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伊曲康唑治愈播散性隐球菌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1岁,会计。7月前曾往我科确诊SLE(符合1982年ARA标准),后口服强的松和环磷酰胺治疗,病情好转。1月前患者出现头部阵发性隐痛,1周前加重呈持续性剧痛,伴非喷射性呕吐,并感双眼胀痛、复视。入院体检:双眼底视乳头边界模糊,生理凹陷可见。四肢腱反射活跃,双侧霍夫曼征阳性。颈阻不明显。皮肤科情况:临床未见阳性体征。脑电图轻度异常。拟诊狼疮脑病。先后经大剂量地塞米松(15mg/d)、环磷酰胺冲击、甘露醇降颅压等治疗,头痛减轻、呕吐停止、眼痛复视消失,遂减皮质类固醇量为强的松50mg/d。…  相似文献   

2.
皮肌炎并发挪威疥疮1例刘翠杰,刘华昌济南军区总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250031)患者女,46岁。因面部、双上肢起红斑伴四肢肌痛无力、上举下蹲困难5月,院外应用强的松(20~30mg/d)等治疗,病情不能控制于1992年10月6日入院。皮肤科情况:额部...  相似文献   

3.
药物所致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1例石慧莉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200040)患者男,69岁。红斑型天疮疮史5年余,近期复发于1992年5月28日入院。既往有寻常性银屑病史。入院后给予强的松40mg/d,硫哇瞟吟2009/d治疗。2周后天...  相似文献   

4.
麻风病     
20000777 18例麻风现症患者神经炎监测与4例神经炎治疗结果/袁健(江苏建湖县皮防院)//皮肤病与性病.-1999,21(4).-57~58 神经炎患者4例,受损神经14条,其中尺神经6条,正中神经3条,桡神经2条,腓总神经2条,胫神经1条。经强的松第1个月40mg/d,第2月30mg/d,第3月20mg/d,以后日递减5mg,至第6个月止。结果优1条,良6条,无变化7条,总有效率50%。表2参2(张孝友)20000778 洱源县麻风45年防治工作的调查分析/许玉梅(云南洱源县卫防站)…//…  相似文献   

5.
先证者男,61岁。胸腹部、双腹股沟、肛周、双腘窝部反复出现红斑、水疱,痒40年。40年来,不规则在外院求治,病情反复,皮疹冬季缓解,夏季加重。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上胸部、脐周、双腹股沟、会阴部及双腘窝可见2cm×1cm大小红斑及米粒至绿豆大小成群浆液性水疱,部分破溃、糜烂,有少许浑浊渗液,部分结痂,边缘有新的红斑、水疱而呈环形,肛周皮肤明显肥厚苔藓样变,表面浸渍发白、皲裂,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取脐上方皮损病理检查符合本病诊断。予强的松30mg/d、氨苯砜100mg/d及抗组胺药…  相似文献   

6.
环孢菌素A与激素并用治疗寻常性天疱疮2例陈进木,张远峰,苏飞腾,刘向农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350001)例1女,50岁。口腔糜烂16个月,躯干水疱、糜烂6个月。入院前曾用强的松75~30~60mg/d治疗。皮肤科情况:口腔粘膜多处糜烂,...  相似文献   

7.
头孢氨苄胶囊引起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2岁,因全身红斑、脓疱伴痒3天入院。患者4天前因感冒服头孢氨苄胶囊1.5mg/d,1天后面颈部见水肿性红斑、痒,T38.5℃,当晚口服强的松10mg,克敏能10mg和头孢氨苄胶囊1.5mg。次日全身泛发红斑、小脓疱,伴高热、畏寒。体检:T3...  相似文献   

8.
Tigason加羟基脲治疗银屑病2例李金贵例1男,39岁。患寻常性银屑病5年,出现关节症状1年余。曾用强的松、MTX等治疗,疗效欠佳。1年前双髋及腰椎关节疼痛,躯干、四肢皮损加重,给予Tigason(0.8mg/kg.d)治疗1月,病情好转,渐减至1...  相似文献   

9.
皮肌炎并发挪威疥1例报告韩琳,黄桂琴,冯树芳患者女,47岁。1986年确诊为皮肌炎,长期服用维持量强的松15mg/d治疗。1991年底患者背部出现瘙痒性淡红色丘疹,伴脱屑,但无肌无力、肌痛症状。外院考虑皮肌炎复发,将强的松用量增至40mg/d,治疗半...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8岁。因全身皮肤起红斑、痒10天,伴高热、出水疱3天住院。患者于1990年12月住我科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治疗好转出院,强的松维持量为30mg/d,1个月后全身皮肤出现红斑、痒,伴低热(37.3℃)。曾口服APC、肌注安痛定,体...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26岁,自1986年起无明显诱因前臂、双下肢陆续出现红斑、结节,口腔、外阴粘膜溃疡,伴低热,皮肤科针刺反应阳性。经我科及中医科确诊为白塞病(不完全型),住院治疗。应用维生素、强的松60mg/d、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静脉滴注,1次/d,中药每日...  相似文献   

