实验。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动态浊度法,进行定量测定浓度为0.2 EU/mL的原液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并在过滤和离心后分别测定溶液中细菌内毒素的含量。结果溶液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过滤后大大减少,甚至小于0.040 EU/mL。离心则不会影响溶液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与原液中含量相近,为0.260 EU/mL。结论为除去医疗器械和生物材料的浸提液中的悬浮颗粒,可以离心后再进行热原实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双黄连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试验.结果:双黄连注射液对鲎试剂与内毒素反应无干扰作用.结论:双黄连注射液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可靠,简单可行,可以考虑代替热原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hepcidin对小鼠脑组织铁沉积及运动行为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雌雄各半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铁负荷组(2mg·ml^-1、1mg·ml^-1、0.5mg·ml^-1)、hepcidin 5μg+铁负荷组(2mg·ml^-1、1mg·ml^-1、0.5mg·ml^-1),以不同浓度的右旋糖酐铁隔日大腿肌肉注射建立铁过载模型。8周后,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铁含量,试剂盒检测血清中转铁蛋白(Tf)和总铁结合力(TIBC);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测定脑组织中铁的含量;ROS试剂盒检测脑组织中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小鼠运动行为的改变。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铁负荷组小鼠血清铁及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加,转铁蛋白(Tf)和总铁结合力(TIBC)明显减少,小脑、中脑和纹状体中铁含量和ROS明显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铁负荷组小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平均逃逸时间明显增加,而靶象限活动时间明显下降(p〈0.05);而hepcidin组均出现相反方向变化:hepcidin组小鼠平均逃逸时间明显下降,而靶象限活动时间明显增加。结论:铁过负荷对小鼠小脑、中脑和纹状体造成明显毒性损害,并引起脑的氧化应激,认知行为和空间记忆力下降;而hepcidin可抑制铁负荷引起的脑铁沉积和运动行为能力变化。  相似文献   

15.
药品与生物材料在生物安全性评价方法上有着很大的区别。临床上广泛运用内毒素法检查药品热原,然而,运用细菌内毒素法进行部分组成成分较为复杂的生物材料的热原试验是否适当有待明确。本研究在2005版药典的基础上,分别运用内毒素法和家兔法对两种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进行热原试验的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运用内毒素法得到的试验结果为阴性,运用家兔法得到的试验结果为阳性。这两种方法分别测定每种材料所得到的热原试验结果不相符合,表明对组成成分复杂的生物材料,含热原的因素较为复杂,用家兔法进行试验检测热原可能更加灵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