12.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合并泼尼松治疗重症寻常型天疱疮1例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IVIg)已被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1].最近我们对1例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与环磷酰胺并用不能控制病情且出现严重副作用的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加用IVIg治疗获得成功,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57岁。因口腔糜烂7月,四肢及躯干起水疱3月,加重1周入院。7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口腔糜烂、疼痛,按口腔扁平苔藓治疗无效,病情渐加重;3月前胸、背、腋窝及腹股沟出现散在的水疱,易擦破,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天疱疮,予以泼尼松60mg/d,病情得到控制,泼尼松渐减量。入院前1周泼尼松减…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45岁。1999年3月17日就诊。患者于6年前,双膝关节伸测出现红斑,缓慢扩大呈环状,皮疹增多,发展至躯干部,并干燥脱屑,未给予治疗。1年前曾在外院诊断为“皮肌炎”,口服强的松 10mg 3次/d,持续用药 4月。病情未见好转,皮疹反而增多,发展至颜面及四肢,颜面出现肿胀,双大腿外侧出现麻木及阵发性针刺样疼痛。 体检:一般状态尚可,神志清楚。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眼睑水肿,巩膜无黄染,球结膜无充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心肺未见异常体征。皮肤科情况:前额、颜面弥漫水肿性红斑,躯干、双上肢及…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14岁,学生。因躯干、四肢红斑水疱反复发作6年,加重1月于1999年8月26日入院。6年前不明原因臀部起甲盖大小红斑,中央有水疱伴瘙痒,后红斑渐扩大,在当地医院予“地塞米松”静滴(剂量不详)并外用金霉素软膏治疗,10天后红斑水疱消失出院。以后每年类似发作2~3次,无季节性,但皮损向躯干、四肢蔓延,曾多次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不明,反复使用地塞米松或强的松,病情能得到较快控制。1月前上述症状再次加重。体检:躯干、四肢可见暗红色地图样斑片,基底可见环行排列水疱、大疱,边缘表皮剥蚀,部分红斑中央…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29岁,因反复颜面红斑5年余,双下肢浮肿3年,腹水一年多,于1998年2月20日入院。5年前患者面部、手指、足趾出现红斑,似“冻疮样”,以后颜面红斑逐渐扩大似“蝶形”,日晒后加重,无发热及关节疼痛。自服中草药及小剂量强的松片20mg/日,症状体征消退。当强的松片减为1/4片/日,病情复发,3年前颜面及双下肢出现浮肿。查尿蛋白+++,曾给“地塞米松针”冲击疗法治疗后病情好转,强的松片维持治疗。1年前因感冒、劳累后病情复发、加重,出现心悸、胸闷,颜面、双下肢浮肿。胸片示少量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  相似文献   

16.
环磷酰胺冲击治愈红斑型天疱疮1例彭学标,胡兹嘉,张国毅,李玉良我们应用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1例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病史的红斑型天疱疮患者获显著疗效,报告如下。患者,男,57岁。皮肤红斑、水疱1月余于1994年7月6日入院。皮损自左腰部逐渐扩展...  相似文献   

17.
10例住院天疱疮患者接受环孢素A口服治疗,开始剂量为5mg/kg/d,如果2个后症状无改善,则加用强的松片30mg/d。症状控制后减量维持。结果有3例红斑型,2例建常型患者单独应用环孢素A治疗,症状即可控制,其余患者在联合强的松或银屑灵0.75mg/kg/d口服后,症状亦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伴有上唇部鳞癌的SLE1例赵启明,朱天毅解放军117医院皮肤美容科(邮政编码310013)患者女,35岁。因面部蝶形红斑6年,上唇部肿块1年入院。6年前面部出现蝶形红斑伴关节酸痛,发热乏力住院,经强的松、消炎痛等治疗,症状明显好转出院。以后病情时有反...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40岁,因面部红斑、四肢关节痛、不规则发热、双下肢浮肿,化验检查ANA及dsDNA(+),狼疮细胞(+),尿蛋白(),确诊为SLE。自1992年5月开始应用泼尼松、环磷酰胺等药物治疗,病情好转后泼尼松量减至15~30mg/d维持。当病情进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组胺H1和H2受体拮抗剂联合使用治疗Ⅰ型过敏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对三组志愿者(每组12人)分别服用息斯敏10mg,1次/d;息斯敏10mg和雷尼替丁300mg,各1次/d,息斯敏10mg,1次/d和雷尼替丁300mg,每12h1次。5天后停雷尼替丁,继续服用息斯敏2天。第1~5天,每日比较服药前和服药后第3h、第6h组胺(100μg)诱导即刻型皮肤(风团和红晕)的反应强度(%)。第8天组胺皮试重复1次。结果息斯敏10mg,1次/d和雷尼替丁300mg,每12h1次组对组胺诱导皮肤风团和红晕的反应强度在各个时间点均明显低于息斯敏10mg,1次/d组,统计学处理除第2次服药前风团强度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它各时间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息斯敏联合雷尼替丁与息斯敏单独使用相比,明显加快和加强组胺诱导皮肤反应抑制作用,该方案为临床治疗Ⅰ型过敏反应性疾病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